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教招资料之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2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2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二)得分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发现学习教学法B 探究—研讨法C 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 暗示教学法2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 教学内容B 教学原则C 教学方法D 教学组织形式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A 系统性B 启发性C 思想性D 巩固性4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A 教学B 教学原则C 教学模式D 教学方式5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泰勒B 罗杰斯C 布卢姆D 布鲁纳6 课程的一般结构为【】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 知识—经验—活动7 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 课程是知识B 课程是计划C 课程是经验D 课程是活动8 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A 艺术美育B 哲学美育C 超美育D 社会美育9 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 智育等于教学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 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10 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A 文化功能B 生存功能C 发展功能D 享用功能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A 教育实验的热潮B 教育改革的实践C 素质教育运动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2 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A 解聘B 不聘C 续聘D 辞聘13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 热爱教育事业B 热爱学生C 教书育人D 创新开拓14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 教育理论知识B 崇高的职业道德C 文化学科知识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15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16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A 柏拉图B 洛克C 华生D 杜威17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戌学制D 五四制18 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对组织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是的观点【】A 科学管理学派B 官僚科层制C 行为分析理论D 系统权变理论19 “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二
中学教育学模拟预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4.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5.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开拓创新7.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A.班级B.学校C.家庭D.社区8.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10.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1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16.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2
确实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 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15.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和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
三. 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认知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常规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教育实体、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是的特点(古代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康德的《论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动知识)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班主任工作、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是赫尔巴特。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中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的文体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
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体?
答:(1)确实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答: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的思惟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
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
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