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艺术理论中的儒家思想
董其昌绘画美学思想的分析
third part mainly analysis“happiness in drawing and enj oy the j oy of creation
2
with ink”.Finally explain personality aesthetics of people who have Confucianism, Daoism,Chan Buddhism three religion-in—one.founding its aesthetic values and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 to modem times drawing.
董其昌家资丰裕,为人性情平和豁达。少年时即负盛名,在书法上有杰出 的成就,广泛临学古人,融会变化,他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再上溯 又学钟繇、王羲之,兼吸取李邕、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长,临摹苏轼、 黄山谷,晚年仍归入颜真卿。博学众家,又自成一体。当时就与邢侗、张瑞图、 米万钟并列,合称“邢张米董’’。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和楷书造诣最高,他综 合了晋、唐、宋、元、明各家各派的书风,自成一体,他的书风飘逸空灵,笔 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影响了清朝以后很多人的书法创作,影响了清朝以后 很多人的书法创作,以“自然刚健之姿,雄浑超逸之态"左右明末到清代近三 百年的书法,并流传海外,为中外文化交流增辉。他还将书法的技法引入绘画 当中,从书学谈到了画学。
董其昌南北宗论名词解释
董其昌(1895-193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他在《中国哲学史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它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对比和辩证关系。
「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和莲花生。
南宗认为,万物皆有「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们应当通过内在的修养来达到自然的和谐和自在。
「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
北宗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中介,应当遵循礼仪秩序,以积极的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董其昌认为,南北宗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应当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融合。
他提出了「南北融合」的理念,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其昌《画禅室论画·画旨(节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董其昌《画禅室论画·画旨(节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画禅室论画·画旨(节录) 董其昌朝起看云气变幻,可收入笔端,吾尝行洞庭湖推篷旷望,俨然米家墨戏。
又米敷文居京口,谓北固诸山与海门连亘,取其境为潇湘白云卷。
故唐世画马入神者,曰:天闲十万匹皆画谱也。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
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
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
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余曰:“此元画也。
”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余曰:“此宋画也。
”荆浩,河内人,自号洪谷子。
博雅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
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自撰山水诀一卷,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
吾当采二子所长,为一家之体。
”故关仝北面事之。
世论荆浩山水为唐末之冠。
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
李思训写海外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霅苕山,黄子久写海虞山,若夫方壶蓬阆必有羽人传照,余以意为之,未知似否?摊烛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亦文章法也。
高房山多瓦屋,米家多草堂,以此为辨。
此图潇洒出尘,非南宫不能作。
云林生平不画人物,惟龙门僧一幅有之,亦罕用图书,惟荆蛮民一印者,其画遂名荆蛮民,今藏余家。
昔人评石之奇曰透曰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
赵文敏常为飞白石,又常为卷云石,又为马牙钩石,此三种足尽石之变,孙汉阳推其意为此册,若使米公见,堪仆仆下拜。
董其昌南北宗论内容及历史意义
董其昌南北宗论内容及历史意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可真是一桩有趣的事儿!想当年,董其昌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把中国的绘画分成了南宗和北宗。
南宗,那可是代表着文人画,讲究的是心境、情感,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却回味无穷。
北宗呢,强调的是工笔、写实,犹如一块精致的点心,样子美味,技术扎实。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董其昌就像个“调解员”,他在这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
他认为南宗画更符合文人的气质,更能表达他们的情感。
你想啊,那些文人墨客,心里有那么多想法,怎么能只是拘泥于技艺呢?董其昌可谓是深得其妙。
他的观点在当时的文化圈里引起了不少争议,许多人觉得南宗太过“飘”,而北宗则显得“死板”。
哎,这就像一场好莱坞大片,争论不断,精彩纷呈。
在历史意义上,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真是为中国绘画史开辟了新的天地。
他不仅仅是把南北宗划分开来,更是将绘画的理念、审美、情感都提上了台面。
你看,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表达,如果只停留在技术层面,那真是大煞风景。
董其昌告诉我们,绘画可以是情感的宣泄,是内心世界的流露,这种思想可是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们。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还让大家对艺术有了新的思考。
传统的艺术标准是不是就一定对呢?不一定哦!南宗和北宗的辩论,让我们明白了,艺术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谁也不能说哪个更好。
是不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再说,董其昌的主张也影响了后来的文人画。
他的理论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大家追求个性化的艺术。
许多文人画家都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真是热闹非凡。
艺术圈内外,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创作,大家都在尝试“自我”,仿佛每个人都变成了艺术家,真让人惊叹不已。
董其昌也不是没遇到反对声。
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太过主观,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
你说这也能理解,毕竟在当时,传统的工笔画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有人觉得南宗太“飘”,缺乏扎实的基础。
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啊!不同的声音碰撞出火花,才让这个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董其昌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
2011年10月科教纵横董其昌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文/王军摘 要:董其昌的书学思想与其美学思想是一致的,即追求自然之境反对人力的强力雕刻,学书“不自立家”是顺其自然,“转益多师”最后自然成家,书法追求的境界是“淡”,而“淡”正是其性情自然的流露。
关键词:不自立家;转益多师;自运机轴;淡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78-01董其昌(1555—1636)明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万历进士。
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锺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
清人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对董其昌的书法推崇备至,“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
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认为二王之后的行草书法,除颜真卿之外就是他,虽有溢美之嫌,反映了王本人对董书的偏爱,但所谓“楮墨空元透性灵”却是深入董书骨髓了,深刻揭示了董其昌在艺术中孜孜以求的“淡”的书学思想。
董其昌不但以“淡”为艺术宗旨,建立了以二米为骨干的山水画的南北宗说,而且将之贯穿与他的书论之中,形成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
他的书法点画清润精劲,遒力畅达,结体化米芾的上松下紧为密上疏下,有挺拔上举之势,章法疏朗,字距行距开阔,同时善用淡墨,整个风格空灵清新,如冬雪初融,虚白之处弥漫着无限生机,寓遒媚于豪放中,婀娜而不失刚健,其清新淡雅的风姿令人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想。
对于董其昌的书学思想以下分两方面来谈:一是董氏对书法的学习方法,即其学书思想;二是董氏对书法境界的追求,即其书法美学思想。
不同的书法学习方法导致不同的书法境界,反之对不同的书法境界的追求又直接影响书法的学习方法,这二者是相一致的。
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自述学书经历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
试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试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来聊聊吧!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明朝的画坛大咖。
他提出来的南北宗,哎呀,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南宗主张写意,强调情感和意境,仿佛在对你耳语,带你走进那梦幻的世界。
而北宗呢,则更注重写实,力求形似,像是个老实巴交的朋友,把所有的细节都呈现给你,简直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董其昌认为,南宗的艺术更具灵性,像是那无形的风,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
而北宗呢,就像是扎根大地的树,给人一种踏实感,能让你心里暖暖的。
他特别强调南宗的画要表达个性,像是在与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
他觉得,艺术不应该只是模仿自然,而要升华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这种看法简直让人觉得耳边一亮,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透进来清新的空气。
再说说北宗,董其昌认为它的价值也不容小觑。
他觉得,北宗能让人明白,什么叫做扎实。
北宗的画风,就像那无数的细节拼凑而成的画卷,精致得让人不由得赞叹。
想想那些北宗的大家,真是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技艺高超,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董其昌又指出,北宗的画往往陷入一种死板,缺少了那种灵动感,像是块石头,难以融入生活的点滴。
董其昌在南北宗的辩论中,像个调皮的孩子,把这两种风格都摆上了桌,任你挑选。
他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美,能在这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他特别提到,画家要有自我意识,创作不能随波逐流,要敢于挑战传统,才能找到那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种理念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拘泥于规矩,要勇于尝试。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不光是在说绘画,实际上它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用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态度,真是深得人心。
艺术不止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感受,这种思想让人感到特别贴近生活,仿佛随时都能用上。
无论你喜欢哪种风格,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他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将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人不仅能欣赏到美,更能在美中找到快乐。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南北宗论”董其昌(1555—1636)明代末期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祖父以军功封苏州卫。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董其昌不仅是绘画大家,还是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
他提出了“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数百年,影响国内外。
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养,又接受道、佛思想的影响,尤好禅理,喜欢以禅论艺学。
以禅家宗派来譬喻历代山水画风格的分野,将唐以来画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唐朝王维、张璪,五代北宋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父子,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朝沈周、文徵明等历代画家被划归“南宗”,而唐朝的李思训父子,宋朝赵伯驹兄弟、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及明朝的戴进、吴伟等历代画家被划为“北宗”,扬“南”而抑“北”。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画院所供养,所以又被成为“院体画”,由于它十分讲究技巧,又被贬称为“工匠画”。
而南宗画由于讲究文学修养,往往是士大夫词翰之余随性抒发,所以又被成为“士夫画”或“士人画”、“文人画”。
判断画家南北宗的依据:一是据其气息修养,二是依据所绘山水的南北地貌特色及其画法。
北方崇山峻岭,南方浅屿平峦,因而形成山水画中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刚柔相异派系。
北宗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刚劲外露而具阳刚之美,尤以气胜;南派山水多用披麻皴,气息蕴藉儒雅而具阴柔之美,故以韵胜。
笔墨气息差距是南北宗文野精神分离之关键。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弘扬了北宋以来的文人画思想,要求画家在绘画中摆脱工匠气,追求主观表现的韵味,体现了近代绘画的思想意识,对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第一篇: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论文提纲论题《浅谈董其昌的“南宗北论”》摘要关键词英文翻译正文引言:董其昌的个人简介一“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二“南北宗论”的核心论述三“南北宗论”的特点:1,2,3.四“南北宗论”其主要内容:1,2,3.五“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1,正面影响:(1)(2)(3)2,负面影响:(1)(2)(3)六结语——借鉴与创作参考文献(1)、(2)、(3)、(4)附加董其昌作品欣赏: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摘要:董其昌,明末的山水画家,对我国的山水绘画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其绘画理论——“南北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
然而,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
本文试从董其昌的个人生平出发,就其社会背景,浅谈“南北宗论”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面对古今褒贬不一的评价,讨论现如今我们以何种目光对待。
关键词: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英文翻译:On the DongJiChang “no rth-south Pope theory” Pick to: DongJiChang, the Mi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er, to our country the landscape painting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Especially the painting theory-“ north and south Pope theory ”, i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theory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painting, it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painter's cre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icture itself to China and the grasp of the landscape history of fine arts;The influen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landscape painting is obvious, and even spread the calligraphy, poetry and related art categorie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he is also the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history a controversial figure, academia since ancient times to JinDou have many on the opinions of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This paper tries to DongJiChang personal life, and then analyzes its social background, showing “north-south Pope theory”.Key words:DongJiChang “north-south Pope theory”influence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浅谈董其昌画论中的文人思想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89浅谈董其昌画论中的文人思想张晓莹(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董其昌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影响颇深,提出南北宗论,还对诗书画等艺术上影响深刻。
明末心禅之学的兴起,让明末的文人士大夫们找到了内心的慰藉和依赖,终日 “游戏禅悦”,便把禅学引向学术和艺术。
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则应运而生,以禅宗南北宗理念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南北宗论,倡导“平淡天真”画面意境,以“柔”“润”的笔墨表现为上,反对南宋刚劲有力的笔墨表现。
关键词:禅宗思想;文人画明代画家、理论家、书法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
思白留下的画论中最为集中地体现其绘画思想的就是《画禅室随笔》,此外,还有他留下的画跋中能够窥探出他对于中国书画的美学思想。
董其昌倡导中国绘画应该以崇尚柔和、淡雅、平远绘画艺术境界;画家绘画应该以放松地、漫不经心地,完全自娱的,不为任何目的的绘画,聊以绘画以自娱,寄情于画。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绘画美学思想影响了以后的清代甚至是近代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是明代末期文人画发展、变化的方向。
明代绘画发展起伏跌宕,明代文人画也在动荡的局势中最终确立了南宗“平淡”“天真”“自然”的绘画美学思想为文人画发展方向。
董其昌对于禅学研究甚深,结合自身对于绘画的理解和喜好,虽推崇南宗画家,但是对于北宗画家的作品也经过临摹和学习、研究,博览诗书。
一、以淡为宗董其昌在他的诗、书、画艺术中,以“淡”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
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
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画史》云:若其气韵,必在生知,可谓笃论矣。
”董其昌在这段话当中,指出诗书画艺术都是在于对“淡”的表现。
比如,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崇尚的就是一种自然美,即“淡”。
因为诗书画“同一关捩”,绘画的淡也即是自然美的崇尚。
董其昌的学书思想总结文案
董其昌的学书思想总结文案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文人、书法家、文化官员,字士魁,号彭城,汉族,山东登州(今山东东营市)人。
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化艺术家和学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书思想深受理学影响,强调笔画的规范与变化,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对董其昌的学书思想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董其昌的学书思想注重书法的规范性与变化性的结合。
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和准则。
在《书谱》中,他指出:“必觅法度,方洞得其妙”。
他主张通过学习古人的书法作品来掌握基本的规范。
他研究古代铭刻、碑帖等文物,细致入微地分析其中的笔画结构、构图等要素,提出了一系列与书法创作相关的理论。
他强调笔画的用笔技法,认为笔画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他提倡“变中求新”,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思维。
通过这种规范与变化的结合,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庄重与韵味,又具备一定的个性和创意。
董其昌的学书思想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他对古代书法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通过研究古人的作品,学习古代的书法技法和艺术风格,从而将传统的笔墨艺术传承下来。
他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与古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借鉴,努力追求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提出“自同古人,而求异于古人”的创作理念,鼓励书法家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董其昌的学书思想强调书法与人的精神修养的关系。
他认为书法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修养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家要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来提高书法作品的水平和境界。
他注重书法的审美意义和人的情感、意志的交融。
他在《书谱》中强调:“...不可不知修养之道”。
他认为书法家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做到笔墨与心境的统一。
董其昌注重修身养性,通过修炼性情和修养心性,使自己的书法作品具备更高的审美价值和内涵。
总之,董其昌的学书思想以规范与变化的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法与人的精神修养的关系为核心,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董其昌,其艺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董其昌,其艺术思想的当代价值董其昌艺术思想的当代价值文字整理:郭哲渊唐念慈潘洁清美术报编者按:作为晚明时期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和史论家,董其昌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南北宗”论、“笔墨”论和“笔性”论,以佛家禅宗喻画,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海内外学者对“董学”的研究非常重视,董其昌的作品也频频出现于各个大展中。
近日,《董其昌书画全集》由故宫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全集共十卷,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件盛事。
首发式上,国内书画领域的专家学者任道斌、范景中、张捷、林海钟、颜晓军等分别围绕“董其昌的艺术高度与学术影响”、“董其昌的书画实践与文人画的发展”为主题,从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多层次切入展开学术讨论,为我们勾勒出了立体、丰富、全面的董其昌的艺术世界,也给当下的书画创作与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明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局部)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以平远和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在一小卷内画连绵无际的山峦林壑,景物拥塞,然墨气鲜润,用笔苍劲生拙,物象历历分明,达到了密而不塞的艺术效果。
作品笔墨苍浑深厚,又饶富疏秀之致,兼具绚烂与平淡的旨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平淡天真的具体表现,因而他自诩这幅佳作为“永日无俗子面目”。
此卷笔法清劲,荒率秀逸,为董氏精劲之作,堪称绝笔。
“南北宗”引发的悖论文/张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在中国书画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能够被大家进行广泛研究,往往是他在理论上有非常独到的思想。
董其昌从1555年至1636年活了82岁,他35岁进入仕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那是二品官,非常了不得。
在他82岁的生涯当中,为官18年,却有27年左右的时间在归隐,这对他后半生的作用极大。
无论从书画实践、理论体系还是鉴赏领域来看,董其昌都是一个非常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想董其昌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成就,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既定时期,即晚明的社会环境与他的朋友圈的交往;第二是他在文人画中加入了“以禅喻画”的思想体系,实际上跟他“观物”与“体象”中的人文自觉有关系,因为董其昌是在人文思想上非常自觉的人;第三个可能就是“南北宗”论的价值、影响及其悖论。
禅宗影响下董其昌的画学思想
禅宗影响下董其昌的画学思想董其昌,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化人物,被誉为“康熙与乾隆两代宫廷画院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画学思想深受禅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画面构图,以及他对于画中写意和物我两忘的追求上。
禅宗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讲求“意在其中”。
在董其昌的画作中,这种思想最为明显的体现在画面构图上。
他将自然景色、花鸟、人物等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画面,表现出自然生态和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
在他的画作中,通过巧妙的构图和排列,画面不再是单一的景物或人物,而是将种种景物融为一体,体现出了“万有归一”的禅宗思想。
这种画面构图不仅展现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更是代表了一种人们心灵的升华和自然世界的宏大。
物我两忘的追求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物我两忘——将自己和外界“物”谐成一体,感悟一切存在的互动变化,达到内心清净和超越尘俗的境界。
在董其昌的画作中,这种追求最好体现在他的画中写意上。
他通过画笔的奔放自如,运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技法,将景物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穿透物象的境界,将画和物融为一体,画中写意突出。
同时,他运用艺术语言表现光、色、气的变化,将自然元素、山水风光、花鸟传神地表现出来,使得人物、景物、气象、色调形成具有和谐感、节奏感、强烈冲击感的动态图像。
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凸显了他对物我两忘的深刻体悟及追求。
总之,禅宗思想深深影响了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使他的画作充满了禅意和哲思。
他通过画面构图和画中写意的表现,达到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融洽,画面表现了宇宙浩瀚,生命瞬息行止的生命美学意象;通过物我两忘的追求,更体现了画家对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深刻解析。
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在董其昌笔下得到高度的展现,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禅宗影响下董其昌的画学思想
禅宗影响下董其昌的画学思想【摘要】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画家,深受禅宗哲学影响。
禅宗启发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使他的画作更注重内心的冥想和平静。
他的作品融合了禅宗的审美理念,体现了自然主义与禅意的完美结合。
董其昌笔下的山水画中,常见禅宗的意境,表现出对心灵境界的探索和超越。
通过对禅宗美学的理解,董其昌的画作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具有深远影响。
禅宗对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的创作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禅宗精神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禅宗影响、董其昌、画学思想、禅宗启发、禅宗哲学、自然主义、意境、禅意、禅宗美学、深远影响、独特魅力、重要地位。
1. 引言1.1 董其昌的生平背景董其昌(1555年-1636年),号君叔,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
自幼聪颖好学,擅长绘画和书法。
他早年曾游历名胜古迹,广泛研习古今名家作品,吸取各家之长,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在画作中融合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种元素,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被誉为明代画坛的泰斗之一。
董其昌一生执着于艺术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他笃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主张“心静自然画”。
禅宗提倡的“顿悟”、“无为”、“空灵”等思想,对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表达内心感悟,追求意境的完美和心灵的净化。
这些都与他的艺术理念和人生追求密不可分。
董其昌是一位具有民族气韵和时代特色的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禅宗的深邃智慧。
他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境界影响了后世无数画家,成为中国画史上的璀璨明珠。
1.2 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持久的。
禅宗起源于印度,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禅宗强调内心修行,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我觉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禅宗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是在艺术领域,禅宗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董其昌“寄乐”说的理论研究价值
准,也是文人画在晚明的理论创新。“ 寄乐 ”在董其昌绘画思想和中国古典美学研究领域中都有极为重要的理
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董其昌;寄乐;文人画;绘画目的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中有一段重要的画论,它的理论研究价值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 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短命,赵吴兴止六十余, 仇与赵虽品格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 庭耳。[ 1 ]126
苏轼非常明确地表示,纯粹的无功利审美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善于文学创作的诗人不求入仕,善 于绘画的画家不求营利,创作的目的只是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中国古 代士大夫有出世和入世的两面,他们既追求治国平天下,又追求独善其身。士大夫将德道功利付诸政 治,在艺术上便倾向于追求极致的纯粹。他们百般强调对自我精神需求的满足,重视艺术的自我愉悦 功能,因此提出“ 自适 ”的绘画目的论。苏轼认为他的好朋友文同正是“ 自适其适 ”的画家典范:
第 14 卷 第 3 期 Studies in Culture & Art Vol.14 No.3
2021 年 6 月 文 化 艺 术 研 究 June, 2021
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1 ]125
第 3 期
陈少卉 汤琪:论董其昌“寄乐”说的理论研究价值
·83·
显然,董其昌并不认为浓墨重彩的青绿不符合士大夫审美。实际上,在他看来李昭道、赵伯驹、 赵伯骕等人的作品虽然精巧至极,但依然透露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如果以风格去区分南北画(文人 画和行家画)显然并不合理。也有学者尝试以画家身份为依据区分南北,西方学者用“ literati ”和 “ professional ”翻译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然而这种分类标准也存在极大的争议,比如被董其昌归为 职业画家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本身是身份贵重的皇族,并非职业画家。因此关于“ 董其昌文人画的 界定标准 ”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论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思想根源
论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思想根源作者:魏庆春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9期引言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是以董源、巨然、“元四家”为主要代表人物,画风“平淡”、“柔润”。
这一路画风在南宋以后成了山水画的主流形式。
另一种画风是以“南宋四家”为主要代表人物,画风“雄强”、“刚硬”。
这种画风在南宋后逐渐地衰微下去。
这两种艺术风格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美学思想。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与美学思想,有助于当代山水画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一、董其昌与“南北宗论”董其昌(1555—1636),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等。
华亭(上海松江)人。
卒于明毅宗崇祯九年,终年八十二岁。
董其昌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
他是明代晚期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与美学观,主要表现在他的《容台集》之中,《容台集》是由《容台诗集》《容台文集》与《容台别集》组成。
“南北宗论”在《容台别集》和《画禅室随笔》中都有论述。
他在“南北宗论”论中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赵白骕,已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马祖道一)、云门、临济,儿孙之盛。
而北宗微矣。
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王)维也无间然。
知言哉。
”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具有“崇南贬北”的美学思想,他推崇南宗山水画“柔润”、“平淡”的艺术风格,反对北宗山水画“强硬”、“锋芒外露”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明代晚期以来的中国山水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此,北宗山水画派更加的衰败,发展到了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
董其昌论书的几点感悟
董其昌论书的几点感悟董其昌是晚明书法的代表人物,也是帖学书风集大成者,早年的特殊经历,对他之后的学书经历影响很大,董其昌赶考状元,因字写的不好,而影响了成绩,之后的董其昌便刻苦练字,几十年如一日,终成一位影响深远的大家。
在董其昌的学书经历中,他会有很多感悟,我们在他艺术理论中可以找寻到一些,下面我们看看董其昌的几句论书语:“临帖如骤遇故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应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董其昌在临摹时没有把字像与不像放在外形上,而是要把握其字的精神层面,观其举止、笑语是指字中笔势和体势的把握,也是一幅字最见精神处。
下面是董其昌临摹苏轼的作品和苏轼原作的对比,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董其昌的学书思想。
临苏东坡书“转笔处,放笔处,精神血气易于放过。
此正书家紧要关津,造物待是而完也。
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必不诣极。
”我们再看这句董其昌的论书语,在其中提到,转笔,放笔处,在书写中这些位置都是字中十分见精神的地方,“血气易于放过”好的字像人一样,感觉是血气通畅的,在转笔,放笔处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很容易失去一个字的精神,使得整个字不流畅,董其昌在上面提到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在转笔与放笔的位置我容易写不清楚,让整个字显得不生动。
董其昌《临苏轼寒食帖》“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
”藏锋是我们写字中最常用到的笔法之一,但似乎不为我们所重视,藏锋简单的理解以为笔锋藏起来就可以了,但却在用笔中陷入了误区,在藏锋中也要力量提按清楚可见,清楚明了。
所以董其昌说“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
”写字还要笔笔脉络清晰,含蓄与外露都笔势清楚。
在董其昌的几句论书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体会到书法中用笔的重要性以及临摹时候的要点,供我们细心揣摩。
董其昌的重要绘画理论主张与艺术成就
董其昌的重要绘画理论主张与艺术成就董其昌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书画家,在明末清初这个关键时期,提出了“崇古”、“南北宗论”等理论主张,并应用其身,形成了自己以“淡”为格调的艺术风格。
标签:董其昌;画论;“淡”中国绘画发展到明末清初,不仅各绘画风格和流派日臻成熟,而且各种绘画理论也日趋完善。
成熟的绘画需要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在明末清初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属董其昌“画分南北宗”之说,其中虽有不严谨之处,但不伤大局,此后清初四王和八大、石涛等人又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继承并光大了他的业绩,使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
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都很有造诣,并精于书画鉴赏,以禅绘画,提出南北宗论,并推崇南宗為文人正派。
其善画山水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及黄公望、倪瓒为宗,而运以己意,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效果与趣味拓展了文人山水画的新境界,结束了宋元以来的文人山水画的古典时期,开启了历史新纪元的大门。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分南北两派。
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画旨》卷上:“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宗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由此可见,他将大小李将军称为北宗之祖,但将王维说成南宗开山鼻祖并无足够的史实证据,将郭宗恕、范宽列归为“南宗”近人亦多有訾议。
从维护“文人画”传统的纯洁性来说,对于某些画家乏于深厚的文化修养之病采,贬议之亦不为过。
但董其昌总结了数百年来山水画演化的发展的历史经验,或多或少认清了其中的历史轨迹。
董其昌明确主张“学古”必须“能变”,借古以开今。
《画旨》卷下:“学古人不能变,便是篱堵间物,去之转远,乃由绝似耳。
”董其昌的新复古主义的实质亦如元初的赵孟頫一样,仍为一种托古改制。
董其昌:文人画的禅意与诗意
《董其昌:文人画的禅意与诗意》在中国艺术的长河中,董其昌以其独特的书画艺术成就,成为了晚明文人画的代表人物。
他的艺术创作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人情怀,更蕴含了丰富的禅宗哲学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董其昌的艺术世界,揭示其作品中的禅意与诗意。
一、董其昌的艺术背景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
他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望族,自幼聪明好学,但在家境贫寒的条件下,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
董其昌的一生,经历了从寒门学子到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的转变,他的政治生涯与艺术创作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文人画的禅意追求董其昌的绘画作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他提倡“以禅入画”,追求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山水、树木、云雾等自然元素的精妙运用,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画面的主体,更蕴含了深远的禅意。
董其昌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理解与感悟。
三、诗意的融合与表现除了禅意的追求,董其昌的书画作品还充满了诗意。
他善于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灵感,将诗的意境与画的景象巧妙结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艺术佳作。
在他的笔下,山水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充满了情感和哲理的艺术表达。
这种诗意的融合,使得董其昌的画作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深刻的艺术魅力。
四、书画鉴定的心性学董其昌在书画鉴定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了“心性学”的概念,强调在鉴定书画作品时,不仅要关注作品的笔墨技巧和艺术风格,更要深入探究艺术家的心性与情感。
这种心性学的鉴定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书画作品的内在价值和艺术真谛。
五、董其昌的艺术影响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画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在后世被无数艺术家奉为经典。
董其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结语董其昌的艺术世界,是文人画的一座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 其 昌艺 术 风 格 与儒 家 的审美范 式 的
“
中 国 古 代 士 人 创 作 书 画 的时候 执两 用 中
”
以儒 家
屋 图 》。 在 他 南 巡 时 写
“
特 意 为 董 其 昌祠 堂 书
甚 至 在 北 京 紫 禁城 咸
,
为原 则
,
,
创作 出或 静 穆古 雅
,
芝英云 气
“
”
匾额
,
”
纵观 董其 昌 的
,
全 方位总结
规范文 人 画已 成为
一
得 到和 谐 发 展
使 国 家安 宁
天 下 太平
,
儒 民
视
分 晓也
。
正
,
如 善 书者藏 笔 锋
”’
”’
,
“
。
并 由此
不 可 回 避 的 历 史 责任 , 最 终 他 将 这
责任 赋
家 将 艺 术 的社 会功能联 系 到 了 社 稷 稳 定
生安 宁
,
,
反 对北 宗
词董其昌儒家思想文人画南北宗一董其昌艺术风格与儒家的审美范式纵观董其昌的一生和易近人不为崖岸深受儒家修身处事原则影响虽然其真正在官位累计时间并不长但他是迫于恶劣政治环境的无奈选择始终没有真正地像陈继儒那样取儒衣冠焚弃之绝意仕途相反总是与官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等待时机再度出山
董 其 昌艺 术 理 论 中 的 儒 家 思 想
~
句
和 怀 疑 的艺 术 典 范
“
明代 以 降
当文 人 画 在
,
之 以 中音
正
,
Ⅲ
。
“
这种
”
平和之 声
”
中和 平
。
“
在 用 笔 上 他 追 求含 蓄蕴 藉 的 表
,
浙派
”
“
吴派
手 中日益异化之 后
、
对董
具有
庙堂之 音
,
,
它能 使 自然 和 社 会
,
,
画 无 笔迹
非谓 其 墨 淡 模 糊 而 无
”
其 昌来 说
”
秦祖 永 称 董 画
”
:
风
儒家以 格展开 论 述
,
“
载道
为核心 进 而 对艺术风
“
神超 逸
,
骨格 秀 灵
,
纯 乎 韵胜
,
“。
。
“
文 人 画 发展 到 明代 之 前
,
无 论 从 创作
认 为只 有
中和
,
”
之 美才 最 能
“
针 对 具 体 创作
最要 泯 没棱痕
“’
,
董 其 昌 曾云
:
作书
。
到 理 论 都 极 为 完备 代人
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又
“
有
“
江 湖之 远
”
”
的 灵性
心
,
其 艺术理
“
至 放而 不迂
至 难而状易
,
0 ”’
其艺术
,
阶 层 受 到 了 大 力赞 赏
康熙 爱好古书画
,
,
对
论 也 以 儒 家的
原道
思 想为核
提 出的
南北
的根 本 精 神 就 是 要 平 和 中 正
温 柔 敦厚
一
把 反
董 其 昌 书法 参 悟得 极 为 透 彻 董其 昌书法
,
、
成熟
,
这 些成就对于 明
已 成 为 不 容 忽视
,
充 分 地体 现 天 理 准 则 及 规 范 声
,
夫有 平 和 之
,
不 使 笔 笔 在 纸 素成 板 刻样
:
尤其 是 董 其 昌 来 说
。
“
,
则有 蕃 殖 之 财
”
。
于 是 乎 道 之 以 中德
“
咏
东 坡诗 论 书 法 云
丹 髓也 现 方式
”
天 真烂漫是吾 师。 此
为崖岸
”
一
生
“
,
和易近人
,
不 虽
或 端 庄 文 雅 的风 格
不 冷涩
,
“
澹远 而 不 荒 寒
,
苍 茫而
,
福 宫 内 亦设
画禅 室
、
对 董 其 昌佩 服 得 五
、
,
深 受儒 家修 身 处 事 原 则 影 响
,
,
文雅而 不 甜俗
,
柔 润而 不 萎靡
”
也
体投地 崇
,
,
由于 顺
康
,
”
、
雍
乾 四 朝 的 大 力推
一
然 其 真 正 在 官位 累 计 时 间 并 不 长
于 恶 劣 政 治 环 境 的 无 奈选 择
,
但他 是 迫
即
外枯 而 中膏
似 澹而 实美
M’
的 意境
。
使 得朝 野 上 下
“
学董 之 风 盛 极
正
时
,
并
始 终 没 有真 正
”
董 其 昌 的老 师莫 如 忠 书 法 极 为 精妙
凡 而稳重
,
,
超
最终促成 了
画 家应 以 天 地 为
”
尤得 天 然 之 趣
是十分痴迷
,
””
。
乾 隆 帝对 董 其 昌 书 画 更
,
师
,
其次 以 造 化 为 师
,
其 次 以古 人 为 师
一
。
所 作 行 楷 酷 似 董 氏风 格
,
并喜
其 思 想 实则 与 上 述 思 想
、
脉相 承
。
用 董 笔 作 平 远 小景
,
绘 有 《 董 其 昌秋林 书 仿
因此
,
董其 昌 无 论
穆之气
静
,
其 在 挥 写 过 程 中心 境 悠 闲
、
澄怀虚
“
二
、
董 其 昌 文 人 画 理 论 的意 义 及 儒 家
思想
从 为官职位还 是 为 官思 想都是儒家教育体制
下 地 道 的 ± 人 代表 。
从 而 创作 出平 淡 天 真
。
柔润 而 有韵致
“
,
原道
”
含 蓄 而 有 变化 的 作 品
四王
统 派 及 后 学在 清代 的
地 像 陈继 儒 那 样 仕途
系
, ,
“
取 儒 衣冠 焚弃之
,
绝意
讲 传统 求 法 度
,
董 其 昌 深 受其 浸
一
领 导地 位
。
相 反 总 是 与 官 场 保 持 着 若 即 若 离 的关
。
染
,
在 书 画 创作 中始 终 追 求 的 是
,
种平和静
,
等 待 时机 再 度 出 山
,
曾云
“
:
华亭
,
宗
”
论 为 文 人 画 树 立 了理 想的 楷模
,
.
力挽 晚 明 画 坛
艺 术 中各种 对 立 的 因 素恰 当 地 统 对 偏 执极 端 地 夸 大 突 出 某 方 面
这 样 的艺 术 才
“
起来
,
天 资迥 异
,
,
其高 秀 圆 润 之 致
。
危局
重 现 文 人 画 活 力和 生机
。
本 文 将 着力探 讨 董
尤 其是 南 宋 院 体 及 浙派
”
纵 笔驰
予 了 自己
。
“ ”
认为
“
听和 而 视 正
,
,
听和 则聪
”
,
骋
“
,
强 夺 横取
“
的作 画 风 格
,
从文人 画角
,
明朝 伊 始
,
淅派在
反 元 复宋
,
的大 背
夏 的作
,
正 则 明。 聪则言听
“
明则 德 昭
“。
。
足可 见
度对
道劲
”
阐 发 了 自 己 的独 到 见 解
马 ⑥ 文/ 躏非
内容 提 要 : 董 其 昌 的 书 画 艺 术 属 于 传 统 美 学
范畴
出
一
不 是 指 技 法 上 的谨 细 工 整
,
而是
一
种 艺 术境
,
苦涩
,
要 气 足 而 不 怒张
”
“”
。
。
他 的 作 品 均 以 秀润
、
、
文雅 为主要特 色
。
,
呈现
界
,
就像 皎 然所 论 的
,
“
至 险而 不 僻
:
,
并认 为 只 有
董其 昌在其
流行于楮墨 间
经意处
,
非 诸 家所 能 及 也
,
每 于 若不
,
其 昌 的 艺 术创 作 和 理 论 与 他 的 儒 家思 想 的 关 系 关键 词 : 董 其 昌
北 宗
;
与天 地 同和
“
”
。
丰神 独 绝 如 微 云 卷 舒
”
清风 飘 拂
儒 家思 想
;
文人 画
;
南
艺 术 理 论 中也 曾谈 到 了 :
至
奇而
家正
也 正 是 因 为 董 其 昌绘 画 风 格 符合 了儒 统 的 审美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