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14课挑战教皇权威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中学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中学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设计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学习本课可以先开门见山和学生一起梳理“宗教改革”这一概念,让学生把握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再进入课堂学习。

也可以从教材入手,和学生一起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学习,理解“宗教改革”这一概念。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第二种方案。

2、本课的教材内容与人教版相关内容有较大的出入(那边的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参考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对本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如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结合探讨等)。

3、教材上某些知识点在课堂上不会一一点到,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掌握,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题落实。

4、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分析,去辩论,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2)理解加尔文宗教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3)能从主张、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异同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层层设问、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辩论中去挖掘观点;在讨论、分析中去理解,去感悟;在积极发言中感受自己的学习心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2)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3)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其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含义【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为1课时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易错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课型、教学方法】新授课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讨论、分析、辩论的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法【教具设计】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投影,播放一段介绍“彼得大教堂”的影片)让学生感受:这片只有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

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案1

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案1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提起瑞士,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富有的银行;那里有最诱人的“瑞士名表”;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

5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加尔文曾经在此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对时事、对宗教的“不合时宜”的真知灼见,领导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他以自己睿智的思想,翻开了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5、16世纪的欧洲,探寻宗教改革的足迹。

❶研习教材重难点研习点1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知识•梳理】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2)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腐败;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

(3)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剥夺民财。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3、兴起针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径,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在其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4、路德教改革的影响路德改革后形成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深化•拓展】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请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教废除教阶制度、不受教皇管辖、简化宗教仪式的改革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提示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宗教改革达到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反对封建专制、实现社会平等的愿望,他们希望教会制度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增加资本的积累,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思想:①信仰得救②反对等级观念③否定教会统治权,否定封建主特权④先定论《基督教原理》
(2)意义: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节约简化教仪,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加尔文改革与马丁路德改革的异同
同:①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异:加尔文更激进
三.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四.作用,
1.削弱了教权,加强了世俗王权,促进了近代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解放了人性,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
4.分)
(2)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分)
(3)实质都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关系文艺复兴运动中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对宗教改革的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3分)
二.过程
1.兴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2)思想:因行称义(教会)~因信称义(马丁),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3)意义: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材说明:岳麓版必修3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相对来说,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太熟悉,因为涉及到一些基督教的教义以及各个改革者甚为深奥的宗教思想,使讲解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也有一定困难。

课前应注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关于基督教的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

课上讲授时适当介绍一些宗教概念并解释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找些直观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全面的贯彻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分析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而本课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即人文主义影响到宗教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变革。

因而,本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知识点主要包括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和日内瓦宗教改革及对这些改革家的评价等。

其中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是本课的重点,这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思想,而且要通过分析马丁﹒路德改革思想来深入了解课标要求的“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即指出贯穿宗教改革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刘丽萍【课标要求】:明白马丁•路徳等人的要紧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一、背景:1、经济:_________ 的产生和进展。

2、思想:文艺复兴后,各国的_________ 思想十分活跃。

二、马丁・路徳改革1、全然缘故:教会压迫最严峻,阻碍__________ 的进展。

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 __________3、序幕:1517年马丁•路徳发表《 __________ 》3、主张:强调_________ ,主张只有靠___________ 才能得救。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结果: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先的 __________ 、________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而。

三、加尔文改革:1、背景:马丁•路徳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人只有靠 _______ 才能得救,反对 __________ 的等级观念,否定______ 统治人民的权力。

(2)耙“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说明成__________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学说为以后的 _________ 提供了意识形状方面的依据。

(2)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被誉为四、意义:欧洲的宗教改革家不迷信传统、陈规,勇于挑战以____________ 为首的宗教权威, 为人类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第14课理性之光(课前预习案)【课标要求】:简述孟徳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徳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知识梳理】:一、兴起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二、性质: ________ 思想文化运动三、要紧观点:提倡 __________ ,把斗争矛头指向 __________ 制度及其_________ 体系四、代表人物:1、孟徳斯鸠:代表作是《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 学说,那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差不多原则2、伏尔泰:强烈反对__________ ,称教皇是" __________ ”,后人评论说,那个学说“18世纪是 ________ 的世纪”3、卢梭:阐述“_______ ”的学说,提出“________ ”的口号,代表作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是岳麓版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中承上启下的一课,前有文艺复兴,后接启蒙运动,而且涉及到西欧人的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结合,应该说理解了这一课基本就能理解整个西欧社会。

本课内容和西欧宗教有关,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因素”为重难点进行设计。

并且力图在学生深入浅出的了解宗教改革以及其内部的人文精神的过程同时,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信念。

1.知识和能力方面:知道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理解两者思想中共同的人文主义内涵,以及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转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频材料,文字材料与图示,教师引导,启发式提问。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和主张中,感受马丁路德对国家的热爱以及人类命运的关怀,从加尔文先定论思想引申事例中,感受泰瑞·福克斯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信念。

1.重点:掌握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2.难点: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等。

导入:(播放视频)去年十二月,在世人的注视下,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耶稣墓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第一次由考古人员打开进行考古研究,但考古人员只是在墓里发现了一块灰色的石板。

是不是没找到遗体?(学生预想回答:因为耶稣不存在)(教师)对了,因为耶稣是基督教故事中的人物,现在还没有考古发现能够确定耶稣这个人真的存在。

但为什么还要有他的墓呢?这是因为根据基督教教义,人类由于在伊甸园偷食禁止之果,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上帝派耶稣到人间传播福音以死赎罪,耶稣死后复活升天,拯救那些信奉耶稣基督的人。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解读1、知识与能力●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由其掀起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开创了欧洲近代史新纪元的深远影响;掌握加尔文的宗教思想,领会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教材重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导学结构:一、历史背景1、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2、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向教民兜售。

二、马丁·路德1、主张:强调,主张。

2、著作:①公开辩论②宣称3、影响①宗教改革在。

②是反对运动。

③改革后创立的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加尔文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2、著作:①主张。

②反对。

③否定。

3、主张;,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4、影响①为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

②在西欧广泛传播。

③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④被誉为。

四、影响:用,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结果怎样?如何评价德国宗教改革?(1)背景:第一,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度卷欧洲,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第二,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强调因信称义。

第三,罗马教皇和天主都会的腐败糜烂,坚定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决心。

第四,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向教民兜售赎罪券,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两位伟大人物及主要教派(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路德教、加尔文教),宗教改革的意义。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引导学生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由老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腐败的天主教会、赎罪者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的部分内容,让学生预习。

2、老师设计一些问题:如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有哪些特权?宗教改革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发生?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实质是什么?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思想主张的分析,培养学生为顺应时代潮流、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思想主张的异同。

【教具准备】提供一些关于宗教改革的背景资料【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前面一课,我们学习了兴起于意大利,然后遍及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提问:(1)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对解放人们的思想有什么巨大的作用?生甲:(1)人文主义。

即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生乙:(2)将人们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师: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为现实的幸福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教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16世纪,一场席卷西欧各国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意志拉开了帷幕。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考点解读】考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课标解读:(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

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

(2)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挑战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1) 思想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部分天主教教徒深受影响。

(2)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宣扬,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和才能得救。

(3) 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为名,印制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即《九十五条论纲》)。

3.思想主张:(1)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2)宣称的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5.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拉开了序幕。

②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_____ ___色彩。

③欧洲形成 ___和 _、___ ___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受的影响。

2.思想主张:(1)人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因信称义”解释成,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家用_________ 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____ ___、为人类______________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高中历史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学学习法律。1505年,

在父母朋友诧异的目光
卡 片
中,他断然放弃学业, 当上了修道士,曾于
1510和1511年两次访问
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
的腐败,这促使他改变
了对天主教会的传统看
法,并从事于宗教改革。
a
8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并 与教皇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天主
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
动。
a
14
分析宗教过改客革留的言意义?
个人档案
楼否定主了路罗德马:天教主皇教没皇有的权权力威赦,免使罪人
出生年月:1483.11 星座:巨蟹座
过摆,脱这了一天权主力教属会于的上宗帝教枷! 锁^o。^
出身:农民
马丁·路德
2到脚思 进楼了 干想了更工加:思多作尔宣 想个文了人:,扬解自马顶了放由楼哥人。,主,我文我!可爱你主以死让义放我你,开啦们手。得促
a
19
5楼 教皇:小加!你太狠了!小马
好歹只是从口头上反对我,你却要
《九十五条论纲》
我的好友
www.尼德革命.com
把我逼上绝境! www.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com
15
--人文主义的含义 改革
获 得
自由
天主教会 宗教特权
含义: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使人 摆脱天主教会宗教枷锁,a 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16。
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
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
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 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荒淫a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中学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州市第四中学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设计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学习本课可以先开门见山和学生一起梳理“宗教改革”这一概念,让学生把握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再进入课堂学习。

也可以从教材入手,和学生一起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学习,理解“宗教改革”这一概念。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第二种方案。

2、本课的教材内容与人教版相关内容有较大的出入(那边的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参考课标和人教版教材对本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如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结合探讨等)。

3、教材上某些知识点在课堂上不会一一点到,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掌握,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题落实。

4、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分析,去辩论,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2)理解加尔文宗教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3)能从主张、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异同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层层设问、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辩论中去挖掘观点;在讨论、分析中去理解,去感悟;在积极发言中感受自己的学习心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2)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3)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其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含义【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为1课时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易错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课型、教学方法】新授课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讨论、分析、辩论的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法【教具设计】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投影,播放一段介绍“彼得大教堂”的影片)让学生感受:这片只有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

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案1

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案1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前后天主教会的基本情况,熟悉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理解“因信称义”学说和先定论。

2.掌握“挑战教皇权威”的史实依据。

3.通过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解认识16世纪基督教徒对教皇权威的挑战,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

二、【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2.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3.教学疑点: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二).教材解读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宗教改革的起因:经济: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

政治: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原因。

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第二: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相比,以德国为代表的中欧和北欧有着更多的宗教敬虔。

第三,德国自古对罗马就有宿怨。

皇帝和教皇之间多年来无何止地进行争吵,国家的四分五裂使德国人民更容易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以至于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

第四,德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圣经》印刷较多。

德国人对《圣经》的怀疑使他们发现,主教和教士对他们讲的许多事情同《圣经》原文并不完全相同。

16世纪,天主教会与德国矛盾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班级:高二()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课标: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 知道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要思想,理解其思想的内涵。

2. 通过阅读材料、自主探究,认识思想解放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3. 培养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品质。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预习案】一、宗教改革(一)总结马丁·路德改革大致概况(原因、序幕、主张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导火线):2.宗教改革序幕: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4.路德宗教改革影响(二)总结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

1.内容:2.影响:二、概括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概括改革的实质、影响。

【探究案】一、结合材料及教材总结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总结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不仅牢牢控制各国人民的思想,而且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比如裁决各国纠纷,废止各国法律,甚至决定各国帝王的废立。

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最高一级是罗马教皇。

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分裂,把它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人们称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二、阅读材料:材料一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马丁·路德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a
3
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 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 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 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 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 永生。
基本教义: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要不断地赎 罪,只有不断的赎罪,灵魂才能得救。
那么怎样赎罪,使灵魂得救?
a
4
罗马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含义: 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的教阶制度和
复杂的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在“因行称义”说法中,教会扮演什么角色?
灵魂能否得救的关键地位。(遵守教会的制度) “因行称义”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a
16
结果:
(1)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建立“廉价教会”; (2)废除教阶制度,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
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 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
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a
17
宗教改革的主要起因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3、思想方面:
其“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
之中的东西。
a
13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 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 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习目标】
课标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简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

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前自主学习】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产生和发展。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后,各国的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政治方面:教会实行剥削压迫政策。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
1.马丁·路德的改革
(1)导火索:1517年,教皇以修建教堂为名向教徒出售________,搜刮民财。

(2)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__ 的发表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___________
(4)性质:这是一次反对天主教会的______________改革运动。

(5)影响:改革后创立的__________与原来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起到推动作用。

(2)思想主张:____ ____;____ ___论
(3)思想影响:①


【课上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二】
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思路提示: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上考虑,不同点从斗争形式、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产生的作用考虑)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巩固练习1】
1.(2007山东文综)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
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2.(2007上海历史)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3.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16世纪欧洲的宗教领域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加尔文则提出了“先定论”。

这反映了①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②人文主义宗教观盛行③宗教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④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加尔文曾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依靠教阶制度和圣礼才能得救 B.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D.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会
【课后拓展2】
1.宗教改革前,天主教会宣扬
A.因信称义 B.因行称义 C .先定论 D.资产阶级发财致富
2.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 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
C.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 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教皇兜售赎罪券 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C.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D.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4.(2005广州统考)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A.《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说
C.“因信称义”说
D.《基督教原理》5.下列哪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路德的申诉言之,因为罗马教会闯入了人和上帝之间,成为人与上帝沟通的障碍,所以让我们去掉一切可能成为这种障碍的东西;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教士。

……乃在告诉大家个人听从自己的内心,不理一切对于自己的约束——法律、习惯、传统、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承。

——《西方近代思想史》
材料二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材料三宗教改革家一再向世人宣布,世俗的工作是为上帝服务。

……这就与中世纪把工作当作一种罪行来进行惩罚,认为工作有失绅士身份的传统封建观念有所不同。

路德和加尔文都支持商人和手工匠努力干自己的工作。

……鼓励人们阅读《圣经》,就是鼓励人们学习和阅读。

在瑞典,路德教会把识字当作入会的条件。

学习文化成为信徒必须具备的条件,成为推动人们扫盲的强大动力。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路德的宗教观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合作探究一】马丁·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二】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意义:打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背景上: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②性质上: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③内容上: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④作用上: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①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改革运动③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课堂检测】1.D 2.A 3.D 4.A 5.C
【课后拓展】
1.B 2.D 3.B 4.B 5.C
6.(1)因信称义、勤奋工作、《圣经》至上。

(2)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3)政治上: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化上:有利于普及提高文化教育;思想上:使人们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