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风优美,论文清新,成为唐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性的关怀,其中《忆梅》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的文学创作以爱情为主题,而《忆梅》也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诗。
诗中李商隐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一株枯梅之上,表达了爱情难舍的痛苦和回忆的温暖。
诗中一字一句都是那样的凄美动人,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句从字面上看是在形容梅花被碾碎而成为灰烬,但其实是利用梅花之死来比喻爱情的逝去,然而梅花的香味却一如既往,同样也比喻了爱情中深藏的记忆,就像那一份深浓的思念,即使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和生活的琐碎,也仍然留存在心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此句开篇就描写了春天带来的变化,风雨送春去,飞雪迎春来,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描写悬崖百丈的冰和仍然傲然挺立的花枝,表达了爱情的坚韧和不屈的意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句话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绝望和悲哀都化为一句话,说起“无定河边骨”,那是指古代战场上无数士兵陨落于此,而“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是指李商隐自己,他以此来表达对时代变幻及自身命运的哀叹。
尽管诗人面临着巨大的磨难和困苦,但是他依然能够懂得爱情中的温馨与美好,这种坚强的意志让人无限敬畏。
总的来说,《忆梅》是一首意义深刻的诗,它描绘了“花香袭人”的美好,也反映了爱情不能忘却的珍贵。
整首诗的情感是深沉而凄美,以梅花作为爱情的象征,表达了在时空的流转中,爱情中那份独有的坚韧和执着。
这首诗在诗歌史上以其充满诗意和优美的句法而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原文、赏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忆梅》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忆梅》原文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忆梅》鉴赏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
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古诗忆梅·定定住天涯翻译赏析
古诗忆梅·定定住天涯翻译赏析《忆梅·定定住天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前言】《忆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乃诗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写。
此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
全诗意极曲折,却浑然天成,一意贯串。
【注释】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住:一作“任”。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⑵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⑶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⑷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翻译】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鉴赏】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有着不俗的才华和深刻的感悟。
其中,他的《忆梅》一诗,自然清新、优美流畅,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和生命真谛,堪称他的代表作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解析及鉴赏。
忆梅唐李商隐雨后杏花寒食天,无人知我荐潜川。
晚来踏青骑马至,问云何处最香繁。
我来楚国多年,为谪宦官异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念妇承恩当此饭。
今年骐骥杂粮积,又得玉人相与猜。
已过梅花今又是,恰似郎前一枝开。
诗句解析:1. "雨后杏花寒食天":这句话是在描绘雨后的春天。
杏花已经开了,在寒食节的这一天,没有人意识到作者潜川的推荐。
2. "无人知我荐潜川":这句话是在说,没有人意识到作者多年来的努力和对潜川的投入,因为这些只是作者自己心中的秘密。
3. "晚来踏青骑马至":这句话是在形容作者晚上去踏青时,骑着马到达自己心爱的地方。
4. "问云何处最香繁":这句话是在问那里的桃花最为繁茂,香气四溢。
5. "我来楚国多年":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来到楚国已有很多年了。
6. "为谪宦官异乡":这句话是在解释作者为什么来到楚国。
他是因为被谪为宦官而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异乡。
7.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每当佳节到来的时候,就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8. "念妇承恩当此饭":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时常怀念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恩人,他们在寒食节的时候会为他准备特别的饭菜。
9. "今年骐骥杂粮积":这句话是在描述今年的丰收情况。
作者种植的骐骥杂粮收成颇丰。
10. "又得玉人相与猜":这句话是在说作者又得到了自己的爱人作伴。
他和爱人一起猜谜语,相互交流。
11. "已过梅花今又是":这句话是在说已经错过了梅花的季节,现在正是另一种花开的季节。
李商隐《忆梅》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忆梅》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忆梅》译文及注释
《忆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
李商隐《忆梅》李商隐《忆梅》《忆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为诗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写。
此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忆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梅》原文: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忆梅》译文: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忆梅》注释: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忆梅》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任职于梓州柳仲郢幕府后期之作。
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忆梅》赏析:此诗是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
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李商隐《忆梅》赏析
李商隐《忆梅》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分类标签:描写梅花作品赏析【注释】: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李商隐《忆梅》赏析
李商隐《忆梅》赏析李商隐《忆梅》赏析《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分类标签:描写梅花作品赏【注释】: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
《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诗鉴赏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距离。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悲伤心情下应柳仲郢之邀,来梓州。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常常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心境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死死地”、“牢牢地”之意,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雅”在它们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引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境。
古人有“杨柳依依”来表达依恋不舍之情。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
三、四两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又花凋香尽。
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由忆梅而恨梅,层层递进。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如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诗人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遭遇,这早春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见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 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恨了。
《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
《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诗鉴赏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距离。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悲伤心情下应柳仲郢之邀,来梓州。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常常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心境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死死地”、“牢牢地”之意,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雅”在它们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引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境。
古人有“杨柳依依”来表达依恋不舍之情。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
三、四两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又花凋香尽。
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由忆梅而恨梅,层层递进。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如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诗人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遭遇,这早春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见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 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知识扩展:李商隐轶事】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1、忆梅
诗 意 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 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当作去 年开的花。
忆
梅
李商隐(唐代)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谢 谢!
忆 梅
李商隐
忆 梅
走进作者
忆
梅
李商隐 (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忆பைடு நூலகம்
李商隐 (唐)
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注释 • 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 天涯:此指梓州。 • ⑵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
此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恨:怅
唐诗咏梅诗鉴赏
唐诗咏梅诗鉴赏梅花的色,艳而不妖;梅花的香,雅而不俗;梅花的姿,秀而不媚。
古人对于梅花情有独钟,关于咏梅的诗句很多,下面整理经典咏梅诗词。
《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只要看到或想到”寒梅“,就会触动诗人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难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游春词》【唐】令狐楚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赏析:一叶落而知秋,一花发而知春,见微而知著。
故有“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之感。
春光的到来,连“暖日晴云”都懂得节气更替,更用不着“东风”(春风)来催促。
《上堂开示颂》【唐】黄蘖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赏析: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诗人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来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
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赏析: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将它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床独看梅枝横斜。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崔道融笔下的梅花,是孤傲的,孤傲得难以入画;她也是清雅的,清雅得只闻花香忘了寒冷。
同时,也是令人心生怜惜的,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如此雪中盛开的梅,实在是不忍见其凋残,唯此心愿,已慰来日之遗憾。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却像独凝聚了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这是任职于梓州仲郢幕府后期之作。
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此诗是所作的一首。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
梓州(今四川)离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奈何的悲哀。
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地联想到自己: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李商隐《忆梅》咏梅花诗赏析
李商隐《忆梅》咏梅花诗赏析《梅花·忆梅》咏梅花诗鉴赏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大中九年(855)写下的,此时他在梓州幕府。
时值仲春,万紫千红,寒梅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因此题为忆梅。
诗一开头:“定定住天涯”,写的不是梅花,而是诗人自己滞留他乡的苦痛。
李商隐在大中五年(841)就辟梓州幕,此时他在东川已经住了四年,没有升迁。
梓州(今四川三台)离京城长安一千八百多里,就唐代辽阔的疆域来说,这一千多里还算不上“天涯”,诗人这样写主要是心理上的因素:李商隐在仕途上很不顺利,他生当晚唐之世,政治腐败不堪,特别是朋党之争的祸害、斗筲之徒的排挤和妒忌,使得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钰《哭李商隐》)。
同时,就在他来梓州幕的那一年秋天,家里又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结婚十多年的妻子王氏病逝了。
李商隐同王氏的感情极为深厚,爱妻之亡不仅影响他的情绪,而且在此后六年亦即诗人生命史上的最后阶段,这也是一直使诗人伤情的重要因素。
可见,李商隐是在仕途坎坷,失去爱妻的情况下来到梓州的。
心灵上的苦闷自不必说,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孤独之感,而且在梓州一住四年,长期不调,其孤独苦闷之情可想而知。
因此“定定住天涯”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生动写照。
“定定”二字,意即牢牢地、死死地定在这儿不动了,诗人似乎觉得自己要永远地滞留他乡,不能生还故里了。
寥寥五个字便把诗人自己满腹的苦闷烦忧、无可奈何的悲凉心境充分表现出来了。
那么,满腹的滞留之苦、乡关之思、郁郁不得志之情从哪里能得到一点安慰呢? 于是便转出另一句诗:“依依向物华”。
“依依”指留连的神情意绪。
“物华”指生机盎然的美好春色。
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春色里,诗人好象是得到了一点安慰,心里也似乎对美好的春光有所依恋。
但是,长期郁结在心中的凄苦与烦忧岂能是眼前的春光、和煦的东风所能消除?这种抽刀断水、举杯浇愁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却产生相反的效果:引出诗人更深一层的愁思,这样便转出后两句诗:“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的解释
李商隐“忆梅”的解释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释: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梓州。
⑵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
恨:怅恨,遗憾。
赏析: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的意思_全诗赏析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出自唐代诗人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赏析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艳的,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理解诗句忆梅【唐】李商隐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
常寒依定 作梅依定 去最向住 年堪物天 花恨华涯 。,,,
忆 梅
理解诗句
定定: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梓州。 物华:指眼前美好 的春天景物。 寒梅:早梅,多于 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作品鉴赏
• 这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 所以题为“忆梅”。 •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 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 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 魂的心声。
忆梅
李商隐
走进作者
• 李商隐
唐代诗人。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 人。其诗在内容上,有的抒发 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 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 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 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 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在艺术 上,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 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 缠绵,文学价值较高。但有的 作品伤感情调较浓,用典过多, 隐晦难解。 代表作有 《李义山 诗集》。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 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 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 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 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 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寒梅”先春 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 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 打击,到入川以后,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 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因为 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 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梅》原文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长作去年花。
《忆梅》鉴赏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距离。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悲伤心情下应柳仲郢之邀,来梓州。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常常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心境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死死地”、“牢牢地”之意,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引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境。
古人有“杨柳依依”来表达依恋不舍之情。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
三、四两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又花凋香尽。
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由忆梅而恨梅,层层递进。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如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诗人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遭遇,这早春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见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 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恨了。
这首《忆梅》纪昀评曰“意极曲折”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一意贯穿,天然浑成。
《忆梅》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
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