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编写】统编版桥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盏、栏”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搜索《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

2.学生预习课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了解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母亲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1949年10月1日这天起,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二、检查生字,预习课文。

1.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1)正确读生字。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爆”:左右结构,右下部是“氺”,不要写成“水”;“隆”:左右结构,右下部“生”上有一横,不要少写。

2.检查学生读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三、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描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顺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③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参考答案:①段属正面描写,②③段属侧面描写。①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的语言、动作、肖像;②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③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室的特点来写小林子。
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
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
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
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
桥。
参考答案:
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选择第一段文字,由于需要把握卢沟桥的的基本结构、建筑特点等,要用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选择第二段文字,因为要整体把握这段文字的描写卢沟桥的景色,品词析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领会内涵,要用研读法阅读。(研读法)
3.我拓展,我积累。
生活、阅读中,我觉得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人物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第三句是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案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14 课《穷人》一、单元解读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穷人》课后习题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文本解读《穷人》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贵品质。

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 27 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 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第 12~ 27 自然段) 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

统编教材培训内容

统编教材培训内容

统编教材培训内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统编教材改革背景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

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一、什么是“统编版”教材?二、“统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统编本”,全称就是“教育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今年先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

其他年级教材还将陆续投入使用,要逐步取代原来的统编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材。

以前我们习惯以出版社来简称各个版本教材,比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

这套新教材,则可以叫“统编本”。

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大都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以后不会再增加新的版本了。

原有的几个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统编本”一同投入使用。

“统编本”取代了原来统编,占有的使用面比较大,小学约达70%,初中超过70%。

其覆盖面还要逐步扩大,成为统编教材。

二、“统编本”教材的编写背景这是中央的决定。

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

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就是教材主要由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出版社编得比较仓促,这都直接影响到教材质量。

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

鉴于上述情况,又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会议上,中央领导李长春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 引言1.1 统编版教材的背景意义统编版教材是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统一发行的教育教材,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统编版教材的背景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

统编版教材统一了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基本一致。

统编版教材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统编版教材规范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统编版教材的背景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1.2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一直备受重视。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有效应用教材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使命。

2. 正文2.1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统编版教材是指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编写的教材,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版教材紧跟教育部的最新政策和教学要求,内容丰富全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统编版教材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统编版教材更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桥》教学设计意图

《桥》教学设计意图

《桥》教学设计意图《桥》是玛吉·提森写的一本绘本,讲述了关于桥如何连接两岸、帮助人们相互交流的故事。

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桥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下是关于《桥》的教学设计意图:1. 了解桥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介绍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幼儿思考桥为什么重要,以及桥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通过展示图片、模型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桥,并能从中获取相关的知识。

2. 探究桥的结构和材料:通过让幼儿参与制作各种类型的桥模型,引导他们观察、感受并理解桥的基本结构、材料和建造过程。

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如纸板、磁力片、积木等,让幼儿动手尝试搭建桥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桥搭建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交流和合理分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完成搭建任务后,幼儿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经验与心得,鼓励他们欣赏和赞赏别人的努力。

4. 引导思考桥对人们的帮助:在设计游戏或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桥对人们的帮助。

例如,游戏中可以设置幼儿模拟过河的情境,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说出桥如何帮助人们解决过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桥》这本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讲述桥如何连接两岸后,教师可以扩展讨论桥的建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幼儿明白在建造桥梁时需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可以通过观察、讲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通过《桥》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桥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他们思考桥对人们的帮助,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这些教学活动也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案+反思)(精品)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2.认识修改符号。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板书:增 删 换 调)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病句。

(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

(中轻轻摆动。

(有《儿童文学》艺》国少年报》等。

(看完了。

(我猜想她肯定去开会了。

5.段话。

入夏令营活动。

真是五彩缤纷,舞,唱歌,朗诵,写生,做军事游戏等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1)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2)这段话围绕关键句主要介绍了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来表现小虾的自在。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32页精品】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四年级上册【32页精品】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2、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能够掌握歌曲所蕴含的藏族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演唱加以表现。

同时,学跳藏族踢踏舞的动作,随音乐进行表现。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花儿”这一民歌形式的音乐特点,感受它高亢、奔放的音乐风格。

4、欣赏钢琴独奏《新疆舞曲第二号》,掌握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体会新疆音乐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5、演奏《四季调》,锻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的能力,对不同打击乐器音色及表现特点有近一步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6、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结合歌曲,学习G大调的音乐知识,尝试视唱部分曲谱。

7、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苗族、彝族音乐特点,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和不同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识别出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歌曲《依马呀吉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唱歌《依马呀吉松》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案五年级以下是《桥》教案五年级的文章: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以课文《桥》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桥》这篇课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学生思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桥,讨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展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丽和功能。

2. 复述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桥的造型和颜色。

3. 课文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文理解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文语法点梳理: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6. 语言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一篇关于桥的文章。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展,强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桥》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通过相关的语法学习和运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

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一些,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扩展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桥》教学设计范文

《桥》教学设计范文

《桥》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桥》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2.理解《桥》中涉及的主题和情节;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桥》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2.理解《桥》中的主题和情节;3.学习如何进行评论和评价。

教学准备:1.《桥》这本书的文本;2.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者短视频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播放《桥》这本书的宣传视频,让学生对这本书有初步的了解。

Step 2:阅读和讨论(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桥》这本书的一个章节或者一段内容。

每个小组在阅读完成后,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然后向全班做简短的分享。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1.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是如何描述桥这个主题的?2.《桥》中的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你认为《桥》这本书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Step 3:主题分析(20分钟)在讨论中,学生们对《桥》这本书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主题归纳。

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书中的一个主题,并准备一个简短的主题分析报告。

每个小组应该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找到书中相关的段落和情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小组报告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进行评论。

Step 4:写作任务(30分钟)Step 5:分享和反思(15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分享给全班。

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读一段自己写的内容,之后全班可以对其进行提问或者给予反馈。

最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1.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2.这个写作任务有什么挑战?你是如何克服的?3.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教学过程有何收获?教学延伸:。

《桥》教学设计教案

《桥》教学设计教案

《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桥》这篇美文,了解桥的种类、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同情心,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桥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桥梁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描述桥梁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桥梁的思考。

2.引导学生讨论桥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2:阅读(15分钟)1.学生分小组阅读《桥》这篇美文。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文中涉及的桥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

3.学生阅读完毕后,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桥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作用。

Step 3: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桥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并进行讲解。

2.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桥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桥梁的重要性。

Step 4: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他们熟悉的桥梁案例,并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该桥的设计过程、结构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等相关情况。

2.学生利用获取到的信息,设计一个新的桥梁方案,并进行讨论。

3.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总结出设计桥梁所需考虑的因素以及桥的功能。

Step 5:表达(15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桥梁方案,并解释设计的理由和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论,并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桥梁案例,并进行讲解。

教育部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一)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

教育部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一)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2.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6.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正确认读8个词语。

2.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

6.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2.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得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5.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2.通过观察情境,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情境,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引出话题1.导语: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物品?进而随机板书,梳理出可以从穿着、用具、食物等方面做好郊游的准备。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1 走月亮 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1 走月亮 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淘,洼”等七个生字,会写“盘,柔”等6个生字。

理解“风俗、柔和、闪烁”等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情感目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段的美,感受月光下魅力的景象。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重点:1、重点生字:盘、柔、牵、俗、兔、银。

2、品读语段的美,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色,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3、边读书,边做批注笔记。

本文是抒情散文,学生接触的很少,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20页金钥匙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尤其是散文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3、板书课题:走月亮齐读课题二、出示课时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柔和、风俗、田埂、坑坑洼洼”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下面小组开始检测读书情况,教师巡视。

2、小组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小组检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全班交流1、小组课文朗读汇报2、汇报生字词学生汇报:我们小组来汇报生字,先看X字,我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课文词语中X字的意思是_____。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 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综合性学习的编写充分 考虑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比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烦恼,这就是写的练习;学生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及 网上资料中有关烦恼的内容,这就是听的练习;然后讨论怎样消除烦恼,这就是 说的练习。
(二)做好活动准备
(二)做好活动准备
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 充分的准备。这包括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的制定、活动时间与地点的选择、 组员分工等。另外,教师还要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只有做好 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三)活动过程要开放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 建议
目录
01 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02 统编教材的教学建议
03பைடு நூலகம்
统编教材的优缺点分 析
04 结语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统编教材应运而生。作为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 的教材,统编教材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 演示将详细介绍统编教材的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 供有益的参考。
统编教材的优缺点分析
3、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为了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发展动态,教育部 门可以定期对统编教材进行更新和修订。这样可以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 相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结语
总之,统编教材作为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具有许多优点和特色。在 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认真研究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 学策略。针对教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要灵活应对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以更好 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 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让我们携手共进 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以“四步法”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以“四步法”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以“四步法”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自课改以来,我国的语文基础教育已经从90年代初期的“夯实双基”,升级到二十世纪初的“三维目标”,再到现行2011年版的新课标,直至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要素是指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一路走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怎么教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困惑和犹豫中,纵观名师课堂,笔者对照改进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照单元目标,串联语文要素现行统编版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双线编排单元课文的。

既有“人文主题”,又串联了“语文要素”,以不同的形式把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安排在单元篇章页、课文、课后题、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等不同的板块中,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

那么,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关照单元整组目标,从单元篇章页出发,顾及、串联各篇课文中的语文素养点,把人文内容的感受和语文要素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如在统编版五上第六单元,在单元篇章页中提示了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舐读之情”,和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如何关照这一单元目标,串联语文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教学呢?我们来看宁波郭昶老师的课例《父爱之舟》(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师:关于这样的课文怎么学呢?我们昨天学了上一篇课文,叫做——生接:《慈母情深》。

师:《慈母情深》中写到了许多细节。

(板书细节)出示《慈母情深》片段: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生交流师:“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像这样的描写就叫细节。

现在请你也找一找课文中像这样的细节,画画相关的句子,圈一圈关键的词语。

生交流画面中的细节,如“住旅店被臭虫咬醒”、“夜晚摇橹轮换中缝补”……师:这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描写,如同电影里的镜头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组成了这样一个“父亲为我缝补棉被”的场景。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于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因此不需要进行修改。

但是在第一段中,存在一些表述不够清晰的句子,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原文: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改写:理解法律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原文: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改写: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原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改写: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反思:初中生在生活经验和社会见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忽略了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自主预、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和达标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引入本次教学的主题——宪法是根本法,简要介绍了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2.知识抢答教师出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的形式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包括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宪法规定的根本问题等。

3.讲解教师在讲解中重点介绍了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4.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教师设计了情景体验和分组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模拟真实场景,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5.总结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总结,让学生归纳提升所学知识,加深对法律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桥》教案范文

小学《桥》教案范文

小学《桥》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小学《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桥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桥的种类和作用。

2.桥的构造原理。

三、教学难点:1.桥的构造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桥的图片或实物3.工具:投影仪、计算器等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桥,并让他们描述桥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展示桥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桥的种类。

步骤二:学习(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科学》课本第7页的《桥》相关内容。

2.教师讲解桥的种类和作用,并逐个介绍各种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如拱桥、梁桥、悬索桥等。

3.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实物模型展示桥的构造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是如何支撑起来的。

步骤三: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设计一座简单的桥模型。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状,组队制作桥模型。

3.学生完成桥模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并评选出最佳桥模型。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桥的保养和维护知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保他们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桥,并了解其特点和建造过程。

3.学生可以用材料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桥模型,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

2.学生桥模型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

3.学生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的理解情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2020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b p m f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2020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b p m f   人教(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3、b p m f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ɑ o i u、"组成的音节。

(二)能力目标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汉语拼音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重点:"b p m f "发音方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认识汉字。

三、教学难点:声母与单韵母拼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手段:教学挂图,四线格小黑板,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声母,记不记得是哪两个?(y w),今天我们继续声母。

二、学习声母b p m f的认读(一)学习声母b1、看图,看一看那个小姑娘正在干什么?(听广播)那个广播的形状,就像声母b2、板书b3、学习b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b,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广播bbb(2)认清形, b长什么样?广播的b。

一个竖加一个右下半圆。

(3)教儿歌,记忆 b的音和形。

广播bbb,一个竖,右下半圆b b b(二)学习声母p1、看图,看一看那个小男孩正在干什么?(爬山坡)那个男孩拿的旗子,就像声母p2、板书p3、学习p的发音,读准音,认清形。

(1)读准音:老师范读b,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缩写故事-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缩写故事-人教部编版

习作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法,缩写故事,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法,缩写故事,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连贯通顺。

【教学难点】能根据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摘录、删减、改写、概括
注意点:不改变故事愿意,不改变体裁,突出原文中心,保留原文情感,缩写后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3穷人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桥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山洪暴发吗?有人了解山洪的可怕吗?
(课件出示山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山洪的威力)
2.一场的大雨将灾难降临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桥》,去感受那场可怕的山洪。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注意:
“废”的里面是“发”,不要少写一点。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4.根据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给课文分段:
起因(1-6段):村庄突遇山洪
发展(7-13段):老汉疏导撤离
高潮(14-23段):桥塌殉职
结果(24-27段):祭奠英灵
三、再读课文,感受险情。

(第1—6段)
1.读课文第一部分(1—6段),找出文中描写雨水(或洪水)可怕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当。


①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②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跳舞”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相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感受当时情势的危急)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是什么感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感悟精神。

1.全班齐读第7—23段。

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短短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汉态度冷淡,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等词句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①抓住“吼”“用力”“推”等词来理解老汉对儿子的爱。

②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
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部分(7—23自然段)。

二、学习结尾,抒发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为什么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在坟前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想怎样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三、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

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四、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六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小结】
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远离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同儿子一起被洪水吞没。

课文歌颂了老共产党员这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板书设计】
起因(1—6)山洪暴发村民逃生
桥发展(7—13)指挥过桥稳重果敢连心桥、
高潮(14—23)保全他人父子牺牲生命桥
结果(24—27)洪水退去祭奠英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

我以“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上,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

在学生交流体会老汉是怎样一个人时,根据学情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洪水的肆虐、桥的危机、人们的慌乱,从而更能体会到老汉人格的伟大,老汉做法的可贵。

不足的是,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些,没有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时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