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6部分专题1拨开云雾见日出 审题立意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6+1”答题法
剖析 (1)指向情节: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 (2)指向人物:突出吴秋明对孩子们的爱。 (3)指向手法(结构上):承接上文,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为下 文吴秋明在儿童村的表现做铺垫。 (4)指向主题:突出文章主题,表明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感情上的 关怀,需要亲情和爱。
二、小说“6+1”答题法的使用 小说“6+1”答题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说阅读的规律和答题特点,应该成为 我们答题时主要思考的角度与方向,甚至说融进我们答题的血脉中。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角度与方向,绝不可以成为答题模式而 机械化。近年来,命题者为了反对答题模式化,在题干的限定上下了不少功夫。如 2017年江苏卷第15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该题本可以命成:小狗奎尼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而考生本可以按照情 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答题。但是由于命题限定为“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这就 只能从“人物”这一角度去答题,而且必须答得具体。这是一个反对答题模式化的很 好的例子。可是,即便如此,也仍然可以借助“情节”和“人物”两个概念来答题: 小狗奎尼出现在小说几处情节中,分别“映衬”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与性格。因 此,对于这种方法,我们既要让它成为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化为思考、答题的血脉, 又要因题而异,灵活使用。
示例3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7年江苏卷第16题)
答案 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 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剖析 (1)指向手法(结构上):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2)指向人物: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 (3)指向环境: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4)指向语言: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5)指向情节、标题、读者、主题等方面均无。
2018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附作文范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区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1)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误读的字音。
除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外,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一般不会考查;(2)在语音考查中,难字僻字愈来愈少,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
(3)字音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自主命题省份注重考查方言误读字音。
对于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4)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
一、多音字字音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如“抹”有“mǒ(抹杀)、mò(拐弯抹角)、mā(抹布)”三个读音。
多音字误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不明词性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性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号”,在名词“号码”中读“hào”,在动词“号叫”中读“háo”;“难”,在名词“灾难”中读“nàn”,在形容词“困难”中读“nán”;“畜”,在名词“家畜”中读“chù”,在动词“畜牧”中读“xù”。
2.不明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看”,在“看见”中读“kàn”,在“看守”中读“kān”;“差”,在“差距”中读“chā”,在“差劲”中读“chà”,在“参差”中读“cī”;“恶”,在“恶心”中读“ě”,在“恶意”中读“è”,在“可恶”中读“wù”。
3.不明文白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语体(书面、口语)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
比如“薄”,在文言(书面语)“薄弱”中读“bó”,在白话(口语)“本子太薄”中读“báo”;“血”,在书面语“血汗”中读“xuè”,在口语“血淋淋”中读“xiě”;“给”,在书面语“供给”中读“jǐ”,在口语“给了一下”中读“ɡěi”。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 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18-2022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真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18-2022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真题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2022年】1.(2022ꞏ全国甲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ꞏ卫风ꞏ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ꞏ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答案】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宴”“晏”“萧萧”“戈”等。
2.(2022ꞏ全国乙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答案】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拢、捻、霓。
3.(2022ꞏ新高考1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ꞏ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24 含答案
阅读与表达(二十四)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拨开云雾探金星“金星快车”对金星为期486天的探测,主要任务是:解开金星大气上层围绕金星快速旋转以及金星两极地区强旋涡形成之谜;金星全球气温平衡状况和金星温室效应的形成机制以及金星温室效应的作用;金星云层的结构及动态发展,研究较早前在其云层上部发现的神秘紫外线斑;金星大气随高度增加而发生的成分变化;金星大气如何与金星表面相互影响,太阳和风是如何影响金星大气;在不同的高度上,云和雾怎样形成和变化;大气层的化学状态,并观测金星气候变化.要完成上述使命,首先要确保飞船准确进入环绕金星的轨道。
入轨前,“金星快车”的速度相对于金星来说达到了每小时2.9万公里。
为了使探测器更容易被金星引力场“俘获”,以进入环金星轨道,“金星快车”启动了主发动机进行减速,将速度减至每小时1.5万公里,主发动机运行50分钟后关闭,“金星快车"成功入轨。
这一过程充满风险,减速太强或太弱都可能导致失败。
“金星快车”将在目前离金星较远的轨道运行9天后,逐渐接近金星,以便于5月7日转入为其科学探测任务而选定的椭圆形轨道,它最远距金星表面6.6万公里,最近只有250公里,金星在此飞行一圈需要24小时。
随后装在“金星快车”上的7套尖端探测设备全面启动,将对金星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大气进行详细探测.这一任务周期至少持续2个金星日,相当于486个地球日。
欧洲航天局将这7套探测设备视为法宝,其中的3套为“火星快车”探测设备的改进版,2套为“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探测设备的改进版.“金星快车”是欧洲首个金星探测器,于去年11月9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联盟”运载火箭升空。
“金星快车"的研发工作耗时4年,由于其部分结构取材于“火星快车",加上循环利用原有探测设备,造价大为减少,仅为2.2亿欧元,而“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的造价则高达10亿欧元。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定向突破练考点练5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练5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
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Ⅲ]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6含答案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时间:45分钟分值:41分)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3分)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含解析注意事项:1.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用铅笔涂黑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它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联角度看待问题。
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结合中西思想的互动,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二者的互动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表现为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它获得了新的内涵和形态。
1.正确答案为D。
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或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正确答案为A。
原文中确实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了“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3.正确答案为B。
原文中提到,“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因此需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同时,原文也指出,“照着讲”内含“接着讲”,但仅停留在“照着讲”无助于新思想生成。
因此,正确答案为B。
___女士在病房里发现警士___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她决定试一试。
她和___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___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
___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___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___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___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了格式纠正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删除,然后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最后,针对题目进行了回答,分析了小说中___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突出了她的英雄本色。
7.根据材料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8.从材料一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4分)9.如果你想购买这种智能家居系统,你需要做哪些事情?(4分)答案】如果想购买这种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前往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购买,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套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概览·【编者简介】徐陵(507-583),南朝陈诗人、文学家。
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
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主要作品有《徐孝穆集》.选编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留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并序》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重点理解】通假字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终老不复取通“娶”,结婚.摧藏马悲哀同“脏",脏腑。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击.古今异义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自由自在.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突破一成语正误辨析课件
突破一 成语正误辨析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有些只适用于 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若使用不当,就 要出差错。 如“豆蔻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女子; “相敬如宾”形 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学间的关 系; “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只用于物, 而不能用于人。
[即学即练] 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2016· 浙江卷)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 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 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 .... 答案:错误。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 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用错使用对象。
A.故步自封 B.墨守成规 C.抱残守缺 D.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故步自封:比 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 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 故步自封 ”“ 墨守成规 ”“ 抱残守缺 ” 都有“ 因 循守旧”的意思。 “故步自封”偏重于不肯上进, 不求进 取; “墨守成规”偏重于按老规矩办事; “抱残守缺”偏 重于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 答案:B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④讳莫如深:形容紧 紧隐瞒。⑤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 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不合语境。⑥苦 心孤诣: 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答案:D
3.(2016· 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 的传统文化典 .... 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 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 .. 相 看 、赞叹不已。 . .
不畏错项遮望眼,拨开云雾见日出
不畏错项遮望眼,拨开云雾见日出作者:崔成志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5期2017年高考全国卷9套试题中有5套试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词阅读的理解,其中全国卷3套试题设计的是五选二,北京卷、上海卷设计为两道,四选一。
客观选择题考查综合理解能力,既涉及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又涉及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而客观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布了陷阱,考生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坑”;梳理总结设错类型,对准确答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试着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梳理常见的设错类型,以期对广大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备考中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选择题在错项的设置上往往着眼于词语命题,命题者故意利用考生对词语可能产生的曲解,以望文生义的方式来设置选项,迷惑考生。
考生只有在正确理解诗句中词语语境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比对,准确理解,才有可能“拨开云雾见日出”,做出准确的判断。
例1.(2017年北京卷第15题C项):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C项是对诗句“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的解说。
命题者故意曲解“万井”的意思。
“万井”之“井”是“市井”“村落”而不是“井然”的意思;“万井”在诗中的原意应该是“千家万户”。
唐·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
”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
”明代凤尹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青连橄榄千家雨,黄触桄榔万井烟。
”《花月痕》第八回:“阁(吕仙阁)分三层……远则四围山石,万井人烟。
”这些语句中的“万井”都指向“千家万户”。
C项中命题者故意望文生义,把“万井”拆分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错置时令,张冠李戴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如朝暾、夕月、日暮、归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2.3表达技巧的鉴赏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表达技巧)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分析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二要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效果看,比拟手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风狂雪虐、风雪交加的壮美景色和诗人诗兴随着风雪大发的情景;而排比手法的使用,则描写出诗人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答案:比拟、排比。
(2分)“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
“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分)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分析情感变化,可以逐句地分析该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串联起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写作作文专项冲破六结构第04课新题含解析
人人都可怕失败,这是人的本性。每一个人也都对失败的程度、次数有一个阈值,超过那个阈值,人会变得沮丧和失望,进而趋向于舍弃。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还没进行电击,狗就伏倒在地开始呻吟和哆嗦,即便把笼门打开,狗也可不能逃走了。本来能够主动地逃离,却失望地等待痛楚的来临——这确实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证明,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也常常会“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面对失败“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这也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缘故。
其实,人人都有需要“鸡汤”的时候,大多数人在人一辈子的某个时期,都曾被某种温暖的“鸡汤”触动、鼓励过。在最虚弱的时候,喝一口“鸡汤”补一补,确实有“强身健体”的成效。只只是,当咱们喝下这些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心灵鸡汤时,也不该忘却现实处境,找到解决方式,正如有网友所说:心灵鸡汤并非恐怖,恐怖的是有人喝了一万碗鸡汤后,却还在为天天早点起床天人交战。
对“鸡汤”与“反鸡汤”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
“鸡汤”虽好,可不要贪酒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6部分 作文 专题1 拨开云雾见日出 审题立意篇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6部分作文专题1 拨开云雾见日出审题立意篇不分版本第6局部作文专题1 拨开云雾见日出审题立意篇专题一拨开云雾见日出|审题立意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意之重要。
高考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根底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的评分细那么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下(60分为总分值),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XXXX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别自主命制6套。
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
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
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下面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题型一文字型材料的审题立意——“清法〞所谓“文字型材料〞,即提供一那么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一、文字型材料作文审题“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那么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拨开云雾见日出|审题立意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意之重要。
高考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基础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的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下(60分为满分),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8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别自主命制6套。
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
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
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下面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题型一文字型材料的审题立意——“清法”所谓“文字型材料”,即提供一则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一、文字型材料作文审题“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二、确保文字型材料审题精准“法”在审题“4清”的基础上,就能辨别材料内部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立意。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
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
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2018·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示例]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个层次,出现四种结果:结果一:小羽改进研发新式花茶。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功的原因是创新。
立意一:创新能取得成功。
结果二:新式花茶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厂家违反市场秩序和法律规范。
立意二:诚信和规则。
结果三:小羽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制定标准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小羽不想让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想“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这体现了小羽的责任担当意识、规则意识、合作分享意识、大度智慧等。
立意三:①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②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③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④分享与共赢;⑤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
结果四: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努力逐渐见效”“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
立意四:创新合作、社会责任、分享共赢等。
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2018·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示例]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是针对当下人们生活现状的陈述;第二段文字是对人类将来生活场景的想象;第三段文字是在前两段的基础上引出所要写的话题“虚拟”及对待“虚拟”的三种做法。
很明显命题者的意图就体现在第三段文字的两个关键词:虚拟、现实。
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最后可以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辩证分析。
立意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4)“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对待。
[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
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这则材料的关键句:(2)这则材料的立意:答案:(1)“给”永远比“拿”愉快。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这一立意方法适合近两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现实性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呈现对立问题,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处理方案的作文形式。
对这种材料审题立意需要:第一步,明确任务。
这种材料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或问题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或几类,这就使“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
正因为材料的多元性,立意时需要对材料涉及的多个人或问题作出选择,明确写作的任务。
第二步,确定立意。
立意切入口要“小、新、深”,便于深处驱动写作。
因为写作时要展现选择的原因和权衡思考的过程,去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
因此立意思考时要“小、新、深”。
(2018·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示例]第一步,明晰写作任务。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语文素养的作用,第二句话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
根据材料后的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可知,写作任务是阐述“三条途径”,而非“作用”。
并且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具体写作任务指令,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确定立意。
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是三个立意的角度,可以选择其中一两条途径立意,或综合三条途径立意。
立意:(1)课堂有效教学:从一个好老师的影响、引领和严格教育的角度写。
(2)课外大量阅读:从读书的作用写,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丰富阅历、提升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才能夯实语文素养。
(3)社会生活实践:从社会实践的作用写,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4)两条途径:“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或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
(5)三条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等等。
诗歌、比喻、寓意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
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萨心肠的观世音”。
“菩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
(2018·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名师示例]这则材料属于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类材料影射的是社会人生,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旅程(路途)”,立意可以从“行囊”的隐含义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
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虚为实,也就是要寻找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词“行囊”“旅程”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①行囊:旅行者出行时使用的行李袋;对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备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等品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