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严酷
3、赋税沉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5、秦朝二世而亡,从根本上 反映了( )
A郡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法家思想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
C 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分封制更有利于秦朝的 统治
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作业
导学与检测
板书设计:
本课所涉及的成语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族诛连坐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
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教后札记:
35724 8B8C讌27603 6BD3毓}!536617 8F09載rY21074 5252剒L23222 5AB6媶26432 6740杀
讲授: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附: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了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2.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3.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4. 下列四次重要战役,哪一次是决定秦朝最后瓦解的战役?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牧野之战D、昆阳之战5、下列战役哪一次与其他三次性质不同?()6.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直接相关的不包括()A.灭六国统一天下B.焚书坑儒C.统一货币、度量衡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7、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8、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9、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0、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严酷的刑法B、骄傲自大C、赋税徭役沉重D、失去民心(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阅读材料回答: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从材料中找)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2. 阅读下列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复习提问: 1、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都城? 2、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 主要的贡献?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是 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秦始皇 在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的同时, 对人民施行了暴政。由于秦的 暴政,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战 争的爆发。 第 11 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原因:秦的暴政 1、 繁重的徭役
回答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复习提问检查上 节课的学习效果
3′
承上启下,从而导 出新课 1′
朗读课本“秦的暴政”一目后 培 养 学 生 归 纳 历 归纳总结出秦的暴政的主要表 史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看和思考问题。 现有哪些? 观看课件中长城、秦始皇陵兵 观察图片,增强直 马俑、 秦阿房宫图片后回答 观效果,激发学生 秦朝时期徭役怎样? 兴趣。 回答课本 63 页“动脑筋” 让学生动手动脑 计算,进一步认识 到徭役的繁重。 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其积极投身到 教学活动中去。 15′
使学生了解大泽 乡、陈的位置以及 分别是今天的什 么地方。 了解项羽和刘邦 这两个人物
朗读“农民起义推翻秦朝”一 使 学 生 时 刻 参 与 a. 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目的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项羽、 到教学中来,发挥 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刘邦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战况分 其主体作用。 年) 别如何呢? 回答第 65 页上面的“动脑筋” 进 一 步 调 动 学 生 (破釜沉舟) 的学习兴趣。 秦朝是被哪一支农民起义军推 b.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 翻的? 灭亡(公元前 207 年) 回忆秦朝建立的时间?算一算 秦朝存在了多少年?(15 年) 指导分析相关问题: 为什么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 呢? 起突出强调的作 用
8′பைடு நூலகம்
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案教案
(一)秦的暴政
1.表现:(1)繁重的_______(2)沉重的_______(3)残酷
2.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继位,称_______,与________一起狼狈为奸,政治黑暗._______年,陈胜吴广在___________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组内讨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
四)系统总结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伐秦的暴政:(表现)
无陈胜、吴广领导(第一阶段)
道
秦末农民战争项羽、刘邦领导(第二阶段)
,
诛历史意义:
暴
秦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五)完成同步训练
(六)预习12课
执教人
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备课
时间
.10、20
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上课
时间
.10、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导入新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自学指导:
教学设计5: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题
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材料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秦朝暴政的表现
培养阅读归纳能力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三、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指导阅读西汉的建立
小结
练习
学生阅读、分析资料
体会秦的暴政
阅读归纳
掌握方法,并看书归纳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看大屏幕了解经过
识图
阅读教材
谈本节课收获体会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得出“顺民心得天下”
巩固知识
情境导入:
对比李白诗句“秦王扫六合”和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朝很快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
一、秦的暴政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二、三、四
结合课文归纳秦的暴政主要表现
二、秦末农民战争
引导学习农民起义方法五要素、三步曲
给秦末农民战争分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选教课设计】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课设计一】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代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代消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迸发原由的探究,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指引学生思虑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育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颠覆秦的统治。
教课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课方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形创想法议论法比较法剖析法四、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五、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电影《英豪》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生:《英豪》师:同学们的反应很快,下边我要考考我们班同学的归纳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生:答略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
故事是虚假的,但是它采纳的历史背景倒是真切的,反应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平定生活的一种盼望。
那么秦王嬴政能否最后达成了一致大业呢?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达成了一致大业。
师:那么至此能否是就天下升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资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立了强盛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图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只是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何会稍纵即逝、快速走向消亡了呢?生:阅读资料。
师:秦的一致保持了多少年?生:15年。
师:不单这样,希望和平平定的秦代百姓这时也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何呢?下边请同学们跟从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解说新课: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边我们一同做一个活动“梦回秦代”,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地道回到秦代看看,看看秦代统治末期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资料,请同学们联合材猜想象一下假如你到达此时的秦代你会看到什么情形?或许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生活”。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名师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挂图,通过阅读课本、讨论、表演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具: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提问] 现在给两分钟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学生回答]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引导] 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学生]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引导] 很好。
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秦代暴政的主要表现,相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代消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认识楚汉之争状况。
2、能力目标:研究秦末农民起义迸发的原由,培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剖析问题的能力。
3、感情目标:经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要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代的覆亡,课文完整紧扣此问题睁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要点,教材第一从致使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秦的暴政谈起,深重的徭役、兵役迫使不计其数的农民离开生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损坏;深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致使民怨载道。
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代统治已失掉了民心,颠覆秦代是众望所归。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深重地打击了秦代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深重打击下,秦代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相同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代消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抢夺帝位的斗争。
对此问题会有一些迷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剖析,化解难点。
时间重要事件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秦代成立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 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7 年秦代消亡公元前206 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 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成立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猜中感知获得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掌握五因素(时间、地址、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由、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渐养成优秀的思想习惯。
其次,要学会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色、历史作用、英豪人物的伟绩等几个方面下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剖析秦末农民战争迸发的原由应从根来源因和直接原由下手,进行较全面的剖析。
(整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秦朝的五大改革和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了解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明白暴政的危害。
3.了解“商鞅变法”、“徐州之变”、“诛除权臣”等历史事件。
4.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3.历史事件的关联。
3.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新课讲解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1.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统一文字和车轮的轮距。
3.统一法律和符号。
4.统一经济和财政制度。
5.统一行政区划和治安。
6.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增加了中央集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1.扫除异己:焚书坑儒、流放百家、铲除地方诸侯。
2.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3.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暴政引起了民众不满。
3.历史事件的关联。
1.商鞅变法:推行法治、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官僚制度。
2.徐州之变:军阀相争的产物,突显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弊端。
3.诛除权臣:汉初王莽篡位,历史教训至今仍铭刻。
(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笔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学生的课堂考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秦朝五大改革和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同时还要让同学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关联,学生们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我觉得这节课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动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但是,这些故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因为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反思《伐无道,诛暴秦》故事对今天的启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认识秦朝统治的腐朽性。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3)了解秦朝的灭亡,认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朝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现,探讨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秦朝暴政的批判精神,认识到暴政必将导致国家的灭亡。
(2)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暴政表现。
(2)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朝暴政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秦朝兴亡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伐无道诛暴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思考秦朝暴政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讲解秦朝的暴政表现,分析秦朝统治的腐朽性;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秦朝暴政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朝的暴政表现。
2. 选取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了解其生平事迹,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1. 秦朝的暴政表现:(1)徭役繁重:修建阿房宫、长城、驰道等工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赋税沉重:对农民进行严酷的剥削,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秦朝灭亡:(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双方: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时间: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合作探究:、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精讲点拨:、教师给出史料: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民族关系的变迁与继承
七、《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民族关系的变迁与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悠久的中国大地上,曾经由秦王嬴政所主导的秦朝逐渐覆灭,而后汉代崛起。
这其中的漫长过程,不仅仅是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转折,更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变迁。
七年之痒,秦朝的短暂历史就宣告终结。
秦朝的灭亡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而民族关系也在新政权的领导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秦朝的民族政策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是以罚代赏的民族政策,即割断百姓与本身文化,直接以制度强行影响各个地区文化和价值观。
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政策更是一举消灭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遗产,甚至禁止流传的《春秋》,不得不说,这一民族政策的意图清晰明了,是实现文化的一元化。
二、汉朝的民族政策相比于秦朝的强制民族政策,汉朝采取的则是更为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政策,允许各个民族相互融合,尊重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民族政策,从根本上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和平发展,也为汉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族关系的变迁与继承随着秦朝的覆灭和汉朝的崛起,民族间关系的变迁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
秦汉两个朝代之间的民族政策差异,让历史上的秦汉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秦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界限分明,而在汉朝时期,众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文化,形成了深刻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从根本上为以后的历史发展留下了较好的传承基础。
另一方面,秦汉民族关系的变迁也为后续历史各个朝代之间的民族关系铺平了道路。
就从汉朝来说,汉朝的弘扬传统文化,尊重各个民族文化的做法,被后来唐朝等朝代继承,并在各自时代发挥出了不同的作用。
总结: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秦汉民族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话题。
它不仅影响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融合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和平、文化传承、国家繁盛。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一课题名称《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课型讲授新知识座位班级座位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策略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动心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资源电脑、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议和反思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如果采用直观的对比效果可能更好秦的暴政1、徭役繁重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观看、计算、思考多媒体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赋税沉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附: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了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
2.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3.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
4. 下列四次重要战役,哪一次是决定秦朝最后瓦解的战役?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昆阳之战
5、下列战役哪一次与其他三次性质不同?()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6.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直接相关的不包括()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向刘
邦投降,秦朝灭亡
7、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8、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9、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0、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严酷的刑法
B、骄傲自大
C、赋税徭役沉重
D、失去民心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从材料中找)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新书·过秦论》请回答:
①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
②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
③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问答题
1、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2、简要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B
3.B
4.B
5.A
6.D
7.C
8.C 9、B 10、D
(二)、材料分析题
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2、①不是。
②指“焚书坑儒”。
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③是秦的暴政激起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三)、问答题
1、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秦亡前: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是为了推翻秦的残暴统治,所以是一场农民性质的战争;秦亡后,他二人为争夺帝位而战,且身份又发生了变化,因此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3、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功过十分明显。
他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但他统治残暴,以刑杀为威,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