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最苦与最乐》教案 部编版
16 最苦与最乐1.运用略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中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从而联系实际,形成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责任意识。
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
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用名言引出本课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读法指导1.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可以先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了解文章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生勾画学习要点,讨论交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3.体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2.在自学过程中,大家准备运用哪些阅读方法来自学这篇文章呢?(1)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学习的略读和精读方法。
预设读关键句的略读方法、有侧重点的略读、带着问题略读、精读语句来品味语言。
(2)结合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设计自学方案。
自学方案①运用读关键句的略读方法,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②运用有侧重点的略读方法和带着问题的略读方法,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③运用精读文章语句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提示:学生可参照老师提供的方案,也可以另外安排自学方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为本课的学习设计自学方案。
三、感知内容师:通过刚才的回顾与整理,我们明确了本文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方法,现在我们按照这些方法来学习本文。
最新《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新《最苦与最乐》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最新《最苦与最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知识目标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
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
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
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
(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三、作者简介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阅读前教师对较难字词的音义加以指导:①注音: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2023最新-《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3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优秀3篇】篇一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3篇《《最苦与最乐》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一最苦与最乐【模拟试题】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缠着()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斟酌()娓娓动听()时髦()河堤()2. 辨字组词。
惠()慧()契()擎()缆()揽()陪()赔()毫()豪()3. 解释下列词语。
(l)契约:(2)达观:(3)心安理得:(4)悲天悯人:4. 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
” (2)“任重而道远。
”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无人而不自得。
”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7.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到。
论点:第二段:从到。
论点:第三段:从到。
论点:三个论点间的关系:8. 课文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
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9.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二。
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11.最苦与最乐(语文版)
6.拓展延伸 与责任相关的诗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余秋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 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 、干扰他的事业。 【感悟】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
④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按要求填空。
《梁启超全集》 (1)《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者、学者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 饮冰室主人 。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 设问 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作者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
7.(2014,资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左右,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
,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
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
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
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 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 ,直到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 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
“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11、《最苦与最乐》一、积累运用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A、契约( q iè)如释重负( shì)B、揽在( lǎn )任重道远( zhòng )C、卸却( xiè)悲天悯人( mǐn )D、监督( dū)诸圣诸佛( zhū)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B )A、失意海阔天空终身之忧B、恩惠心安里得仁人志士C、纵然圣贤豪杰自投苦海D、循环死而后已忧民忧国3、《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州新会人。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D )A、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了。
B、湖南电视台的几个娱乐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D )A、通过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完善和提出了治理湘江的方案。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C、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生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
(箭头代表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身高↑肺活量↓体重↑视力↓胸围↑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二十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2. 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探讨的含义,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解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文章,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小组分享,总结文章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3. 教师讲解和解读文章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第三章:深入探讨主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和逻辑关系。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小组分析文章的论证和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组织小组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活动:1. 小组分享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3.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最苦与最乐”的原则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最苦与最乐》综合论证,说服力强
综合论证,说服力强——《最苦与最乐》一文的论证方法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文章语言亲切,态度真诚,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得论述十分有力。
★举例论证【剪辑一】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这里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生活中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使读者能够在诸多的事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仅真实有力,而且更容易感染读者,使读者接受。
★道理论证【剪辑二】①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句①引用古语,富有权威性地证明了“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观点,极有说服力。
句②引用孟子的话来说明圣贤豪杰忧心天下的大责任心,令人心生敬佩。
★正反论证【剪辑三】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这里通过正反论证,进一步证明论点:尽责任虽苦却乐。
先从反面说:不尽责任,饱受良心责备;再从正面说:尽了责任,处处快乐。
其实,全文就是从正(尽责任)反(不尽责任)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标: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难点: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设置疑问,激起好奇心,开启学习的思维。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预习展示[设计意图]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1.(1)积累字词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监督( ) 凡属( ) 纵然( )〔答案〕huì shì qì lǎn mǐn xiè dū fán zòng2.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设计意图] 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责任的表现。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黄冈赛”一等奖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本文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恩惠.()契.约()监督.()卸.却()纵.然()揽.()悲天悯.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号,别号,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著有《》。
【设问导读】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2)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
请找出作者所举的事例。
3)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句式、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变化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
请找出相关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作者把苦乐观与人生的责任相联系。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应该尽到什么责任?请真诚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C.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E.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拓展延伸】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和谚语。
《最苦与最乐》答案【温故互查】1. 略2. 略3. 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全集》【设问导读】1. 略2. 1)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素材】《最苦与最乐》预习资料(人教)
《最苦与最乐》预习资料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名言:
1.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成败》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
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
落落:豁达开朗貌。
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
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4.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6.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7.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8.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最苦与最乐》课后练习(含参考答案)
《最苦与最乐》练习设计一、字词练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寨.子(zhài)陡峭.(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修葺.(qì)晶莹.(yíng)2.注意文中多音字、形近字(lù)露宿扛(káng)扛着驿(yì)驿路露杠(gàng)杠铃译(yì)翻译(lòu)露丑缸(gāng)水缸泽(zé)色泽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莫过于。
(莫若)(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3)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4)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海阔天空) (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安理得)(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任重道远)(7)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死而后已)(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仁人志士)二、词语积累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
【点拨】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
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三、学以致用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
作为学生,我们就应当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
请据此谈谈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的看法?【点拨】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睿智、更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如果把学习当做一件责任,觉得它漫无边际,无法完成,就会感觉像背了千斤重担,自然感觉痛苦万分;如果把学习当作一个兴趣、一份责任来完成,每学到一点知识就感觉有所进步,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感觉尽到了一份责任,你就会感到快乐的,也会真正获益的。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巩固辅导第六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巩固辅导第六篇第1题【单选题】读课文《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最苦与最乐》,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华】最苦与最乐教案4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科书分析: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
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
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
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
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
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
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
指导研读文章。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最苦与最乐教案_5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__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__的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__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__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苦乐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二、自读自悟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习。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__《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3、学生自读学习三、互动质疑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点拨反馈(结合实践,谈苦乐)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 理清__写作思路。
2. 学习__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 品味、学习__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激趣解题1.老师提问: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最苦与最乐》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点拨:贫、失意、老、死。
教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学生:举例论证。
教师:文章开头一连串的设问有何作用?学生:开头用设问起强调的作用,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出下文。
教师:人生面对这些痛苦,应该如何排解呢?学生: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因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不苦的原因是安分,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达观。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教师:那么人生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人生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教师:这一正一反的对比,就是议论文的对比论证。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有关事例。
教师:首先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有那些呢?(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学生1:承诺未完,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
学生2:欠人钱,如“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学生3:受人恩惠,如“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
学生4:得罪人,如“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学生5:不敢见面,如“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教师:用生活中生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属于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这里生活中生动事例就属于“事实论据”。
教师:那么产生这些想法、这些责任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是“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教师:我们作为个人对他人的有这些责任,那么我们对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又有没有责任呢?。
《最苦与最乐》分层作业含答案
最苦与最乐一、巩固基础1.给下列加点注音契约()恩惠()悲天悯人()卸却()如释重负()2. 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2)“任重而道远”(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无人入而不自得”3.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最苦与最乐》中,先论述了“苦”,接着论述了“乐”,最后表明,人应当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C.《少年中国说》也是梁启超的文章,它和《最苦与最乐》是不一样的语言风格。
D.在《最苦与最乐》中,作者为了更好的证明观点,在论苦方面,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在论乐方面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二、思考探究1.作者在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苦”时,为什么要列举一些具体生活情境的例子?2.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语俗语和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3.作为学生,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答案一、巩固基础1.qì huì mĭn xiè shì2.(1)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3)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4)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3.D二、思考探究1.用具体生活情境,更贴近生活,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
2.为了更好地证明“尽责任是人生最乐”和“人生应当承担责任”的观点。
3.示例:学生有学生的责任,如在学校承担完成作业的责任,承担一些班级工作的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脉络,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难点】
1.找出文章中心论点,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观点的。
2.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二、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
揽()契()悯()循环:失意:
监督:悲天悯人: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2.理清文章结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写出简略提纲。
3.自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梁启超先生在本文中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4.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它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呢?结论是什么?
【知识小结】
【基础训练】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
悲天悯人()如释重负()
心安理得()是而后已()
【拓展训练】
读完本文,请谈谈你对责任的看法。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培养并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2.养成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指导】
1.熟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设问句。
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设问句,请你试着找出并说说作者提出了那些问题,又做了怎样的回答。
(提示:五个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阐述苦与责任的关系)
2.请谈谈下列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1)一日应当尽到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痛苦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试体会“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4.文章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那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知识小结】
【基础训练】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拓展训练】
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