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
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
……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
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
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含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共50分)1.(2018江苏东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
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
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
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摘编自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分)(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分)(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2.(2018江苏苏州期末)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
2020届高考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纯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0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69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7)考点7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8-13)考点71 教育事业的发展(14-15)考点72 文学的主要成就(16-21)考点73 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22-2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2、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美国总统约翰逊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
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这说明( )A.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5、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到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选择题部分1.(高考江苏单科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答案】B【点拨】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徐继畲所说的开国者开创了用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方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开国者只有美国的主要缔造者华盛顿。
2.(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3.(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专题检测191.(2020·海南海口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光绪十九年(1893),之洞请立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他奏称:“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
亟应及时创设学堂,先选两湖人士,肄业其中,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
学堂初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每门计划招收二十人。
光绪二十二年以后,开课语种为英、法、德、俄四科,后又增设日语。
每科学额三十名,录取条件是“以华文为根底,以圣道为准绳。
”除饭食、书籍、纸笔等均由学堂供给外,每人每月给膏伙银5两。
后取消了膏伙银制度,而根据成绩优劣发放奖学金。
五年毕业后,必须以所学外语才能为国效力。
保借端“改习卑下之业,甚或不自爱惜,受洋行雇充翻译”,必须缴还所有学习费用。
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派出湖北第一名公费留日学生。
以后又陆续派出大批学生赴日学习实业、师范、法律、警察、军事。
“据光绪三十三年的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 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 360名,占了四分之一,湖北在当时有先进省之称。
”——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之洞的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光绪十九年(1893)”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探索国家出路的需要;根据材料“……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可归纳出洋务如火如荼,急需人才。
(2)实践:根据材料“先选两湖人士,肄业其中,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可归纳出张之洞以务实态度办教育。
能与朝廷沟通,又立足现实,量力而行;根据材料“学堂初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每门计划招收二十人。
光绪二十二年以后,开课语种为英、法、德、俄四科,后又增设日语”可归纳出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都顺序渐进;根据材料“除饭食、书籍、纸笔等均由学堂供给外,每人每月给膏伙银5两。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州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实行责任追究”来答题。
第二小问,即需要指出其历史渊源,材料中明确指出“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中的法治原则、成果。
第(2)问,通过材料中“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可知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盐城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二轮(江苏专用):专题(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卷)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意和民意的聚散离合,贯穿着中国历史。
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
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
秦末大乱,刘邦顺天顺民,建立汉帝国。
……以史为鉴,当权者顺天重民,调和天意与民意,可谓是须臾而不可忘记。
——摘编自李开元《秦始皇的秘密》材料二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
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材料三“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摘自张居正《杂著》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天顺民”和“顺天逆民”的具体表现。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不得存”的原因。
(3分)(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可张居正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
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可知逆天顺民的表现是屈原反对秦国的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诚;顺天逆民的表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秦朝的暴政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第(2)问,根据材料二“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肆意极欲”“诛斯、去疾,任用赵高”概括秦“不得存”的原因。
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张居正认为如果秦始皇有个贤能的继任者,继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未必二世而亡。
对张居正的看法可以赞同,但也可以反对。
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从秦朝暴政的角度进行论证,与继承者是否贤能无关。
答案:(1)“逆天顺民”:屈原反对秦国完成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诚。
“顺天逆民”:秦始皇统一天下;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20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含答案
专题二十整合训练1、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2、[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陆贾,楚人,曾两次出使南越,获得政治上的成功。
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
赵佗留陆贾数月,畅谈欢饮。
陆贾回来时,赵佗赐给陆贾大批珍宝。
陆贾拜赵佗为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汉正式承认南越为封国,而南越则承认从属于汉,汉与南越从对立变为一家。
吕后时期,赵佗三次遣使,请求解除遏制南越发展的禁令,毫无结果。
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攻长沙国边城,并以金钱收买,使闽越、西瓯等归属于他,南越势力空前强大。
汉文帝即位后,令陆贾再次出使南越。
陆贾至南越,责备赵佗自立为帝。
赵佗恐,去帝号,自称蛮夷大长老。
从此,南越与汉长期和睦相处,经济稳定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贾两次出使南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贾出使南越的历史意义。
2020高考历史 二轮专题 选修专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篇)二 (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篇)二1.【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
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向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
聂荣臻认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的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走弯路。
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
聂荣臻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对“两弹”技术攻关。
“两弹”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其威慑力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自邵青文《聂荣臻与中国国防科技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聂荣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重大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恩格斯所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涵义,简述体现在马克思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十九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言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富,人之所欲……人亦孰不欲富贵”;“得其民(民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柏拉图的言论:“欲望或许在我们大家身上都有”,这种“欲望事实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甚至在一些道貌岸然的人心里都有”。
柏拉图说“吃饱饭以后应该讲道德”。
他提出创立一些城邦“首先,最重要的是粮食,有了它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以及其他等等。
”——摘编自《孟子》、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柯,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学大师,著有《孟子》一书,是继孔子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对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以致波普尔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柏拉图”条目中说,“柏拉图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非柏拉图的。
”孟子与柏拉图生活年代大致相同,思想亦有诸多相通之处。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与柏拉图思想的异同点。
(2)孟子与柏拉图各处于怎样的时代?时代特征与二人思想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共和国的危险来自多方面,除国内时起时伏的王党叛乱、平等派的闹事之外,最大威胁来自法国与荷兰,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与查理一世有亲缘关系,对英国的事变耿耿于怀。
爱尔兰与苏格兰也公开打起造反的旗帜,他们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新国王,向英国革命发动挑战。
军队不得不投入几条线的战斗,以保卫共和国,同时也保卫革命。
1650年9月,克伦威尔在邓巴尔击败苏格兰军主力,取得重大胜利。
【二轮速递】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含解析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共50分)1.(2018江苏东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
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
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
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摘编自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分)(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分)(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2.(2018江苏苏州期末)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作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
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
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
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5分)2.(2019江苏扬州期末)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民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民版模块质量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检测卷一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1.10分2018·徐州质检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
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材料二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
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
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
今莫洛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材料三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
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
”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
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3分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概括。
第2问,据材料二四句话分别概括归纳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前三句话总结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三“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得出康熙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自觉性,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策略迅速收复台湾速战速决。
目的避免军队劳顿;减轻民生疾苦。
2理由同僚认可;莫洛等实心为政;百姓拥戴顺应民意;康熙帝的执政理念等。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岳麓版
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5分)1.(2018课标Ⅰ)[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1分)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2.(2018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共40分)1.(2019江苏扬州期末)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这是不用多说的。
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秦国“六世之威”(贾谊语)是由孝公开始建树起来的,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
秦国变法,“不别亲疏”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以致富强起来。
其所以如此,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而是贾谊所说的“势也”,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分)(3)据材料,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分)答案(1)贡献拿破仑: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改造法国社会,捍卫大革命成果,传播大革命思想。
(3分)秦始皇:推翻氏族贵族专政;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分)(2)原因: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是反动的。
(1分)双重性:统一六国的战争;奴役各国人民的战争。
(2分)(3)原则: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评价;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不夸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客观公正。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第19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2.原则 (1)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
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辩证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
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3)阶级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
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 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 “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 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 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 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 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 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 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物放到一块的可能性更大
4.“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 (2019·江苏单科,24B)甘地 2.比较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
5.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毛 (2018·江苏单科,24B)列宁
泽东;邓小平
题的重要切入点,可能是同一 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也有可
6.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牛顿
能对同类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第19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考试说明
命题角度
备考指导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1.(2017·江苏高考)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
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
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
”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
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
可是这已足够了。
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
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
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
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美国独立后面临的形势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当辩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华盛顿……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等信息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
第二小问联系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毅然隐退,不当终身总统说明。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
《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共40分)1.(2019江苏扬州期末)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这是不用多说的。
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秦国“六世之威”(贾谊语)是由孝公开始建树起来的,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
秦国变法,“不别亲疏”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以致富强起来。
其所以如此,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而是贾谊所说的“势也”,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分)(3)据材料,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分)答案 (1)贡献拿破仑: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改造法国社会,捍卫大革命成果,传播大革命思想。
(3分)秦始皇:推翻氏族贵族专政;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分)(2)原因: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是反动的。
(1分)双重性:统一六国的战争;奴役各国人民的战争。
(2分)(3)原则: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评价;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不夸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客观公正。
(2分)解析 (1)根据“《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拿破仑的突出贡献表现在通过早期战争巩固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改造了法国社会,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根据“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统一六国,推翻氏族贵族专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可知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在于他后期的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是反动的战争,不再是正义的。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发动的战争一方面统一了六国,但另一方面也是奴役各国人民的战争。
(3)根据材料对拿破仑和秦始皇的评价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要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不夸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客观公正。
言之有理即可。
2.(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作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
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
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
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5分)答案 (1)变化:由种族(或地域)转变为阶级(公理与强权)。
(2分)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
(3分)(2)简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作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可知孙中山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的认识由种族转变为公理与强权。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及西方“霸道”规则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并结合所学从其思想的理论来源、思想特征、对民主革命及民族解放的影响及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述即可。
3.(2019江苏押题卷一)恩格斯说:“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872年,《宣言》的德文版序言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5分)(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3分)答案 (1)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壮大。
(2分)(2)关系:层层递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分)(3)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以识事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遵循。
(3分)解析 (1)第一小问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条件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条件是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据材料“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得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当代价值即可。
4.(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牛顿继承并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材料二 牛顿力学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而牛顿的科学方法,则开创了物理学研究与数学研究交叉的新局面,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样板。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材料三 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牛顿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科学方法的创新之处。
牛顿运用科学方法取得了哪些成就?其科学方法对科学发展有何作用?(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
(3分)答案 (1)方法:归纳和演绎。
(2分)(2)创新:开创数学研究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
(1分)成就: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发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释了潮汐现象;等。
(3分)作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
(或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分)(3)意义: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产生。
(3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归纳。
第(2)问,据材料二“牛顿的科学方法,则开创了物理学研究与数学研究交叉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回答。
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