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三3乡土情结——魂牵梦萦的那片乡土

合集下载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三1想北平——真切浓郁的故土情思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三1想北平——真切浓郁的故土情思

目 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而“写”可能只是客观地

关 描写;“忆”虽也带有主观情感,但显得过于平静和理性。 作者写此文时,正羁旅外地,他梦魂萦绕着北平城。他心 中最美的景物,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寻常的山水、草木、 街道、院落。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风俗画,抒发的是一个 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

关 似北平,但要是“我”住在巴黎一定会像没有家那 样的寂苦。
导读·边学边思
(3)“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以此句作结有何表达效果?
答:
答案 ①“不再说了吧”,是说值得说的说不尽。
本 课
②“要落泪了”,说明这种想念是含泪动情的想念,
栏 目
照应开头“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
(7)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
用来形容哀痛至极。
导记·晨读晨练
2.近义词辨析
(1)不免·未免
辨析:“不免”指客观上避免不了,“未免”指主观意
图认为不该如此。
本 例句:①说磷化工是“稀土第二”__未__免____有点儿夸大
课 栏
其词,不过近期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公布了《化工矿业

开 “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建
适、安泰的地方。
导读·边学边思
8.第 6 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写他心中的
北平的?
知识拓展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细节描

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
课 栏
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
目 开
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

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4(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4(苏教版必修1)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4
三、疑点探究 6.在课文的第三部分“读书的苦乐”中,作者知道自 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 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答:
答案 观点一:作者与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在谈
人生。作者认为,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才有可 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这样的要求不是一 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体现了 对孩子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布 mā 抹 . 煞 mǒ ③抹抹 . 转弯抹角 mò .
腾 zhē 折 . 磨 zhé ④折折 . 折本 shé .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4
2.辨形组词 诧 诧异 (1)姹 姹紫嫣红 咤 叱咤风云 炫 炫耀 (3)眩 头晕目眩 泫 泫然泪下 噪 噪音 (2)燥 干燥 澡 洗澡 湎 沉湎 (4)腼 腼腆 缅 缅怀
在眼前。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 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9)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10)似水流年: 像水一样流逝的岁月,形容青春易逝
去。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4
2.近义词辨析 (1)萦绕·缠绕 辨析:“萦绕”指萦回。“缠绕”,纠缠、搅扰;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例句: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离别的情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4
2.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 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文章是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写的,共分四
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十八岁,而是写由十八 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 十八岁只是一个契机, 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 而作者独取这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 可谓取舍有道。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17(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17(苏教版必修1)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7
落日终归要日落西山,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死亡。 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死亡,但面对死亡,不同的过程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产生不一样的结局,有的平淡苍凉,有的轰轰烈烈。 正如文中,在灰白的落日之后突然变得血红,虽然终 归下山,但毕竟之前也曾辉煌过,因而在消失时,不 无庄严与尊严之感。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7
写出疑惑 将你阅读时的疑惑以及准备与同学、老师讨论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问题写出来,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与同学初步交流, 不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在课堂上交流。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7
一、整体把握 1.文章开头与结尾一段有何作用?如何理解第一段中 的“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的内涵?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中外历史名人,因而,又有一种英雄的美。这几种美 学因素的存在,构成了文章的阔大和厚重,呈现为一 种世间的“大美”。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7
二、重点突破 2.圈画文中三次落日描写的内容,完成下表。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次数 地点 景象特征 手法 作者感受或联想 一 二 三
导读·边学边思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例句:①这部作品一反常态的伦理观念,大胆地描写 了人们深微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一经发表,产生了
惊世骇俗 的轰动效应。 ________
②情人节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可以没有惊天动地 ________的爱 情宣言,也可以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承诺,只需要让 他(她)知道你比上一秒钟更爱他(她)。
文本17
文本 17
【学习重点】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西地平线上
——世间有大美
1.记:积累有关“落日”的诗句。 2.读:把握作者是如何描写不同背景下的落日景象的, 以及这些景象给作者的不同感受。 3.练:散文阅读循“眼”抓“神”。 4.写:运用动静结合写景的手法练习写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导学设计配套学案专题一43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导学设计配套学案专题一432

专题一专题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迷惘.(mǎnɡ)干瘪.(biě)商榷.(què) 汗流浃.背(jiā)B.怪癖.(pì) 甄.别(zhēn)墓冢.(zhǒnɡ) 恪.尽职守(è)C.摭.拾(zhí) 思忖.(cǔn)麻痹.(bì) 毛骨悚.然(sǒnɡ)D.悲怆.(chuānɡ) 烙.印(luò)戕.害(qiānɡ) 瞠.目结舌(chē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激浊扬清磅礴风华正茂B.寥落含蓄隐诲竟相清澈晶莹C.急燥荆棘丛生惺忪长歌挡哭D.通辑峥嵘岁月曙光苦闷诅丧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________的天空,无垠的大地,让人顿生豪迈之感。

②如一个________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③因特网是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同的一种传播媒介,这种传播媒介________出现,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速的信息交通渠道。

A.辽阔孕育已经B.寥廓蕴蓄一经C.寥廓孕育一经D.辽阔蕴蓄已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B.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C.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D.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________,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

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________,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学案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学习】1.作者作品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

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

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10—2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

《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

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索。

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而细腻。

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一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本文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一2相信未来——刺穿阴云的一束阳光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一2相信未来——刺穿阴云的一束阳光

导记·晨读晨练
5.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 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著;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 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 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 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 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 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 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 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生活》
导读·边学边思
3.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 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含意 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 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 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 行翻译,但是作品不是很多,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 这一名称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开始使用。现 代诗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1)摇曳:指摇荡。 (2)轻蔑: 轻视;不放在眼里。 (3)惆怅: 失意;伤感。 (4)不屈不挠: 比喻在压力、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
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2.近义词辨析 (1)寄予·给予 辨析:“寄予”既可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寄托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也指给予同情、关怀等。
导读·边学边思
2.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示 作者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的思想内容。

2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时安排2时【前学习】1作者作品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

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

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10—2 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

《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新- -标-第- 一-网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

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索。

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笔优美而细腻。

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本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
革命运动正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尽管当时毛泽东也面 临着险境(指当时军阀赵恒惕要捉拿毛泽东),但他却 能泰然处之;尽管他面对的也是秋天,但他关注的不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是衰败、肃杀之景,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 文人,只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所以他的诗词 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牺牲自己利益的场合。“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 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往往指精神 状态。 例句:①朋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酒,本该联络感情、增
意气 用事,因为开玩笑言语不和居然 进友谊。关某却________
把朋友打成重伤。
义气 ,需要团结、友善,寻 ②人在社会之中,要讲求________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 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 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 浮”的问题。
找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1
(2)独立·独力 辨析:“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单独地站立;脱离原来所属 单位,成为另一单位;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 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 而“独力”侧重于单 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例句:①我实习了一段时间,虽然非常辛苦,但收获不少,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二3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二3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4)所以师圣者人,之所所..以以..传为道圣受:业…解…惑的也原:因用来……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5)师吾师巫.从道医而之乐师不师..传之百:也工久之名矣人词::的名动意词词动,,用有从法专师,门学以知习…识…、为技师能的人
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吾从而师.之_名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为__耻__。__
栏 目
(4)孔子师.郯子_名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师__。_
本 课 栏
(2)贤师其不贤.必不贤及.于孔弟子子:名:词形,容才词能,,高学明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huán),动词,传授
(3)传师六道艺之经不传.传皆.也通习久之矣::
(chuán),动词,流传 (zhuàn),名词,传记,解释
六经的著作
导记·晨读晨练
多么
导记·晨读晨练
5.句式积累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判__断__句__。
(2)不拘于时。_被__动__句__。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省__略__句__。_
课 栏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目 开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判__断__句__。__

课 孩子书和断句的老师不是他所讲的“师”,他所讲的
栏 目
“师”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道”即儒家思想,
开 关
“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惑”就是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三 写作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三 写作学案(苏教版必修1)

技法指导
单元写作学案
声音你可以想像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 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始终是颤动着 拖下去,又像是一只横空孤雁的影子从水波上闪过。 我把它比作雁影最合适了,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 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上相逢无 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这月明的佳节, 在这四望杳溟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 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家庭,天晓 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
技法指导
单元写作学案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将“家”这个概念阐释出 来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本文以对家的思念及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
为线索,在叙述中一块块地将这种思乡的浓浓情感化 开,并一层层将“家”这个深奥的话题解开。文章最 精彩之处在于叙述如行云悠闲,议论如静水流深,抒 情如陈酒浓郁。尤其第二段在平淡的叙述中将对 “家”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述出来。结尾处一句议论性 的话“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
升格研讨
单元写作学案
血买来灯泡修好机器并成功售出,他在厕所中给儿子 描绘远古世界的奇景,他利用数学天分争取了一份华 尔街投资分析师的工作。 而今的他已是一位千万富翁,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他就是克里斯· 加德纳——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 人公的原型。②
②事例叙述后要有分析,加入议论性的语段,从中得 出观点或感悟。
技法指导
单元写作学案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 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 而展开下文的作用。 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 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运用“夹

最新[新版]【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四1江南的冬景——

最新[新版]【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四1江南的冬景——

最大降幅,显示投资人信心回升,美股牛市或延
续至第五个年头。
导记·晨读晨练
(2)悠闲·闲适
辨析:二者都有“清静而空闲”之意,但“悠闲”指
闲适自得,多指人的生活态度;而“闲适”侧重指心
本 情的安适,清闲安逸。
课 栏
例句:①有了这群麻雀,在冬阳下,少则数只,多则
目 开
成十上百,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在草垛上、麦垛上
本 同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课 栏
家联盟。1938 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从事抗
目 开
日宣传活动。他曾暗中救助和保护了大量文化人士以

及爱国侨胞。1945 年 9 月于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
残酷杀害。
导读·边学边思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
晚上》《迟桂花》《薄奠》《银灰色的花》,中篇小说《迷
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导记·晨读晨练
2.近义词辨析
(1)肃杀·萧条
辨析:二者都有“冷清”之意,但“肃杀”形容
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萧条”指寂寞冷


落,毫无生气。前者程度比后者重。


例句:①寒冬虽未真正来临,秋风却已__肃__杀____


渐紧。
②美国股市的价格波动创下经济大__萧__条____以来
美丽
胸襟洒脱
旱冬闲步图
逍遥 快活、逍遥
导读·边学边思
二、重点突破 2.本文开篇写出了北国冬天的几种趣味?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 四种趣味:围炉煮茗、吃涮羊肉、剥花生米、
课 栏
饮白干的滋味令人回味;冬季蛰居的生活有劲;有萝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18(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18(苏教版必修1)


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

栏 目
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
开 关
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
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
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的美丽。不然,
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18
4.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
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
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

课 栏
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
目 开
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

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
本 课
(17)一叶之扁.舟( piān ) (18)举匏.尊以相属.( páo zhǔ )
栏 目
(19)蜉.蝣.( fú yóu )
(20)曾.不能(zēnɡ )
开 关
(21)洗盏更酌.( zhuó)
(22)肴.核.既尽( yáo hé)
(23)杯盘狼籍.( jí)
(24)枕藉.( jiè )
导记·晨读晨练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18
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
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
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
州(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
本 课
年),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目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二2 劝学(节选)——学无止境 学而有径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二2 劝学(节选)——学无止境 学而有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
答案 “鲜”,是说比喻的内容通俗明了,毫无陈腐 的学究气。荀子善于发掘生活的宝藏,将深奥的道理 寓于形象的生活化的比喻之中,使读者很容易接受作 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如文章开始的“青出于蓝”、 “冰 寒于水”、“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 利”五个比喻都来自生活,充满了智慧。 “活” ,是
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一”为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5)其曲中规: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
·
(6)登高而招: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形容词的使动 .
用法,使……走得快。
导记·晨读晨练
4.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 (1)绝 以为妙绝: 极点 .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断绝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举,荀子的观点呢? 答:
答案
在“学”和“思”的关系上,荀子在
“学”与“思”的对比中,更突出“学”的重要 性。“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导读·边学边思
3.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这一 中心论点的?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作者是从学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古义: 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疾病。 今义:______ (5)蟹六跪而二螯 . 脚。 古义:____ 今义: 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藏身。 古义: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者某种事物上)。 今义: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21(苏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四 导学课件21(苏教版必修1)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21
2.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 了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 题,那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污染,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 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 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 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破 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21
【字正音准】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嗥 叫( háo ) . ④聆 听( lí nɡ ) . ⑦嘎 啦 ( ɡā ) . ⑩蜿蜒 ( wān yán ) .. ⑬艾蒿 ( hāo ) . ②迸 发( bènɡ ) . ⑤悚 然( sǒnɡ ) . ⑧砰 砰( pēnɡ) . ⑪雌 鹿( cí ) . ⑭刺柏 ( bǎi ) . ③残羹 剩饭( ɡēnɡ ) . ⑥踪迹 ( jì ) . ⑨湍 急( tuān ) . ⑫饿殍 ( piǎo ) . ⑮疲惫 ( bèi ) .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21
问题生成——带着更多问题而非答案去生活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 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21
一、文本深度阅读 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表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为了引发人们思考 “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作者 塑造了野狼的形象来进行抒情,阐明哲理。文中还塑 造了另一只被射杀的老狼的形象。不管是没有被驯服 的野狼,还是倒在人类枪口下的野狼,都是富有悲剧 色彩的形象。因为它们的叫声为大山所理解,人类却 听不懂。野狼形象的塑造,意在提醒人们要和野生动 物和平相处,维护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记·晨读晨练
思念的网 一个人的思乡情绪与他离故乡的距离有关。人生 际遇多变, 人与故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也许会越来越远。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身在异国他乡,故乡遥远而熟悉的人和事,编织成了 一张看不见的网,离得越远,收得越紧。虽然现在互 联网早已拉近了时空距离,但置身氛围之外,再发达 的技术手段,也无法遏制乡思离愁的间或溢出,也就 难以抵御乡思成疾。走出家乡,走出国门,对家乡和 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才会有深切的体会。
导读·边学边思
②第 6 段与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关。在叙述了因各种原 因造成的离乡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 本段先交代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冷酷的现 实又迫使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或漂洋过海,谋生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异域;或在异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然后赞颂了他 们不忘桑梓之情,与祖国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精神, 这就把“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向心力的凝聚”的 高度,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其作用和好处是:具 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 (地理)而褪色;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以深 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1)侘傺: 失意的样子。 (2)田塍: 田埂。 (3)蕞尔: 形容小(多指地区)。 (4)发轫: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
业开始。 (5)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导读·边学边思
第三部分(第 7 段):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鼓励我们 在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 息——“永不消失”。(首尾呼应,得以强化)
导读·边学边思
写出疑惑 将你阅读时的疑惑以及准备与同学、老师讨论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忘怀 来说事,细数那些年不能________的雷人礼服,追溯
那些年的春晚情怀。
导记·晨读晨练
(2)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辨析:“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 惜意。“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 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功,事业。亏,差。篑,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筐。如“新的教学方法的试验,现已接近完成,万不可 停顿下来,否则将功亏一篑”。 例句:①我们做任何工作,愈接近完成就愈要谦虚谨
⑪濠水( háo ) . ⑭含辛茹苦( rú ) ⑮魂牵梦萦( yí ) . . nɡ ⑯铩羽而归( shā ) ⑰忐忑不安( tǎn ) . .
导记·晨读晨练
(2)多音字
低徊 huí . ①徊 徘徊huái . 方兴未艾 . ②艾 自怨自艾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种。一是灾难,尤其是战争,不仅造成成批的人流离 失所,而且造成了田园寥落,骨肉分离。对流离失所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的人而言,这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放逐, 有家难归,有国难奔,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 因为这其中并不是被放逐人的错,而是社会的黑暗, 统治者的昏聩。
导读·边学边思
导读·边学边思
二、初读印象 泛读课文,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且概括出各部 分大意。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第一部分(第 1 段):什么是乡土情结——“永 不褪色”。 第二部分(2~6 段): 按人的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 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第 2 段:乡土情结 由来——童年烙印。第 3 段:少小离家。第 4 段:离 家际遇。第 5 段:战争、放逐。第 6 段:海外游子, 心系桑梓——最重的一份乡土情:民族向心力)
问题写出来,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与同学初步交流, 不能作初步交流的可以在课堂上交流。
导读·边学边思
一、整体把握 1.散文中的“线索”是把相关情节或事件联结成一个整 体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物、一种景、一种感情,乃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至时间、地点等,那么《乡土情结》的线索是什么? 答:
答案 本文的线索是“故园之思”这种感情(或答“乡 土情结”)。文章由“离家”到“归家”,由“小家” 到“大家”,都是围绕“故园之思”(或“乡土情结”) 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来展开的。
1.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 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 念它。 2.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 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 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导记·晨读晨练
3.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 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
功败垂成 慎,否则很可能造成________的结局。
②北京队艰难地将比赛拖入了加时赛,但在加时赛中防 住了麦蒂,却没有防住青岛队的外线远投,________, 功亏一篑 最终还是输了。
导读·边学边思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一、常识常记 1.柯灵(1909-2000),中国现代作家、电影艺术家。原 名高季琳。 浙江绍兴人。 1926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31 年冬到上海参与左翼文艺活动。 此后除了 40 年代末 一度被迫避居香港外,一直在上海从事创作和编辑 工作,先后编过《大美晚报· 文化街》《文汇报· 、 世纪 风》《万象》《周报》等 10 多种报纸副刊和期刊。 、 、
导记·晨读晨练
乡明”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时时叩开每 个异乡人的心扉。人就像一只风筝,不管飞多远,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线头仍紧握在故乡的母亲手中,人越是远离故乡, 对故乡的感情就越是剪不断。正如台湾国民党前主 席连战先生阔别大陆六十载回乡后的故土深情,不 禁让人想起“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亲”。
2.近义词辨析 (1)忘怀· 释怀 辨析:“忘怀”指忘记,“释怀”指人内心某种情绪 或感情的消解。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释怀 例句:①电视屏幕上已出现很多让我们不能________
的古装美人,她们用自己独有的气质演绎出一段段撕 心裂肺的爱情故事。 ②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于春晚有越来越多的 要求和吐槽,倒是明星在春晚上的雷人造型不断被拿
(6)开宗明义: 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主题,点明
意旨。
(7)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8)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 (9)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
觉地受到影响。
(10)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 13
【学习重点】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乡土情结
——魂牵梦萦的那片乡土
1.记:积累本文关于思乡的古诗文。 2.读: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的方式领会作者赋予乡土 情结的时代内涵。 3.练:理解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写:借鉴本文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导记·晨读晨练
【唇齿留香】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2.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 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 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香港在历尽 150 年的风风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雨雨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举国为之欢乐, 全民因之激动。88 岁高龄的作家柯灵,在《香港文 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 《乡土情结》这篇散文,表达对故土、对祖国的热 爱和赞美,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感 人肺腑。
导读·边学边思
4.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他们离家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1)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
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 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第 一种情况是主动出去闯世界;第二种情况是被打发 出门,是现实的、被动的。(2)他们离家的原因有两
导读·边学边思
二、重点突破 3.开头引用王维的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王维的诗借对故乡“寒梅”的思念, 表达了 一个久在异乡的人的浓郁的故乡之思。 由王维的诗 引出乡思的普遍性,“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方魂 牵梦萦的土地”, 并进而引出“乡土情结”; 同时 以诗入题,文笔生动自然,以诗涵盖主旨,提纲挈 领。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高适 ——李白 ——贺知章 ——宋之问 ——王湾 ——刘皂 ——王维 ——柳宗元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导读·边学边思
2.什么是乡土情结?作者列举了哪几种情况?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乡土情结是一种深藏心底对故乡难以割舍的 思念之情。它具有魂牵梦萦、随时随地、永不褪色 的特点。在文中作者列举了以下几种情况:离得远 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 忐忑不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之感。
导记·晨读晨练
【字正音准】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风尘碌碌( lù ) ②悠邈( miǎo )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④谪居( zhé ) . ⑦桑梓( zǐ ) . ⑩发轫( rèn ) . ⑬灯灺( xiè ) .
⑤蕞尔( zuì) . ⑧搭讪( shàn ) .
③三匝( zā ) . ⑥欷歔( xū ) . ⑨田塍( chénɡ) . ⑫翰苑( yuàn) .
导读·边学边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 总编辑、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作家协会书 记处书记、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主席等。他始终来自注现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