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测评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红色旅游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红色旅游为什么这么“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于潜移默化中汲取文化的物质力量②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③维系地域文化,凝聚核心价值④丰富文化体验,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本题通过红色旅游考查文化生活综合知识。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并非物质力量,①表述错误;红色旅游弘扬革命文化而非地域文化,②表述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旅游满足了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广播电视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继续加强权威信息发布、防疫科普宣传,调动全行业力量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持续组织全国性公益展播活动,更好地引导舆论、坚定信心,凝聚万众一心、坚决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由此可见( )①广播电视媒体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②发展文化事业应该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③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主流媒体应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广播电视通过优秀作品引导舆论,坚定信心,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发挥了先进文化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导向作用,③④正确。
广播电视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①错误。
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不选。
] 3.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都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戏曲、魔术、小品、杂技等,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的需求。
这反映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A.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B.日益呈现出求同性、统一性、丰富性的特点C.越来越以流行文化、通俗文化为主D.越来越以经典文化、高雅文化为主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A当选;B对当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表述不正确;C、D 均与题意不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项目育人视角下
摘 要 :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观在校 园文化 中的 主导作 用可 以体 现在 方向 引领 、 价值 引导 、 文化 清 朗 、 行 为规 范、 精神激励和合 力凝 聚等六 个方面 。示范 引领机制 、 宣传教育机制和 实践养成机制 这 三个机 制构成 了社会 主 义 核 心价值观在校 园文化 的实现机制 。通过打造一批 有影响 力的虚 实平 台和 打造 一批 精 品育人 项 目, 使 实现机 制
一
引 导 师 生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指 导 思 想 有 系 些 高校通 过“ 项 目育 人 ” 来 完 成培 养 高 校 人才 的任 校 园文 化 活 动 ,
务, 如广东某 大学 的“ 党建 育人 工程 ” 书 记项 目曾被评 统深刻 的理解 。对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共 同理想有 发 f { 内心 的认 同和坚守 , 对 民族精 神 和时 代精 神有 高 度 的 为“ 示范书记项 目” 。国 内的高校 也没有 从 虚实平 台 , 项 目育人这两个方面来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观 的实 自豪感 和归属感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观在校 园文化 中的主 导作 用与实现机制
— —
项 目育人 视 角 下
陈 颖 招春 袖。
( 1 . 广 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 学与工程 系, 广 东 广州 5 1 0 8 5 0 ; 2 . 广 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8 5 0 ;
成 效 可 量化 是 未 来努 力 的 方 向 。 关键 词 :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 ; 校 园文化 ; 主导作用 ; 实 现机 制 中图分类号 : D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1 9 3 l 1 / J . c n k i . 1 6 7 2 — 3 l 9 8 . 2 0 1 7 . 1 5 . 0 6 4 的潮 流 而 有所 改 变 。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是经历史传承,影响深远的。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刻进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中国风”,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
4、有利于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它本质上是消亡的。
保留自己文化的精髓,学习他人的文化才会发展得更好。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5、有利于大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仍深深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中国大学生。
“孝、悌”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2 当前 校 园文 化呈现 出。 的特点
2. 关 于对 待 构建 校 园文 化 的不 同 态度 1 不 少 高 校 都 积 极 构 建 和 谐 的 校 园 文 化 , 也 存 在 一 些 不和 谐 的 “ 但 杂音 ” 忽 视 者 , 有 之 : 些 高 校 对 校 园 文 化 持 “ 起 来 重 某 说 要 , 起来次要 , 起来不要” 态度; 目 做 忙 的 盲 自信 者 有 之 : 些 高 校 认 为 学 校 是 传 播 文 某 化 科 学 知 识 的 地 方 , 化 氛 围 自然 是 浓 的 ; 文 持 偏 见 者 有 之 : 些 高 校 认 为 开 展 校 园 文 某 化 活 动 是 文科 学 校 的 事 , 工 科 学 校 可 以 理 不搞 ; 俗 化 者 有 之 : 些 人 认 为 校 园文 化 庸 某 就 是 唱唱 歌 、 跳 舞 、 一 玩 、 一 乐 , 跳 玩 乐 一 无关 紧要 , 至 有 人把 校 园 文 化 概括 为 “ 生一 甚 新 个书 包 两 个 碗 , 舍 教 室 图书 馆 ; 生 一 副 宿 老 眼镜 两 本 书 ( 业 证 书 和 推 荐 书) 网吧 电游 毕 , 录 像 厅 ” 。 2. 当前 校 园文 化呈 现 多元 化趋 势 2 作 为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校 校 园 主 流 文 化 成 为 营 造 和 谐 校 园 高 最 为 重 要 的 因 素 。 园 的 主 流 文 化 是 健康 校 活泼 、 新 高 雅 、 勃 向上 的 。 是 由 于 受 清 蓬 但 当前经济成分 和经济 利益 多元化的影 响 , 以及 校 园文 化 主 体 的 价 值 取 向 、 化 修 养 、 文 知 识 结 构 、 趣 追 求 的 差 异 , 园文 化 呈 现 志 校 出非 主流 文 化 日益 盛 行 的 趋 势 , 射 面 广 , 辐 跟 信 息技 术 愈 发 紧 密 结 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分析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中,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涉及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对文化的认知,还可以
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让他们具有更好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自信心。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生命观。
教育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了解和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人生意
识和自我认知。
此外,传统文化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个人
角度到社会角度探讨自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传统文化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思维视野。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具
有开阔视角、宏观思维的特点。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
能力,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最后,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是国
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
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至关重要。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
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觉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青年学子,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历史故事、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从而培养起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传统文化以崇德向善、修身齐家为核心理念,强调人们的良知和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这些品质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接受优秀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品德风范。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也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行为规范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处世立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精妙的艺术创作,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审美情趣的培养载体。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陶冶情操、陶冶性灵,也可以开拓思维视野、启迪智慧。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等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思考生命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培养起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拓展思维视野和审美情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朱楠赵雪含来源:《卷宗》2013年第12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同时它的多元性和多角度一直为学者所探讨。
本文作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立项研究课题的结题论文,重点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历史价值。
并在精神、文化教育两方面,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初步探讨,得出传统文化在教育层面的价值,也认识到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能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其研究主体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文化教育;作用;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也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随着朝代的演变,流传到今天,为人们所熟知,孔子思想核心也为历代人所沿用至今。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作用精神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
概括地说,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建设大学生精神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对于建设大学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体现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的原因,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它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工制作,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各行各业都应用其中,小到产品包装、邮票设计,大到民族服饰,室内装潢。
这便是一种继承与弘扬,从而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文化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方向引领、价值引导、文化清朗、行为规范、精神激励和合力凝聚等六个方面。
示范引领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实践养成机制这三个机制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的实现机制。
通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虚实平台和打造一批精品育人项目,使实现机制成效可量化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主导作用;实现机制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64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零散活动多,形成的机制少。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还只是停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层面。
当代大学生无疑是青年中的先锋代表,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
党团青年作为青年学生里面的先进个体,更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深刻意义。
而如今的各个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手段仍不够完善。
相关类似示范点的虚实平台各自为政多,虚实平台无缝对接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而成的,如今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上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实行机制没有很好的完善。
相关类似示范点利用“项目育人”先例多,但精品项目少。
除了通过虚实平台结合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外,“项目育人”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些高校通过“项目育人”来完成培养高校人才的任务,如广东某大学的“党建育人工程”书记项目曾被评为“示范书记项目”。
国内的高校也没有从虚实平台,项目育人这两个方面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机制先例。
党团共建的理论研究多,但在实践中重视度不足。
国内学者认为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机制建设问题存在的内因和外因,并认为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中,党组织是领导者,而团组织是被领导者,存在“四无”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摘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让学生树立争取的三观,建立文化自信,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合格人才。
通过互联网、大学课堂、校园文化和家庭的联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和传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在新时期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优秀文化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是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复杂多样、周边环境日益变化,这也就造成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了价值观念复杂化和行为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优质的内容、丰富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更为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感悟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不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蕴含着的立身之道,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所提倡的君子精神,以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强调的学习态度,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广大学生对其中所蕴藏的优秀内涵具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从而在内心深深认同,在行动上一一践行,在实践中树立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自觉地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文明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来重视,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蕴含着深刻内涵,更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人们德才兼备,成为担当未来民族发展大任的新时代人才,大学生德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史称“百家争鸣”,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原则,它们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先驱们的哲学思想,更易于熟练掌握,甚至有助于消除不本土的文化思想。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们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各项技能,完善他们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们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普通大学生都比较敏感,他们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启发,理解礼仪得体,反映内心诚恳,运用传统文化的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提升,增强归属感和团结精神,使他们具备了勤奋学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等法治精神。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实践知识。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使读者迅速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既可以提升大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大学生们的实践意识,帮助其发现自我价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加强大学生们的心智健康,帮助大学生们的责任心、
诚信感和应对能力。
它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们应对决策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思想支持,帮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也可以鼓励学生们为社会正义搭建桥梁,将正义精神传递给他们。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
多元性和活力,有利于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相信将来它将为学生们带来更多。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析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对国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与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豪感。
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更体现在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自信直接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方面,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能够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接受者和践行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弘扬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与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传承意识和行动直接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是必要的。
当前,一些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足,甚至存在文化认同危机。
这不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将文化传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文化实践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自觉地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企业等,在实践中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推广使命
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推广使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积极推广当代优秀文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推广中的使命及其重要性。
一、文化传承使命文化传承是大学生的首要使命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大学生还应当积极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传统戏曲等,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文化推广使命文化传承与推广相辅相成,大学生也有着积极推广优秀文化的使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文化形式层出不穷。
大学生应当关注当代的优秀文化,积极参与到推广现代文化的行动中。
首先,大学生应该关注和推广当代优秀文艺作品。
影视剧、音乐、文学作品等都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作品,可以增强公众对当代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大学生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参与到文化推广中。
当代社会,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传播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撰写或分享有关文化的文章、音乐、图片等,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推广中。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加深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使命的重要性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推广中的使命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文化传承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大学生使命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繁荣
大学生使命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繁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应当担当起使命,积极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和责任。
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大学生作为文化的接班人,应当把传承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并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传承文化不仅仅是学习和研究古代经典,更要运用现代的语言和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创新,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它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社会实践与文化交流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交流。
比如,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项目,深入了解当地的习俗、传统和文化内涵。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文化并了解他人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多样化和繁荣。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利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来分享有关文化的知识和故事。
同时,还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将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等直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四、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大学生传播文化之前,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传播文化。
大学生应当注重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充分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通过广泛阅读、参加讲座、参观展览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为将来的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承载着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
在传承与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交流、网络与新媒体的利用以及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等方面,大学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责任。
国旗下的文化自信大学生要传承中华文化为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
国旗下的文化自信大学生要传承中华文化为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国旗下的文化自信: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为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上,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使命,应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从传统的文学、音乐、绘画,到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博大胸怀和美好情怀。
而这些文化符号也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二、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其内涵,深入挖掘文化的精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可以参与文艺活动,学习传统技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作品。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还能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三、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可以组织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提高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国际交流与中华文化传承的结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并结合中华文化传承的需求,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利用出国交流的机会,向外国友人推介中华文化,并与他们交流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经验。
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认知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将外来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面对着这一重大课题,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方面,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通过学习大会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用价值, 吸收和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 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 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发布时间:2022-08-03T08:33:14.5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月第6期作者:张钰王玲玲[导读] 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我国人民前行的精神力量,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张钰王玲玲威海市卫生学校 264400摘要: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我国人民前行的精神力量,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学校作为文化教育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只有明确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任务和主要途径,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那么,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繁荣发展的主阵地,建设由文化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一、基体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思想引领。
在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长河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一脉相承、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统一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共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大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我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一)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摘要: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深刻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什么样的视角审视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工作也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文化的特性入手,探讨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导作用及其表现,并从思想、理论、操作和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和更好发挥文化主导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生工作;主导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87—02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前不久,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文化无时无处不在,文化以无形的意识与观念,深刻的影响着有形的现实社会。
因此,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大学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途径,对全面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为什么能够对学生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历来是人类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尽管人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天天离不开文化,但要对文化下一个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却不容易,因为人们研究的角度的不同,对文化的界定和认识也就不一样。
不过,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从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几乎等同。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精神道德等思想上层建筑这个层面。
如果不加专门说明,人们一般谈论文化,都是在狭义的层面上来论及文化的。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即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现象做出是否、好坏的价值判断,从而指导和引领人们的行为。
学生工作,是一个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具体事务的活动及其过程。
学生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学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培养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效果评价一切都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
学生工作的这一本质要求,决定了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首先,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看待学生工作,直接决定了学生工作的方向;其次,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衡量学生成长成才的标准决定了学生工作的重点;最次,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工作的内容。
因此,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工作的主体、客体、目的、标准,而且文化本身又可以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离开正确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学生工作,就会失去灵魂与方向,也就更谈不上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对于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中国,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会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重要的主导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命题最初是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建党七十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来,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概括。
1997年中共十五大,江泽民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角度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进行概括。
具体来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良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凝练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中国改革伊始就如此断言:”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
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疑为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工作要自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创新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主导作用的表现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这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具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生工作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性保证,更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学生工作,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是非,抵御腐朽文化影响。
搞好我校书院制育人模式建设,强化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不断巩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生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它凝结在文化之中、规定着文化的质,决定着文化的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巨大主导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学生工作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生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国家公民素质的总体水平,人的智力的提高,既要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又要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
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是一种智慧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科学成果,它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才培养、学生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和善于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去培养、教育学生。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学生工作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学生工作也同样需要稳定的环境。
现代化教育学不仅将环境作为教育的外部条件来看待,而且认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
在创造安定的学生工作的社会环境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学生工作中,要善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聚集力量、形成合力,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对策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去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规律、特点,从而出台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发挥好这一主导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来看,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
思想认识是具体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谈得上在学生工作中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进行具体管理和教育。
由于以前的学生工作往往专注于具体事务和学生日常行为等“显性”层面的管理,而对文化这一“隐性”层面的问题重视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学生工作干部及其人员充分认识文化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理论上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具体特点。
探索和掌握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是包括学生工作在内的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成功要诀,在这个意义上,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发挥作用的具体特点,是在学生工作中具体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前提。
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的独特功能、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律、具体过程、实现机制等问题需要从理论山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做到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具体特点,从做到心中有数,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操作上要切实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平台基础和宽广渠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搭建相应的平台以基础及发挥作用的具体渠道,这是具体落实和实现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
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以下平台和渠道,如在学生工作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生内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来开展学生工作和学生教育;通过建立和营造积极、向上、团结、竞争的班风学风来开展学生工作和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并充分利用网络“红色”资源、“红色”网站进行学生管理和学生教育。
这些活动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学生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