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道网建设研究及其对太原的启示
“绿道规划与建设”的学习心得
今年的12月1日—12月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广东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举办的注册执业师继续教育选修课“绿道规划与建设”的主题学习班,这次培训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实地的参观考察学习,让我们在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珠三角绿道网的考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绿道”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有机串联了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对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2月,广东省出台看《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启动省立绿道主线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在珠江三角建设6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绿道网,并提出了“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设计目标,到现在已经是设计目标提出来的一年时间。
我看到了我们广东省在完成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珠三角各市累计建成区域绿道1539.7公里,分别占原定年度计划里程(1905.61公里)的80.8%及全线贯通里程(2254公里)的68.3%,累计投入使用里程1112.5公里。
绿道网建设虽然进展较快,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部分城市出现为赶工期轻质量、轻规划、轻配套等现象。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2010年底要实现100%省立绿道的路基全线贯通,确保行人和骑车有“绿”,又有“道”,并配备标识系统、安全、卫生等必要的设施。
《报告》称,绿道网建设虽然进展较快,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仍然存在问题。
问题:建设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目前,珠三角大部分绿道是依托原有较好条件的路段改建,且相关配套设施尚未完善;部分城市尚有部分路段(主要是实现路基贯通的路段)的施工图设计未完成,要完成年度建设目标的任务繁重,出现为赶工期轻质量、轻规划、轻配套等现象。
绿道绿量不足,标准偏低一、是过多地关注自行车道建设,错误或简单地将绿道理解为自行车道,甚至直接在公路侧边划出自行车道或过多利用现有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作为绿道,无法达到绿道生态、安全、休闲的基本要求。
浅析广东省绿道的规划建设
浅析广东省绿道的规划建设作者:郑锖功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8期郑锜功(广东省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中山 528403)摘要:绿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其规划需要体系化的方法。
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绿道这种符合城市环保建设要求的园林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建设基本符合生态旅游需要,若在人文特色上深入探讨,可以打造出个性化绿道,提升城市魅力。
关键词:绿道园林布景人文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210-01绿道——城市的新名片。
“绿道”的概念最早可以最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一般指线形绿色开放空间,依托城市景观如:河滨、海边、溪谷、山脊等与人文景观相连接的道路。
其间设置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驿站,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缓行空间。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绿道这种符合城市环保建设要求的园林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
1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建设现状1.1 充分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最为宝贵、独特的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相当巨大;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旅游城市如深圳、珠海、增城等,绿道的建设基本依托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大海、山林、农田、溪流等,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
珠海的绿道设计便是充分利用原生态资源,把优美的海岸线融入设计之中,使得芦苇丛生的荒草地,沿海的沙滩石头群景观和现代化道路,揉合一体,相映成趣。
1.2 能够较好的连接分散的各个景点由于经济实力和旅游动力有限,现阶段旅游景点呈散点分布状态,城市中的各个景点间往往缺乏系统的联系。
绿道的建设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整合旅游空间,有效地把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点联系起来,拓展旅游项目的深度。
如韶关市的绿道设计,串联了城市周边的名山圣水、“三江六岸”。
其中1号绿道就有效的联接韶关最有名的地质生态公园丹霞山与南华禅寺两大龙头资源,让游者在游览这两大景点之余,也能顺着绿道领略韶城风情。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城市绿道的建设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
绿道建设的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不同的阶段,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绿道建设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绿道建设的思考。
首先,绿道的定位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
只有把绿道纳入城市规划,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公共休闲场所。
绿道规划的前提是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现实情况,确定其长度、宽度、路径、停车配套设施等要素。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研究。
城市的绿道建设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水域和废旧工业用地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地物进行全面分析,使绿道能够顺应自然环境的要求,同时又能够达到人们的利用标准。
建设初期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绿道质量生活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应依据不同要求进行综合安排,确定绿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城市绿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求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综合考虑,必须在生态、文化、环境、公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保护。
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为城市绿道的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应该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城市绿道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总之,绿道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
未来的绿道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总结宣传推广绿道,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结宣传推广绿道,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来源:《广东园林》2012年第03期规划建设绿道网,实现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举共赢,是新时期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创新举措。
2010年以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由6条省立绿道和众多深入城市内部的城市绿道组成的珠三角绿道网。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绿道网建设的重点将由前两年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转变为绿道功能的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运营,绿道网建设的内容也将更加多元化。
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绿道网的综合效益,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2年4月27日在京召开了第一期“广东绿道讲坛”。
来自美国、法国和北京、上海、香港、广东等地的著名专家已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四川和广东等省市建设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余人共济一堂,通过主旨报告、专家解析、互动交流等方式,共享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共析绿道的问题与困难,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许瑞生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期讲坛。
许瑞生副省长在致辞中指出,如今绿道网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生态廊道,可有效舒缓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又可使城乡居民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对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东率先建成了贯通珠三角、服务几千万人口的两千多公里绿道,表明了广东人民对对更高品质生活和幸福感受的追求。
仇保兴副部长为讲坛作了主旨报告。
他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绿道网建设工作方面的成效,认为绿道建设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共赢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实践。
仇保兴副部长归纳总结了实现绿道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点和提高绿道规划水平的设计重点,并强调绿道是具有明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内需”,在城镇化的中期应大力加以推广;绿道是基于城乡统筹的“新生事物”,其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必须本着“创新”的意识来遵循“高效节俭”的原则;绿道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工程,应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级负责、连线成网、有序推进。
国内绿道发展建设的技术总结与思考
国内绿道发展建设的技术与思考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绿道的发展建设成为了一种新的热门话题。
绿道是指那些由城市内的绿地、水系、生态小区等串联起来的自然运动走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然而,绿道的建设需要考虑众多技术问题,如道路建设技术、水系治理技术、植被种植技术、设施配置技术等等。
本篇文章将对国内绿道发展建设所涉及的技术进行与思考。
道路建设技术绿道的道路建设是绿道建设的重要环节。
既要保证道路的畅通,又要保证绿道景观的完整性。
目前,绿道道路建设主要采用两种技术,分别是花砖铺装和混凝土浇筑。
花砖铺装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道路建设技术,它具有美观性、环保性、透水性等优点,比较适合绿道这种生态建设。
但是,花砖铺装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这对绿道的建设和运营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混凝土浇筑是绿道道路建设的另一种常用技术。
它具有施工简单、耐久性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大规模绿道建设。
但是,混凝土浇筑的缺点也不容忽视,比如不环保、景观性差等问题,这需要在绿道建设中进行权衡和考虑。
水系治理技术绿道的水系治理是其生态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
水系治理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河道整治、水杉种植、湖泊治理等。
目前,国内绿道水系治理技术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河道治理是绿道水系治理的核心之一。
当前,河道治理采用的技术包括生态恢复、建立建筑密度管制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和保护生态。
水杉种植也是绿道水系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水杉是一种适合湿地种植的树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在当前国内的绿道建设中,水杉种植已成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植被种植技术植被种植是绿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植被的合理选用和养护将对绿道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园林绿化和生态景观是国内绿道建设中应用较多的植被种植技术。
园林绿化主要采用花卉、灌木、乔木等,它具有观赏性强、整体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内的绿道建设。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摘要:关键词:绿道,建设,发展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然而,作为国内的一个新概念,人们对绿道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绿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深挖内涵,有形绿道建设引领无形生活方式改变绿道网兼具生态培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有人这样描述理想中的“绿道网”:“绿道网将城市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外部的水体、风景名胜、森林公园、遗产地等区域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面自然之网,在这个网络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地得以保留,人和动物的生存各得其所;在人的活动空间内,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行为模式、消费理念、城市形态、城乡结构,使人们的游憩、沟通、休闲生活更丰富和健康,最终实现低碳和理想宜居的城乡新生活。
相对应于原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绿道网就是一套慢行交通系统。
在绿道上,我们可以用双脚和自行车丈量朝夕相处的城市,仔细打量,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街头小品,都是如此值得品味。
踏上绿道仿佛就在品读一座古老的城市,感受着他现代化的朝气,也吸吮着她古朴里的气息。
那古城墙上的一块砖头记载着历史的印记,那送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展现着现代化的魅力。
平日里被忽略了的美与惬意,信手拈来:环绕城市的青山绿水、碧海白沙,生机盎然的锦簇花团、叶茂枝繁,自由得啾啾吟唱的虫儿鸟儿……人生如画,我们在画中游。
徒步累了,就在集装箱驿站看风景;不想走了,就在自行车驿站租辆自行车;肚子饿了,农家乐的新鲜美食令人胃口大开;天色暗了,还能找一家农家小旅馆落脚,酣然入梦…绿道这张大网,联系山、水、人,联系古、今与城乡。
城市绿道网规划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城市绿道网规划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城市绿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长期的建筑和装修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我将结合个人实践和专业知识,就城市绿道网规划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城市绿道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要了解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确定绿道规划的目标和定位。
同时,要考虑城市的人口密度、用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期等因素,合理确定绿道的长度、宽度和位置,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连接。
其次,合理划分绿道功能区域是城市绿道网规划的重要内容。
根据城市绿道的不同功能需求和市民的不同需求,可以将绿道划分为休闲娱乐区、健身区、文化展示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在划定功能区域时,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打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风格。
第三,城市绿道网规划还需要考虑绿道的连通性和互通性。
城市绿道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应该与周边的绿地、公园和景点进行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绿道网的布局和路径的选择,使绿道能够方便地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并与城市的主干道和交通枢纽进行连接,提高绿道的利用率和便捷性。
第四,城市绿道网规划还需要注重绿道的设计和施工细节。
在设计绿道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生态和水系规划等因素,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绿道。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绿道的工程质量和建设安全,保证绿道的可持续发展和使用寿命。
最后,城市绿道网规划的实践需要注重与市民的互动和参与。
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期望,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要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养成绿道休闲的好习惯,增强市民对绿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城市绿道网规划的实践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并注重细节和参与。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道路不仅变得拥堵起来,还出现了交通事故频发的情况。
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首选方案。
绿道是指在城市中按照绿地系统设计的线 shaped 通水渠等空间,具有视觉、舒适和休闲等功能,能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绿道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善道路和绿地的结合方式,尽量提高道路整体绿色和环保的效果。
在绿道建设的实践中,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某城市将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调整,将部分机动车道划归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同时种植了大量的绿植和树木,形成了一条沿街而建的绿带。
这条绿带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漫步和休闲的空间,又改善了城市的视觉环境,还起到了一定的吸附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一些城市还建设了城市骑行系统,将各个绿道连接起来。
市民可以通过自行车在绿道上骑行,既锻炼身体,又减少了车辆的使用频率,提倡低碳出行。
这种绿道骑行系统不仅方便市民,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
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绿道的位置和长度。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绿地分布情况,确定绿道的位置和长度。
要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和树木。
不同的植物和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景观效果有所不同,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和树木,能够保证绿道的效果和质量。
要加强绿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修剪草坪,清理垃圾,保证绿道的整洁和美观。
绿道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未来的绿道建设中,需要继续总结和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绿道的质量和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广州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实践与启示
Oi iniHO qn , aHo g a , e gF n uJa l , UBiig M n y n P n e g
(o t hn stt o vrn n eore, u nz o l5 S uh iantu f n i me t sucsG agh u5 1 C I ie E o R 1 0 5
关键词 :绿道布局 ; 州市 ; 广 绿道 类型
P a tc sa d i s i a o s ft e d v l p n f e r a o a r e o d s s e i a g h u r c e n p r t n e eo me t c e t n l e n r a y t m Gu n z o i n i o h or i g n
第9 卷
第1 期
中 国 城 市 林 业
J ur l ne e Ur o na Chi s ban F es r of or ty
V 19 N . o. o 1
2 1 年2 01 月
Fb 0 1 e.2 1
1 1
广州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实践与启示
邱建 丽 侯 碧清 马红岩 彭 峰
探 索。 保护 区。
()郊野型绿道 : 是指依托城市建 成区 、生态 2 2广州绿道建设 目标与类型
旅游 景点周边 的大块 绿地 、水体 、连接道 路和 田野
对绿道网建设的一些思考
3绿 道 网 建 设 的几 点 思 考 , 以及不符合景 观生态学 的理论. 相反 的例子 也存在 。 如一些职 能部 门“ 建设 、 重
的问题 。 满足城乡 日益增长 的亲近 自然 的需求 , 为广
大 居 民提 供 更 多 的生 活 游憩 空 间.
不可急功近利 .要用长远 和可持续 的眼光去看待绿 道 网的建设 ,必须谨 防绿道建设 变成一种盲 目的跟
() 2 体现在为提供游憩机会和经济发展上 绿道 网的建设意义 。还体现在提供游憩机 会和 促进经 济发展上 . 因为 。 绿道 网是通 过 自行车道 和步
念在 欧洲 开始盛行.欧洲 国家开始将城 市与城郊 自 然 区连接起来 , 为市 民提供休憩空 间 , 护生态 多样 保
性.雾都” “ 伦敦依托 “ 城市一 乡村 ” 相结合 的花 园城市 模式 , 大规模规划建设环城绿带及绿色通道 网路. 现今 .在伦 敦的周边 已经建设 了将 近 3 0 0 个绿 色项链状 的开放空 间 , 面积相 当于伦敦市区的 7倍 , 伦 敦 由重 污 染 城 市 脱 胎 换 骨 为 花 园 城 市 . 德 国 . 而 也 是通 过绿道建设 , 制城 区肆意膨胀 , 控 重定 居点 , 提
Rod , 自欧 美 发 达 国 家 的 先 进 理 念 , 是 一 种 线 a )引 它
形的或近似线 状的绿色 敞开空间 , 通常沿着河滨 、 溪 谷、 山脊 、 风景道 路等 自然 和人工廊道建立 . 承“ 秉 因 地制宜 、 因形 就势” 的原则 , 充分 利用沿 线 的 自然 生
态及人文资源 , 主要 由人行步道 、 自行车道等非机动 功 能 ,配 套 游 憩设 施 不 全 。很 少 考 虑 文 化 和 景 观 因 车游 径和停车场 、 游船码头 、 租车店 、 休息站 、 旅游商 素 . 有 的 城 市 绿 道 选 址 在 远 离城 区 、 口稀 少 的 偏 还 人 店 、特 色 小店 等 游 憩 配套 设 施 及 一 定 宽 度 的 绿 化 缓 僻 郊 区或 农 村 , 些 绿 道 上 一 天都 见 不 到 几 个 人 , 这 绿 冲区构成. 区域绿道 、 包括 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等. 道 网利用率低 , 流人气不足. 滞 () 2 绿道 网的维护欠缺法律保 障 目前 , 道 只 发 布 一 些 绿 道 使 用 手 册 , 有 制 定 绿 没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实践与思考
2 自 i自 十 m 向替 目 I 日 g璩 3 ∞坝 滨 & 往
的人 气 ,带来 了一 定的经 薪效 益。 的清 浩 通道 ;保护 和 利 用文 化遗 产 : 串联 城 道 网 的某 些 功能 却 往 往被 忽 税 .甚至 低 效 利 市社 区 与历 史 建 筑 、古 村落 和文 化 遗迹 的 通 用 .比如教 育功 能 、 升周 边士 地 价值 的功 能 提 道 ;为 居 民提 供 交流 的 空间 场所 .促 进人 际 等 . 对我 们来说 可能是 一种 巨大 的损失 。 这
问卷 ( 2 图0 ),现状 调查 结论 如下
21己取得 的成效
调 查结 果表 明 .绝 大 多数 受 访 者对 绿 道 的 建设 情 况表 示 请 意 .总体 认可 度 强。 总 件 来 看 ,绿 道 的生 态 效益 得 到 明显 改 善 ,既 减 少 了 拧染 ,也美 化 了 环境 比如 有 些城 市 的 绿 道 是利 用 高速 公 路 下河 掏 的空 间 建设 ,在 建设 过程 中 将绿 道 网 建设 和 环境 改 善统 筹 起
来. 这也实现了低冲击式的环境改善 ( 圈∞t
0 。绿 遵在 社会 上广 受欢 迎 采 访过 程 中了 4) 解到 东莞 松 山湖 的 绿道 还 有很 多 外 柬务 工
人员使用 .他们认为前往绿遭休l是既经济 垌
叉实 惠 的休 闹 方式 绿道 网 中 的教 育 意 义 则 主要 体 现在 帮 助小 朋 友认 识 大 自 然 .绿道 本 风 廊道 ,缓 解 热 岛 效 应 等 。 社 会 功 能 包 括 不 是孤立 的 , 是相 互依 存 . 密关 联在 一起 身也 体 现 出一 些环 保 的理 念 此外 .绿道 网 而 紧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是指在城市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中,利用河道、道路、铁路等线性元素,构建连接生态、文化、历史景点的绿色步道,旨在打造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体验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绿道建设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
本文将通过实践和思考,探讨绿道建设的相关问题。
绿道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绿道建设,既能够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又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绿道建设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提高生活质量绿道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享受休闲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在绿道上,市民们可以沿着河边散步、骑车、跑步等等,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同时,绿道上还可以设置休息点、健身设施、景点等等,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休闲方式。
2.改善城市环境绿道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绿道中的树木、花卉等植被也能够吸收噪音、缓解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3.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绿道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绿道还可以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更良好的联系,让城市成为更宜居的地方。
在实践中,绿道建设首先需要确定建设地点和路线。
在确定地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情况,包括地形、水系、植被、人文景观等等因素。
确定路线时,需要考虑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并最大化满足市民休闲、体育、文化需求。
建设初期,需要做好前期勘测和设计工作,确保绿道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设时需要采用绿色材料、保护环境植被、避免环境污染等措施。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障碍物的设置,确保老年人、残疾人也能够方便地进入绿道。
在绿道建设的日常管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绿地、水系等环境资源,加强绿地保洁、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全面落实绿道的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绿道的长效稳定运行。
虽然绿道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开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是一种通过修建特定的绿色通道,将城市间的自然景观和公共空间相连接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它能够提供给居民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绿道建设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都争相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绿道建设的实践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城市对于绿道建设的不同引导方向和建设模式。
有一些城市偏重于打造市区内的绿道,将城市绿化景观与市民活动融为一体,如上海的绿地滨江带和广州的珠江绿道。
而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中小城市间的连接上,绿道的建设更注重于打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如成都的柏林绿道和苏州的独墅湖绿道。
这些不同的绿道建设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优势。
绿道建设的实践还体现在对于绿道的设计和规划上。
绿道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特点和居民的需求,合理布局绿色通道,并注重让绿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中心和繁华商业区周边建设绿道,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宁静、清新的环境;而在住宅区和建设区域周边建设绿道,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闲暇、休闲的空间。
绿道的设计还应该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护,使绿道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能够提供给居民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又能够起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绿道建设的实践应该体现在不同城市对于绿道建设的不同引导方向和建设模式上,也应该体现在对于绿道的设计和规划上,更应该体现在将绿道与周边城市和社区的环境建设相结合上。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绿道的建设与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建设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沿袭自然景观、独特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打造一条具有观光、健身、休闲、生态保护等多功能的绿地走廊。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增加,绿道建设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绿道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绿道建设要从整体规划入手。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或乡村的特点以及居民的需求。
绿道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机地融入到城市或乡村的布局中。
规划时要考虑到绿道的长度、宽度、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沿途景点的设置等因素,以便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绿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绿道建设要注重功能多样性。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市民健身的机会,还可以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跑步道、自行车道、散步道等设施,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还可以设置休息区、游乐设施、文化展示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还可以在绿道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等,增加绿道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绿道建设要注重宣传和教育。
绿道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提升市民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平台。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信息牌、展示板等,向市民传达绿道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历史文化背景。
还可以组织社区活动、讲座等,宣传绿道的功能和意义,增加市民对绿道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宣传,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绿道建设和保护活动中。
绿道建设是一项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思考性的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整体规划、生态保护、功能多样性和宣传教育,以打造一个符合市民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绿色走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绿道建设的目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
(完整版)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
通往幸福的路——广州市绿道的调研与思虑绿道,一年前对广州的一般市民来说,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
而此刻,绿道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广为人知、喜闻乐道的新事物。
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市里,都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景点似曾相遇,但又完满变了模样。
今年的春节假期,我试着从绿道走进广州,感觉家乡,体会变化。
一、绿道给广州带来新变化短短一年时间,广州绿道从无到有,总长度达1060公里,覆盖全市12 个区〔县级市〕,串通起234 个景点、98 个镇街、42 个亚运场馆,是珠三角各市中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积最大、串通景点最多、效劳人口最多、综合配套最齐、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网。
调研中我发现,绿道给广州主要带来了四方面的新变化:一是有效改进了城市生态环境。
经过建设绿道,打通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有效缓解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截止了城市的无序蔓延,经过大量培“绿〞,点缀开花植物,使广州不再是“只长楼、不长树〞的“水泥森林〞,“花园城市〞的称号更加名符其实。
同时,广州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风能等生态能源,游径铺装尽量使用环保透水资料,贯彻低碳节能理念,保证生态环保,为“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够说,绿道为广州的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改,进一步改进了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了广州国际竞争力。
二是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质量。
广州围绕绿道建设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绿道植树、水上绿道游、绿道自行车马拉松、绿道一日游等,使绿道逐渐成为广州市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以及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便利路子。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体验活动的睁开,绿道流传了低碳理念,提议了崭新的绿色生活方式,在绿道上慢行、休闲、骑车上下班成为一种时兴,“慢生活〞引领新的时代潮流,居民生活质量、休闲方式正目染耳濡地发生转变。
三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
广州绿道依赖羊城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人文历史,把多年形成的旅游资源串通整合起来,形成“景观相连、景随步移〞的饱满格局。
浅析广州绿道建设模式及效益
2016年第8期现代园艺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敞空间,其本身所具有的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等功能,使其为我国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道发展经历了功能单一的线性空间到注重空间连接功能的廊道,再到区域绿道网的转变[1],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绿道网建设是当前绿道规划的关键。
珠三角地区区域性绿道网的建成,为后续城市的绿道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绿道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对生态景观的塑造作用不明显等,现阶段如何解决建设中的区域差异将是考虑的重点问题。
1广州绿道建设模式分析作为绿道建设的示范城市,广州绿道到2015年底共建成3000多km ,串联全市320多个景点,是省内已建成的线路最长、覆盖面积最大的绿道[2]。
1.1要素分析珠三角绿道网的发展带动了全国建设绿道的热潮,同时,也导致其它城市盲目复制其模式致使规划千篇一律。
初期绿道的发展往往忽略区域与城市背景,导致绿道功能与城市性质相差甚远。
绿道布局受地域环境影响,在进行绿道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诸多要素,以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方案。
1.1.1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的山水格局紧密结合,既不占资源,又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应。
1.1.2历史人文景观。
包括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影响下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人口结构变动,都会对绿道的规划布局产生影响。
1.1.3城市空间形态。
常见的城市空间形态有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状等,绿道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需要与城市空间形态紧密结合。
1.2模式分析1.2.1重视绿道网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吻合。
广州市依据“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沿珠江发展成“组团———轴带”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绿道布局也据此形成四纵两横结构。
6条区域绿道构成广州绿道网总体骨架,11条城市绿道作为区域绿道的延伸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再通过社区绿道的补充,形成完整的绿道网总体布局。
浅析广州绿道建设模式及效益
浅析广州绿道建设模式及效益作者:张大元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6期摘要:分析了广州绿道建设现状,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模式以及绿道产生的综合效益,探讨了绿道规划的相关要素,以期为其它城市建设符合地域特色的绿道网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道;要素分析;模式分析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敞空间,其本身所具有的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等功能,使其为我国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道发展经历了功能单一的线性空间到注重空间连接功能的廊道,再到区域绿道网的转变[1],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绿道网建设是当前绿道规划的关键。
珠三角地区区域性绿道网的建成,为后续城市的绿道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绿道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对生态景观的塑造作用不明显等,现阶段如何解决建设中的区域差异将是考虑的重点问题。
1 广州绿道建设模式分析作为绿道建设的示范城市,广州绿道到2015年底共建成3000多km,串联全市320多个景点,是省内已建成的线路最长、覆盖面积最大的绿道[2]。
1.1 要素分析珠三角绿道网的发展带动了全国建设绿道的热潮,同时,也导致其它城市盲目复制其模式致使规划千篇一律。
初期绿道的发展往往忽略区域与城市背景,导致绿道功能与城市性质相差甚远。
绿道布局受地域环境影响,在进行绿道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诸多要素,以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方案。
1.1.1 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的山水格局紧密结合,既不占资源,又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应。
1.1.2 历史人文景观。
包括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影响下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人口结构变动,都会对绿道的规划布局产生影响。
1.1.3 城市空间形态。
常见的城市空间形态有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状等,绿道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需要与城市空间形态紧密结合。
1.2 模式分析1.2.1 重视绿道网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吻合。
关于以城市绿道建设为抓手推动太原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于建设长风商务-晋阳湖-晋祠高标准绿道的建议九三学社闫喜斌李兆玉一、绿道建设还可以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顾名思义即为绿色的道路。
包括道路、停车场、游船码头、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连接名胜古迹、文化体育设施、城市公园等,集环保、运动、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绿道从乡村深入城市中心区,具有生态联系功能,可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的“风道”,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
绿道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可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户外交往空间,增加城乡居民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城乡统筹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绿道除了设置游径、休息站、零售和简易餐饮服务等必要设施外,还可以在绿道周边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建设酒店、度假村、运动俱乐部等设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绿道建设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对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促进城市跨越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长风商务-晋阳湖-晋祠”区域最适宜建设高标准绿道1、长风商务-晋阳湖-晋祠区域连南接北,承东看西,交通发达,主道地势平坦,从乡村深入城市中心区,具有生态联系功能。
可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户外交往空间,增加城乡居民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城乡统筹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长风商务-晋阳湖-晋祠区域两侧有山有水,已分布着我市众多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文化体育会展等设施,是我市乃至全省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商务黄金区域。
是发展旅游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建设酒店、展馆、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等低碳经济的大头,是重中之重。
3、长风商务-晋阳湖-晋祠区域已经有长风商务区、山西体育中心、新晋祠路和已经开工的晋阳湖等准绿道建设和规划,并连接汾河公园。
其中已建成的新晋祠路绿化带已不再需要拆迁安置等事宜,晋阳湖,晋阳古城遗址、晋祠亦可基本按现行规划基本满足绿道建设需要。
关于广东绿道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关于广东绿道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探讨摘要:近年来,广东各地都加快绿道的建设,使得省立绿道于2010年底已基本全线贯通。
但是,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卫生施设以及绿道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绿道管理维护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也逐步显现。
为更好提高绿道功能和人民群众的使用率,本文主要阐述广东省绿道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法。
关键词:绿道建设;管理;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发展也不断加快,但同时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成为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区域绿地规划指引》,随后几年不断出台有关绿道建设的政策、法规来改善广东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活休闲相结合,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两年,在广东省省委及政府的努力下,绿道初具规模,2372公里省立绿道于2010年底全线贯通,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实现了“一年基本建成”的工作目标。
虽然广东省绿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绿道建设和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力,制约着绿道建设的发展1 广东绿道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下,广东省的绿道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东莞市尤其突出,根据规划,东莞将在2015年建成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
届时,区域绿道、城市绿道以及社区绿道相结合,将形成完整的绿道网络体系,市民出行不到十分钟就能够进入绿道网。
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在建设和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绿道建设的同时,没有做到建管并重,绿道管理部门没有及时统筹做好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并在绿道投入使用前没有明确绿道管理单位。
绿道管理部门和管理单位没有及时建立绿道管理维护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
此外,绿道及其控制区内明令禁止一些行为也经常发生。
如:通行与绿道工程建设和管理无关的机动车;乱丢垃圾、乱张贴等破坏绿道环境卫生及整体景观的行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堆放杂物、标识遭涂鸦损毁、破坏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等影响绿道正常使用的行为;建设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破坏绿道控制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绿道网建设研究及其对太原的启示
作者:王慧敏
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宜居城乡建设和推动转型发展背景下,广州绿道网的建设与实践,总结出了广州绿道总体规划的技术重点以及广州绿道设计城市设计对太原的启示。
关键词:绿道;城市设计
一、启动与历程
广州市绿道建设始于2008年,在广州增城首先启动。
2010年广州亚运盛事带来的体育、旅游文化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广州市绿道的建设与发展。
广州绿道从无到有,从建设成形到管理运营逐步完善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2008—2010年绿道建设“形成期”
早在2008年广州市绿道建设就进行了先行实践,在增城建设了近80km的增派公路和增江河绿道段。
2010年广州市规划局依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出台了《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依托广州市“山、水、城、田、海”的自然地貌格局特点,将广州的山水、田园、生態、历史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并向城市社区和村庄延伸,形成6条纵横交错的绿道网络。
(二)2011—2015年绿道建设“完善期”
2011年至2015年,是广州绿道建设逐步完善的阶段。
这个阶段,对广州绿道的社会关注和研究探索逐渐从规划建设转为运营管理,从区域绿道范围逐步深入到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层面。
(三)2016—2020年绿道管理“升级期”
2016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广东绿道网建设以打造绿道“升级版”为核心工作。
《广州市绿道升级行动规划(2016-2020)》重点建设与规范关键路段绿道“连接线”,而非大规模新建绿道线路,着力打通断头路、调整不合理驿站、完善标识导向等设施,并整合与优化绿道规划布局上新的沿线“兴奋点”。
二、政策与导向
从2009年至今,在广东省级层面和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具体如下:
形成期(2009-2010年)——珠三角、省级层面政策、文件:2009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要求;2010年1月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完善期(2012-2015年)——珠三角、省级层面政策、文件:2013年《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建设绿道网;2013年《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
定》 ;2013年《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 年)》。
国家层面政策、文件: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强调大力推进生态建设;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到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升级期(2016-2018年)——珠三角、省级层面政策、文件:2017年,广东省住建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8年,广东省住建厅《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国家层面政策、文件: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构建绿道系统;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2017年,广东省住建厅《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 规划》中强调推进绿道建设,构建城乡绿道网络体系;2018年,广东省住建厅《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三、经验与借鉴
(一)广州绿道总体规划技术重点
广东省绿道的规划是对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市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制定。
绿道实施过程的技术重点如下:
1、选线:尊重资源本底——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高强度、大规模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同时注重连接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群落、传统街区和文化遗迹等人文要素。
2、串点:尽可能串联重要生态节点、人文节点和城市开敞空间。
——绿道网串联节点主要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农田、历史村落、传统街区以及城镇建成区内的大型居住区、商业区、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公园、广场、绿地、乡村居民点等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节点。
3、控绿:强调和划定一定宽度的绿廊和绿道控制区。
——绿道控制区延绿道慢行道路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生态型区域绿道控制区两侧合计不少于200米;郊野型区域绿道控制区两侧合计不小于100米;都市型区域绿道控制区两侧合计不宜小于20米。
4、交通衔接:因地制宜多方式衔接城市和区域交通——综合考虑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要素,做好绿道与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及静态交通的衔接。
绿道通过轨道换乘站点与轨道交通衔接;通过高速公路出口、国道、省道接驳点与道路交通衔接;通过客运站、停车场周边的接驳点与静态交通进行衔接;在局部甚至出现绿道与城市轨道、主要交通干道建设共线。
5、设置配置:分层级组合型配置服务设施——配套设施结合绿道驿站或重要景区进行配置,根据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可分为一级驿站、二级驿站和三级驿站三个层次。
一级驿站:相当于“区域级”服务区,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功能;建设间距20—30公里;建设规模100—200平方米。
二级驿站:相当于“城市级”服务区,承担收买、休憩和交通换乘功能;建设间距10—15公里;建设规模50—100平方米。
三级驿站:相当于“城市级”服务点,主要提供售卖、休憩、自行车租赁等基本功能;建设间距3—5公里;建设规模20—30平方米。
6、功能开发:依托资源特色和发展节点拓展绿道功能——在规划中结合各地特色在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度假、等方面策划丰富的绿道项目,如文化型、教育性、运动型、休闲型。
(二)广州绿道设计城市设计对太原的启示
1、交通功能与景观功能的协调处理——对于短距离的联络线来说,设计时应简单直接,在满足竖向舒适度及点对点的距离最短的条件下选择路径;而对于长距离的景观通廊来说则可以考虑曲径通幽、委婉含蓄的师法自然设计手法。
2、打造独特的公共空间——滨水休闲空间:慢行空间负担着展示城市形象的作用。
在太原汾河的绿道规划中应关注沿岸城市景观特征的打造,为市民提供近水、亲水的机会。
历史文化街区:在保证街区整体空间格局,整体建筑特征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优化街道的有效步行空间。
包括:平整路面铺装、设置独特而集约的街具、尽可能保留如人力三轮车这类历史原有的慢行交通方式。
从空间设计、交通管理等多方面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空间感受。
独特造型的人行天桥:基于缓解交通压力但造型独特的人行天桥成为展示城市个性的良好媒介。
3、完善、个性化的标志性配套设施——路灯、废物箱、休憩座椅、饮水、充气设施、停车设施、交通指示系统等配套设施,是步行与自行车道节点不可缺少的公共配套设施。
首先应满足功能要求,其次,小品设施本身的设计应有新意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及观赏性。
4、科学美观的排水设计——以“渗、蓄、滞、用、排”的理念采用渗水材料面砖多变的铺砌方式及富有景观特色的边沟、井盖设置,到达雨水收集排放与周边景观风貌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吴隽宇;关洁茹;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历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