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及教育对策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面临着一些创造性思维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会妨碍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了解并克服这些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一、创造性思维的障碍1. 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不足物理学是一门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科。
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很少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概念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 缺乏实践经验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他们没有机会去实际操作,观察物理现象,因此很难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3. 缺乏独立思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的,缺乏这种机会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
4. 对数学知识的依赖物理学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有些学生过分依赖数学,只注重应用公式,忽略了问题背后的物理本质。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和创新的能力。
二、对策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对物理学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物理实验室和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物理现象,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型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强调物理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强调物理问题背后的本质,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原理和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的运用上。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一、原因分析1. 缺乏基础知识: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认知障碍。
对于光学、电学等知识点的理解需要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果初中物理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在高中学习时就会出现困难。
2. 学习态度问题:一些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产生障碍。
对于物理方程式、定律原理等概念学习马虎随意,难以深入思考,造成思维停滞。
3. 缺乏实践经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和观测实践。
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4. 教学方法不当: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
二、解决对策1. 补充基础知识: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帮助高中生补充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例如可以组织专门的复习班或者课外补习班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理学科,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举办物理学术讲座、实验展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增加实践操作: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加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安排,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 优化教学方法:物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创新、发明、创作等方式,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理念、观点的思维方式。
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
然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面临一些障碍,使得他们难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对这些障碍进行浅谈,并提出对策。
一、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缺乏对问题的敏感和意识。
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够清晰,只把物理学习当做应试的手段,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原理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重视记忆而忽视理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死记硬背公式和定义上,而忽视了对物理原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
他们只注重将知识点记住,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无法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反常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原理的本质,并从中找出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机械记忆与灵活思考的矛盾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以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公式和定义,而缺乏对其背后原理的深刻理解。
他们只注重将问题套用公式解答,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解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物理原理的应用,培养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浅析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中学物理的学习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感知的基础上,就要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创建物理理论。
这一阶段是借助于思维而实现的,所以物理思维也是中学物理学习过程的核心。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遇到了障碍且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学生便会逐渐产生物理难学之感。
因此认真分析形成这些思维障碍的原因,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纵观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形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片面性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是指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只凭对事物的局部了解就草率得出结论而形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例如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烧杯底部有一物体,然后向烧杯注满水,结果物体仍停留在底部,该物体的密度是否一定比水大?”许多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认为不上浮就意味着重力大于浮力,因而物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这些学生的思维只集中于“不上浮”,却不去进一步从本质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因而忽略了物体底部没进去水的可能。
再比如:“一个小球能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那么小球带什么电呢?”学生往往会做出这样回答,小球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忽略了带电体本身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从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克服片面性思维就要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问题,辨证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步掌握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地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是克服片面性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二、一个规律的认知过程及形成的条件不清楚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所以观察和实验非常重要,实验的过程、操作、现象、及结论的得出每一步都要让学生清楚明了,所得知识一定是学生感悟出来的,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否则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学生必然会感到物理规律有如空中楼阁难于接受,比如我们讲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欧姆定律及力的合成等等如果不做演示实验或实验数据差别较大,结论学生就很难接受。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但是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
这些障碍往往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学习成绩。
有必要探讨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并提出对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二是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缺乏创造性思维,三是缺乏实验和观察的机会,四是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够浓厚。
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是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见的障碍。
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中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发挥出创造性的思维。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缺乏创造性思维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习惯性地套用公式,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缺乏实验和观察的机会也成为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很多学校物理实验设备不足,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物理现象,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够浓厚也是一个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兴趣不足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不仅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景式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学校应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完善程度,增加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浅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面临的困难与策略
浅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面临的困难与策略1. 抽象概念理解困难2. 数学运算能力不足物理学习中会涉及到许多数学计算,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等的计算,如果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物理学习的效果。
3. 缺乏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校实验设备和材料往往不够完善,导致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缺乏兴趣和动力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许多学生可能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二、解决策略1. 强化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应该首先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
只有数学基础知识扎实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老师和家长也应该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数学的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老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实例或者动画等形式,解释物理概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知物理知识。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物理知识。
学校也应该加强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配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
4. 强化思维训练物理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思维训练,例如通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实验、讨论、讲故事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6. 积极引导学习中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克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
也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浅析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新课引入 的一个主 要作 用是激 发学 生兴趣 , 使之 进入 学 习的准 备状 态。但有时处理不当 , 反而 引起学生思维松弛。
例如 , 由桌子不推不动的现 象认 为物体 的运 动是 需要 力来维 持的 , 尽
如《 电磁感应》 一课 的引入 : 在1 8 2 0年 , 丹麦 物理 学家奥 斯特 通过 实
推理 方式和方法 , 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 , 一 定的思维 模式 , 这种现 象 叫思 他 们会 去想到底是先有鸡还 是先有蛋 , 先有 电还是 先有磁 的问题 , 从 而兴 维定 势。在 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积极 的作用 , 又有消极 的作 用。从正 趣 和思 维 发生 了散 漫 以至 无 法 控 制 。 面说 , 思维定势 的形成 表明学生 不仅掌 握 了知 识 , 并且也 形成 了一定 的思 维推理能 力。从反 面说 , 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 决能力 的发展和提 高也具 有一定 的阻碍 作用 , 这种现象在教学 中是很常见的。
管老 师已讲 了牛顿第一定律。又如沸腾的水会 冒“白气 ” . 尽管 老师 已讲 了 验 。 发 现 了 通 电导 体 周 围 的 小 磁 针 会 发 生 偏 转 的 现 象 , 揭 示 了 电现 象 和 磁
液化 的 有 关 知 识 , 若不直接对这一现象进 行解释 , 生 活 经 验 的根 深 蒂 固 , 导 现象的联系 , 有人 把这种现 象概括 为“ 电生磁 ” 。既然 电流 可 以产 生磁 场。 致 大 部 分 学 生 认 为 水 中 冒 出的 是 白色 气 体 , 而 不 能 用 液 化 的 知 识 来 解 释 这 那 么 , 能 不 能 反过 来 利 用磁 场 来 获 得 电流 呢 ? 也 就 是 说 , 能不能实现 “ 磁 生
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
首先,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是解决思维障碍的第一步。
物理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习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且要善于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思维障碍的关键。
物理问题常常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逻辑题、解决一些推理问题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多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梳理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学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数学是物理学的一种工具。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运用数学公式和方程式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数学工具,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除了以上几点,培养实验观察能力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并且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最后,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物理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当我们遇到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多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障碍需要我们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工具运用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思维障碍,使他们难以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为了突破这些思维障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解决思维障碍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实验、案例分析、科学探究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 理解学生思维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和习惯等。
通过观察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清晰明确的概念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简明的语言和清晰明确的方式解释物理概念。
避免使用过于抽象和复杂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核心概念。
4. 引导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还能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有时候,改变教学方式和角度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障碍。
6. 提供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教师可以安排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7. 反馈和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激励,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克服思维障碍,有更大的动力去探索和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在解决学生思维障碍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关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实现有效的物理教学。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随着高中生物理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生物理思维障碍的困扰。
生物理思维障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选择造成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
一、产生原因1、基础知识不牢固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互关联的知识。
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够细致,导致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对生物理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对生物物理学科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他们往往将物理学习当做应付考试的手段,而非真正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对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存在障碍。
3、缺乏实践机会生物理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但是一些学校存在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条件不充足的问题,导致学生们缺乏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难以深入理解生物理的知识。
4、课外辅导不足由于学校的教学进度十分紧张,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十分大,导致了课外辅导的匮乏。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难以及时获得生物理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从而影响了生物理思维的形成。
5、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各种学习类型和学习倾向,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学生对生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障碍。
二、对策1、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注意,要督促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要认真学习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确保学生在生物理学习中基础牢固。
2、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生物物理学科的兴趣,可以在生活中多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懂得物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理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时段的课外辅导班,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生物理知识的辅导和巩固。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基础知识、概念混淆、概念理解偏差、思维定势等。
为了突破学生思维障碍,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物理学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概念和公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之后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调概念的理解:许多学生对物理中的概念容易混淆和理解偏差,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教师应该清晰地解释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形成概念的深刻理解。
3. 引导学生改变思维定势: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思维定势,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
4. 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下手。
教师可以先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解题,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框架和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5. 创设真实场景和实验环境: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场景和实验环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联系到实际情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也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 提供个性化辅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都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个别辅导或者针对性答疑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途径的实施,可以有效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一、思维障碍形成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缺乏实验操作经验许多初中生在参与物理实验时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缺乏实验操作经验会导致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产生障碍。
2. 知识理解不深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材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非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一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无法深入思考。
这种表面的理解有时很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3. 实验现象的抽象性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对初中生来说会显得很抽象,例如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等,导致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困惑,进而形成思维障碍。
4. 惯性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无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固有的思维习惯会导致他们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产生障碍。
二、矫正策略1. 实践活动设计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实验思维。
在教学光学实验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从而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2. 教师指导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预习,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过程,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在实验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实验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一、创造性思维的障碍1. 缺乏实践经验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通常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
由于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科学学科,缺乏实践经验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从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刻板的思维模式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陷入刻板的思维模式,只注重记忆公式和概念,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创新,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
3. 模式化的解题方法在学习物理时,学生往往依赖于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缺乏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产生依赖性,无法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二、对策建议1. 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和老师应该加强对物理实践教学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观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进行实验和验证,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主动探索和解决能力,打破刻板的思维模式。
3. 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物理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他们思考与选择不同的解题路径,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提倡团队合作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物理项目实践,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和思路,激发彼此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开展物理竞赛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和活动中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寻找乐趣和动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中学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创造性思维障碍是一种普遍现象,要想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在现实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
物理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途径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对数学公式的应用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欠缺等。
为了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物理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物理学科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基础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例物理属于抽象科学,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将抽象概念和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物理学科注重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理解物理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实验室设备、模型、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对学生思维障碍的突破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突破学生思维障碍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等方面着手。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1.学生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有时会受到限制,难以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缺乏对物理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只是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难以发展出自己的见解和见解。
2.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讲解较少,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影响。
一些教师往往讲解重点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考试和评价体系的约束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为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探究。
学校的考试和评价体系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很少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这就让学生更多地关注于记忆和应试,而忽略了对物理知识的反思和创新。
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不仅仅只是记住知识点,还要勇于发散思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某一物理现象,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
通过实验设计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物理问题解决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从问题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多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外读物、研究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将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及教育对策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思维障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突破这些障碍。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障碍教育对策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思维障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突破这些障碍。
一、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
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又叫定势效应,是一种思维习惯性。
它即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影响。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给学生出的问题: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漂浮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浮力大小,学生认为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
这时提出如果把一个放到水银中呢?再比较两物体受到的浮力,许多同学马上回答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理由是:f浮=p液v排g,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在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大。
还有如何用弹簧秤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学生说测不出来,因为弹簧秤是测力的工具,就算能通过测重力,有方法间接测物体的质量m=g/g,也无法根据p=m/v测物体的密度。
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就是习惯于f浮=p液v排g,及p=m/v,因此限制了自己的思路。
以上例子说明,定势效应的确对学习有着重大影响。
突破定势思
维的束缚,就要求我们在应用定势思维的正效应建立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物理现象,重视思维的变化,提高运用多向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严谨扎实的科学态度。
二、思维的单向性障碍
具体的思维往往只习惯于单向性或单一性,其体现是如果由给出的条件到向根据条件所要论证的结论,通常的思维状态是由给出的条件逐渐向根据条件所要论证的结论接近。
但有些问题不能直接由给出的条件得出根据条件所要论证的结论,而只能由给出的条件到中间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阻碍,而不能由结论到中间状态,完成一种对接。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向多极化发展,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前概念对新的后概念的影响
心理现象中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初次接触的事物总在记忆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哪怕对这”第一印象”存在某种偏见甚至错误。
对所谓的”第一印象”称之为前概念。
如人生下来就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转,因此认为太阳石运动的,而地球是静止的。
而要想让人接受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确要经过一个过程。
学生在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而在此之前通过自身的各类感受已经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有所认识。
在”惯性”教学中,学
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惯性的实质而错误的认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决定
物体的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或者只有运动状态变化的时候才有惯性。
之所以如此是受到通常人们所说的”惯力”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质量、密度、压强、浮力、电阻等知识学习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要消除前概念的影响,首先要找出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前概念的错误根源,彻底否定其对新概念的干扰。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相信所得到的通过归纳推理正确的新结论和新知识。
四、数学思维方式对物理知识本质理解的负作用
物理知识体系中有不少多量化的问题,而在反映量化关系的关系式中存在一些反映物质本质特征的物理量。
如质量、密度、比热容、燃烧值、电阻等。
这些量只于物质或物体自身因素有关,并不能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但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过程中总受数学的关系影响,如p=m/v,认为物质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体积的减小而减小。
对r=u/i,总认为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强度有关,对q=q/m,总认为燃烧值与放出的热量和质量有关,对
c=q/m(t-t0),总认为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以及吸收放出的热量有关。
说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仍停留于数学意义上,而不能从物理意义的角度来认识。
还有我们学习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时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如何如何,而不能用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作比较,可是数学上利用等量关系完全可以这样说。
这就要
求我们在进行数学关系和物理概念的联系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物理
概念的实质意义。
除上述因素对学生思维造成障碍外,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
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障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瑜.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154-158.
[2]李海丰.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1):126-128.
[3]白丽珠,沈绪媛.浅析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与对策[j].安徽教育月刊,2004,10:27-28.
(接上页)按照传统的做法,即教师制定出统一的步骤、操作、原理来要求学生,往往造成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限制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探究性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的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
它全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设计的框框,上课时让学生按规定的方案往里钻。
在引导”探究性学习”时,学生提出的假设,设计的方案,也许有不少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
所以”探究
性学习”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做到既要对探究的问题在课前要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又要转变观念,做好角色转换。
”教师不是万能者,教师不是什么都知晓”,有些问题教师还要向学生学习。
对有些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查资料,做实验,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较多,40分钟的课时很紧张,一般来说,要完成教学程序中的全部环节需要1~2个课时,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一定困难。
由于实验内容多,对学校的实验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实验员给予配合,同时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有些探究的问题难免会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
所以,”探究性学习”有其局限性,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