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生理的关系
02
心电图波形反映了心脏电生理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包括除极和
复极过程。
心电图波形的命名与意义
03
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的命名与心脏电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导联系统
标准导联
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用于记录心 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02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不 要讲话或移动体位,以 免干扰心电信号的记录 。
03
对于女性患者,检查时 需解开内衣,露出胸部 ,以便正确放置电极片 。
04
检查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 知医生。
06
心电图判读技巧与误区解 析
ST-T改变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 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自动分析心电图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要 结合人工判读进行综合分析。
提高心电图判读能力的方法
01
02
03
04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心电图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波
形特征等。
多看多练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 的心电图,提高判读能力和经
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20次/ 分。
3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内产生极快的不规则颤动波,心房率通常在 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室性异位搏动,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50次/分。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可 能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通 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 可缓解。
心脏肥大与心脏扩大
心脏肥大
心脏肌肉体积增大,通常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脏疾病引起。心脏肥大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心电图的用途
总结词
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
详细描述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常用手段,同时也可 以用于监测心脏功能,如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 评估治疗效果,如监测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03
心电图异常与疾病关联
心跳过速与心动过缓
心跳过速
心跳速度超过100次/分钟,可能由于运动、情绪激动或某些 疾病引起。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心动过缓
心跳速度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或健康人。但心动过 缓也可能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可能导致乏力、胸闷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以及 心脏传导阻滞等异常波形。这些异常波形 可能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问题。
常见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
正常P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时间不 超过0.11秒,电压不超过 0.25mV。
QRS波群
正常成年人一个标准导程 中QRS波群的时限为 0.06~0.10s,平均为 0.08s。V₁导联R/S≥1,V₅ 导联R/S≤1,R波自V₁至 V₅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 小。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T波 :
• 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改变。 • (1)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 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 联向上,aVR向下。 • (2)振幅: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 的1/10。 • 异常: • (1)低平:心肌缺血,心肌炎,低血钾。 • (2)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室 早。
QRS波群:
• 异常: • (1)间期>0.10s: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 预激综合症,室早。 • (2)Q波>R波1/4:心肌梗塞。 • (3)低电压: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 (4)电压增高:消瘦,小儿心室肥大。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 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处在缓慢恢复复极的时 间。 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 升在 V1 ~ V2 导联不超过 0.3mV,V3 不超过 0.5mV,V4 ~ V6 与肢体导联均不超 0.1mV 。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目测法 –作图法
–查表法
目 测 法
作 图 法
查表法
正常范围
- 30 °~ + 90 °
• 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 30 °~ - 90 ° + 90°~ + 180 °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
见于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 –极度右偏或不确定电轴 - 90 ° ~ - 180 °。
心电图组成
• 心电图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 ,有时还可看到U波。 根据这些波还可分为几个段:P-R间期,Q-T间期,S-T段。
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
• 心电图纸是由小方格组成的。在标准电压 为1mv,纸速为 25mm/s的情况下 ,小方格的高 度代表0.1mv,长度代表0.04s。 • 测量方法是用分规去测量各波段的高度或 长度,时间测量应选择波形较清晰的导联。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0.43
0.80
75.0
0.348
0.39
0.60
100.0
0.302
0.34
0.40
150.0完整版PPT课0件.246
0.29
14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5.Q-T间期:Q波起始部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 极与复极所需时间。
一般选择V3测量,因其导联T波高,U波明显。 Q-T间期延长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低钾、
完整版PPT课件
25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完整版PPT课件
26
二、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 提前的P波重叠于前面的T,且不下传,可无
QRS波 • 不完全性代尝间歇居多 •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完整版PPT课件
27
V4:左锁中线第五肋间
侧对称处
V5:左腋前线与V4水平 V7:左腋前后与V4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水平
V9:左脊柱旁线与V4水平
完整版PPT课件
18
完整版PPT课件
19
二、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4.窦房传导阻滞: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左侧胸导联上移<0.1mV;
任何导联水平降低<0.05mV
完整版PPT课件
13
一、正常心电图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R-R 间期度
心率
(s)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的测量
测量若干个(5个以 上)P—P或R—R间 隔,求平均数
用下列公式计算出 心率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 测量向下的波的深度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最
低处。 所测量的振幅可以mm(一小格)计。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胸导联横界面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时间、电压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是一 种1mm X 1mm的方 格坐标记录纸
横坐标代表时间 每一小格为lmm相
当于0.04s,5小格 为0.2s。
时间、电压的测量
纵坐标代表电压 lmV的定标电压,
正好能将心电记 录器上的描笔上 下移动l0mm 一 小 格 为 lmm , 相当于0.1mV的电 位差 5小格为5mm,相 当于0.5mV。
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1.3(房室)交界性早搏
1、QRS波与窦性者略有变异,因为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 传达心房,所以QRS波前会产生一个逆行P’波, P’-R<0.12s
心室扑动与颤动
4.1、右房肥大
特点: 1、右心房比左心房先除极,P波的宽度增加, 出现双向P波,并且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高大。
2、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在II、 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
右心房肥大
4.2、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 上最为显著。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 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 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 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 形。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 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 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 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 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 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 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 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 过程发生较早。
阅读心电图的步骤
找出P波,确定是何心率 测定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 判断心电轴 检查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形态、
电压、时间及相互比例 检查S-T段是否有偏移 结合临床下诊断
异常心电图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2、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 1、连续3个以上房性早博 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 次/分之间。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规 则、杂乱无章。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
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小 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3.1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在V1和II导 较易识别) 2、“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绝对不等 (脉搏短绌)
3.2心房扑动:
1、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 呈锯齿样。(II、III、avF导联清晰) 2、扑动波较规则,频率在240-430 bpm, 3、由心房内一个固定的异位兴奋灶发出冲 动。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左心房肥大
4.3、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 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 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辩, 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
2.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QRS波宽大畸形>0.12s,ST-T改变,T波与QRS主 波方向相反,呈连续室性早博 B、心室律稍不齐,频率为140~200次/分
临床心电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2期1段)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Q-T间期 5、T波 6、ST段
R心脏除、复ຫໍສະໝຸດ 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 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图形。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 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 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当细胞一端的 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 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 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 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 从而形成一对电偶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 (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源流入电穴,并沿着 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 毕。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 称为除极状态。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 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 为复极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 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 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