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蔡)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导语:《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原文: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劝学》优秀课件PPT
作者简介
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
走进劝学找文眼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字词,结合注释 尝试自己理解全文。 2.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走进劝学找文眼
zhòng
róu
yú
yòu
gǎopù
lì
cānxǐng
yú
qǐ
jí
xìng
iè
lòu
guì
shàn
作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
弥借 补助
弥补不足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陆
不学 足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走进劝学找文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 学》
目 录
01 导入新课
02 诵读感知
03 深入探究 04 课堂小结
第壹章
导入新课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者简介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 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 一位大师,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 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 家。
高一《劝学》原文及注音
高一《劝学》原文及注音《劝学》是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下:勉人生兹世,劝尔学艺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与能兼,兹乃上上人。
天地生民,唯贤与能是以蔽。
古今成大事者,非贤与能孰能兼之?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曲学阐习,求其深知。
强志而上者,为之者也;弱志而下者,为之役也。
天不负苦心人,必有所成。
注音如下:miǎn rén shēng zī shì, quàn ěr xué yì wén.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 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wéi xián yǔ néng jiān, zī nǎi shàng shàng rén.tiān dì shēng mín, wéi xián yǔ néng shì yǐbì.gǔ jīn chéng dà shì zhě, fēi xián yǔ néngshú néng jiān zhī?gù yuē: tiān jiāng jiàng dà rèn yú shì rényě, bì xiān kǔ qí xīn zhì, láo qí jīn gǔ, è qí tǐ fū, kōng fá qí shēn, xíng fú luàn qí suǒ wéi, suǒ yǐ dòng xīn rěn xìng, qū xué chǎn xí, qiúqí shēn zhī.qiáng zhì ér shàng zhě, wéi zhī zhě yě; ruò zhì ér xià zhě, wéi zhī yì yě.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 bì yǒu suǒ chéng.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劝学》完整版+注音+译文
qu àn xué pi ān劝 学 篇荀x ún 子z 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m íng 况ku àng,字卿q īng ,战国后期赵国人君jūn 子zǐ曰yuē:学xué不bù可kě以yǐ已yǐ。
青qīng ,取qǔ之zhī于yú蓝lán 而ér 青qīng 于yú蓝lán ;冰bīng ,水shuǐ为wéi 之zhī而ér 寒hán 于yú水shuǐ。
木mù直zhí中zhōng 绳shéng ,輮róu (左zuǒ应yìng 为wéi “车chē”,原yuán 字zì已yǐ废fèi 除chú)以yǐ为wéi 轮lún ,其qí曲qǔ中zhōng 规guī。
虽suī有yǒu 槁gǎo 暴bào ,不bú复fù挺tǐng 者zhě,輮róu 使shǐ之zhī然rán 也yě。
故gù木mù受shòu 绳shéng 则zé直zhí,金jīn 就jiù砺lì则zé利lì,君子jūnzǐ博学bóxué而ér 日rì参cān 省shěng 乎hū己jǐ,则zé知zhī明míng 而ér 行háng 无wú过guò矣yǐ。
故gù不bù登高dēnggāo 山shān ,不知bùzhī天tiān 之zhī高gāo 也yě;不bù临lín 深shēn 溪xī,不知bùzhī地dì之zhī厚hòu 也yě;不bù闻wén 先王xiānwáng 之zhī遗言yíyán ,不知bùzhī学问xuéwèn 之zhī大dà也yě。
《劝学》全文与注释
《劝学》全文与注释《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注释:“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苏东坡劝学原文和翻译
苏东坡劝学原文和翻译苏东坡《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令足下学吴语,则为吴越贾谊;若学夫鲁隐,则为鲁国张良。
足下可以自决,仕则学以致用,非仕则学以自精。
何必力刀之日,以破其蔽钩?欲取之径,授之以鞭笞乎?赖手之功,而裘马善存。
苏东坡《劝学》白话文翻译:君子说:“学习不能停止。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的,但比蓝更出彩;冰是由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寒冷。
木棍放在直绳中间,用圆轮卷绕,即使弯曲时也要按规则曲线地弯曲,就算变得老朽枯槁,也不会倒下。
因此,当木棍被绳卷起来时,它就变得笔直;黄金被打磨后,才可以利用。
如果君子勤学苦练,每天都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就可以变得聪明而行为不会有大的差错。
我曾经整日思考,但无法与学有所成果相比;我曾经仰望高处,但没有登上那些高山,获得广博的眼界。
站在高处招手,我的臂膀并没有变得更长,但我可以看得更远;顺着风吹呼喊,我的声音并没有变得更快,但人们可以听得更清楚。
举个例子,如果你学习吴语,你就能像吴越的贾谊一样;如果你学习鲁国隐士张良,你就能像他一样。
你可以自己决定方向,如果要在官场混,就要将所学用于实践,如果不想从政,就要学好并提高自己。
何必等到刀枪之日,才把它们领悟透彻?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体罚来强制学习?如果你勤奋恳求,你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和回报。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吧!《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硬唤瞬环?F渲史遣幻酪玻??フ呷灰病9示?泳颖卦裣纾?伪鼐褪浚??苑佬氨俣??姓?病?/p>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一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 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①受绳:用墨线量过。 ②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③参:检验。 ④省:省察。 ⑤知:通“智”,见识。 ⑥明:明达。
①假:凭借,利用。 ②舆:车厢,这里指车。 ③致:到达。 ④水:游泳。 ⑤绝:横渡。
重点实词“假”
<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连>假使;假如。“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①生:同“性”,天性 ②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思考 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跂而望 登高招
题目解读
声旁“雚(guàn)”,后简化为“又”。形旁“力”,象古时耕地的农具耒 (lěi)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用力作形旁的字, 多有勉励之义,如励、努、勉、勖(xù)。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不停的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创作背景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 培养“士”“君子”“圣人”。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劝学》知识点归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劝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四、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解释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六、一词多义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③以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原文赏析10篇
《劝学》原文赏析《劝学》原文赏析10篇《劝学》原文赏析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阶:台阶。
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
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
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创作背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课文《劝学》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被收录在高中语文必修三中。
这篇文章是由明代文学家李卓吾写作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人们要劝人勤学。
文章的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朴素婉约,深入人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化经典。
文章开篇即让读者感受到李卓吾深入骨髓的教育理念:“教书不传,为师失道”。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想和文化;教育不仅是注重过程,更应关注结果。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李卓吾在教育方面极具远见和思考深度。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他的朋友梦梁先生,这位朋友创造了令人钦佩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文章又讲述了李卓吾的儿子如何在这个理想的环境中去学习,让读者对学习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学习环境不是简单地准备好课本和课程,而是注重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文章中“勤学之道......如同蜜蜂之于采花,或是蚂蚁之于采粮,日日夜夜不辍勤勉,不离习惯之外,常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总学的心态之下”这段话,揭示了梦梁先生如此优秀的教育方法。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这并不是说只要学习就会成功,而是要借助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地努力学习。
“欲速则不达,见微知著,执着力行,方可长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和认真学习才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文中,李卓吾还警告人们别陷于享乐和游戏中,因为这会影响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他呼吁人们放弃一些有害的娱乐活动,大力推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只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成功的人。
总之,《劝学》是一篇充满智慧和价值的文章,它教导我们:在学业上要学会认真,要有恒心和毅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们应该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和传承李卓吾的教育理念,以便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劝学》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选段。
三、题目解析 劝:劝说,劝告,劝阻——今义。 解题:《劝学》中的“劝”为何意?
劝 鼓励,劝勉。 学一 学习。学的内容是礼仪、道德等可以
提升素养,成为君子的知识。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白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起。
· 焉:介词兼指示代词,“于此”,从这里、在这里。
· 渊:深水。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 而:表承接。 ·神明:指人的智慧。
·得:获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 而:表转折。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于₁:介词,从。于2、于₃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为:动词,根据语境译为“冻结成”。
·寒:寒冷。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 但比水(更)寒冷。
而绝 江河。
·假:借助。
·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 ·利足:善于奔走。足,名词作动词,奔走。
· 致:到达。
·舟楫:船和桨。这里指船只。 ·能水:善于游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 绝:横渡。
译文:借助车子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 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叁 4.君子生非 异 也,善假于物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空 想
借 助 外 力 弥 补 不 足
中国历代《劝学》篇
中国历代《劝学》篇1. 尸子(约前390-前330)的《劝学》尸子名尸佼,相传为商鞅的老师。
所著《尸子》中的第一篇即为《劝学》。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积有生”的观点。
尸佼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创造。
他说:“生积成岳,则楩楠豫章生焉,生积成川,则吞舟之鱼生焉;夫学之积也,亦有所生焉。
”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的《劝学》荀子的《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其中名句包括: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3.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吕氏春秋》中的《劝学》《吕氏春秋》中的《劝学》,是该书中《孟夏纪第四》中的第二篇,主要讲述了尊师学习的重要性: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劝学》优秀课件课件
蓝 水
加工 胜于
冷冻 寒于
青 冰
引申 推 论
客观事物
变化过程
发展、提高
人
直木 绳 木 砺 金
輮
学习
提高、发展
人工改造
轮 直 利
引申 推 论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 况
人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青出于蓝
学习的 意 义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 高 则知 明而
行无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改 木受绳则直 变 金就砺则利 过矣
第二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尝:曾经 ②终日:整天 ③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④须臾:片刻 ⑤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⑥跂:踮起脚后跟 ⑦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⑧博:广博,宽广
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
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劝 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强:qiá ng,强劲的意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④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⑤一: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江郎才尽
• 江郎才尽”,是比喻人的才思减退或是本 领用尽的成语。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 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 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 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 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 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 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 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 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 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 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 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 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 才华已经用尽了。
孟郊《劝学》全诗翻译
孟郊《劝学》全诗翻译
孟郊《劝学》全诗翻译
《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
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劝学作者是谁 文章大意是什么
劝学作者是谁文章大意是什么《劝学》作者是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劝学作者是谁文章大意是什么1《劝学》作者简介荀子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
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31]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2《劝学》文章大意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3《劝学》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劝学作者是谁
劝学作者是谁《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全诗四句四十个字,写出学习读书的重要。
说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还会回来吗?孟郊简介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
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并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早年生活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至贞元六年790,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进士贞元七年791,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
学习的 意 义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 高 则知 明而
行无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改 木受绳则直 变 金就砺则利 过矣
蓝 水
加工 胜于
冷冻 寒于
青 冰
引申 推 论
客观事物
变化过程
荀子曰:?
劝学
《荀子》
劝 学
劝 勉 学 习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劝”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 )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 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 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 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镂( lòu ) 曲( qū ) 蟮(shàn)螯(áo)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
停止。”(中心论点)
劝 学
• 第二段重点文言现象
• • • • ①輮以为轮 通“煣” 使弯曲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又” ③知明而行无过 通“智” 智慧 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知 识、学识的渊博 • ⑤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制品 今:黄金 ⑥輮以为轮 古:以(之)为,把(它)做成 今:用 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推 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的自然条件) 通过学习 达到目标
一般人 假舆马 假舟楫 致千里 绝江河
推 论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于物
君子
善假学习
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焉:前二个为兼词,意为“于此”、“于是”;第三个 为语气助词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②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蟹六跪而二鳌 古:蟹腿 今:跪下 ④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党羽。 帮凶。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句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放,托身 今:付托,寄寓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劝
学
第四段
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 方法的? 比喻论证 学 积累 4个比喻 正反论证 习 的 比喻论证 方 法 坚持 4个比喻 对比论证 、 比喻论证 态 专一 2个比喻 度 对比论证
小 结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是什么: 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 学习的作用 提高自己
学习目标
• 1.掌握“绝、疾、假”等文言实词和“而” 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理 解能力。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 应持态度的论述。 •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 4.背诵全文。
正音
中(zhòng) 輮(róu)舆(y ú) 有(yòu)
槁暴( gǎo pù)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 跂 ( q ǐ) 楫(jÍ)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驽( nú )锲( qiè )
设喻方式多样
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 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 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 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 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 白。 ③ 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 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 楫”,
古乐府诗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其辍 损学 日如 有磨 所刀 亏之 石 陶 , 渊 不 明 见
其勤 增学 日如 有春 所起 长之 苗 , 不 见
劝
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苏 东 坡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 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 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 习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 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 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 “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以他主张 “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 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 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 柔情; • 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 哀怨 •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 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 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岳飞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 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哀怨…… 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 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 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他到 底劝人们学什么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做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
(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
分析“至”和“致”有何区别?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 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 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 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 “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 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 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 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发 奋 识 遍 天 下 字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 读书籍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朱熹: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 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 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 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 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 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 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 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 点和主张。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 积累 恒心 专心 比喻论证 道理明白 具体生动 深入浅出
怎么样 :学习的方法、态度
本文特点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理作比 喻,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说 得明白、具体、生动。这些比喻
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
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 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 所说的“比喻论证”。设 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 知,喻其所不知”,也就 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 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 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 求剑”“守株待兔”等, 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连词,表修饰)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递进)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12)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
•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表假设) • (15)而翁归,自与汝算耳! • (通“尔”,你,你的)
发展、提高
人
直木 轮 绳直 木 金 砺 利
学习
人工改造
提高、发展 改变状况
輮
引申 推 论
人
客观事物
博学
知明行无过
第三段 ①假舆马者 古:借助 今:与“真”相对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绝:横渡,横穿,渡过 江河:古:长江黄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③顺风而呼,声非பைடு நூலகம்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使动,使…快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xì ng,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劝 学
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