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料: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doc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名词解释(1)Word文档

名词解释(1)Word文档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

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增加一元,消费的增加量。

消费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储蓄的数量。

投资乘数: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均衡收入增量与导致这一增量的投资增量之间的比值。

交易动机:个人与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货币的动机。

谨慎动机: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流动性偏好陷阱:由于收益太小,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无论手中有多少货币,人们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

因此人们手中用于投机货币的数量为无穷大,则货币投机性需求为无穷大。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的作用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其所吸收存款中的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指央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金融和政府债券来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只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的得到的指数。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大体持平。

简答题1.流动性陷阱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答:定义: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产生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

全部名词解释(考试前背过).doc

全部名词解释(考试前背过).doc

第一章植物细胞:植物体组成结构、执行功能及遗传的基本单位。

纤维素合酶复合体:莲座状,由两种大小不同的亚基组成,6个较大亚基排列成莲座,在莲座中央是由许多小球状亚基组成的球状体,纤维素的微纤丝与其相连。

扩展蛋白:能使热失活的离体细胞壁在酸性条件下伸展,具有细胞壁松弛物质的性质。

胞间层:为相邻细胞间的粘接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多糖)。

胞间隙:有些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果胶质分解,彼此间形成的大小、形状、位置不一的空隙。

初生壁:在细胞停止生长之前形成的,常较薄而柔软,有韧性,适合细胞生长。

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蛋白质。

是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壁层(除沉浸在营养细胞中的生殖细胞).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或部分停止生长时形成,位于初生壁之内,均匀加厚或部分加厚。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还含有木质素等成分,常呈现不同层次,质地坚硬,具抗张强度。

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壁层。

后含物:植物细胞内除细胞质和细胞器以外,还有一些储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内充满液体。

核仁: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是rRNA合成加工和装配核糖体亚单位的重要场所。

共质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形成的原生质体连续体质外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由细胞壁、胞间隙和导管组成的系统。

共质体分区:细胞发育过程中,由于胞间连丝消失或机能丧失而出现共质体隔离的现象第二章ATP:细胞内能量的流通货币,是生物系统产能反应和需能反映的联系环节。

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活化能:底物分子变为可反应的分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细胞呼吸: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内的葡萄糖经一系列无氧氧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一切活细胞,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均可发生。

水势:水移动的势能,水的化学势,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中水与纯水间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差。

试卷上名词解释Microsoft Word 文档

试卷上名词解释Microsoft Word 文档

名词解释注|(一到四张是单元综合测试,五到八是全真摸似)一、第一张1、宪政:是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取得的民主事实确下来,以便巩固这种民主事,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2、制宪:是宪法制定的简称,也就是宪法的创制,是指宪法的制定者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他种宪法规范的活动。

3、国体:是指反映一个社会的阶级构成,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的说,是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那个阶级是同盟者,哪个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

4、政治协商:是指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二、第二张5、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6、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想和见解的自由。

7、言论自由:上指公民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8、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得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

第三张9、集体负责制:以称集体责任制,是指国家机关中的合议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对于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由全体成员开会,共同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决议方式决定问题的制度。

10、紧急命令权:是指国家元首具有的在非常时期宣布国守进入紧急状态、颁布与法律有同等効力的命令及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的权力。

11、委员长会议:是指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的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的日常工作的会议,但它不能代替常委会行使职权。

12、临时性委员会:是指按某种特定的工作需要而最临时组成的委员会。

第四张13、职能机构:是指在领导机关的直接领导下,分管某一方的行政管理事务的专业性的执行机构。

14、自治条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

复习重点(绝对齐全的名词解释)

复习重点(绝对齐全的名词解释)

复习重点(绝对齐全的名词解释)
本文档旨在提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复重点,以下是相关名词解释: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是我国用于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它规定了仲裁的程序和原则,保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2.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或争议,包括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方面的纠纷。

3. 仲裁:仲裁是指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对争议进行裁决的一种方法,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4. 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是指经过批准设立的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负责组织仲裁程序、审理案件并做出裁决。

5. 仲裁员:仲裁员是经过培训和资格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士,负责主持仲裁程序、听取双方意见并做出裁决。

6. 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指劳动合同或其他书面协议中双方当事人约定将劳动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

7. 仲裁裁决:仲裁裁决是仲裁员根据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劳动争议作出的最终决定,具有与法院判决同等效力。

8. 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是劳动争议一方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的行为,要求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

9.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指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受理申请、调解、举证、听证等。

10. 仲裁费用:仲裁费用是指由仲裁申请方承担的申请仲裁和进行仲裁程序所产生的费用,如申请费、听证费、鉴定费等。

以上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出。

会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会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会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导语: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会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资本保值:资本保值意味着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化,实际上指投资者希望维持其投资的购买能力,或者说收益率必须不低于通货膨胀率。

2.商业风险:商业风险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随机出现或必然出现的对经营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3.财务风险:由公司固定筹资成本引起的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固定财务成本的影响是放大营业利润或者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4.市净率: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5.市现率:是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量的比率。

6.债券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7.竞标发行:竞标发行通常以密封投标的方式进行,随后再把债券出售给哪些符合发行者的规定且具有最低利息成本标的的承销商。

8.欧洲债券:是一种以非发行地国家货币计价的国际债券。

包括欧洲美元债券、欧洲日元债券和欧洲英镑债券。

9.有效前沿证券市场线:反映不同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组合的线。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风险是由系统风险来衡量的:ETF又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的缩写),简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

11.增发:是股票增发的简称。

股票增发配售是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如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或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价格一般为发行前某一阶段的平均价的某一比例。

12.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又称小盘股效应、公司效应,是指投资于小市值股票所获收益比大市值股票收益高的金融现象。

13.等价应纳税收益率人们把与免税债券收益率相对应的纳税之前的收益率即应税收益率称之为应税等价收益率。

14.一月效应:一月效应是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股市走势的一种惯常现象,指一月份的回报率往往是“正数”,而且会比其他月份为高;相反在十二月的股市回报率很多时会呈现负值。

重要资料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重要资料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

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11.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资料及名词解释

资料及名词解释

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归纳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处理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等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

3.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行使、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4.行政征调:亦称公用征调,是指行政主体等为了公共利益,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者紧急需要的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征用和调集个人和组织的财务或劳务,并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6.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7.行政处罚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政相对人依法给予制裁权力。

8.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9.狭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1.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2.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是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在对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是通过与系统潜在用户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将收集的信息根据系统软件设计的要求归纳整理后,得到对系统概略的描述和可行性分析的论证文件。

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用户需求是作出一个优良的系统设计的关键,也是系统生命力的保证,需求分析使GIS开发者可以明确地了解系统的用户对GIS内容和行为的期望和需求。

2.B/S结构BS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3.C/S结构C/S结构,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需要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管理操作。

4. 代码代码是给予被处理对象(事物、概念)的符号。

是用来代表事物某种属性的一组有序的字母,具体地说,代码可用来代替某一个名词、术语,甚至某一个特殊的描述短语。

由于当前计算机只能识别以二进制为基础的数字、英文、汉字及少数特殊符号,因此,代码设计就是如何合理地把被处理对象数字化、字符化的过程。

5. 顺序码顺序码主要由按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有时也由按顺序排列的字母组成。

每一组代码只作为分类对象的唯一标识,只代表对象名称,代表描述对象属性在整个属性系列中的顺序,而不提供对象的任何其他信息。

6. 层次码层次码是以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

代码分为若干层,并与对象的分类层次对应。

代码左端为高位层次代码,右端为低位层次代码。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电子货币2、货币价格标准3、特里芬难题4、跛行本位制5、货币替代6、货币结构7、货币流通速度8、格雷欣法则9、无限法偿10、准货币11、征信12、现值13、信用工具14、利率体系15、国家信用16、利率市场化17、货币时间价值18、社会征信体系19、信用20、可贷资金理论21、国际收支22、汇率23、远期外汇交易24、国际资本流动25、外债26、国际收支平衡27、外汇28、浮动汇率制29、货币危机30、国际储备1、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中用来支付的价值。

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

2、货币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3、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4、跛行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5、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

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11.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2.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3.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15.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6.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7.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18.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阿罗不可能定律: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9.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0.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

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

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21.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2.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2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2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2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26.部门预算:是指各主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2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2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29.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

30.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31.政府外债: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3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3.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4.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35.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

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36.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政府收入的效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用。

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

政府的收入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7.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性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38.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39.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40.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41.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42.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凡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

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43.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44.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45.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46.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

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47.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48.公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公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49.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