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PPT课件(19张ppt)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时间
地点
兵力
战绩
特点(四 字)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20日夜— 21日夜
安庆-芜湖
21日17 时—22日 九江—安庆
22时
21日17 时—22日 南京—江阴
下午
30万
突破···渡
至··二···已占
所向披靡
领···
35万
大部渡过南 岸····歼灭及 击溃···占 领···控制···封 锁···
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 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 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 部为我解放。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要塞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版本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重难知识探究
关于过渡自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内在联系紧密,还应从语言标 志上去体会其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的特点。如文中前面写了“二 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鲁港地区” 交代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后面就用“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既交代了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又补充 说明了上文没提及的中路军所遇之敌的情况。前面写了“二十一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后面就写“我东路军三十五万大 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上文呼应。前面写了“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后面就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与之相呼应,起到了紧密衔 接的作用。
聩(������������ì)振聋发聩 揭(������������ē)揭发
篑(������������ì)功亏一篑 剔(������ī)剔除
匮(������������ì)穷匮
歇(������������ē)歇息
靖(������ì������������)绥靖 衔(������������á������)衔接
基础知识梳理
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 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优秀PPT教学课件
结
面概括) 阵,横渡长江
构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 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战( 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详议几笔 :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第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 形象的表明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并扩大了根据地,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
知识,写一则新闻
作
,报道学校或班级 里某人、某事或某
业
项活动,或发生在 你身边的新鲜事。
布
要求:1、拟出恰当 的标题。
女儿还不到两岁,表达心情最直观的就是面部的微笑以及不那么娴熟的小跑。尽管小跑起来有些歪歪扭扭,还是可以看出非常激动。 这时候老婆也出来了,最近老婆在准备一项考试,所以应该是早上很早就起来在房间里看书。现在老婆看到女儿出来,自己拿着书到客厅里看。 女儿跑到我跟前,好奇的看着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双管齐下,拍打键盘的声音噼里啪啦,非常清脆,也非常高兴。我写文刚好一半,被女儿打断了,就希望她先去客厅自己玩会,我写完再陪她玩。 于是我没有过多和女儿互动,只是机械性的把女儿的小手从键盘上拿开,随便从角落里捡到一个小玩具递给她,把她抱到客厅,然后我就继续坐下来,写文。 期间我发现她可能发现我的冷淡反应,就干脆拿着我刚才递给她的玩具,围到老婆身边,嘴里不那么连贯地说着:“妈妈,看”。时而又自己笑起来,时而把玩具在地上弄出声音,想引起老婆的注意。 当时老婆一边在看书,一遍象征性的回应一下。女儿干脆起来,把双手放在脸上,舌头伸出来收回去。之前女儿看动画片自己学会的这个调皮的动作,每当她做出这个动作,我和老婆都会立刻也做出这个动作回应她,逗她。 但今天,老婆只简单点点头,眼睛还没离开书本。我看到女儿一个人原地走了一圈,然后停在客厅中央,突然间大哭起来。我立刻跑到女儿身边,抱起她,刚才还挂着微笑的脸蛋此刻由于委屈变得扭曲通红。刚才还有一点激情的双眼此刻不断涌出泪水。 老婆也过来了,我们俩不断的安慰着她,和她说话,为刚才我们俩的态度向她道歉。然后女儿转向老婆,喊了一句妈妈,又转向我喊了一句爸爸,立刻开心的笑起来。 孩子们的幸福开心,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的多。幸福的含义或许每个人理解不同,给出的定义不同。我们总觉得,要拼命的赚钱,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更多的玩具,更一流的居住环境,更好的营养,这样才是给孩子创造幸福。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ppt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结境
构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1949年4 月)
新闻背景
•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 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 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 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 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研究语言
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一词是实还 是虚写?为什么?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去掉行不 行,为什么? 3.“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时 可渡完”,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词语加以比较, 你觉得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Fra bibliotek布置作业
• 课下阅读一则新闻,分 析新闻的结构
;
/ 祛痘加盟
lpt82hkn
有发现身体的其他部位,他挑了一个头颅上来,看着大小,应该是一个小孩的,我说:“难道是那白蛇干的。”山神说:“不 知道,这里的水有问题,他们的灵魂都被锁到了水里,无法投胎,而且都是小孩。”我说:“这么丧心病狂,那我们应该怎么 办?”山神说:“你把天珠拿出来试试。”我把天珠拿出来说:“怎么做?”山神说:“你不是渡劫人嘛,这种事不是你们的 看家本领吗?”我无辜地说:“我都不知道渡劫人是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啊,又没人教我,再说我自己怎么成为渡劫 人的都不知道。”他一想也是,我们就陷入了沉默之中。想不到在这么美的地方居然有如此恐怖的一幕,是为了什么居然可以 杀害那么多的生命。山神说:“这里的封印法力很强大,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我曾经见过你的上一任渡劫人把自己的血滴在 天珠上。”我说:“你确定?”山神挠挠头说:“我也不确定,记忆中好像有那么一次吧。”我说:“要是没啥效果岂不是浪 费了我的血,再说,这东西是圣物,把血滴在上面会不会起反作用啊”。山神说:“没事,反作用不是有我呢嘛,再说你不想 让这几千个灵魂转世投胎吗。”我一想,也是。我说:“可是我用什么划开呢?”山神从手里变出来一把匕首,通体黑色,拿 着也有点沉,在刀柄上镶着一颗蓝色的宝石,拔出匕首,刀刃发着逼人寒光。山神说:“这把刀就送给你了,你防身用。”我 用刀轻轻割开手掌温热的血从手掌流出来滴在天珠上,天珠在手上转动着,越转越快,并悬浮在湖面上,此时山神已经把我的 手包扎好,看来这个方法还真的挺有用的。平静的湖面开始涟漪阵阵,突然砰的一声,湖里就像放了一颗炸弹一样,炸了起来, 水花有三四米这么高,山神拉着我一下子就在距湖十米开外的地方,这个地方也不像刚才那般美好,天空完全阴沉了下来,似 大风雪将至的前兆,这里的气温也更低。过了一会,先是一个小孩浮出水面,接着是无数个,他们的脚总是距离地面有十多公 分,悬浮在空中,他们看起来也是半透明状态的。天珠也重新回到了我的手中。那群小孩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目光呆滞, 眼神涣散,在眼前飘来飘去,我问山神:“他们在干什么,这么飘来飘去渗的慌。”山神说:“他们再找通往忘川的道路,看 他们身体透明的状态,他们已经在这里几千年了,可能战国时期就已经在这里了,他们现在必须找到忘川然后投胎,不然孤魂 野鬼都做不了。”说完山神摇摇头,叹息一声。我说:“对了,你不是说要让他们找到忘川吗,那这天珠既然可以把他们放出 来,那可不可以送他们去忘川那里。”山神说:“天珠不是万能的,它能将禁锢的灵魂解放出来,但却不能找到忘川。”现在 已经有很多魂魄开始冒青烟了,我说:“你看是不是与斯巴霍有关,那
结境
构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1949年4 月)
新闻背景
•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 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 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 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 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研究语言
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一词是实还 是虚写?为什么?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去掉行不 行,为什么? 3.“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时 可渡完”,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词语加以比较, 你觉得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Fra bibliotek布置作业
• 课下阅读一则新闻,分 析新闻的结构
;
/ 祛痘加盟
lpt82hkn
有发现身体的其他部位,他挑了一个头颅上来,看着大小,应该是一个小孩的,我说:“难道是那白蛇干的。”山神说:“不 知道,这里的水有问题,他们的灵魂都被锁到了水里,无法投胎,而且都是小孩。”我说:“这么丧心病狂,那我们应该怎么 办?”山神说:“你把天珠拿出来试试。”我把天珠拿出来说:“怎么做?”山神说:“你不是渡劫人嘛,这种事不是你们的 看家本领吗?”我无辜地说:“我都不知道渡劫人是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啊,又没人教我,再说我自己怎么成为渡劫 人的都不知道。”他一想也是,我们就陷入了沉默之中。想不到在这么美的地方居然有如此恐怖的一幕,是为了什么居然可以 杀害那么多的生命。山神说:“这里的封印法力很强大,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我曾经见过你的上一任渡劫人把自己的血滴在 天珠上。”我说:“你确定?”山神挠挠头说:“我也不确定,记忆中好像有那么一次吧。”我说:“要是没啥效果岂不是浪 费了我的血,再说,这东西是圣物,把血滴在上面会不会起反作用啊”。山神说:“没事,反作用不是有我呢嘛,再说你不想 让这几千个灵魂转世投胎吗。”我一想,也是。我说:“可是我用什么划开呢?”山神从手里变出来一把匕首,通体黑色,拿 着也有点沉,在刀柄上镶着一颗蓝色的宝石,拔出匕首,刀刃发着逼人寒光。山神说:“这把刀就送给你了,你防身用。”我 用刀轻轻割开手掌温热的血从手掌流出来滴在天珠上,天珠在手上转动着,越转越快,并悬浮在湖面上,此时山神已经把我的 手包扎好,看来这个方法还真的挺有用的。平静的湖面开始涟漪阵阵,突然砰的一声,湖里就像放了一颗炸弹一样,炸了起来, 水花有三四米这么高,山神拉着我一下子就在距湖十米开外的地方,这个地方也不像刚才那般美好,天空完全阴沉了下来,似 大风雪将至的前兆,这里的气温也更低。过了一会,先是一个小孩浮出水面,接着是无数个,他们的脚总是距离地面有十多公 分,悬浮在空中,他们看起来也是半透明状态的。天珠也重新回到了我的手中。那群小孩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目光呆滞, 眼神涣散,在眼前飘来飘去,我问山神:“他们在干什么,这么飘来飘去渗的慌。”山神说:“他们再找通往忘川的道路,看 他们身体透明的状态,他们已经在这里几千年了,可能战国时期就已经在这里了,他们现在必须找到忘川然后投胎,不然孤魂 野鬼都做不了。”说完山神摇摇头,叹息一声。我说:“对了,你不是说要让他们找到忘川吗,那这天珠既然可以把他们放出 来,那可不可以送他们去忘川那里。”山神说:“天珠不是万能的,它能将禁锢的灵魂解放出来,但却不能找到忘川。”现在 已经有很多魂魄开始冒青烟了,我说:“你看是不是与斯巴霍有关,那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ppt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安安庆 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不 可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少 的 三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 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 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 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 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揣摩语言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 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 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 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在新闻的主体里,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 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 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 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 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 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西面”转到“东面”。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安安庆 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不 可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少 的 三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 阴要塞,封锁长江。
上句只交代了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 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 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 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揣摩语言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 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 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 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在新闻的主体里,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 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 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 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 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 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西面”转到“东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这首七律铺开了攻占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 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 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 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 又领起了下文。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 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语言品味: 1、认真思考讨论“课后题二” 中1、2组题目。 2、 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渡过三十万人。 (原文)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原文)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 彩。)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 伯的无能,他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 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
议论句(分析原因)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 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 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三个主要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yù )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xiá ) 溃退(kuì )歼灭(jiān )管辖(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 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1949年4月)
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 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诗中流露出的豪壮的 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 步当代。可以说,作为 革命家、政治家、军 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 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 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 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 是气势不凡。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两 则新闻。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 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 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 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 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 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 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而且, 内容比第一句丰富、完整、详细。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主体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 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 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大部渡过,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事情的起因):国民党政府
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题目
标题
(电头)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东路军
导语
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 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 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 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 又领起了下文。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 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语言品味: 1、认真思考讨论“课后题二” 中1、2组题目。 2、 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渡过三十万人。 (原文)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原文)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 彩。)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 伯的无能,他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 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
议论句(分析原因)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 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 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三个主要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yù )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xiá ) 溃退(kuì )歼灭(jiān )管辖(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 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1949年4月)
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 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诗中流露出的豪壮的 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 步当代。可以说,作为 革命家、政治家、军 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 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 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 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 是气势不凡。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两 则新闻。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 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 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 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 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 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 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而且, 内容比第一句丰富、完整、详细。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主体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 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 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大部渡过,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事情的起因):国民党政府
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题目
标题
(电头)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东路军
导语
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