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居者难有其屋”香港公屋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
文章编号丨673-9493 (2020) 06-0038-07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830/j.upi.2020.355“居者难有其屋”:香港公屋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Unaffordable Home Ownership: The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H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y王紫荆梁印龙邵挺Wang Zijing, Liang Yinlong, Shao Ting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大城市普遍面临房价过高和住房短缺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长期睢以获得可支付性住房,成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珥。
香港从1950年代开始,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探索并逐漸形成了一套“租赁为主、出售为辅”的公屋政策体系,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累枳了不少矛盾。
本文首先梳理了香港公屋政策的内容及其历史演变过裎,然后分别评价了公屋政策“被边干预”“枳极干预”“消 极干预”“适度干预”这四个阶段的实施成效,从中总结出香港公屋政策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期为内地大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与借鉴。
A b s tra c t:In recent years,large cities in Chin«i are generally facing the double challenges o t overpriced housing and housing shortage.M id d le and low-income people in cities are suffering fro m long-term d iffic u lty-in o bta in in g affordable h ou sing,w hich has become an im p o rta n t obstacle to realize the goal o f hig h-quality urbanization.To achieve the goal o t4,H om e CKvnership Scheme>,,H ong Kong has explored a set o f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since the 1950s,w hich stipulate th a t public houses are m ainly fo r rent and rarely to r sale.The im plem entation ot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 u t also accumulated a lot o f contradictions.T 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ontent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 f H 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ies.Then it evaluates the im plem entation effects o f the p u b lic housing policy in fo u r stages:forced in te rv e n tio n,active in te rv e n tio n,negative in te rv e n tio n,and m oderate in te rv e n tio n.F in a lly,the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 o f H ong Kong's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are summarized, w hich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 r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y-m aking o t large cities in m ainland C h in a.关键词:住房短缺:高房价;中低收入者;公屋政策;居者有其屋:香港Keywords:Housing Shortage;O verpriced H ousing;M id d le and Low-income People;Public H ousing Policy;Affordable H om e O w nership;Ht^ng Kong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0JW ZYJH01201910003010)资助作者:王紫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生梁印龙(通信作者),清华大字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香港公共房屋制度及其对杭州的启示
香港公共房屋制度及其对杭州的启示解决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房屋计划,经历了五十多年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迁,已经在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居住问题。
杭州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城市之一,人均收入较高,政府运作高效,十分适合借鉴香港经验,建立有杭州地方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一、香港公共住房政策历史演变香港的公共住房分为出租型公共住房(公屋)和出售型公共住房(居屋)两类。
从50年代起主要历经徙置计划、廉租屋和临时居屋计划、十年建屋计划、长远房屋策略、十年房屋计划等阶段,随着居民房屋自由化愿望逐渐强烈,公屋供给逐渐倾向于出售居屋或自主置业,但2000 年受金融风暴影响,香港房价大幅下降,居屋计划的优点与价值逐渐消失,居屋认购率低。
为适应市场变化,房委会自2002年起无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及终止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同时可租可买计划、租者置其屋计划也停止。
此后,除居屋计划的剩余房产外,香港公共屋邨全部以出租形式提供给有需要的居民。
从公屋发展历程来看,香港制订的公共住房计划和策略根据不同时期私人物业市场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住房困难家庭数量与需求等,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二、香港公屋的供地模式香港公屋计划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土地政策的支持。
香港政府对公屋建设最大的资助是免费拨地给房委会。
政府定期及准确评估房屋需求,供应足够建屋土地并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
香港公屋的供地模式主要三大原则:一是集中较大用地高密度发展公屋;二是避免在贵重土地上兴建公屋;三是房委会不直接负责土地平整工作。
三、香港公屋的资金模式充足稳定的资金是公共房屋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
香港公屋建设的资金来源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通过免费拨地、拨出资本和贷款提供资助;二是房委会通过出租公屋及其附属商业楼宇、出售自置居所单位获得维护及兴建公屋所需的资金;三是成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筹集资金。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公营房屋-HongKongHousingAuthority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公营房屋香港房屋委员会的环保措施旁白: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建筑物鳞次栉比,尽用每一吋空间。
全球半数人口居于城市,比例更持续上升,令城市压力与日俱增。
面对资源枯竭、气候变化加剧等等威胁,我们必须改变建造及管理城市居所的方式。
片名: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公营房屋香港房屋委员会的环保措施旁白:香港,山多平地少,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
要让700万人安居,绝非易事。
旁白:我们在60年前已着手处理这个难题。
1953年一场大火摧毁无数家园,荧幕盖字:1950年代H型第一型大厦旁白:但犹如凤凰火里重生,当时兴建的H型大厦,既安置居民,更设置天台学校,及分层工厂大厦于附近。
荧幕盖字:1960年代长型大厦旁白:随着移民急增,出生率上升,屏幕盖字:1970年代双塔式大厦旁白:大厦亦越建越高。
荧幕盖字:1980年代Y型大厦1990年代和谐式大厦旁白:早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盛行之前,设计已考虑到自然通风及采光。
荧幕盖字:2000年代因地制宜的设计旁白:目前,香港约三分一人口居住于公共房屋,屋邨设计亦由讲求空间效益,变成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主,既满足目前的需要,亦惠及下一代。
章节分隔画面:缔造绿色未来旁白:每个公共房屋项目都经过精密规划。
房委会于1999年率先推动环保,荧幕盖字:房屋署环保健康安全委员会旁白:成立房屋署环保健康安全委员会,由房屋署署长率领,荧幕盖字:房屋署环保小组委员会旁白:负责制定及监督环保政策,图示:I.房屋署II.房屋署环保健康安全委员会III.房屋署环保小组委员会IV.各专责小组旁白:确保公共房屋的规划、兴建及管理符合环保目标及落实环保措施。
图示:房委会的基本信念:关怀为本、顾客为本、创新为本、尽心为本旁白:我们致力提供以人为本的优质绿色居所,图示:环境:生物多样性环境+ 社会:空气质素噪音管制环保物料有害物料管制屋邨绿化及园景美化环保活动环境+ 经济:能源及碳排放社会:安全工作成效健康与公共卫生社会+ 经济:公屋租金政策善用资源经济:财政工作成效环境+ 社会+ 经济:节约用水废物管理微气候研究员工发展和参与成本效益各方参与提升屋邨管理及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旁白:在环境、社会及经济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香港公营房屋 - 一个成功的经验?
Public housing in Hong Kong– a successful experience?香港公营房屋 - 一个成功的经验?Rebecca L.H. Chiu 赵丽霞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本研究首先介绍了香港公营房屋政策实施的背景,然后从可获性(Availability)、可及性(Accessibility)、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和质素(Quality)等四方面来评价该政策的成功与失败。
最后,研究从政策实施的环境、直接资助模式固有的长处与短处两个角度,探讨香港的公营房屋政策是否可以移植、复制到其它国家,特别是中国。
香港政府从1954年开始为居民提供公房。
目前, 香港人口的29.4%,2,052,590人现居住在698,500个公屋单位内。
自2003年起,轮候编配租住房屋单位的时间为1.8 - 2.1年,年度供应量为17,000 个新建出租单位和18,000 个翻新单位,接近新增公房的需求量。
在香港,申请入住公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家庭收入不足以应付家庭开支,第二要求是香港永久居民或居住满七年。
也就是说,所有低收入家庭,除了一半以下家庭成员为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移民家庭,都可以申请入住公屋。
除租住新屋邨单位的大家庭外,总体上公营房屋的租金是可承受的。
因为香港采取家庭开支剩余法,租金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5% - 18%。
此外,还有租金援助计划,确保极低收入家庭可以承受公屋的租金。
30%的香港公屋位于主城区,70%在新市镇,其中43.3%在内围新市镇。
公屋有一定的面积标准,且不断的增加。
50年代的标准为人均2.2m2,其后逐渐增加为7.7 m2,现在的标准为12.4 m2。
香港的公共房屋政策采用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方针,配套设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与指引要求,覆盖零售设施、休闲空间、社区设施等,对舒适度和无障碍设施都很注重。
最近的几年开始重视休闲空间的提供,以促进社会交往。
浅析香港公屋规划与景观设计特色
浅析香港公屋规划与景观设计特色摘要:该文以香港公共住宅社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为研究角度,总结了公屋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整体规划与细部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与总结香港公屋的建设经验与特征,为我国其他地区保障房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屋规划景观设计香港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政策。
虽说香港是一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繁荣背后,却存在着一半的人口无家可归或是居住在条件极差而拥挤的“笼屋”内。
1953年香港石硖尾寮屋区的一场火灾开启了香港公屋的建设历程。
经历60年的建设历程,香港公屋的建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下层人民的住房困难,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物质精神生活都大大丰富的生活环境。
1.公屋建设历程1. 建设初期香港公屋的建设初期为1950年代至1972年间,在这之间香港政府出于应对火灾的状况而开启公屋最早形式的建设。
1953年的火灾使得五万多居民失去自己的居所,香港政府于第二年在原场地建设了8幢6层或7层高的混凝土大楼为失去居所的人们提供住宅,居民只需要每月付给14元的租金便可一直住在成为“徙置大厦”的公屋里。
此后,香港政府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了“廉租屋计划”,兴建了北角邨、华富邨等最早的10个廉租住屋社区,提供较徙置大厦质量更佳的居住空间。
1.2. 十年建屋大计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组为香港房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接管一切关于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设事宜,统称为公共屋村。
同年,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计划”,旨在1973年至1982年间为180万香港住房困难民众提供带有独立设施的公共住房。
这10年间,房屋委员会还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居民有机会拥有自己私人的房屋,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建屋,至1981年居住在公屋里的人口已达200万。
1.3. 建设成熟期此后,香港公屋的建设可以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由只重视房屋数量的建设与供给开始转为更关注组屋社区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以民为本:香港公营房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香港公营房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屋署高级建筑师卫翠芷简介香港房屋委员会为不能负担私人住宅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的公营房屋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以民为本的设计和管理,一向以来都是公营房屋可持续发展所遵循的指导原则,并且以达致社会性、环境性与经济性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所有发展项目中,必须要在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的同时能保护环境,让我们的资源能延续到下一代。
本报告将会详细阐释香港房屋委员会在规划和设计中以民为本,节能环保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
1. 引言香港公营房屋发展经历五十多年,无论以本地或国际的任何标准衡量,都显耀着骄人的成果。
很多学者更认为,香港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转口港,成为今天的世界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会,公营房屋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除了政府的各种有利营商环境外,香港公营房屋廉宜的租金能减轻低下阶层的生活重担,让他们能专心一意地把精力投放在工作上,为香港提供庞大的劳动力量,稳定社会经济。
由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约两百多万香港人居住在各类公营出租房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公营房屋的生活模式和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是香港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公营房屋在香港1,100平方公里面积中仅有的200平方里可建屋面积里,构建着香港整体外观的重要面貌。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一直致力为有需要的低收入市民提供他们可以负担租金的公营租住单位。
从1953年香港政府为了要解决石峡尾村圣诞夜大火所带来五万三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的居住问题,毅然利用公帑展开史无前例的公共房屋计划以来,从设计到管理上,都不断改善,与时并进,以迎合市民所需。
发展的早期,由于要应付突如其来的天灾以及不断涌入的新移民,政府必须以最快的方法,利用单房式的设计及简单的建造方法,大量兴建公营房屋,以满足需求。
在1980 年代,社会经济富裕,市民对公营房屋的要求,不再单单是数量上的满足,也对房屋的素质有所要求。
香港公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启示
tep n igadd s ns gsap igte1w gent h ooy h l nn n e g ae;p l I e re c nlg 长的走廊贯穿联系 , a i t y1 h 1 e 如图 13 14所示单位 分布 在走廊的两旁, 、.
内地 来 说 。 港 的 模 式 更 具 有 可 行 性 。”1 在正 值 国 家大 力发 香 _ _ 现
二. 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社会持续发展方面 , 不但要设法维持社 区的凝聚力
和特 色 , 应 积 极 提 升 居 民 的 生 活 素 质 , 励 他 们 融 入 社 会 。在 更 鼓
展保 障性住房的建设 ,对于香港公 屋的发展历 程和建设特 点 的研究对于各地 的建设者 、 设计者是很有必要的 。特 别是从中 吸取 可持续发展 的经验 ,在我 们的高速进行 的保障性住房 建 设 中实现建设过 程的高效 率和 居住 环境 的高 质量 。
香港公 屋 的可持续发展 策略的 、 白; 口
En i htnm e r m he S san b e D e e o lg e ntfo t u ti a l v l pm e tS r t g fH o g Ko g Pu l n ta e y o n n b i c
牛头 角下 邮的重建过程 中, 出多番努力推动社区和公众人士 作 参与, 强化社 区特色和睦邻精神, 以及保存 区内的文化遗产。此 外, 亦致力 改善牛 头角上邮 的行人设施 及通道 , 令居 民更易融 入社 区。 早在 牛头 角下 邮( 区) 一 拆卸之前, 就有 组织 的开展社 区
参 与 活 动 。为 引 发 居 民对 屋 邮 历 史 的 兴 趣 , 加 其 归 属 感 , 港 增 香
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摘要我国保障性住房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的必然产物,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但是,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供应起步晚、起点低,所以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然而在香港,作为保障民生的主要住房供应形势——公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独立专业的公共住房机构的建设,清晰惠民的的土地划拔政策,统筹有序的的住房供应模式,持续多元的专项资金来源。
文章希望通过对香港公屋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体制进行实地考察和初步研究,吸收经验,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提供有益的借鉴。
香港公屋建设发展告诉我们,公屋建设需要建立长远目标与合理规划,并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建设计划;建立完善的福利住房职能部门及其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是香港公屋发展成功的宝贵财富;效仿香港公屋建设运营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政府在土地和财政上的长期资助;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用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提升住宅产品质量、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可以提高建造效率,提升性能,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
关键词:香港公屋建设建设管理调查思考一、香港公屋历史与阶段性发展香港集合住宅的发展及政府的介入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其住房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消除房荒阶段;2)条件改善阶段;3)长远战略阶段;4)持续稳定阶段。
1.第一阶段:消除房荒阶段香港公屋发展的起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大批难民涌入,使得香港人口激增。
另外,1953年12月,发生在九龙半岛石硖尾木屋区的一场大火使5.3万人无家可归,“房荒”成为当时香港社会的首要问题,这迫使香港政府开始介入保障性住房市场。
1953年,香港政府推出了旨在救助和安置木屋区遭受火灾的灾民和最贫困阶层住房问题的公共房屋计划,设立“徙置事务处” ,负责“ 徙置屋”的建设,为其提供临时性房屋或公共屋村(即廉租屋)。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香港城市规划需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香港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城市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很大,而且香港的人口密度也很高,这使得资源的供给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在建筑、交通、生活等方方面面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也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外部资源,来满足香港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香港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城市发展不应该只是为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包容。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特别是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低收入家庭等,他们也应该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融入城市生活。
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包括失业率、贫困现象、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以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香港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经济一直是香港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保持经济的发展活力,同时又不会给环境、资源和社会带来过大的压力。
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经济的公平和包容,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经济的成果,融入到经济的发展中。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世代需求,又不影响后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香港的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应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以此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希望未来的香港城市规划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谋划更好的城市未来。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一、环境保护1. 提倡低碳出行香港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应提倡及鼓励低碳出行方式,例如鼓励市民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促进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强对绿色空间的保护和建设,增加城市绿化率,创造更多的公园、绿地和植被区域,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和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3. 注重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和支持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发展1. 提倡社会包容和公平城市规划应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2. 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3. 增加社会福利设施城市规划还应加强对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托儿所、养老院、康复中心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1. 发展绿色产业在城市规划中应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清洁能源、环保技术、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发展,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鼓励创新创业城市规划还应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需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1. 引言1.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结合香港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一系列旨在保障当前和未来世代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经济繁荣的规划政策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致力于建设一个环保、宜居、繁荣的城市。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香港城市规划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而是更加重视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公平。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优化交通网络、促进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等措施,香港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
1.2 香港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香港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香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2. 正文2.1 香港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香港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
随着香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规划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早的城市规划尝试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当时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
随着香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20世纪初,香港开始面临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开始涉及更多领域,包括住房、交通、环境等方面。
此时的城市规划更多集中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城市规划也开始注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香港的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涵盖了各个方面,力求实现城市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心。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香港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土地压力、交通拥堵、污染和贫富差距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香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以确保香港城市长期可持续性的实现。
第一,香港需要应对土地压力。
香港市区土地稀缺,这使得城市规划必须特别关注土地使用的有效性。
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例如将工厂改建为公寓或将旧建筑物拆除再用新的建筑物代替。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需要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并在规划过程中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求。
第二,交通拥堵必须得到解决。
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为应对这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鼓励居民使用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和步行。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汽车使用,减少污染和环境压力。
第三,减少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香港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减少污染,例如,通过推行清洁能源、改善垃圾处理、开发绿色空间等方式。
第四,要关注社会公平。
香港是一个经济中心,但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通过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中的不同阶层能够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香港城市规划的重点和目标。
城市规划者应该在土地压力、交通拥堵、污染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创新性的思考,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确保香港的城市化进程可以长期稳定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香港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香港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空间狭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香港是一个经济繁荣、人口多元、文化多样的城市,拥有极高的生活品质和国际形象。
香港的城市规划需要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要优化香港的交通体系,提倡低碳出行方式。
香港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可以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推广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管理手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要提升香港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
香港的房价高居不下,居住空间紧缺。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用地效率,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应加强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香港也应加强对办公场所和商业中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更多绿色办公和休闲空间。
要加强香港的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政府应加强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居民也应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共同推动香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交通体系、优化居住和工作条件、加强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为香港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另一个挑战是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香港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
而且,城市面临的自然风险也日益增加,如台风、洪水等。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
社会公平和文化传承也是香港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现象,一些低收入人群面临住房困难和就业问题。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影响,香港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的城市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更好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
可以通过绿化城市、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通过开发城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文化传承。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扶贫政策,来减少社会阶层的差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
也可以通过保护和弘扬本地的文化传统,来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存。
香港的城市规划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文化传承等因素。
只有在这样多方面的考量下,香港的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为香港人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香港回归后如何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后如何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关键信息项:1、经济发展领域的策略与目标2、社会民生改善的措施与方向3、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规划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政策5、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举措6、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强化7、与内地合作交流的机制与重点1、经济发展11 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稳定。
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拓展跨境金融业务,加强与内地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12 促进贸易多元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传统贸易伙伴的依赖。
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强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13 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建立更多科研基础设施。
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民生21 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公共住房供应,加快建设进度。
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住房用地的充足。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22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更新和扩充医疗设备。
培养更多医疗专业人才,提高医疗队伍素质。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2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关爱弱势群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事业。
3、教育与人才培养3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广在线教育。
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32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丰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33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结合市场需求,设置实用的职业课程。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鼓励终身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41 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香港的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
香港的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可有着不少精彩的故事。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城市风貌所吸引。
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也发现了香港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用心之处。
走在香港的街头,你会发现垃圾分类设施随处可见。
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清楚地标明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类别。
而且,市民们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大家会认真地将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我就曾看到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喝完的饮料瓶,一路小跑着找到可回收垃圾桶,准确地放了进去,那认真的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环保的一大亮点。
地铁、巴士、电车等交通工具四通八达,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还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尾气排放。
尤其是那独具特色的双层巴士,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坐过一次双层巴士,坐在上层靠窗的位置,微风拂面,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公共交通方式对于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在香港的一些公园里,还能看到太阳能路灯和雨水收集系统。
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的能量照明,白天储存能量,晚上为公园提供光亮,既节能又环保。
而雨水收集系统则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草树木,节约了水资源。
我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看到园丁们用收集来的雨水悉心浇灌着花朵,那些花儿在水的滋润下开得更加娇艳动人。
香港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也不遗余力。
香港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海洋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限制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海洋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跟着工作人员一起清理海滩上的垃圾,那一堆堆被海浪冲上岸的塑料瓶、泡沫板等垃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也更加明白了保护海洋的紧迫性。
香港的建筑也在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
许多高楼大厦都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比如节能的空调系统、高效的照明设备等。
香港公屋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香港公屋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
叶国谦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香港公营房屋发展的历史大概在50年前,香港一个贫困的屋区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大火,数以万计的居民顷刻间家园尽毁,政府急切的工作,就是要尽快为这些灾民提供永久性的居所。
在不足一年的时间,一座座具备生活设施的大厦就告诞生,想不到历史的偶然竟然奠定了
【总页数】2页(P22)
【作者】叶国谦
【作者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屋委员会建筑小组委员会;主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
【相关文献】
1.香港公屋发展历史与建设管理——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J], 薛磊;靳坤;刘志伟
2.香港可持续性公屋建设与工业化——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J], 于磊;俞羿;王惠
3.香港老龄化与长者住屋建设——香港公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之三 [J], 张婧;张文华;吴超;赵铮
4.香港公屋设计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启示 [J], 代晓利
5.香港公屋设计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启示 [J], 代晓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公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启示
香港公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启示
伍帅;魏春雨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12(006)003
【摘要】通过分析香港公屋重建计划的一个具体案例牛头角上邨,带来一些启示:通过设计前期的社会参与,设计过程的新技术介入,运行中的社会资源利用,来实现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伍帅;魏春雨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香港公屋对我国内地保障性住房的启示 [J], 石克辉;温雯
2.香港公屋准入管理模式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J], 毛小平
3.香港公屋政策的反思和启示 [J], 吴开泽;谭建辉;邹伟良
4.香港高密度公屋公共空间规划对内地公共租赁社区的启示 [J], 王艺;虞刚;徐小东
5.香港公屋制度对国内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启示 [J], 黄学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