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 添加摘要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
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
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凝胶色谱法-分类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 )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
凝胶过滤色谱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
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
凝胶渗透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
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
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
凝胶色谱系统凝胶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原理凝胶色谱法-分子筛效益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
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
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高分子量化合物的色谱技术。
这种色谱法也被称为凝胶色谱法。
它主要应用于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的分离和分析。
以下是分子排阻柱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原理:
1.分子排阻效应:分子排阻柱色谱法利用凝胶柱(如琼脂糖或聚
丙烯酰胺凝胶)中的分子排阻效应。
大分子化合物在凝胶中的
排阻效应导致它们在柱上运动速度较慢,而小分子则能够更快
地通过凝胶。
2.大小分子的分离:样品通过柱时,大分子被凝胶阻挡,相对较
小的分子则能够穿过凝胶颗粒的间隙,实现分子的分离。
步骤:
1.样品准备:样品通常需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如蛋白质的变性、
样品的过滤等。
2.柱选择:选择适当的分子排阻柱,柱内填充有凝胶。
凝胶的孔
径大小取决于待分离分子的分子量。
3.载气流动:通常使用溶剂或缓冲液作为载气,通过柱内凝胶,
使样品分子在柱中排阻。
4.检测:使用适当的检测器检测通过柱的化合物,如紫外可见光
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5.数据分析:根据各组分在柱中的保留时间,可以得到样品中各
分子的相对含量和分子量。
分子排阻柱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尤其是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排阻色谱法

附录Ⅴ H 分子排阻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是根据待测组分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技术。
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为凝胶色谱柱的分子筛机制。
色谱柱多以亲水硅胶、凝胶或经修饰凝胶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和聚丙烯酰胺凝胶(Sepharose )等为填充剂,这些填充剂表面分布着不同尺寸的孔径,药物分子进入色谱柱后,它们中的不同组分按其分子大小进入相应的孔径内,大于所有孔径的分子不能进入填充剂颗粒内部,在色谱过程中不被保留,最早被流动相洗脱至柱外,表现为保留时间较短;小于所有孔径的分子能自由进入填充剂表面的所有孔径,在色谱柱中滞留时间较长,表现为保留时间较长;其余分子则按分子大小依次被洗脱。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分子排阻色谱法所需的进样器和检测器同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泵一般分常压、中压和高压。
在药物分析中,尤其是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测定中,通常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 )。
应选用与供试品分子大小相适应的色谱柱填充剂。
使用的流动相通常为水溶液或缓冲液,溶液的pH 值不宜超出填充剂的耐受力,一般pH 值在2~8范围。
流动相中可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但不宜过浓,一般不应超过30%,流速不宜过快,一般为0.5~1.0ml/min 。
2.系统适用性试验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中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的测定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方法,但在高分子杂质检查时,某些药物分子的单体与其二聚体不能达到基线分离时,其分离度的计算公式为:高单体与二聚体之间的谷二聚体的峰高 R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2.0。
3.测定法(1)分子量测定法 一般适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分子量测定。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与供试品分子大小相适宜的色谱柱和适宜分子量范围的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对照品与供试品均需使用二硫苏糖醇(DTT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处理,以打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二硫键,并使分子的构型与构象趋于一致,经处理的蛋白质和多肽分子通常以线性形式分离,以对照品分子量(M W )的对数值对相应的保留时间(t R )制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lgM W =a +bt R ,供试品以保留时间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其分子量或亚基的分子量。
hplc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
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
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
2.液液色谱法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
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
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
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
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
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
分子排阻色谱法;吸附

分子排阻色谱法;吸附分子排阻色谱法(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是一种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分子在分离柱中的不同透过程度,实现对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而吸附则是SEC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样品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从而对分离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一、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分子排阻色谱法基于分子在柱中孔隙的不同透过程度,将分子进行分离。
具体而言,较大分子由于体积较大,无法进入小孔隙,因此在柱中的透过程度较低,保持在较早的洗脱峰;而较小分子则能进入更多的孔隙,透过程度较高,保持在较晚的洗脱峰。
这样,通过调节柱的孔隙大小,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分子的分离。
分子排阻色谱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避免了溶剂选择和配制的繁琐步骤。
其次,SEC适用于各种种类的样品,包括有机溶剂、水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等。
还有,SEC对样品的分散性和溶解度没有要求,因此,即使样品复杂或杂质较多,也能够得到准确的分离结果。
二、吸附对SEC分析的影响在分子排阻色谱法中,吸附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它指的是样品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溶剂毒性等。
当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作用较强时,样品分子容易被吸附在固定相上,从而导致分子在柱中的透过程度降低,分离效果变差。
针对吸附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吸附作用。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流动相,选择非极性溶剂或增加有机溶剂的含量,可以减少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材料,如改进柱填料的表面特性,增强柱的亲水性或疏水性,都可以减小吸附的发生。
此外,控制温度、pH值等因素也对减小吸附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三、分子排阻色谱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分子排阻色谱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药物研发中,分子排阻色谱法常用于药物分子的纯度分析、配方优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其次,在高分子材料领域,SEC可以用于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大约为5000kd的蛋白质分子量检测体积排阻

为了测定分子量大约为5000kd(即5×10^6 Da)的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法(SEC)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分子流过凝胶孔洞时的排阻作用来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在体积排阻色谱中,凝胶或聚合物的孔径决定了它们能够分离的最大分子量。
通常,商用SEC柱的孔径范围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不等。
因此,对于5×10^6 Da的蛋白质分子,需要选择孔径足够小的凝胶来确保其完全排阻。
具体的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SEC柱的规格和性能。
一般来说,对于这种分子量范围的蛋白质,使用具有较小孔径的SEC柱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如使用细粒度的Superdex或Toya Soka GEL。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适当规格的SEC柱并遵循色谱柱的操作指南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准确且可靠的分子量测定结果。
同时,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设备规格和手册,进行具体的色谱柱选择和操作步骤。
排阻色谱法

六、应 用
(大分子)分子量的测定 (大分子)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定量分析
生物大分子纯化 指纹图谱(原油及其重质组分的评价) 样品净化(预处理)
(一)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凝胶柱的标定:
用一系列已知相对分子质 量M的标准品(最好与样品 化学组成相同),测定它 们在该凝胶柱上的保留体 积Ve(或保留时间),绘 制lgM-Ve曲线。
(溶胀处理平衡后重量 干燥重量) 溶胀率 100% 干燥重量
(4)凝胶粒径:
一般为球形,其粒径大小对分离度有重要影响。粒径越小, 分离效率越高。软凝胶粒径较大,一般为50~150m,硬凝胶粒 径较小,一般为5~50m。
(5)床体积(bed volume) 即1g干燥凝胶溶胀后所占的体积。
排阻色谱法
一、简
介
(一)定义: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是一种根据试样分子的尺寸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 为凝胶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等,是液 相色谱的一种。
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凝 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 主要是水。 (二)分类: 主要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 凝胶过滤色谱法-GFC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2、直径比最小孔隙直径小的分子能全部进入凝胶颗粒 内部,这样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也不能达到分离 效果。
两种排阻色谱类型比较
凝胶渗透色谱(GPC)
流动相 采用水溶液或缓冲液作为流动 相
凝胶过滤色谱(GFC)
采用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常用分析物质
分析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如: 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交联聚苯乙烯凝胶
排阻色谱法

由于分子内含有大量羟基而具有极性,在水和其他极性 溶剂如乙二醇、二甲亚砜等中溶胀成凝胶颗粒,因醚键的不 活泼性,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交联度大的孔隙小,吸液膨胀也少,可用于小分子物质 的分离。交联度小的孔隙大,吸液膨胀也大,适用于大分子 物质的分离。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 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干燥粉碎或加 工成形制成粒状。适合蛋白和多糖的纯化。
分类:
1、按机械强度可分为软性、半刚性和刚性凝胶三类。
2、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凝胶(均匀凝胶、半均匀凝胶、 非均匀凝胶);无机凝胶(非均匀凝胶)。
四、凝胶过滤介质
常用的是葡聚糖、聚丙烯酰胺、琼脂糖以及亲脂性凝胶。
(一)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是常用凝胶,由葡聚糖和交联剂甘油 通过醚桥相互交联而形成的多孔性网状结构。
排阻色谱法
一、简 介
(一)定义: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是一种根据试样分子的尺寸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 为凝胶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等,是液 相色谱的一种。
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凝
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
(二)分类:
3、流速
流速是影响分离的重要因素。一般流速低,分离效果好。 如流速在小于0.1ml/min时,蛋白质的分离度好;在 0.51.0ml/min时,对于7.5mm直径的柱子,分离效率较高。
4、样品容量
进样体积和样品浓度将明显影响到分离度。高浓度、小 体积对分离有利。合适的蛋白质样品浓度范围一般在0.010.5%,样品体积是柱体积的1-3%。
主主要要是用水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排阻色谱法

排阻色谱法
排阻色谱法,又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或凝胶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其理论基础是溶质分子通过多孔固定相时,按其大小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从而实现分离。
在排阻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
这些固定相具有不同尺寸的孔,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并在制造过程中加以控制。
试样中的溶质分子,即溶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对于齐聚物,分子大小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
当溶质分子通过固定相的孔时,如果分子的直径大于孔的直径,则该分子不能进入孔中,随着流动相迅速流出。
如果分子的直径小于孔的直径,则该分子可以进入孔中,其流出速度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分子可以进入孔中,由于小分子在孔中扩散的体积较大,而大一点的分子扩散的体积较小,因此小分子将占据较多的孔体积,流出速度最慢;大一点的分子占据较少的体积,先流出。
排阻色谱法的流动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颗粒内部,相当于液液分配色谱中的固定液体积;另一部分在颗粒间,类似于液液分配色谱中的死体积。
排阻色谱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分离和纯化,例如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多肽的脱盐、DNA片段的分离、DNA碱基组成的测定等。
总的来说,排阻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离技术,可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和生产。
尺寸排阻色谱法

3.亲脂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可选用亲脂性凝胶,如黄酮、蒽醌、色素等分离可选用葡 聚糖凝胶LH-20。 在选用凝胶型号时,如果几种型号都可使用,根据具体情 况考虑: 从大分子蛋白质中除去氨基酸,各种型号葡聚糖凝胶均可使 用,但最好选用交联度大的G-25或G-50,因为这样易于装柱 且流速快,可缩短分离时间,如果想把氨基酸收集于一较小 体积内,并与大分子蛋白质完全分离,最好选用交联度小的 凝胶,如G-10、G-15,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吸附作用而是氨基 酸扩散。由此可见,从大分子物质中除去小分子物质时,在 适宜的型号中选择交联度大的为好。反之,欲使小分子物质 浓缩并与大分子物质分离,则在适宜范围内选用交联度小的 型号为好。
分子量小的组分,可渗入凝胶颗粒内的孔隙中。因此在流完自 由空间和全部凝胶颗粒的内空隙之后,才从柱的下端流出。 介于大小分子之间的组分,只能进入一部分颗粒内较大的孔隙, 淋洗时此组分是流过全部自由空间加上它能进入的颗粒内孔隙, 才从柱的下端流出。 在这一色谱柱的淋洗过程中,大分子的流程短,移动速度快, 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的流程长,移动速度慢,后流出色柱;而 中等分子居两者之间。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 各种凝胶的空隙大小分布有一个范围。分子直径比最大空隙直 径大的这种分子就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以外,叫做全排除,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这样的分子不能达到分离效果。直径比最小孔隙 直径的分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全部孔隙,如果这样的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分子也不能达到分离效果。
分子排阻色谱的上样量可比其他色谱形式大些,如果是组别 分离,上样量可以是柱床体积的25%~30%;如果分离K值相 近的物质,上样量为柱床体积的2%~5%。 柱床体积:每克干凝胶溶胀以后在柱中自由沉积所成床的 体积
(三)洗脱 洗脱剂的作用原则上没有其他液相色谱要求严格,因为样 品的分离并不依赖与溶剂和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要求 洗脱剂与浸泡溶胀凝胶所用的溶剂相同。因为如果换溶剂, 凝胶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离效果。除非含有较强吸 附的溶质,一般洗脱剂用量也仅需一个柱体积。完全不带电 荷的物质可用纯溶剂如蒸馏水洗脱,若分离物质有带电基团, 就需要用有一定离子强度的洗脱剂如缓冲溶液等,浓度至少 0.02M。 对吸附较强的组分也有使用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如 水 -甲醇、水 – 乙醇等,以降低吸附,将组分洗下。 洗脱液可用人工或自动收集器按一定体积分段收集,然后再 用适当的方法分析组分流出和分离情况。
空间排阻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又称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是一种分子大小分析的色谱技术。
这种色谱法常被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肽、核酸)或合成高分子(如聚合物)的分析。
工作原理:
•SEC基于分子在凝胶柱(通常是多孔聚合物凝胶)中的排阻效应进行分离。
•大分子无法穿过凝胶的小孔,因此在柱中排阻,留在柱外的小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较慢。
•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的小孔中,运动速度较快。
•当分子尺寸增加时,其在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因此通过检测可以得到分子的大小分布。
步骤:
1.样品注入:样品溶液通过自动进样器被注入到色谱柱。
2.分离:样品在柱中通过排阻凝胶,分子根据大小被分离。
3.检测:分离后的组分经过检测器,通常是光散射检测器、折射
率检测器等。
4.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检测信号,可以得到样品分子大小的信息。
应用:
•生物大分子研究:用于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聚合物研究:用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和聚合度的测定。
•药物开发: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SE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能够提供有关分子大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因此在生物化学、化学、药物开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分子排阻色谱柱类型

分子排阻色谱柱类型
分子排阻色谱(SEC)是一种用于分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多肽、核酸等)的色谱技术。
在SEC中,分子的分离是基于它们在
固定填料(色谱柱)中的排阻效应。
色谱柱的类型对于SEC的分离
效果至关重要。
1. 多孔硅凝胶色谱柱。
多孔硅凝胶色谱柱是最常用的SEC柱类型之一。
它由细小的凝
胶颗粒组成,这些颗粒之间存在许多微小的孔隙,分子可以在这些
孔隙中排列,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离。
多孔硅凝胶色谱柱适用于分离
大分子,如蛋白质和多肽。
2. 纤维素色谱柱。
纤维素色谱柱是另一种常见的SEC柱类型。
它由纤维素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具有不同的孔隙大小,可以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纤维素色谱柱适用于分离较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3. 凝胶过滤色谱柱。
凝胶过滤色谱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EC柱,它使用具有特定孔隙大小的凝胶来分离生物大分子。
这种柱适用于分离较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病毒。
选择合适的SEC柱类型对于有效的分子分离至关重要。
不同的柱类型适用于不同大小和类型的生物大分子,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其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SEC柱类型,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分子排阻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分子排阻色谱法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排阻色谱法操作流程。
1. 样品制备,将样品溶解或稀释在合适的流动相中,确保样品浓度适中,既能产生良好的分离效果,又不会过载色谱柱。
分子排阻色谱法(sec)文献

分子排阻色谱法(sec)文献
分子排阻色谱法(SE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用于分离高分
子化合物。
SEC的原理是根据溶液中高分子溶质与填料孔隙的互相
排斥作用来进行分离。
这种技术在生物化学、药物研究、聚合物科
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SEC的文献:
1.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of polymers",作者,J.
C. Giddings,出版年份,1981。
这篇文献是关于聚合物的分子排阻色谱法的经典著作,介绍了SEC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aggregates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作者,M. L. Manning等,出版年份,2010。
这篇文献介绍了利用SEC对蛋白质聚集物进行表征的方法,对
于生物制药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of liposomes: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作者,A. K. Bangham等,出版年份,1978。
这篇文献讨论了利用SEC对脂质体进行分离和分析的问题和可能性,对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上文献涵盖了SE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聚合物到蛋白质和脂质体的分离和分析,展示了SEC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SE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分子排阻色谱法;吸附 -回复

分子排阻色谱法;吸附-回复什么是分子排阻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色谱技术。
它是基于样品分子与固定相表面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分析的。
该方法可以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分子排阻色谱法通过固定相的多孔性结构来实现分离。
固定相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合物凝胶、膜和微粒等。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可以阻碍分子在固定相中的传输,使得分子根据其大小的不同而被阻滞或透过。
分子排阻色谱法基于分子尺寸的差异进行分离。
在样品中,分子的大小不同会导致分子进入固定相内部的孔隙结构的难度不同。
较小的分子可以较容易地通过孔隙,在固定相内部进行扩散;而较大的分子则会受到孔隙的阻碍,进而分离出来。
这样,样品中的不同分子可以根据其尺寸的不同而被分离出来。
分子排阻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与其他色谱技术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该方法可以在无需高压下进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灵活。
其次,分子排阻色谱法对样品处理要求不高,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此外,该方法对分离剂的选择范围广泛,可以根据样品特性进行调整,提高分离效率。
在吸附中,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原理是通过样品分子与固定相表面之间的亲疏水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吸附剂通常是由具有亲水性或疏水性表面的固体材料制成。
样品分子在固定相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根据其与吸附剂的亲疏水性质的不同,使得样品被分离。
在分子排阻色谱法中,样品与吸附剂之间的亲疏水性质差异是实现分离的关键。
对于亲水性样品,其与亲水性吸附剂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因此需要更大的扩散。
而对于疏水性样品,其与疏水性吸附剂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在固定相内部的扩散速度较快。
这样,亲水性和疏水性的样品可以根据其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而被分离。
总结起来,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色谱分离技术。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离子分离分析技术,它可以检测离子的浓度、活性和离子在系统中的分布。
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根据离子的排阻来分离离子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检测离子的浓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离子分离技术。
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以离子排阻为基础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各种离子的浓度。
离子排阻是一种由离子亲和力所驱动的力,它可以把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离子分离开来。
这种技术在检测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离子时非常有效。
此外,分子排阻色谱法还能够检测离子的活性,以及离子在系统中的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分子排阻色谱法可以用于鉴定某些特定的离子,也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特定的溶液的离子浓度和分布。
例如,可以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来检测水溶液中的钠离子,也可以用来检测某些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如铜离子、铁离子和锰离子。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离子的活性,以及检测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分布情况。
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离子分析技术,它可以检测各种离子的浓度、活性和离子在系统中的分布。
它可以有效地检测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离子,并且可以检测离子的活性和离子在系统中的分布。
此外,分子排阻色谱法还可以用于鉴定某些特定的离子,也可以检测某些特定的溶液的离子浓度和分布。
由此可见,分子排阻色谱法在分离离子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凝胶排阻色谱法与体积排阻色谱法的区别

凝胶排阻色谱法与体积排阻色谱法的区别
凝胶排阻色谱法和体积排阻色谱法是同一种色谱技术,区别只是名称不同。
凝胶排阻色谱法,又称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子筛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或体积排阻色谱法,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来分离混合物的色谱技术。
在凝胶排阻色谱法中,固定相为多孔性凝胶,它的孔径大小与待分离的分子大小相当。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较大的分子会被凝胶孔道排斥而不能进入孔道内部,只能流经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较早地被洗脱出来;较小的分子则可以进入孔道内部,流经的路程较长,最后被洗脱出来。
这样,不同大小的分子就可以根据其流经凝胶的路程差异而得到分离。
凝胶排阻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常用于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凝胶排阻色谱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在多糖研究中,凝胶排阻色谱法可以用于多糖的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在核酸研究中,凝胶排阻色谱法可以用于DNA 和RNA 的分离和纯化。
凝胶排阻色谱法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凝胶的孔径大小和分布、凝胶的化学性质以及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
据具体的分离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凝胶和流动相,并优化分离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总之,凝胶排阻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凝胶排阻色谱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为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方法
直接法:在测定淋出液浓度的同时,测定其粘 度或光散射,从而求出其分子量。 间接法:用一组分子量不等的、单分散的试样 为标准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淋出体积(保留 时间),建立保留时间与分子量二者之间的关 系,从而求出其分子量。
间接法
右中检所)
右旋糖酐分子量D1 M 2500 ; 右旋糖酐分子量D2 M 4600 ; 右旋糖酐分子量D3 M 7100; 右旋糖酐分子量D4 M 10000; 右旋糖酐分子量D5 M 21400;右旋糖酐分子量D6 M 41100 ; 右旋糖酐分子量D7 M 84400; 右旋糖酐分子量D8 M 133800; 右旋糖酐分子量D0 M 180; 右旋糖酐分子量D2000 M 2000000
校正原理
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分散标准聚合物做一条 淋洗体积或淋洗时间和相对分子量对应关系曲线,称 为“校正曲线”。聚合物中几乎找不到单分散的标准 样,一般用窄分布的试样代替。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 做一系列的GPC标准谱图,以重均分子量的对数值 (lgM)对保留时间(t)作图,所得曲线即为“校正曲线”。 通过校正曲线,就能从GPC谱图上计算各种所需相对 分子量与相对分子量分布的信息。
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TSK G PWXL柱 柱温35℃ 进样量20µl 流动相: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化钠) 0.5ml/min 取葡萄糖和葡聚糖2000,分别加流动相制成10mg/ml 的溶液,进样,测得保 留时间tT和t0,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保留时间均应在tT和t0之间,理论板 数按葡萄糖峰计算不小于5000。 对照品溶液:取右旋糖酐分子量对照品(中检所) 适量,分别加流动相制成 10mg/ml 的溶液,室温放置过夜。 供试品溶液: 取供试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10mg/ml 的溶液,室温放置过夜。 测定法:取对照品溶液,进样,用GPC软件计算回归方程。取供试品溶液, 同法测定,用GPC软件算出供试品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分子排阻色谱法
测定多糖分子量及其分布
分离原理
凝胶渗透色谱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也称体积排阻色谱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让被测量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色谱柱,柱中可供分子通行 的路径有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和颗粒内的微孔(较小)。当聚合物溶液流经色 谱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 之间,所以在洗脱时移动的速度较快(即保留时间短);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 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洗脱时移动的速度要慢得多 (即保留时间长)。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分子根据相对分子大小被分开,这 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 分子筛效应。 分子筛效应
色谱柱的选用
亲水性球型高聚物为填充剂 (TSK G PWXL柱, Shodex OHpak SB HQ柱) 右旋糖酐铁 右旋糖酐20 右旋糖酐40 右旋糖酐70 TSK G2500 PWXL TSK G3000 PWXL TSK G4000 PWXL TSK G4000 PWXL
检测系统
多糖的检测,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 (通用型检测器)。通过连续地测定淋出液折光指数 的变化来测定样品的浓度,只要溶剂的折光指数与被 测样品的折光指数有区别均能检测。
谢谢
注意事项
1.在连接色谱柱之前,应该预先用即将使用的流动相置换以前用过的流 动相,注意控制流动相的流速,别超压(适用的压力范围说明书上很详 细)。 2.与常规的HPLC法相同,使用时流动相和样品过滤干净。 3.色谱柱用后用水冲洗,连接的检测器也要冲洗。绝对不能让盐保存在 检测器的池子里,否则一旦池子里的流动相挥发,盐会沉积在池子的表 面。池子污染后,再处理清洗是很麻烦的。 4.用0.05%叠氮化钠水溶液冲洗色谱柱,主要是为了防止长菌而影响柱 效。
色谱柱
各种色谱柱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 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 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 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 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 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 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色谱 柱有一定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