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11-0167-01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物理规律。
为了有效地引导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我们必须研究和认清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思维问题和心理障碍。
一、学生学习物理常见思维障碍分析
笔者认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问题。
1.缺乏感性知识储备
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许多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理解物理规律特别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础。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相关知识准备不足
物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物理规律的教学,它必然要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如果前面的知识准备不好,或者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研究新问题,就会给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
在建立、讨论和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用到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如果这些数学知识和方法准备不好,也会给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
3.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
在这些观念中,有的虽比较正确,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另外,学生在生活中还形成了某些错误观念。
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往往对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迁移原理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但思维定势所引起的负迁移却干扰着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给物理规律的教学带来困难。
负迁移是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5.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在物理规律的研究和运用中,有时要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想象等抽象思维活动(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
运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想取得正确而全面的解答,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水平的思维品质。
然而,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正处在思维发展转折期,由经验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的学生个体,这个发展在迟早快慢上有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各种思维品质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上,也有不少差异。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思维品质发展迟缓,这就使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物理规律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很容易养成一种从经验出发、想当然地看问题的习惯。
他们往往用事物的现象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在联系,在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在第二个“飞跃”上困难较大。
形成的原因,除了知识上的欠缺、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和学生思维习惯、思维定势的干扰等因素以外,最主要的是学生还不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运用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事论事,不习惯于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逻辑分析、说理和表述。
6.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中学生在理解物理规律上,经过努力并不会感到很困难,但是运用起来常常束手无策。
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在完成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上困难较大。
形成的原因,除了知识上的缺陷,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和学生思维习惯,思维定势的干扰等因素以外,最主要的是学生还不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运用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二、克服思维障碍的策略
针对上述常见思维问题,老师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必须将那些原先分散学习的有关物理概念综合起来,研究它们的关系,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从而弥补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现状,具备较为充分的感性材料作为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支柱;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要认真加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而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结论。
对规律文字表述的引出,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去解释和说明。
这样做,脱离了认识的基础,颠倒了认识的顺序,学生不知道规律是怎么来的,也不可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要能够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并能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教给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的本领。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
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
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生活中物理现象,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
还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中一些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各种思维品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