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练习
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试卷19(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一、文言文部分(29分)1.(10分)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岑参)(3)政入万山围子里,。
((过松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4),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句子是:。
(《木兰诗》)2.(8分)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是由(朝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3.(11分)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庚衮侍兄庚衮字叔褒。
成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
疠气方盛,父母诸弟皆出次①于外,衮独留不去。
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
”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
间复抚柩哀临不辍。
如此十余旬,疫势既退,家人乃返。
毗病得差②,衮亦无恙。
(选自《搜神记》)[注释]①次:住所;②差:差不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二兄俱.亡②遂.亲自扶持(2)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像这样过了十多天,瘟疫已经退去,家人才回来。
B.像这样过了一百多天,瘟疫已经退去,家人才返回。
C.像这样过了一百多天,瘟疫既然退去,家人就返回了。
D.像这样过了十多天,瘟疫既然退去,家人就回来了。
(3)“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
”说明;“衮独留不去”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4)选文赞颂了庚衮的美德。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10分)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 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本文选自,这是(朝代)的(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分)7.解释下列文言字词的含义(2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2)及鲁肃过寻阳及: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 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 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琴有杀心蔡中郎赴邻人酌①。
至门,有客鼓琴,中郎潜②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
主人知,自起追之。
中郎具以告。
客曰:“我适③鼓琴,见螳螂方捕蝉,惟恐失之,此岂杀心现于指下乎?”中郎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注】①酌:酒宴。
②潜:暗中。
③适:刚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中郎具以告()②见螳螂方捕蝉()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用琴音来招请我,而(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什么人?B.(他)用琴音来招请我,可(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为什么?C.(他)用琴音来招请我,而(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为什么?D.(他)用琴音来招请我,可(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什么人?12.宾客听到琴音中的“杀心”源自何处?(请用原文回答)(2分)13.从宾客的话中,我们发现音乐有时可以;同时,宾客的话也印证了蔡中郎是一个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3)待君久不至( ) (4)相委而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B.友人惭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日月亏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 (4)何不言日食之余(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B.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C.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D.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一期中复习(文言文并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那么文言文,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0分〕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假设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③丞相府归马。
[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③诣:到··去。
9.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子亡/马几何时矣。
B.子亡马/几何时矣。
C.子亡马几/何时矣。
D.子亡马几何/时矣。
10.解释以下句子加点的字。
〔3分〕〔1〕卓茂尝.出门〔〕〔2〕将去.,顾而谓曰〔〕〔3〕假设..非公马〔〕“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的意思。
〔2分〕〞12.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1分〕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2分〕译文卓茂曾有一次〔坐马车〕出门。
有人说那马是他丧失的。
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说:“一个多月了。
〞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要离开。
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我。
〞过了几日那人在别处寻得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还了卓茂的马。
答案:9.B 10.曾经离开如果 11.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12.想确认马是谁的 13.仁厚〔宽厚宽容〕老实四、文言文阅读〔20分〕〔一〕阅读文段,完成17—20题。
陈太丘与友期〔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去后乃.至〔〕〔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18.翻译下面句子〔3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初一期中语文考试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郑国之俗,男子重冠,女子重笄。
冠笄之礼,所以别男女,别长幼,异尊卑也。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之,有适人之道也。
古者,生十年,射礼始行;生二十,冠礼始行;生三十,昏礼始行;生四十,祭礼始行;生五十,茶礼始行;生六十,寿礼始行;生七十,祭酎始行。
此古之制也。
古之君子,必知礼,然后能自立。
不知礼,无以立。
故《礼》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万物之统也。
”是以圣人观其象而制其器,考其德而化其俗。
是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此五者,天下之大经也,所以行之者,礼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故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不行,求诸其身而已矣。
(节选自《礼记·冠义》)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生十年,射礼始行(开始)B.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年)C. 古者,生二十,冠礼始行(举行)D.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限制)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这是成人的礼节。
)B. 古之君子,必知礼,然后能自立。
(古代的君子,必须懂得礼,然后才能自立。
)C. 故礼之用,和为贵。
(所以礼的作用,和谐是最宝贵的。
)D.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知道和谐就追求和谐,不加以礼的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代的冠笄之礼,以及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B. 文章通过描述古代的冠笄之礼,强调了礼在区分男女、长幼、尊卑方面的作用。
C. 文章认为,君子必须懂得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D. 文章指出,礼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谐,但如果不加以礼的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一、文言文(共27 分)(一)默写(12 分)1.默写(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元曲,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断肠人”的意思是。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三)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 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下期中考试课外文言文
(一)阅读文言文《改过自新》回答8~11题。
(15分)改过自新【南朝宋】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额虎,并皆暴犯②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③”,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④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⑤。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⑥,终无所成。
”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⑦,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
②暴犯:侵害。
③三横:三害。
④冀:希望。
⑤二陆:指陆机与陆云。
陆机世称陆平原,陆云世称陆清河。
⑥蹉跎:虚度光阴。
⑦改励:改过自勉。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为乡里所患.()②或.说处杀虎斩蛟()③而处尤.剧()④有自改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处与之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且人患志之.不立 B.跪而拾之.以归C.事列《神仙》之.传 D.是吾剑之.所从坠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且人患志之不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2)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11.从全文看,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周处成长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分)8. (1)①担心,害怕②有人③尤其,特别④想法,心意(2)B9. 且 /人 /患志之不立10.(1)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
(2)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够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
11.只要愿意改过,一旦立下人生志向,任何时候都不为晚,同样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注意要适当联系自身实际)(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26分)(一)默写(10分)1.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子曰:“ 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奇特想象,倾诉自己对友人关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8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菲也》)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6.解释下面的加点词(2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思而不学则殆()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公大笑乐”是对谢道韫才思的肯定,也是对讲论文义时氛围的满足和欣慰。
B.【甲】文结尾的判断句揭示兄女身份,隐含作者对谢道韫的赞赏。
C.【乙】文中③向的“知”、“好”、“乐”,这三者是递进关系。
D.【乙】文中“乐亦在其中”里的“乐”,是以限苦的环境为“乐”。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8分)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文言文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乙】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子路曰:“由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不忍见人之所忍,忍见人所不忍,狂徒也。
”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子路无应也。
【注】桴:小筏子。
端章甫:古代礼服。
端,礼服的名称;章甫,礼帽。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在中间B. 因之以饥馑:因,接着C. 愿学焉:焉,于是D. 浴乎沂:浴,洗澡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翻译: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的军队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翻译:如果是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C. “子路曰:‘由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请列举孔子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个观点,并谈谈你的体会。
4.请写出两个出自甲文的成语。
5.颜回在陋巷,别人忍受不了的“忧苦”是什么?颜回“不改其乐”的“乐”又是什么?这种情操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文言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 水落石出,而得其所哉。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恣意B. 偷窥C. 暂且D. 气喘吁吁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道路)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美好的节日)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大风)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性活用错误的一项是()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护:保护)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悠悠:深远)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意:心情舒畅)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骏马)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范仲淹,字希文,吴郡人。
少孤,母遗教之曰:“尔父为官清廉,不营产业,尔他日得禄,当追其志。
”仲淹闻之,自誓终身不娶,以报母志。
初,仲淹举进士,试南宫,得进士第。
历官大理寺丞、秘阁校理,迁太常博士,知泰州。
仲淹在朝,刚毅有节概,议论直,敢论人短长,无所顾忌。
时天下太平,士大夫多以诗酒相高,而仲淹独以天下为己任。
每进见,未尝不极言其事,虽犯忤,益益坚。
每与宾客语,未尝不援引古昔仁贤治乱之事,以训勉子弟,虽子弟或怒,亦不敢逆。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孤:年少时丧父B. 迁:升迁C. 刚毅:刚强坚毅D. 论:评论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母亲留下教诲他说:“你父亲做官清廉,不经营产业,你将来得到俸禄,应当继承他的志向。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文言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托身、寄居)B.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节:节操、品德)C. 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咸:都、都一样)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愉快)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动词活用作名词的一项是:A. 鸡鸣犬吠相闻。
(闻:听见)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爱好、喜爱)C.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绿)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戚戚:忧愁、愁苦)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尝:曾经、曾经)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困惑)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愉快)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希望)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美好、优雅)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历史)C.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报:回报、报答)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尊敬、敬重)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满招损,谦受益。
(损:减少、减少)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学习、学习)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行走)D. 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倦:疲倦、疲倦)二、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2. 请解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含义。
3. 请谈谈你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话的理解。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古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快马)B.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然而)C. 乃步往观之,犹以为未至也。
(步:步行)D.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负:负担)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茅屋B. 踽踽独行C. 息息相关D. 震古烁今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乃步往观之,觉无异能者。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 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其翼若垂天之云。
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B.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C.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D.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
6.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下列句子中的“也”字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C.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地方是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来比喻自己处境艰难。
3. 《小石潭记》中,作者形容小石潭的水是______。
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练习,《,伤仲永,》,《伤仲永》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5.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7.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世隶耕()②稍稍宾客其父()③环谒于众人()④不能称前时之闻()7.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秀才观之()④邑人奇之()3. 本文的主要时间阶段是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4. 翻译下列文言短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泯然众人矣。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文言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妪力不从心,心念新居。
(《桃花源记》)——力不从心:力量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
B. 其一人富,其一人贫,其贫者至友也。
(《马说》)——至友:非常要好的朋友。
C. 及长,能通其说,受业于童子。
(《送东阳马生序》)——童子:童生,指未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
D. 老者逾墙走,幼者关锁甚固。
(《游子吟》)——逾墙:翻墙。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小石潭记》)——夷:平坦的地方。
B. 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间:之间。
C. 乡人见之,咸以为神。
(《核舟记》)——咸:都,全。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岳阳楼记》)——极:极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劝学》)——负:负载。
B. 余立侍以候之。
(《送东阳马生序》)——立侍:站立侍候。
C.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送东阳马生序》)——求思:追求思考。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须臾:片刻。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岳阳楼记》)——其:代词,他。
B.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寄托:托身。
C. 乡人见之,咸以为神。
(《核舟记》)——以为:认为。
D.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劝学》)——之:结构助词,的。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妪力不从心,心念新居。
(《桃花源记》)——心念:心里想着。
B. 及长,能通其说,受业于童子。
(《送东阳马生序》)——通:通晓。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小石潭记》)——夷:平坦的地方。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岳阳楼记》)——极:极尽。
二、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文初一期中试卷文言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不能察,必以情——察:观察B.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而视之——侧目:斜着眼睛看C. 逸于外界——逸:逃跑D.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道好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调皮受气,乃不如人——乃:连词,表转折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连词,表递进C.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无:否定副词,不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语气词,表疑问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通“智”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通“需臾”,片刻C.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通“熟”,谁D.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而视之——侧目:无通假字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实词的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矣:语气词B. 鸡鸣狗吠,中外不闻其声——中:名词,中间C. 调皮受气,乃不如人——调:形容词,调皮D. 雕栏画栋,多于周身之帛缕——雕:形容词,雕刻的5.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举匏樽以相属——以:连词,表目的B. 寡人闻之,恐其不能至也——之:代词,代这件事C. 谁谓河伯是为?——谓:动词,认为D. 虽不能察,必以情——虽:连词,虽然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节选自《论语》)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7. 翻译下列句子。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文言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狼籍(jí)江畔(pàn)神采(cǎi)飞扬B. 腾跃(yuè)骄阳(yáng)轰鸣(míng)C. 挥毫(háo)惊愕(è)装饰(shì)D. 蹉跎(cuó)摇曳(yè)漫步(b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过)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应当)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悠悠:忧愁的样子)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吹绿)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枝)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蹄)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辞)B.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还)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依)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吹绿)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看)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关住)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意:心情舒畅)二、翻译题(每小题3分,共9分)6. 翻译下列句子。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古诗文默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7. 请默写下列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
(重点字:莺)(2)______,______。
(重点字:瑟)(3)______,______。
(重点字:萧)(4)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甘:甜)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圆:圆满)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大儒)D.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蛾眉:眉毛)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升迁)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直接)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古代的人)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长安:长安城)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老朋友)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应当)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鹜:孤独的鸟)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眠:春天睡觉)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己:知己朋友)B. 落花时节又逢君,泪眼问花花不语。
(落花:凋谢的花)C.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飘零:飘落)D. 轻舟已过万重山,烟波江上使人愁。
(万重山:高山)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比喻)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夸张)C. 落花时节又逢君,泪眼问花花不语。
(拟人)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对偶)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令,无二心也。
今信女言,是教儿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以食之。
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子随之而泣:跟随B. 顾反为女杀彘:回头C. 待父母而学者也:学习D. 非所以成教也:成就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还家( )
..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5.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7.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世隶.耕()②稍稍
..宾客其父()③环谒.于众人()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7.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秀才观之()④邑人奇之()
3. 本文的主要时间阶段是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
4. 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泯然众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孙权劝学》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
2.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解释下列字
①谓:②若:③益:④遂: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及鲁素过寻阳。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卿言多务,孰若孤?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
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_ 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9、鲁素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0、学习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①对……感到诧异②写,题上③以宾客之礼对待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3.(略) 4.C 5、B 6、正面:A B C D F侧面:E 7.D 8.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9.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单元:
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2.略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4.略5.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⑶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⑷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
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后一问意近即可)7.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意近即可)8.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0.排比。
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2.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3.A14.动作描写。
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
1.《资治通鉴》政治史学司马光编年体2.B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6、对话睿智、关心下属;直率7.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学有所成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