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精选6篇)

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1一、责任人:园领导二、处置事件的组织:突发事件指挥领导小组。
三、报告程序:(1)突发事件指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统一指挥。
(2)由园领导向教育局领导汇报。
四、预防及处置措施:(1)安全领导小组要向师生宣传有关台风、暴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救知识,增强师生防灾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
(2)总务处排查校园的房屋、排水管道、电器设施、消防安全设施、树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受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信息员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号、需要停课的通知等,则立即通知园领导采取措施。
必要时,在未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停课通知而情况紧急时,由突发事件指挥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措施。
(4)园领导班子成员在接到暴风、暴雨雪信息时,随时待命,做好有关工作。
发现灾情时,总务主任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校内悬挂物等。
后勤园长组织各班主任负责关好教室门窗。
园领导要安排加大学校值班人数。
(5)发生破坏性灾害后由突发事件指挥领导小组统一人员分配,各负其责立即进行抗灾自救工作,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同时,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
自然灾害事故安全应急预案2第1条按照《关于自然灾害的安全预防措施》的有关规定,确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第2条凡有可能遇到自然灾害威胁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应按照当地政府和工程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防灾减灾工作。
同时,根据施工及其所在地区、环境等的实际情况编制《自然灾害的安全应急预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预演预练。
第3条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后果分析:1、洪水:人员和临时设施、设备、在施工程被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 编制目的为了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提高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试行)》、《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江西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公共卫生应急工作。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等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各司其职;依法规范,快速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5. 组织架构5.1 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指挥部由省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应急厅、省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5.2 各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6. 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6.1 预防预警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收集、分析和传递相关信息,定期组织风险评估,提出预防预警建议。
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

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1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是指暴雨、洪涝、雷电、地震等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学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为提高紧急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有效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校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理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江廷明成员:全体教师主要职责:1、指挥有关老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老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
4、根据需要对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发生自然灾害,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2、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小组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初步研究判断灾害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开始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3、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课。
4、对影响师生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放)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也可以报警求助。
5、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2为了有效防治我社区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上级自然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xx社区位于xx街道办事入东2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4个家属院落,2个物业小区及1个城中村,另有学校1所,辖区共有常驻居民2187户,4000余人。
自然灾害应急卫生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挥、协调、决策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
2.2 建立应急队伍应急队伍由卫生、疾控、急救、防疫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的具体实施。
2.3 各部门职责(1)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开展伤病员救治、防疫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
(2)疾控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疫情报告、防疫消毒、健康教育等工作。
(3)急救部门:负责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等工作。
(4)防疫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健康教育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灾情报告发现灾情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3 病伤员救治(1)现场救治:应急队伍在灾区现场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
(2)转运救治:将重伤员及时转运至附近医疗机构救治。
3.4 疫情监测与防控(1)疫情监测:疾控部门负责对灾区疫情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疫情报告:发现疫情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防疫消毒:卫生、疾控、防疫等部门联合开展防疫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一、适用范围1、本预案所指结合我单位实际;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工作目标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单位与工厂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单位与工厂及员工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单位与工厂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
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成立单位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一)单位与工厂各部门职责。
单位与工厂员工在负责人统一领导下,成立由祖军任组长,分管行政负责和各办公室组成的工作小组。
1、在单位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单位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2、监督、汇总和收集单位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析、研究单位与工厂预防的工作措施。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
4、检查单位与工厂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措施落实情况。
5、学习其他单位处置自然灾害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单位与工厂的工作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做好因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

In fact, everyone knows what they want,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 courage to express it.(页眉可删)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医院救灾工作。
组长:副组长:成员:主要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组长:成员: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组长:成员: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自然灾害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自然灾害安全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灾害安全的应急预案1为了做好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灾后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保障全县农作物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县实际,特编制2018年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保护好广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树立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防范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局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股站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密切配合。
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
三、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农作物重大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应急组织机构农业局成立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股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农技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兼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职责(一)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汇总、核查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作物有关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测预报信息;在发生时期,组织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研究决定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宜,决定启动和解除灾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作物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对相关人员进行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监测预警
建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卫生风险。
应急处置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按照预案要求迅 速启动卫生应急响应,开展医疗救治 、疾病防控等工作。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医 疗救治水平和效率。
明确应急组织
明确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 构、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 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的实施
实施原则和要求
科学性原则
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应基 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全面性原则
预案应涵盖自然灾害卫 生应急的各个方面,包 括预防、准备、应对和
恢复等环节。
可操作性原则
预案应具备可操作性, 能够在实际情况下得到
有效执行。
动态性原则
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 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完 善,保持其适应性和有
效性。
实施流程和步骤
制定预案
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卫生应急需求 ,制定相应的卫生应急预案。
宣传内容
包括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见 自然灾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等。
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宣传册、宣传片、讲座、培训等,向公众普及自然 灾害卫生应急知识。
教育途径
利用媒体、社交平台、公共场所等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扩大覆盖面,提高教育 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黑龙江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鸡西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鸡西市医疗卫生救援保障预案》。
1.3适用范围全市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适用于本预案。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火山与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按照《鸡西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指挥机构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鸡西市卫生局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巴海燕副组长:芮学斌赵萍苏元才成员:刘新民杨雅斌杨博武鹏翥侯晓霞富新伟王胜伦姜旭昌赵彦华鸡西市卫生局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自然灾害主要负责卫生应急指挥、协调工作。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萍成员:于仕训张淑琴付强范新泉王淑清谷晓全郭福林姜春来张宇丹负责组织开展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各项具体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
对于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根据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可以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整合灾区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在灾区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组织前方卫生应急工作。
(2)派出联络组或联络员,深入灾区及时了解灾情、伤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各项卫生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指导灾区卫生应急工作,并向派出部门报告和提出工作建议。
2.2日常管理机构常态情况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承担卫生应急管理职责的其他内设机构)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
2.3专家咨询组鸡西市卫生局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公共卫生专家组:战炳富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玉杰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金洪兵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刘辰生鸡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张金萍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波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王金华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满国臣鸡西矿业集团卫生防疫站副主任医师仲伟鸥鸡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田力鸡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张林卓鸡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医疗救治专家组:汤继泉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廖雅丽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明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孙连胜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林红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高树山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吉发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刘再成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笑梅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崔克信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董志武鸡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于涛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张雅新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于尚进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吴玉臣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刘淑贤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邢阿燕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秦大明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黄金兰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宋佰玉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赵娃娜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单存密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主任医师刘淑艳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彦军鸡西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李青鸡西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医师郝峰鸡西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医师专家咨询组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现场处臵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对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等。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
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等卫生机构是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
自然灾害发生后,按照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2.4.1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臵点的紧急医疗救援、基本医疗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心理援助等工作,并负责伤病员伤情、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2.4.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臵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收集、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环境卫生学评价、指导开展污染源无害化处理、消杀灭工作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2.4.3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灾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依法进行卫生监管。
2.4.4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负责血液及血液制品紧急采集、储备、调配、供应和相关信息报告等工作。
3应急准备3.1预案制定鸡西市卫生局根据《黑龙江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负责制订《鸡西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并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类别,制订相应的卫生应急工作方案。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组织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本单位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建立相关应急工作制度。
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应适时修订。
3.2风险评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检查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要求有关单位落实卫生应急防范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要评估本单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并对可能出现的因自然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3.3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的需要,各有关单位为本单位各类卫生应急队伍配备相应技术和物资装备(包括医疗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药品及疫苗、消杀灭药品和工具,个人防护装备、卫生应急服装和标识,交通工具,通讯、办公、后勤和生活物资等)。
有关单位应当为卫生应急专业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必要时接种相关疫苗,降低应急救援人员发生人身伤害带来的损失,并预防相关疾病的感染。
3.4培训与演练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对各级卫生部门承担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臵职责的队伍和工作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和演练。
3.5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安排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3.6物资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药品和疫苗、医疗器械和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消杀灭药品和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储备机制,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建立储备基地或供应点(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要满足需要),保障卫生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管理工作,根据本地区易发和常发的自然灾害情况,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3.7基础设施保障新建、改建、扩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时,责任单位和部门在项目设计和设施配套方面,要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
3.8交通运输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交通工具,要与承担的卫生保障任务相适应。
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铁道、交通、民航、公安、军队、武警等有关部门,尽量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优先运输卫生应急人员、物资和伤病员。
在特殊情况时,协调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3.9通信与信息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我市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现有通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村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信息网络体系,保障通信和信息通畅,确保及时掌握和报告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信息。
3.10建立协调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与民政、气象、地震、水利、农业、林业、质检、环保、建设、交通、铁道、电力、公安、发展改革和财政等相关部门,以及军队和武警部队卫生部门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施联动等协调机制。
3.11健康教育各级卫生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特点和工作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常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协调媒体向社会宣传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的科学知识。
4应急响应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后,灾害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当地政府或民政等部门的灾情通报后,应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人员赶赴事发地,开展先期处臵工作,对当地灾情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能力作出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灾情、伤情、病情、疫情进行分级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卫生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Ⅰ级应急响应由卫生部组织实施。
Ⅱ级、Ⅲ级、Ⅳ级响应分别由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超出本级应急处臵能力时,应及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支援。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灾区应急工作需要,可以对响应级别作出调整。
对卫生应急能力薄弱的地区可适当调高响应级别。
4.1响应条件4.1.1Ⅰ、II级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卫生部、卫生厅启动Ⅰ、II级响应。
(1)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Ⅰ级响应的自然灾害事件;(2)国务院和省政府认定需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自然灾害事件;(3)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认定需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自然灾害事件。
响应启动后,根据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调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力量,开展或协助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4.1.2Ⅲ级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启动Ⅲ级响应。
(1)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Ⅲ级响应的自然灾害事件;(2)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需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自然灾害事件;(3)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需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自然灾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