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脑部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损害了患者的语言功能。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的言语功能障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个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作为参考。
在中医中,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主要与五脏六腑的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方案应该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
首先,中医会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判断是哪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引起的言语障碍。
常见的有肝火上炎、心肾不交、脾胃气虚等,针对不同的辨证,中医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中医采用草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方。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五味子、天麻、丹参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言语功能。
另外,中医还会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的方法。
在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足三里、合谷等。
针灸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言语障碍。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艾灸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患者的日常护理。
比如,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言语障碍患者应该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些易于消化的温热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主要从调节脏腑功能入手。
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言语功能的目的。
此外,日常的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1)风火蔽窍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病情背景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许多不同的后遗症。
2023年的中风后遗症治疗需要结合中医的诊疗方案来提供综合性的治疗。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是基于整体观察和辩证分析的,旨在发现疾病的根源和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了解病情的整体状况。
2. 闻诊: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和身体气息,判断体内有无异常。
3.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生活惯等,获取疾病的详细信息。
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情况。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案主要基于个体化的辩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疏通经络: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法,疏通阻塞的经络,恢复气血的流通,促进身体的康复。
2. 补益元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补充体内的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生化之源,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4. 贯彻阴阳平衡:根据患者的阴阳失衡情况,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案,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疗方案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1. 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应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手法。
2. 中医诊疗方案的效果因人而异,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惯,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是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师。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疗(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原则: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疗疗效评定原则》(试行,1995年)。
重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纪多在40岁以上。
含有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纪等,即可确诊;不含有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成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疗原则: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效缺损,少数为全方面神经功效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 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 CT 或 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来。
(三)证候诊疗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典型【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中风病诊疗方案(恢复期))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1)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
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①功能训练运动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中风病患者。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内科在其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诊断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以确定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患病情况、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2.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了解病情。
3. 闻诊:倾听患者的语音、呼吸和心音等,发现异常情况。
4.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5. 辅助检查:如CT扫描、MRI、血液检查等,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治疗中医内科在治疗中风病时,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策略: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益母草等。
2. 针灸疗法:应用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康复。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4. 康复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注意事项在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细节。
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蔬果,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
4. 合理安排休息:患者需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中医内科在中风病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综合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康复。
然而,治疗中风病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和康复训练的开展。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
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解放军八一医院理疗科邢曼丽脑梗塞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中风”、“卒中”,多属中经络症。
发病机理属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内风妄动,脉络痹阻。
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解放军八一医院理疗科借助祖国医学情志疗法的理念,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情志病变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方法和体会:方法一、愉悦疗法:营造无噪音无污染的环境。
室内应空气清新,光线宜人,宽松衣带,放松形体,安静精神。
让家属陪患者到户外去走动,多接触大自然,以颐养性情;看青禾绿草、听流水潺潺,以使其耳聪目明。
吸闻花香草香,以沁其心脾;平心静气,以促其身心健康。
当患者以手势示意时,治疗师尽量鼓励患者自己用语言讲出来,要忽略病人本身的言语残障,平等交流。
不论患者发音多么困难或难听,要尽量做出听懂的表情。
只要发现有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其自信心。
体会:清代吴尚先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医认为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
因此,“欲治其疾,先治其心”。
患者因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少患者会有悲观、易怒、暴躁或抑郁、焦虑等情志疾病。
我们要用情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病人树立康复信心,解除心理障碍,提高主动参与行为。
方法二、移情疗法:言语的表达总是伴随着情志活动,当患者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不能和医务人员正常交流时,心理上会出现一种自卑和焦虑的情绪,表现为急躁,自责,愤怒,甚至抑郁,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
我们主要以精神关怀为主,通过诱导、暗示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思想情绪,如启发患者回忆其孩子出生时的情景,和爱人相识相恋的甜蜜等人生经历中重要的情志活动,往往会诱发患者情绪激动,悲从中生。
这时应及时进行语言疏导,通过和患者一起做游戏、念顺口溜,朗诵儿歌、诗词或唱歌等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将患者从病态情绪中解放出来,使其感到喜悅,心境愉快,使意志畅达,提高治疗效果。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以下症状,其程度影响到日常正常生活能力(排除运动障碍影响)者。
(1)主要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减退。
(2)次要症状:①行为改变:行为幼稚、笨拙,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②情感改变:情感幼稚,情绪易激惹;或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自私多疑,哭笑无常。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有关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1)脑卒中,有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证据。
(2)认知功能较前减退,记忆功能及一项或一项以上认知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和行为等)神经心理测试证实。
如简易智能检查量表( MMSE)评分:按教育程度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或以上<24分。
(3)以上两种疾病具有相关性。
即认知障碍的发生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起病较快,病程呈阶梯样进展。
(二)证候诊断1.肝肾阴虚证:沉默寡言,迟钝呆滞,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脾肾两虚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腹痛喜按,舌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
3.痰浊蒙窍证: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不语,呆若木鸡,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淡,苔白腻,脉滑。
4.瘀血内阻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的诊断标准。
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襄,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②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③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
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④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
行头颅CT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⑤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吴江主编,副主编贾建平崔丽英,人民出版社,2005.8)①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②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
③症状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
④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二)证候诊断1、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②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④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⑤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①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中风后遗症康复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ICD10编码为I61、I63:)。
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
西医病名: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二、中风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缺血性中风)1.中风病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及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中医内科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及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教材《神经病学》。
1.1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2疾病分期标准①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③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及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中医内科学》。
①痰热内闭主症:起病急骤,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
次症:项背身热,燥扰不宁,甚至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或数。
②风火上扰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
次症: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同时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失语症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医科大学髙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并确诊为失语症。
构音障碍诊断标准: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并确诊为构音障碍。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2.确实存在的言语功能障碍,且言语障碍在中风后发生,二者有相关性。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经评测确实存在言语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血脂全套、电解质、血糖;(5)心电图;(6)凝血指标;(7)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或CT、头颅影像学CT或MRI;(8)言语功能评定(《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中风后遗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治疗中药验方
【方名】地黄饮。
【处方组成】熟地黄18克巴戟天9克山茱萸9克石斛9克肉苁蓉9克炮附子6克五味子6克官桂6克白茯苓6克麦门冬6克石菖蒲6克远志6克。
【适用人群】本方可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化痰开窍,补泻兼施,适用于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等病,属于肾虚痰阻证型者,症见:①.足废不能用,即肢体无力,行走困难;②.舌强不能言,即舌头不利,言语困难;③.小儿发育迟缓、说话、走路、出牙等异常。
【方剂解析】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原,活血通络;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气、阴阳互化;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精深中医康复治疗方案设计
中风后遗症、肢残等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一、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并且经常被忽视的后遗症。
它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理解能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需要中医的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脑血管的病变导致脑功能受损,因此中药调理是核心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白术、三七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流量、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起到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等,可以通过针刺或灸热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3.药膳食疗:药膳食疗是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通过合理选择药膳,可以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
比如可以选择黄豆、黑木耳、石斛等具有滋补脑力、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与其他适宜的食材搭配煮成汤或炖品,可以起到调养脑神经的作用。
4.心理疏导: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困扰,因此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其心理困扰、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是多个方面综合治疗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耐心等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融入到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效果。
中风后失语验案,真武汤合续命汤加减一个月治愈
中风后失语验案,真武汤合续命汤加减一个月治愈擅长:善用膏方预防和治疗疾病,至今已有30年治疗肝胆病及疑难杂症的宝贵经验。
“中风后失语”,是指部分中风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导致中风以后不能与家人沟通,原因就是中风病人语言功能受到了损害、不能通过言语与人沟通。
本期徐国良院长为大家分享一则中风后失语验案,如下:首诊2014年7月3日患者:陆某,女,73岁。
主诉:失语7月。
现病史:7个月前因本来有中风,又患带状疱疹,遂完全失语。
家人遂邀我上门诊治。
现在症状:不能言语,口眼歪斜、流口水,不能吞咽,不能吃青菜,神志欠清,不识家人,左手一天抽搐3-4次,行走无力,夜尿4次左右,大便很臭,质稀如水样,手冰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既往病史:4年前因中风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极少言语。
诊断:失语。
中风后遗症(脾肾阳虚,肝阴虚)治法:温补脾肾,滋阴熄风。
方剂:真武汤合《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药物:熟附片30g(先煎),麻黄10g,茯苓20g,杏仁10g,炒白术10g,生石膏20g,白芍30g,桂枝10g,炙甘草10g,红参10g,当归10g,川芎10g。
共12剂。
二诊2014年7月24日服药12剂后,嘴歪消失了,口水不流了,家人告知已能说很多话,诸症好转,今登门诊治,患者能跟随媳妇喊:“徐医生”,且发音清晰,面红润了,药后能吞咽,能吃青菜了,现场见在咀包谷,手抽搐减至下午5点一次,夜尿减少为2次,大便便次便质均已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效不更方。
徐国良医话按语中风后又患带状疱疹,遂完全失语,真是雪上加霜!而服12剂中药能说话,实乃医患皆欢之事。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口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四川名医刘方柏教授曾用次方活人无数,吾今用之,果如其言。
患者因4年脑出血后出现嘴角歪斜,流口水,极少言语,行走不利,左手抽搐,神志似清但不会认识家人,诊断为中风后遗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ZY /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同时伴有失语或构音障碍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 或 MRI 确诊。
失语症诊断标准:采用北京大学高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并确诊为失语症。
构音障碍诊断标准: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修改的 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并确诊为构音障碍。
(二)证候诊断
1.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3.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黯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方法:
本内容包括针刺治疗,功能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
其中功能训练应在针灸之后,带针下(头针、舌针、耳穴)进行。
1.针灸治疗
(1)体针及头针
主穴:哑门通里头针言语一、二、三区
配穴:舌体运转不灵加金津、玉液、廉泉。
操作方法:均用 0.25×25mm 号(1 寸)针灸针,哑门穴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针刺时头部微前倾,保持项肌放松。
通里直刺 0.5 寸,言语区平刺 0.5~0.8 寸,深度达到帽状腱膜下,运动性失语选择言语一区,感觉性失语选择言语三区,命名性失语选择言语二区。
金津、玉液及廉泉均点刺不留针。
头针捻转得气后,加电针,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 30 分钟。
结束后言语区继续留针 1 小时。
留针期间,每隔 30 分钟捻转 1 次,直至出针。
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言语功能训练。
(2)舌针
可取上肢、下肢、聚泉、中矩、神根、佐泉、液旁、支脉、中风等穴,每次选取 3~4 个穴位,选用 0.25×40mm 号(1.5 寸)针灸针,点刺不留针,针刺方向与舌面平行,进针 1~1.2 寸。
点刺时嘱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为防止回缩,术者可左手用消毒纱布轻轻固定舌体。
隔天一次,15 次为一疗程。
(3)耳穴
可取心、肾、脑、皮质下等穴,每次取 2~3 个穴位,取王不留行粘贴相应耳穴,次日取下。
隔日一次,15 次为一疗程。
2.言语功能训练
(1)失语症的康复功能训练
根据不同失语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或训练组合
①听理解训练及表达训练
②阅读及书写训练
③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④辅助性训练
(2)构音障碍的康复功能训练
根据不同构音障碍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或训练组合
①构音改善训练
②克服鼻音化的训练
3.物理因子疗法
采用德国产Vocastim-Master言语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单通道低频脉冲电刺激,辅助电极大小5cm×11cm,置于颈后,接阳极;刺激电极为点状电极,置于双侧下颌下三角处,基本频率为2.5 kHz。
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治疗时间为30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阳暴亢证
治法:平肝、息风、潜阳。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痰热腑实证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
推荐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全瓜蒌、胆南星、石菖蒲、地龙、丹参、郁金、枳壳、厚朴、大黄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风痰阻络证
治法:涤痰、息风、通络。
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贝、竹茹、茯神、甘草、瓜蒌、薤白、半夏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白芍、天门冬、玄参、龙骨、牡蛎、代赭石、茵陈、麦芽、龟板、川楝子、牛膝、甘草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
红花、桃仁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根据辨证分型选用对症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四)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 2010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脑卒中治疗章节,予相应失语药物治疗。
(五)护理调摄
1.基本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
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2.生活起居:由于合并言语功能障碍,且常伴随焦虑、抑郁以及孤独感等情绪,应更强调安全问题。
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坠床、跌倒、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
家属 24 小时陪护不离患者身旁,清除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为患者带好手腕带或填好安全卡片并让其随身携带,以备走失时利于寻找。
3.饮食调护:中风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肥厚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注意营养调配、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
(1)肝阳暴亢证:保持病房安静,多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听轻音乐学唱歌以舒发情绪,饮食选择疏肝平肝的食物。
(2)痰热腑实证:保持病房安静,变换患者体位动作宜轻柔,患者不耐疲劳训练中要注意把握运动量。
饮食选择泻热通腑的食物。
(3)风痰阻络证:多予户外活动,常晒阳光,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多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听轻音乐学唱歌以舒发情绪。
饮食以祛痰通络为主。
(4)阴虚风动证:多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满足其需求,采取适
当的安抚技巧避免患者情绪躁动。
饮食上以滋阴息风为主。
(5)气虚血瘀证: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日常饮食,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恐,防止复中。
饮食以活血化瘀为主。
4.情志调摄:主动关心患者,因人而异地通过安慰、解释、劝导、鼓励等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特异的个性化心理问题。
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建立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5.健康宣教: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康复健康宣教,包括小手册、宣传板、图像、导引操等,且每周集中进行一次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服药、康复等多方面。
出院时,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资料。
通过定期的家访和患者来院的互访,不断提高照顾者的护理技能,指导照顾者掌握与失语患者交流的方法,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言语功能恢复评价: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失语程度评定(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评定其总的言语水平。
(二)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分别在入院后 1~2 天和入院后 28~30 天: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程度评定、失语商评定其总的言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