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而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导入新课题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案例讨论、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获得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在教学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生物多样性展览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各种生物标本,并进行分类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支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生物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支架式教学正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良好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实验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结果分析等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生物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支架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且,支架式教学还可以更好地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漏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引导和辅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在教学遗传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基因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和分析,自主搭建基因的传递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知识。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摘要】本文主要从支架式教学法的介绍、生物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入手,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在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
具体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效果评估与实践案例,并分析了其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中的优势。
结论部分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法对高中生物模型构建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师们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融合、运用、重要性、应用、实施方法、效果评估、实践案例、优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法的介绍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提出的教学方式。
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供学习框架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结构和联系。
在支架式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支架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支架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架和引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式。
1.2 生物模型构建的重要性生物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生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构建生物模型可以让抽象的生物学理论变得具体可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优势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提供合适的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支架式教学的思想,将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之中。
在生物的遗传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长相却不完全一样?”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观察等方式,寻找答案,并逐步建立起遗传学的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载体,促进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支架式教学强调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说明植物生长受到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案例,思考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3.以实验为手段,加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支架式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来促进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并从中总结规律,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模型构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而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法和高中生物模型构建的特点入手,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特点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1.以问题为核心。
支架式教学法强调探究性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以学生为主体。
支架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以合作为方式。
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生物模型构建的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模型构建,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机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直观性。
通过模型构建,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结构和功能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生物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操作性。
模型构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
3.创造性。
模型构建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设计并制作出符合生物原理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问题导向。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比如可以提出“某种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模型应该如何设计”、“某种器官的生理机制模型应该如何制作”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二、“支架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获得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包括:1. 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作为“支架”的角色,提供学习的指导和帮助,而学生则是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2.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个性化学习的重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4. 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发展: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 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实验材料、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和学习。
2. 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实践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3. 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支架”的作用,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学习和交流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
5. 评价和反馈的重视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评价和反馈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发展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支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原理和特点、实际运用情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优势和不足以及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结论将指出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未来持续推进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支架式教学将为高中生物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应用、原理、特点、实际运用、学习效果、优势、不足、前景、应用效果、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概念框架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逻辑结构框架来引导学生学习。
支架式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提供合适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支架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1.2 高中生物课堂的特点高中生物课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细胞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生物课堂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堂重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培养生物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融合与运用1. 引言1.1 引言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支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原理,特别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高中生物模型构建的重要性、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中的融合与运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支架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知识的框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通过支架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深入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支架式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引导和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适当的情境下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包括:根据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其构建一个学习框架,即支架,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支架的高度和强度,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支架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模型构建活动,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由于生物知识广泛且内容复杂,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而支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学习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出更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1. 个性化定制:支架式教学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定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
2. 指导性强: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们通过提供指导、激发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
3. 合作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多样化资源:支架式教学倡导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网络、实验室等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
5. 反馈机制:支架式教学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2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设计生物实验:支架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制作生物模型: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生物模型,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3. 进行生物观察:支架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中进行生物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同时激发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
探究“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支架式教学”方式加以科学化运用,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支架式方法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策略详细探究,希冀能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应用优势0.引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自身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生物课程教学的活动,为学生良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才能真正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1.高中生物教学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优势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比较重要的时期,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提升,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其一,优化教学环境。
支架式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以科学运用,有助于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创设优化的学习情境,强化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探究生物知识,从整体上提升生物课程教学质量[1]。
如在课程中学习到“遗传定律”相关知识内容中,通过搜集相应理论研究背景资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以科学运用,这对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学生思维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其二,构建科学教学目标。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为学生构建生物知识学习的目标有着积极作用。
生物知识的内容丰富,教师通过为学生搭设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将复杂知识简化呈现,促进学生生物知识高效学习,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为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其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运用下,结合具体的生物课程知识内容,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从合作当中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内容,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着积极作用[2]。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特点、实施步骤、优势,以及支架式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方式和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探讨支架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展望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进行总结。
支架式教学的引入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概念、重要性、特点、实施步骤、优势、结合方式、案例分析、启示、应用前景、总结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架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支架”,即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使他们能够逐步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2 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生物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对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人类自身以及生物界的各种生物体。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还培养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在现代社会中,生物知识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了解生物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生物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662019.04(中)瞭望Liaowang“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梁焯华[摘 要]了解了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后,我尝试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理念。
这个理念是为发展学生对学习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提出的,可以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对学习问题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目的在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核心素养 有效性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道:“教师在实施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形成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发展应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潜在发展水平。
学生要从实际发展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两者中间还应有一个过渡性的区域,他把这个区域命名为“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标地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平台,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能顺利地从实际水平过渡到潜在发展水平。
但是教师应该如何搭建有效学习支架?一、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支架高三生物课主要以复习课型为主,在复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固有的相关生物知识发展区显得很重要,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要解决“有氧呼吸”中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线粒体的结构,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所需要的酶的分布场所,再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所发生的场所。
到最后,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问:“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改为脂肪,那么整个氧化过程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脂肪的元素比例,脂肪的C、H 之比相对糖类要高,因此氧化分解脂肪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多,并推算出第二阶段需要加入的水要更多,加入的水要更多又会导致第二阶段产生的[H]就更多,最后导致第三阶段产生的水更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学生和教师的益处。
本文还讨论了支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支架式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概念,特点,实施方法,益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能力和水平进行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不同难度等级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支架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物知识的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性提问和案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建立知识的联系和框架。
2.2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1. 学生为主导: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地探求和构建知识的主体。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比了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接着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列举了实践案例。
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和意义,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望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支架式教学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育意义、实践案例、发展方向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支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动力。
支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支架式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由于该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层次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这些都表明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强调了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然后探讨支架式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支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最后总结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未来支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理解、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实践案例、对比、积极作用、发展趋势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框架,并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知识体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框架和理解。
其特点包括:1. 基于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提供支架(框架)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理解;2.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 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4. 倡导合作学习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分享来丰富认识和理解。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以课堂为平台,通过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等方式,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支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情境,引领学习支架式教学通过设计情境,引领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出发,把课堂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在讲解植物的花的结构和性状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到校园里的花坛中观察不同的植物的花的结构和花色,并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释。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切实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度体验和认知。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与实验,再结合教师的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释,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合作与交流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比如网络、图书、科普专辑、小视频等,让学生在更丰富多彩的资源中进行学习。
同时,学生也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同龄间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分别对光周期实验、二氧化碳实验等进行操作,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发现和解释,任务完成后,再开展整个班级的讨论,互相比较结果并梳理思路。
这种协作学习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互补和知识共用,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习深度支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并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在生物学习中,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动手制作或个人研究性任务等,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
比如,在讲解生物遗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的实物模型,并通过观察、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这种结构实现基因信息传递的原理。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先前知识与能力构建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内容进行有序地分解,将难点内容“悬挂”在“支架”上,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支架式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设定目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特点包括:提供适当难度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支架式教学在教育中的意义支架式教学在教育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支架式教学,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成绩。
支架式教学在教育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3 本文探讨的主题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围绕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案例、在生物知识掌握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和技巧展开讨论。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苟建辉(甘肃省徽县第四中学㊀742300)摘㊀要:初中生物的教学中ꎬ教师不仅需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ꎬ而且还需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ꎬ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ꎬ从而使初中生具备的生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ꎬ在具体教学中ꎬ师生之间需通过一个过渡ꎬ即在教学中ꎬ构建相应的支架.基于此ꎬ对支架式教学进行了概述ꎬ并提出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ꎬ以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关键词:支架式教学ꎻ教学策略ꎻ初中生物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2-0099-02收稿日期:2020-08-15作者简介:苟建辉(1972.10-)ꎬ男ꎬ甘肃省徽县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㊀㊀建构主义的理论下ꎬ其更提倡将学生作为中心ꎬ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ꎬ生物教师参与㊁引导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ꎬ对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ꎬ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对于支架式教学而言ꎬ其作为建构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教学模式ꎬ想要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ꎬ生物教师可从各个方面提供给学生支持.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ꎬ教师给学生搭建探究的 支架 ꎬ让学生有清晰的探究目标和思路ꎬ将学习的相关任务从教师转移到学生ꎬ最后再将支架撤去.生物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支架的巧妙构建ꎬ通常可以使支架式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ꎬ并能发散学生思维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㊀㊀一㊁支架式教学概述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由建构主义下提出的将学生为中心ꎬ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ꎬ其主要是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 最发展区理论 实施的ꎬ而所谓的支架ꎬ就是让学生从当前的发展水平至潜在的发展水平的工具ꎬ其关系如图1所示.支架式教学的运用ꎬ其通常可以为学习者建构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ꎬ该框架当中的概念主要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有效理解需要的.基于此ꎬ教师在教学前需将复杂化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ꎬ以促使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图1㊀㊀二㊁ 支架式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㊀㊀1.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学习支架的搭建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ꎬ搭建学习支架要遵循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ꎬ及通过支架连接新旧知识ꎬ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不断学习新知识.生物学知识无处不在ꎬ生活中学生已接触到较多的生物现象ꎬ并对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经验积累.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㊁生活经验ꎬ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支架ꎬ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在具体教学中ꎬ支架并不是固定的㊁一成不变的ꎬ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图片㊁生物模型㊁具体实物㊁模拟动画㊁科普视频㊁问题情境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支架ꎬ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ꎬ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转化效率.基于此ꎬ生物教师在教学时ꎬ需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ꎬ给出对应的支架类型ꎬ以促使学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实现有效发展ꎬ从而99使学生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该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原有知识ꎬ探索二者的契合点ꎬ并在此进行学生感兴趣 支架 的构建ꎬ让学生通过支架探索新知ꎬ发现规律ꎬ深化知识.以 基因的隐性与显性 教学为例ꎬ教师可以开发生活资源ꎬ以 两只黑色的狗生出棕色小狗 具体现象为教学支架ꎬ让学生对基因和性状进行思考ꎬ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狗的毛发黑色为显性基因ꎬ而狗毛的棕色为隐形基因ꎬ狗的毛色在基因的控制下显示.这样ꎬ通过之间ꎬ能够使学生清楚了解到各知识点间存在的内在联系ꎬ并将有关知识串联到一起ꎬ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ꎬ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基因的传递做好相应的铺垫.2.创设问题情境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更注重学习情境的良好ꎬ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情境通常更有利于学生积极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因此ꎬ教师可联系和现实生活有关的经验进行情境创设ꎬ通过明了㊁生动的情境ꎬ调动学生的探索㊁学习欲望ꎬ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ꎬ让学生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新问题情境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ꎬ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好奇心ꎬ以确保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ꎬ在对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开展教学时ꎬ教师可引导学生实施课前调查ꎬ以班级的学生与父母的眼睑性状当做学习资料ꎬ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单眼皮父母无法生出双眼皮孩子ꎬ双眼皮父母却能哼出单眼皮孩子?性状的遗传有什么内在遗传规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ꎬ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ꎬ而且还能使学生对疑问解决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3.独立探索在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后ꎬ生物教师需根据学情ꎬ倾听㊁观察㊁收集相关信息ꎬ并实施相应的点拨与启发ꎬ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ꎬ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观点与看法积极表达ꎬ并在学生积极探索过程中ꎬ对其表现的创造性给予鼓励性㊁肯定性的评价.在学生可以自主学习㊁独立思考ꎬ且能够顺利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ꎬ教师就需要及时的撤出支架ꎬ让学生在自己的概念框架当中不断攀升ꎬ使学生从当前的学习水平升至更高的学习水平ꎬ从而完成自我监控㊁自我管理㊁探索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ꎬ随着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拓展ꎬ学生在实际探索过程中ꎬ通常会产生新疑惑㊁新问题ꎬ此时ꎬ就需要搭建出更高㊁更新的生物知识的学习支架以适应当前的学习.而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也会随着学习的不断发展出现动态变化ꎬ学习支架也需相应调整ꎬ应用支架的过程也就是拆掉旧的ꎬ构建新的ꎬ从而逐渐提高的过程.4.合作探究教师在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时候ꎬ不仅需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ꎬ而且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㊁性格特征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实施异质分组ꎬ以小组探究的方式ꎬ实施分工合作ꎬ共同探讨交流.通过师生㊁生生间的共享㊁互动㊁交流ꎬ对独立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解决.例如ꎬ在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ꎬ获得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性㊁隐性的关系ꎬ以合作探究的形式ꎬ应用图解的方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传递的特点进行描述ꎬ并对近亲结婚产生的危害进行讨论ꎬ以升华学生的人文关怀.经过师生㊁生生彼此之间互动的方式ꎬ在具体探究中ꎬ学生就会沿着搭建的支架ꎬ获得相应的结论ꎬ从而使学生形成严谨㊁科学的思维方式.5.教学效果评价在学生的认知阶段完成后ꎬ教师需对其学习效果实施评价.支架式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㊁学习小组㊁学生个体等.其评价方式也包含:教师评价学生㊁学生自我评价㊁学校小组对组内学生评价等.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ꎬ也就是评价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对于他人的依赖情况ꎻ小组探究中的贡献ꎬ即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无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正确的结论ꎻ有无完成对自身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ꎬ也就是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理解ꎬ并在遇到相关问题时ꎬ是否可以独立解决.综上所述ꎬ支架式教学运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中ꎬ其不仅能促进生物教学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ꎬ而且还能使教师有效的完成学生的学习目的ꎬ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ꎬ初中生物教师需充分掌握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流程ꎬ并使其更高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ꎬ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㊀㊀参考文献:[1]沈雪贤.浅谈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ꎬ2020ꎬ17(01):121.[2]王伟.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ꎬ2020(01):19.[3]周润ꎬ王威.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物学ꎬ2019ꎬ35(06):77-78.[4]程世红.浅谈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ꎬ2016(20):70-71.[5]王小娇.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ꎬ2015.[责任编辑:季春阳]001。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以往教师主导的讲授模式已经逐步演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提问的教学方式,是由美国《支架式教学》一书提出的。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对学生自我发现的支撑和引导,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和被动性。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和探究,更适合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和要求。
支架式教学包含三个阶段:引出问题、探究问题和总结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才是关键。
1、引出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例如: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则完成重要性、价值性等问题的探讨。
2、探究问题。
在学生提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开始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引出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基因组测序中,我们如何获得足够的基因片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
3、总结问题。
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和思考。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促进知识结构的重组和理解。
1、提高课堂参与度。
支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并让他们加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促进思考。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机会进行对问题进行探究,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通过阅读课外材料等方式,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并兴趣驱动学习。
四、总结高中生物课堂的支架式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知识的平台,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泛开展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打造一个更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的两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与抛锚式教学...
建构主义的两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与抛锚式教学策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 支架式教学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课题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搭脚手架(首先搭建概念框架):在进人探究环节之前教师应先帮助学生认识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结构:如呼吸系统的组成、胸廓的结构等,然后再学习呼吸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呼吸作用的原理) 教师分析学习任务,并通过对概念框架的分析,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呈现给学生进人情境(情境是为学生而设,为学而设)每小组学生面前摆放人体呼吸系统模型以及人体胸腔剖面图图谱,新鲜的哺乳动物的肺或肺的干制标本。
呼吸运动模型。
课件展示视频录像或动画,如潜水员潜水作业前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婴儿出生时的第1声啼哭等。
计算:学生自测自己1min内的呼吸次数,计算每天气体进出身体的次数。
引伸:上述现象,说明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呼吸。
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独立探索(教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学生独立观察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或解剖模型,观察人体胸腔剖面图,新鲜的哺乳动物的肺或肺的干制标本。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关于胸廓的文字。
(知识支架)教师让学生感受呼吸运动中胸廓的变化以及进出身体的气体变化。
(策略支架)学生一只手放在胸部下侧,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鼻孔前面的气体有什么变化,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协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
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互相切磋独立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问题: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说明理由。
胸廓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吸气和呼气时,鼻孔前面的气体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在吸气和呼气时,你的胸廓有起伏吗?是什么力量使胸廓进行运动的?呼吸运动时,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隔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胸廓容积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人和呼出吗?效果评价(形式多样)表达交流:小组、大组、全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对于生物概念教学来说,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有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指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研究旨在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为生物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特点,探究其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实验比较,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效果差异。
3.总结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意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比较法,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实验比较,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影响。
实验对象为高中生物课的学生,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 在第一阶段,对于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统计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
2. 在第二阶段,对于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支架式教学,统计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并总结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如下:1. 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比较,揭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优劣,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3. 总结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教学改进意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五、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得出以下成果:1.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探究。
2. 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陈金锋(2005年市一等奖、省三等奖)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先通过给学生提供概念框架(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并引入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通过协作学习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文通过对“蛋白质”部分内容的教学,来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生物教学蛋白质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
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下面就以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有关“蛋白质”的内容为例,来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与概念结构分析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之前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生物体化合物中糖类、脂肪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也为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奠定了学法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概念:脱水缩合盘曲折叠氨基酸多肽链(一条或多条多肽链)蛋白质(二肽、三肽、四肽、五肽)二、学情及教法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有—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初中已初步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关概念,对简单的问题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思维活跃。
但由于接触生物学科不久,对学习生物学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还是不够的。
另外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
所以这节内容可以采用支架式模式进行教学,并结合探究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
三、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确定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考虑到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对于树立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要意义,而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
因此,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目标。
在能力目标定为在提高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学习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且第一次接触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所以在学习时,以下三个知识点确定为学习难点。
(1)学会学习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2)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五、教学资源或媒体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代表不同氨基酸的小纸板六、教学过程:1、建立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课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先让学生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两个概念:①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参与讨论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并举例。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类、鲜奶和奶制品、瘦肉、鱼类和水产品、禽类、大豆及豆制品等)。
使学生重现对蛋白质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课件展示“蛋白质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蛋白质功能示例,讨论蛋白质的功能(参与构成组织、运输、催化、免疫和调节等)。
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实质。
最后总结: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所以每天在膳食中都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自身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③展示“食物中添加氨基酸”等现象,如切面、面包等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从而引入并介绍氨基酸及种类,让学生总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通过以上三条线给学生建立起氨基酸和蛋白质两个概念框架,创造学生“最邻近发展区”,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以便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2、建立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
以上概念框架的建立的同时,已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情境。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那么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呢?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课本上的“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进行探索,并将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质等几个概念排列顺序。
同时对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方法提出设想。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如果原由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中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启发独立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感知知识形成,突出重点。
本课中,随着上面学习情境的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呢”,并得出“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结论。
在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代表不同氨基酸的小纸板进行探究,并指出“组成人体的氨基酸约20种”、“不同蛋白质的肽链数可能不同”。
进一步假设,如:一条肽链、二条肽链和多条肽链时蛋白质的组成,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的规律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完成对蛋白质知识的重建。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适时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索加以引导。
4、鼓励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协助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一开始让学生总结蛋白质的功能、自己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方式,到最终得出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及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等。
学生们分成小组(前后桌四人一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共同对教学过程中相应知识点进行探究和讨论,先进行内部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的资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
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后,把自己的各种不同的见解生动活泼地表达出来,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首创精神,并对学生进行互爱互助的教育。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他们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5、进行效果评价:及时的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还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积极因素进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所以评价一要及时,二要全面。
本课的效果评价包括:①学生描述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形成对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认识。
②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
③通过课内练习了解学生掌握蛋白质的知识情况并及时反馈。
④课外布置学生对核酸知识的进行自学(高分子化合物学习方法的应用)并进行评价。
课堂的评价还要让学生觉得自信、自豪,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为自己的小组、为自己的班集体感到骄傲。
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主题设计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并在具体实施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郑永柏、何克抗《四结合·教学模式建构·教学理论发展》。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4、〔加〕江绍伦《课堂教育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