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周长 复习教案设计.doc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周长(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周长》的第三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周长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图形周长计算中,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估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周长相关教学软件、尺子、绳子。

-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不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边,进而引入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卡片,要求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课堂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几个基础的周长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巩固提高: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尝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指导解题策略。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要点:- 周长的定义- 计算周长的步骤-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实例展示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 提高题:估算并计算生活中常见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时的操作技能。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 对教学难点的处理和学生掌握情况。

-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周长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编辑有缘人为大伙儿整编的9篇周长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

什么是周长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爬、摸、说、找、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看一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周——路线闪烁)2.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爬过的路线?学生回答(感知“边线”)3.爬一爬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来爬一爬吧。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二、动手操作,揭示概念1.摸一摸(1)摸树叶的周长先摸一摸它的周长,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片树叶的周长。

教师指导(强调:边线)(2)摸桌面的周长师:同学们能摸出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长吗?2.找一找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3揭示概念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二、联系生活,加深认识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

(课件相继播放国旗、相框、钟面、画、五角星。

较后画面停留在花坛,闪烁的线条不到一周)学生看到花坛的画面质疑:闪烁的线条表示出的不是花坛的周长。

师:为什么说这根闪烁的线条不是这个画坛的周长?那怎样表示这个花坛的周长呢?三、练习巩固,逐层提高1.描一描(课本第45页练一练的第1题)师在黑板上贴出下面图形的放大图,指名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划一划看大屏幕,用手比划看到的图形的周长(课件逐一播放1个小正方形、2个、6个、9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图形)3、比一比(1)师:(课件出示图1和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第五单元 周长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周长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周长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复习前四单元数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活动3.1 导入活动1.播放一个有关周长的数学视频。

2.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周长的理解,召集几组学生上台分享理解。

3.引入今天的学习目标。

3.2 教学内容3.2.1 周长的定义1.通过粘贴纸条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长度。

2.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给出带有图片的定义。

3.引导学生口头描述周长的特点。

3.2.2 周长的计算1.通过实物比拼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2.调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如杆秤的运用等方法,让学生用图形计算周长。

3.利用课堂互动游戏,呈现不同难度的计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2.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周长1.利用课堂展示,呈现学生自己创造的图形,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组织学生进入实际场景(如教学楼或校园)测量有围墙等需周长计算的建筑物周长。

3.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3 总结及作业1.综合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所学知识。

2.布置巩固学习作业(如课堂练习题等)。

3.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布置创意作业(如用可乐罐制作周长的实验)。

四、教学评估通过采用取样和跟踪等方式,实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学生个性化辅导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成长,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探索健康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本单元的课堂中,我加强了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了课堂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复述周长的定义,并能够准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周长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练习题。

重点围绕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同时也会涉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操场、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并通过模型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图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周长。

4. 练习:通过黑板练习和小组竞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例应用: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例如计算操场的周长等。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

2. 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

4. 学生练习题。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概念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复习周长这一数学概念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周长是多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导入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并展示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自行测量并计算周长。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周长。

3.教师示范教师随机选取几个不规则图形,讲解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现场演示。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不规则图形,自行测量并计算周长,然后把所得到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找出其中一组计算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讨论。

5.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周长计算的题目,学生自行解答并相互交流讨论。

6.巩固训练学生自行整理所学知识,并辅以习题训练巩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示范,易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时间限制,课堂练习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和个性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估计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结合具体实物,观察亲身体验。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今天来到北顺小学和我们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我心中非常高兴。

你们愿意交我这个大朋友吗?谁愿意介绍以下你自己?(三到五名同学自我介绍)。

同学们想不想了我,比如我是从哪儿来的,大家怎么称呼我?(引导孩子观察大屏幕,说出相关的信息,对同学的表现给予肯定。

(二)合作、探究、交流,讲授新课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我是来自民主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你们听说过民主小学吗?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历史悠久的省级规范化学校,今天我把我们学校的照片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展示幻灯片2、3、4、5、6)。

我们学校漂亮吗?不过呀,和咱们北顺小学相比,我们那儿的绿化做的还有些不够,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们学校再设计一个花坛,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为了节省时间,请同学们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花草。

学生画,教师巡视,把有代表性的在展示台上展示。

同学们设计的花坛可真漂亮啊!可是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生举手回答)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安装护栏,这个办法不错。

不过呀,对于安装护栏,我有个疑问,大家还要帮帮我:护栏应该安在什么位置?(学生讨论)沿着边线安一周。

师:请你用彩笔在你设计的图上画出来。

(学生描,教师巡视,展示几个同学描的边线)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

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平面图形都有边线,你能找到我们周围这些物体表面的边线吗?(学生找、指、摸)明确强调: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必须从一点出发,绕平面一周后再回到出发点。

现在在同学的帮助下,我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谢谢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周长》第一节《周长》。

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重点: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长方形卡片、圆形卡片、绳子。

学具:三角板、长方形卡片、圆形卡片、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用绳子测量课桌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讨论:什么是周长?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2)讲解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将图形的边长相加。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计算黑板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

(2)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错误原因。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卡片和绳子。

(2)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卡片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小组汇报成果,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强调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例题解答4.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① 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② 正方形,边长4厘米。

③ 圆形,直径6厘米。

(2)思考题:为什么周长与图形的边长有关?2. 答案(1)① 16厘米② 16厘米③ 18.84厘米(2)周长是图形边长的总和,因此与边长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围成一个矩形或圆形的篱笆,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长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长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长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
长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周长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求解物体周长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 掌握什么是周长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 同学们合作完成练题,练求解周长的技巧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周长,并解释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示例演示
- 通过一些具体的示例,展示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
3. 合作练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题,练求解周长的技巧和方法
4. 师生互动
- 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归纳
-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周长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答题过程,评估学生对周长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并掌握求解物体周长的方法和技巧。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1)设计一个长方形,使其周长为某个给定数值,如30cm,并计算出长和宽的值。
(2)比较两个圆形,一个半径为3cm,另一个半径为4cm,哪个圆的周长更长?请计算出两个圆的周长。
3.拓展作业:
(1)思考并讨论:周长与图形面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请举例说明。
(2)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树叶、云朵等)的周长?请提出至少两种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伊始,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操场、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2.探究新知,分层递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周长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定义、测量方法和计算规律。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案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案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

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复习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特征。

2. 复习: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过程。

4.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周长计算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其他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2.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测量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的周长。

2. 理解并应用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周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正确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正确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测量周长的工具,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纸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来了解周长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将四边的长度相加得到周长。

那么,对于其他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我们该如何测量它们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2. 教授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纸张、卡片等,认识周长的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线条的长度来得到周长。

(2)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绳子、尺子等,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卷尺、绳子等)来测量周长。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与周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习题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题目进行解答。

4.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强调周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尝试测量一些常见图形的周长(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12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12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12篇认识周长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 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 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图形的周长计算示意图。

2.教具:纸、铅笔、橡皮和尺子。

3.课堂环境:安静整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

2. 概念讲解
1.周长是什么?周长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比如矩形、正方形等。

3.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分组,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出规律。

4. 拓展练习
1.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图形,计算其周长。

2.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

5. 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成果,综合评价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并写出方法。

六、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理解,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周长的应用,提高数字计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周长是多少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并会应用周长公式计算物体的周长;2.能够运用周长概念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2.教学重点是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计算公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量一下自己的手腕周长,再和同桌交换量一下。

询问学生有没有想过如何计算周长?2. 新知1.通过讲解板书、图片及视频,介绍周长的定义;2.引导学生通过绕一圈的方法,来理解周长公式;3.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周长计算例子,如:教室黑板周长、同学们队伍的周长等。

3. 实践1.将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完成一些有关周长的实践问题,如:测量校园内某些物体的周长并统计结果,将各小组的结果汇总。

2.以日常生活为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周长问题转化为计算公式,并计算求解。

4. 总结1.总结周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强调周长的实用性;3.让学生回答一些提高性问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教学要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2.课堂实践活动3.课堂互动问答五、教学评价1.引导学生背诵本单元重要概念和计算公式;2.通过回答提高性问题,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掌握情况;3.对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和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教学平台2.绘图软件3.视频案例七、教学后记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测量周长、计算周长公式等实践,不仅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在实际问题中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实际应用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群学
阶段
1.给出例题,计算周长
2.全班交流讨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共学
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
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
作业
设计
完成练周长
2.长方形计算
正方形计算
教学
后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 教案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周长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
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测量、计算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展示生活图片和实物,通过描边线的方式回顾周长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
互学
阶段
1.回顾长方形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讨总结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组合作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的方法。
5小组展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3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篇1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1.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一组同学的一半(3)一个圆的一半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

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

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

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

于是派孙悟空去找。

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

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

最新-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圆的周长01-2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测量周长记录单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习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2.1 周长的概念2.2 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和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

3.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4. 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周长和计算方法。

4.2 定义周长的概念: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4.3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为例,讲解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自己去计算。

4.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4.5 拓展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复杂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4.6 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

5. 教学方法5.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计算周长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5.2 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教学评估6.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6.2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周长的作业,促进学生课后练习和思考。

7. 教学反思7.1 教学亮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认识周长教案 (1)

认识周长教案 (1)

周长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数学P83《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点。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水平。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树叶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若干平面图形:一元硬币、长方形硬板纸、五角星形;工具: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有一次,我在小区散步时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师:瞧!课件播放(一只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你能说说蚂蚁在干什么吗?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个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

板书:周长二、探究新知,理解问题(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师:从蚂蚁爬树叶的周长这件事中,你知道什么是周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周长?(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周长:圆、三角形、正方形、月牙)生1:周长就是图形一圈的长度。

生2:周长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生:(齐读)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这样吧,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复习)》王倩一、教材版本、章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十一单元《周长是多少》复习。

二、教学思路周长这样一个重要的知识零星散落于小学数学3—6年级的课本中,本设计试图通过对曲线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求法的复习,利用“围”、“量”、“算”这三种求周长的重要方法,在一系列有价值的、发展孩子思维的生生、师生对话中,整合了小学各种图形周长的求法,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三、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周长的含义是围成图形边线的长度,能通过围、量、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会解答较复杂的相关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培养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周长的含义。

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周长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五、教学过程(一)看图形,揭示周长的概念1.谈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1)(2)(3)(4)2.提问:为了让它们更漂亮一些,我决定给它们镶上金边,你说我会镶在哪儿呢?谁想上来画一画?3.评价反馈:a:你画得又细致又漂亮。

b:有一点不流畅,我想可能是初次在白板上画不熟练吧,他的意思大家能明白吗?老师按你的意思改一下。

4.谈话:这一圈金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像的……(周长)5.提问:那它们的周长呢?请同座位的同学互相比划比划。

[手指另外两个图形]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周长的相关内容。

[板书:周长(复习)]【设计意图】通过给各种图形镶上金边这样一个活动引入主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灵活、自由的心理氛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自然地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二)看图形,求周长1.曲线图形——围[出示图形1]①提问:要求它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在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完善曲线图形的周长求法——化曲为直。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2.三角形——量[出示图形2]①提问:要求它的周长,你还围吗?那你怎么办?(量)②谈话: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我还真去量了一下[出示三角形一条边的长度]。

③讨论:现在能求了吗?为什么不能?④小结:三条边长才总和才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抛出“要求三角形的周长,你还需要用线围吗?”这样一个问题,引出了求直线图形周长的重要方法——量,并通过一系列引导使学生更清晰的感受到,要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即求出所有边长的总和。

3.正方形——结合图形特征,可以简算[出示图形3]①提问:再来看,求它的周长呢,你希望老师提供什么条件?(边长)②追问:不是要求四条边的和吗?怎么只要一条边就够了?(由于正方形每条边长相等)③小结:哦,利用图形的特征,我们的计算会更加简便。

④计算:现在能求周长了吗?[出示格子背景图]⑤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以“你的感觉真好”,肯定学生的推测——这两个图形的每条边都相等,培养学生的数感,告诉学生这里的这个图形我们称之为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

⑥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它的周长你会求吗?⑦体会联系:仔细看看这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手指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谁能更简洁的说出你的发现?在学生和学生的对话中逐渐概括出——边长相等的图形周长=边长×边数⑧小结:总之,还是要求边长的总和,我们的同学真棒,有数学家的眼光,王老师告诉你啊,可以在以后的数学书上找到相似的话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周长求法的探索,得出“仔细观察图形特征,我们常常可以使计算得到简化”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尝试求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的周长,通过“你能更简洁地说说吗?”引导孩子不断精炼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此类图形周长的求法: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以边数。

在教育活动中淡化知识的传递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的情感交流活动。

教师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学生在一系列的交流、评价等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和自信心。

4.长方形——周长变化[出示图形4]①提问:要求它的周长,你想知道什么?(长、宽)然后呢?②计算:好,满足你[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现在能求了吗?学生说出计算周长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③追问:这儿为什么能乘以2,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特征。

还有别的求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④小结:无论是这两个加这两个[手指对边]还是这两个加这两个[手指邻边],要求它的周长都是所有边长度的总和。

过渡:看来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我要给你们带来新的挑战了。

仔细看,还是这个长方形,我要减去一块,你猜我会怎么剪?让学生自由的猜测,鼓励学生自己的想法。

梯形①谈话:每个人的想法都很好,我是这么剪的,从这个点出发,沿着这条线,剪成了这样一个四边形[出示图形],要求它的周长,你希望老师提供什么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自主探索发现两条边并没有变化,只需要量出另外两条边就可以求出图形周长。

②计算:现在能求了吗?[出示两条边的长度]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比是……(减少了)。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证明的确是减少了,从图形上你能直接观察出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得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结论,渗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思想。

三角形①提问:如果我把原来的长方形减去更大的一块[出示三角形],剪成这样一个三角形,你猜猜,它的周长和原来的图形相比会怎么样?(更小),为什么?②提问: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原来图形的一半吗?为什么?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思想。

最大的正方形①提问:如果我要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会剪吗?[出示图形]②提问:它的周长有没有减少呢?(少了)③追问:少了多少呢?我们请同座位的同学互相交流,你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画画。

A: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减少量反馈:哦,我们通过仔细精确的计算,的确证明是减少了,还有别的方法吗?B:(长—宽)*2反馈:请你上了指指究竟减少的是哪个地方?减少了两条小边还是3条?这条小边我们可以怎么求?引导学生学着观察图形。

过渡:长方形剪去一块成梯形,周长减少了;剪去更大的一块,周长更小了;剪出一个正方形,周长也减少了,是不是剪去一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要变小呢?请你想想画画,再在组里交流,有没有可能周长不变呢?①谈话:有同学剪出了这样一个情况,我们来看看它的周长是不是真的没有变。

②提问:谈谈你是怎么想的?A:逐条边相加反馈:这的确验证了我们周长确实没有变?但是我觉得有点繁琐,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B:移成长方形反馈:你来移一移,我们看看移动之后它的周长变了吗?(小边的位置变化了,但是边长的总和没有变,也就是我们的周长没有变)提问:事实证明我们的周长真的没有变,你再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么剪,周长都不变?(出示各种在角上剪去一块正方形的情况,分别请生指一指周长,说明移动之后,依然和原来的周长一样,所以是不变的)④提问:这样减,周长的确没有减少,你猜猜会不会有周长增加的情况呢?(生交流,讨论)(出示凹形图)⑤提问:如果我在这儿剪一块,那它的周长是?你先想想办法算算看(通过每条边相加,或者移动的方法求出周长)移动的时候追问:这2条小边藏在里面很容易出问题,你有没有好办法吧它们移出来呢?【设计意图】图形周长的移动可能在孩子脑海中曾经想象过,但今天通过白板软件中的移动、旋转的功能,真实的展现给孩子看。

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各种各样图形的周长,有曲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甚至还有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归根结底,要求周长我们就要求出每条边长的总和,我们以后能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下课。

一、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是能够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是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

这节课就是从有价值的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

课上,以“要求周长你需要什么条件?”“长方形剪去一块成梯形,周长减少了;剪去更大的一块,周长更小了;剪出一个正方形,周长也减少了,是不是剪去一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要变小呢?有没有可能周长不变呢?”等等富有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绕有兴趣地投入到实践探究的活动之中。

二、提供有系统的基础梳理,渗透学生的数学思想本节课的前半部分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求图形周长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围”、“量”、“算”的方法,形成了知识脉络,让学生在自主梳理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求周长及时求图形所以边长的总和”,推及小学学习的其它图形,如正五边形、梯形、不规则图形等等。

在求“凹形”和“凸形”的过程中,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在“有没有可能剪了一块,周长不变甚至周长增大?”这个问题中,激荡了思想,有效的唤起了以前的学习经验。

三、尝试有创新的课堂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本节课老师从书本中的一个概念入手,通过系统梳理、拓展延伸,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了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感兴趣,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也让老师尝到了大胆尝试、创设课堂教学所带来的精彩与成功。

我们教师正是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深入钻研与不断创新,在课堂实践中与学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