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合集下载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因素研究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因素研究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因素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

特困地区的孩子,尤其是中学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我国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环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困难、人际关系不良、自卑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学业困难是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存在着学习压力大、自卑感强等问题。

特困地区学困生的人际关系不良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家庭和学校中,这些学生往往由于自身条件落后,导致被同龄人排斥、欺负,心理健康遭受重创。

自卑感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困生的心理困扰之一。

由于长期受到贫困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心理严重受挫。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 家庭环境问题。

由于特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环境普遍贫困,父母缺乏文化知识,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支持,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在特困地区的学校,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学习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拖累了学生的学业表现。

3. 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

由于学困生自身条件落后,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问题。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特困地区的社会环境普遍贫困,缺乏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榜样,影响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三、改善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状况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特困家庭的帮扶力度,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给予家庭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 提升学校教育资源。

政府要增加对特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为学困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一)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一)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

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

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

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

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

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

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

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一、调查背景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

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

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应运而生。

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是一本关于中国人民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报告,旨在提供有关精神心理健康的数据、研究和政策建议。

该蓝皮书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每年一次。

根据最新发布的蓝皮书,中国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工作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不仅会导致沉迷,还会引发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蓝皮书还指出,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精神疾病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因此,加强精神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蓝皮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从事心理健康工作。

此外,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等。

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发布,为解决中国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加强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我们有信心能够改善中国人民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发布是对中国人民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心灵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状1.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课业压力加重。

有的学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过度竞争,长期处于状态焦虑、担忧的心理负担之下。

2.学习负担过重当前中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知识的输入,注重考试分数的取得,学生长期面对大量的功课、作业和各种培训班,缺乏自由发展、充分锻炼的机会,学习对他们来说变得繁重而单调。

3.网络成瘾日益严重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导致他们长时间沉迷其中,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家庭教育不当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缺乏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易产生情绪上的不稳定。

5.心理问题潜在在心理健康问题中,有不少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极易演变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1.学校因素学校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合理与否、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小学生的第一家,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来源于同伴、社交媒体、网络等方面。

同伴关系的良好与否、社交媒体和网络对学生的侵占程度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

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

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

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

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

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文献引用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文献引用

2023年度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已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挑战。

本文将探讨2023年度我国精神心理健康现状,并引用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

一、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据我国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的调查显示,约有3亿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而其中大约有1亿人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二、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1. 社会压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竞争压力,导致许多人陷入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之中。

2. 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锻炼、不规律的饮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也是导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社会孤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之间的社会通信变得越来越淡薄,许多人感到孤独和失落,这也是导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1. 个人层面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导致个人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2. 社会层面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四、应对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2. 加强公共宣传教育加强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水平,减少对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歧视和误解。

3. 建设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治疗方式,推动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均衡发展。

五、结语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挑战。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

《报告》显示,相比十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下降,而对比一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上升。

面向未来5年的心理健康期待,《报告》的结论是,人们积极的预期要多于消极的预期。

东部地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通常与这些宏观因素一样表现出地区差异。

2020年度调查发现,东部地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更好。

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风险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国内外研究普遍发现,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

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学历、声望较好的职业,往往意味着拥有包括心理健康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支持,有助于维护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也发现,农村户口人群与城镇户口人群之间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调查中发现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

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根据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组间差异显著。

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特别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更低学历的人群。

以抑郁为例,可以看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组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较低。

收入的升高并不伴随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间的差异检验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发现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这显示收入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过低收入水平不利于心理健康,但在中等收入以上,收入的升高并不伴随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性别差异微小,年龄差异显著本次调查中,对全年龄段样本的性别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未发现抑郁及中国心理健康量表各项指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总结马峪中学2013.11马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总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问题、措施和建议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

我校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现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这些问题更亟待解决。

(一)、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堪忧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并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已经成了一个共性的问题。

这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者深有感触,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

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

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

当前,应特别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

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国内现状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国内现状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国内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上的良好状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国内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人民的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呈现出普遍存在的趋势。

据统计,大约有2亿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隐藏性较高,很多人并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导致问题日益加重。

2. 心理健康服务的不足尽管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但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首先,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大部分心理咨询服务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没有覆盖。

此外,心理咨询的费用较高,使得许多人无力承担。

3. 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在中国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触碰与歧视。

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持有刻板的观念和偏见,难以理解并接纳这些问题。

这种社会压力对于患者的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无法获得充分的重视与关注。

解决方案1. 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了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需要培养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其次,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让心理咨询更加普及。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手段,降低心理咨询的费用,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

2.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提高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应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加强社会支持和鼓励为了减轻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内地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堪忧平均寿命低于全国

中国内地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堪忧平均寿命低于全国

中国内地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堪忧平均寿命低于全国37.02%有挫败感2月5日,广州市卫生部门公布的一项对广州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7.4%的广州医生护士曾有过自杀念头。

这份报告显示,广州医生护士中37.02%有挫败感,33.19%对将来觉得气馁,39.83%很多时候感到忧伤,89.91%认为在工作中需要跟难相处的患者打交道,44.28%感觉在工作中绝对需要防范病人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或追究,若有机会重新择业,近半不愿再选现职。

从结果看,广州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总体抑郁程度高于一般人群,随着医患矛盾增多,对患者的防范心理较重。

这项调查是2008年广州卫生部门针对12个区84家医院1182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做的,其中男性占39.26%,女性占60.74%,平均年龄为35.84岁。

调查还显示,14.93%的广州医生护士对自己缺乏信心,36.45%有内疚感。

63.03%的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累,50.38%认为对其他人或事物的兴趣少了,而有13.2%的人则经常或较多时候感觉心情抑郁、不快乐。

据了解,广州医护人员(临床医生占66.38%,护理人员占33.62%)每周平均工作46.4小时,57.68%平均月收入1001—3000元。

61.89%认为社会地位有所降低,21.84%觉得工作压力很大,20.5%感到工作紧张程度很高。

如需重新选择职业,46.13%表示不会再选现职。

这些数字表明,广州医护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强度高、自评社会地位低,职业压力较大,对当前执业环境、收入现状不满意,希望有所改善,对选择医护职业信心不足。

超过1/4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披露中国内地医生群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1/4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2倍。

胡大一教授在“关爱医生,相约健康行”——中国医师高血压患病及诊治调查项目启动仪式上称,去年完成的对全国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近一半男性医生患有高血压,其中心内科男医师平均十年冠心病危险已达4%,女医师则为2%,40岁以上无论男女,相对发病风险都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

心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心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心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心理教育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与心理教育相关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高校的相关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中国心理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也日趋活跃,这些都极大方便和满足了学生需求。

然而面对新形势,中国心理教育与大学生还呈现着不适应、相矛盾的情况,一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和发展。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在性格方面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叛逆与自私,同时又有着自己强烈的自尊,当他们脱离父母步入校园,又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个性张扬渴望交友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却沉默寡言、思想上较为成熟但是处理问题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小冲击。

另外,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会遇到各种挫折、困惑与矛盾,加上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变,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择业压力、人际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不适,若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发展成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恐惧症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中国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开展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然而由于观念滞后,心理教育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往往混淆了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看成品德问题,心理教育却流于形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加上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力度不强、内容不系统、学生心理测验以及档案建设不规范、心理教育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完善的心理教育体制、家校配合不密切等,大大阻碍了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中的有效开展。

二、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研究(一)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机制。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此,不善于处理生活、研究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

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出现心理失常。

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从大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看,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

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厌学。

一些学生对研究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研究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

2、逆反。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3、易怒。

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等。

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哭叫,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社交恐慌。

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

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

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

5、嫉妒。

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不但不研究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

6、不良嗜好。

一些学生有吸烟、喝酒、手淫等不良行为惯,一些学生打游戏机上瘾,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7、焦虑。

这种心理障碍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普遍,大多数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

少数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入睡难,易被惊醒,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

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一些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厌学。

有30%的中学生对研究缺乏热情,表现为研究“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的学生在坐到书桌前准备研究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的学生会在对研究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喜欢某位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此外,还有约10%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中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2、焦虑。

中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

面对考试,有20%的中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47%的学生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

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中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3、冷漠。

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时,有34%的中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4、孤僻。

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中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

检验表明,中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心理健康教育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轫于“人性关怀”思想,植根于学校心理学领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繁荣时期。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陆续开展了一些讨论、探索和课题研究。

与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对德育困境的反思基础上的,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5)、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1999—2005)、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000~。

2005)、人大复印资料网(1995—2005)、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5)及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网(2006。

2005)为检索工具,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我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于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反思,始于对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起步于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尝试(1984年部分高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并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

1999年,教育部成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同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7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标志着内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自己独立的学术刊物。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分层、逐步、有序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改善措施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改善措施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改善措施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中的开展和重视程度并没有像文化课那么高,部分中学甚至都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更谈不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有的学校虽然有开设课程,但也没有系统的去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空而无味,班主任也会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自习,而科任教师也会像是占用技能课一样,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课。

大部分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表演,根本是不够重视,只是单纯的去教学,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教育任务,让自己的学校能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也是青少年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

如果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不重视,不加以引导,这让本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更加容易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发生争吵,使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率每年都在增长,这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改进措施1.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让老师和家长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对此重视起来,可以从初中时期学生的生理方面入手,让老师和家长知道学生早青春期不仅仅只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么简单,如果在这一时期处理不好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之后的教育以及发展产生极大、极坏的影响,举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让家长和老师重视起来,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

2.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培训。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需要专业的心理知识的。

因此,学校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还应多组织心理健康团队活动,鼓励老师去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使老师自身养成良好心态,让老师初步具备了解、判断学生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异常变化的能力,并且拥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让教师可以达到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生理、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面临不少问题亟待我们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研究问题:一是研究困难。

少数学生存在研究困难,具体表现在研究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丧失研究兴趣、研究自觉性差、被动研究等;二是考试焦虑。

在学校,研究任务负担重,竞争激烈。

在家庭方面,父母期望值高。

社会上对孩子的评价首先是看课业成绩,学生心理压力大,精神压力重。

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考试时容易出现心慌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逃避考试的倾向,严重者出现生理反应。

一些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担心考试失败,受到父母指责、老师批评、同学的冷眼,焦虑情绪加重,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三是厌学逃学。

厌学情绪一般表现在认知、情感和动机上的综合缺失状态。

研究动力不足,上进的信心不足。

研究态度消极,研究上漫不经心,研究兴趣淡漠。

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专心,课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且完成效果较差。

盼望研究时间早点结束,提不起精神投入研究中。

2、人际交往问题一是人际关系不协调。

以自我为中央,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不善于交换和沟通,参与社会活动机会少。

具体表现在不能融入个人活动,畏XXX,跟周围的人在一起感觉不自在,喜欢独处。

自信心不足,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畏惧被别人否定,遇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逃避和退缩,避免参与,自大生理产生。

不能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别人对自己的鼓励、帮助置之不理,内心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二是沟通能力差。

没有人际沟通技巧,在社交中,不看交往对象,随心意。

在情感上嫉妒与自大,自傲与害羞并存。

简单出现性格孤僻、意志薄弱的现象。

三是不能正确处理早恋问题。

新冠疫情引发心理健康危机全球人们焦虑不安

新冠疫情引发心理健康危机全球人们焦虑不安

新冠疫情引发心理健康危机全球人们焦虑不安新冠疫情引发心理健康危机全球人们焦虑不安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引发了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许多人面临着焦虑、恐惧和不安的挑战。

这是一场全民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应对和缓解这些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新冠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新冠疫情给全球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被隔离的困扰、工作和经济压力的增加等。

这些不确定性和紧张感使得人们的心理状态受到严重影响。

1.1 生命安全威胁: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使人们对自身和家人的安全感到担忧。

面临着可能被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人们的焦虑情绪进一步加剧。

1.2 社交疏离感:疫情期间的社交疏离和隔离措施使人们无法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这种孤独感和隔离感导致许多人感到情绪低落和孤独。

1.3 经济压力:疫情对经济运行和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许多人失去了工作,面临着财务困难。

这种经济压力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二、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危机,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

2.1 寻找适当的信息来源: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但同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

选择权威的信息来源,避免听信谣言和不准确的信息。

2.2 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提升心理健康。

2.3 开展合理的心理调适活动:多参与一些能够舒缓压力的活动,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减轻压力。

2.4 保持社交联系:虽然不能进行面对面的社交活动,但可以通过电话、社交媒体等方式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分享情感和倾诉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2.5 寻求专业的支持:如果焦虑和不安情绪持续存在,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何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何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何为
陈建先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年(卷),期】2015(000)007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陈建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J], 林伟龙
2.德国中小学生补习学校堪忧 [J], 陈仁霞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于江门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 [J], 刘丽灯
4.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基于江苏省9656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 [J], 万增奎
5.中国科协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原因与应对

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原因与应对

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原因与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

许多人常常在生活中面临着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但很少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应对这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背后的原因1.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得许多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还是家庭、婚姻、个人关系上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社交困难社交困难是许多人面临的一个心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社交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人因为性格、经历等原因,对社交感到困难和不适应,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人面临着道德、伦理、情感等方面的内心冲突时,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面临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同时又感到内疚和焦虑,这种冲突不容忽视。

4.过去经历的创伤过去经历的创伤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身体上的创伤还是心理上的创伤,都可能在个人的心理深处留下痕迹,使其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二、应对方法1.寻求支持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向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议,帮助您理解和应对问题。

2.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也是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式来改善心理状态。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3.学会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压力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学习时间管理、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应对压力。

此外,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音乐等。

4.寻求心理治疗如果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且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考虑寻求心理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1 4- 07/1 5 /c 1 26 75 2 2 72. h t m
— —
统整 理 出可 复 制 的 中 国 经 验 与 世 界 分 享 , 体 现 中 国
的独 特 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4 ]中国卫生部 , 世界卫生组 织. 《 中国一世 卫组织 国家合作 战略 ( 2 0 1 3 — 2 0 1 5)[ E B / O L] .[ 2 0 1 5 01 - - 2 1 ] .h t t p : / /
政府 预 算 、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以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等 各 个
方面。
( 林伟龙 摘编 自( ( T h e l a n c e t > > )
为有 效预 防 和治 疗 抑郁 症 、 自闭症 、 痴呆 症 三大 心 理疾 病 , 中 国于 2 0 1 5年 6月 出 台 了 《 国 家 心 理 健
这些 目标 的实 现 , 需 要 明 确 的 财 政 预 算 支 持 以
及强 有力 的信 息 系 统 。此 外 , 计 划 里 并 没 有 提 及 如 何预 防 自杀和解 决 对 精神 疾 病 患 者 的歧 视 问题 。 中
中 国卫 生 政 策 研 究 2 0 1 5年 7月 第 8卷 第 7期
国环 境署 和 系
[ 3 ] 习近平 接受拉 美 四 国媒体 联合 采访 ( 2 0 1 4 - 0 7 — 1 5 ) [ 2 0 1 5 — 0 1 — 2 1 ] .[ E B / O L] .h t t p : / / n e w s . x i n h u a n e t . c o n r / p o l i t i c s /
国的心理 健康 系统 需 要融 人 到 国民健 康 、 社会政策、
康 工作 计 划 ( 2 0 1 5 -2 0 2 0年 》 。该 计 划通 过 5年 的 时
间, 努 力达 成 以下 目标 : ( 1 ) 超过 8 0 % 的被 登 记 患有 严 重 心理 疾 病 的患 者 能 够 被 合 理 地 管 理 , 同时 至 少 8 0 % 的精神 分裂 症 患 者 能 够 得 到 治 疗 。 ( 2 ) 满 足 条 件 且 家庭 经 济 困难 的严 重 心理 疾 病 患者 能 得 到政 府
c u L / 2 O1 5 /O 4 1 O/ 71 9 67 8 3.s ht ml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4 - - 0 7 修 回 日期 : 2 0 1 5 - 0 6 — 1 5 ]
( 编辑 赵晓娟 )
[ 2 ]基辛格. 中国的成 就超越人类极 限[ E WO L ] .[  ̄1 5 01 - — 2 1 ] .
的财 政补 助 。 ( 5 ) 至2 0 2 0年 , 精 神 病 医 生 的 数 量 将
翻一倍 , 达到 4 0 0 0 0人 , 并提供适宜的、 可 获 得 的 心
理健 康服 务 。
计, 中 国 目前 约 有 1 . 7 3亿 的成 年 人 患 有 心 理 疾 病 , 其 中4 3 0 0万人 被 诊 断为严 重 心理 疾病 患者 。
h t t p : / / e c o n o m y . c a i j i r r g . c o m .

信 息 动 态

中 国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堪 忧
2 0 1 5年 6月 , 农 村 留守 儿 童 四兄 妹 喝 农 药 自杀 身亡 引起 了社会 对 心 理 健 康 问题 的广 泛 关 注 。据 估
、 ^ . wp r o .wh o .i nt /c h i na /c n c h i n a c c s 1 3. pd f
_
[ 1 ]专 访 何 亚 非 : 思 考 中 国 特 色 大 国 外 交 思 想 与 全 球 治 理
[ E B / O L] .[ 2 0 1 5 - 0 1 - 2 1 ] .h t t p : / / w ww . c h i n a n e w s . c o n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