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战略计划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德国学者卡尔·巴奎:“以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为基准 的。根据这个理解,世界出口率越高,跨国贸易额在世界生 产中的比重越大,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是各国、各地区经济融为统一的、 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 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 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新的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
Hale Waihona Puke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对 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 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 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1)世界政治力量分化组合 为多极化格局勾勒了 基本框 架
(2)大国间关系的调整 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奠 定了基础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 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一主张得到了印度方面的积极响应。经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非国家所接受。
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
2004年4月24日,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 上发表演讲指出: “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同亚洲各国共创 亚洲振兴的新局面, 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三章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环境恶化C.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3.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一极化B.多极化C.两极格局D.三足鼎立4.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哪个国家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A.缅甸B.越南C.印度 D .泰国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A.互不侵犯B.互不干涉内政C.国家主权平等D.平等互利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A.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C.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D.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德国统一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北约东扩D.海湾战争8.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9.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真正的不结盟C.和谐世界 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0.决定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是:A.世界格局B.综合国力C.地缘政治D.社会主义性质11.威胁当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 国际恐怖主义C 核军备竞赛D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1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 )A.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和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B. 不参与地区论坛C. 不参加任何国际性文化论坛D.不参加任何国际性经济组织13.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 )A.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 )A 科技的发展 B.经济力量的发展C军事力量的发展 D. 综合国力的发展15. 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基础原则的基础上.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平等友好二、多项选择题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B.树立新安全观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维护世界多样性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到D.和平共处3.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对中国外交陆续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核心是()A.冷静观察,沉着应对B.韬光养晦C.有所作为D.决不当头5.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有了深刻的调整,大国之间今年纷纷建立“伙伴关系”,这中关系( )A.是一种既非对立,也非结盟的关系B.是一中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发展友好、互不对抗的关系C.是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关系D.总体上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合法展E.是以防第三国为目的的,从长远看,将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使大国之间的对抗呈集团化6.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 )A.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D.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三、判断题:1.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数字经济导论-教案 第13章 世界各国和组织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数字经济导论-教案   第13章 世界各国和组织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第六篇数字经济政策第13章世界各国和组织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与战略内容与要求内容:(1)了解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的数字经济倡议目标及侧重点(2)了解美国、欧盟和FI本的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和数字经济规划战略(3)区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数字经济政策侧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组织以及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倡议与政策等方面知识,对各国家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侧重点有初步了解。

13.1 国际组织数字经济发展倡议基于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大国际组织均通过各种举措,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一直将数字经济作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增加就业的重要手段。

世界银行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中,有74%的项目包含通过ICT应用提升流程现代化水平并升级服务提供方式的内容,其中有59%的ICT应用完全或实质上实现既定FI标。

>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发起“E15项目”支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全球面临的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竞争政策、贸易投资、国际规制合作等18个议题,邀请来自各国和国际组织有关专家合作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供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和有关国家政府参考实施。

具体包含:将WTO规模扩大到数字经济的范围:开启数字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扩大和深化数字贸易议题下的规则合作:政府、企'也和非政府组织协同支持数字贸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议各国政府加快扶持互联网经济,着手应对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投资放缓的问题, 消除数字创新方面的监管障碍,维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提高数字技术水平,缩小国家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缺口,以免错失数字经济蕴含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数字经济概览:2015》指出,数字经济的全部潜能尚未实现,鼓励成员以战略方式发展数字经济。

OECD部长级会议上探讨了开放性互联网的效益和风险、全球连接、物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增强人们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和需求方面的举措,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以及培养能实现数字经济效益最大化所需的技能等数字经济领域内容。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A.三个世界战略 B. 两个中间地带战略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A.1946年 B. 1960年 C. 1974年 D. 1978年3.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中,日本属于()A.第二世界 B. 第一世界 C. 第三世界 D. 哪一类都不属于4. ()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上真正大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A.1984年 B. 1985年 C. 1982年 D. 1987年5. 邓小平强调,应当把()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A.“反恐” B. 战争 C. 环境 D. 发展6. 党的()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A.十大 B. 十一大 C. 十二大 D. 十三大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余年的世界格局是()A.美国独霸 B. 苏联独霸 C. 两极格局 D. 多级格局8. 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仍然是关键因素A. 政治力量B. 经济力量C. 文化力量D. 军事力量9.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A.政治因素 B. 经济技术 C. 文化因素 D. 军事因素10.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 A.根本动力 B. 重要推动力 C. 影响力量 D. 平衡力量11.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是()A.“一边倒” B. “一条线” C. “另起炉灶” D. 与大国结盟12. 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B. 相互尊重主权的领土完整原则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3.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D.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互相支持 B. 国家主权平等 C. 共同发展 D. 相互合作15.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下列属于第一世界的是()A.欧洲 B. 美国 C. 日本 D. 苏联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3.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A.求和平 B.要解放 C.谋发展 D.促合作4.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A.总体发展、局部贫穷 B.总体和平、局部战争C.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5.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这是因为() A.霸权主义已经受到遏制B.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世界还很不安宁C.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D.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6. 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主要表现在() A.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B. 全球经济失衡加剧C.南北差距拉大 D.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7.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 A.政治上尖锐对立 B. 军事上全面对峙C. 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D. 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8. 新技术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这是因为() A.它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使各国在世界寻找资源和市场B.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机会C.通信技术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D.运输业的发展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9.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的增长B.它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C.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D.它使各国互惠互利10.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A.平等 B. 互惠 C. 共赢 D. 共存11.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是基于中国现在实力弱小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D.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一条线”13.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D.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4.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做到()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C.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5. 通过不断努力,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A.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B.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D.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判断题1.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平、合理、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f . 伊 曼 纽 尔 据 此 提 出 了 不 平 等 交 换 理 论 , 试 图 从 理 论 上 证 明 发 达 国 家 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以价值转移为特征的不平等交换。他认为,在 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国的工资和商品价格趋向均等化,比 较成本将不再存在。那么如何解释现代资本在国际间高度流动情况下,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伊曼纽尔认为, 这是由一般工资率的差异决定的。工资率不但可以改变不同领域的产 品价格,而且也可以改变这些领域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同是形成不平等交换的原因。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4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交换价值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投入 生产的总资本及其应得报酬确定的,因此,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造成的剩余价值转移,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 交换的共有现象,而不是国际交换所特有的现象。真正的国际不平等 交换只能是由国家间工资差异引起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 恶化不应和出口产品的类别相联系,而应该是和国家类别相联系。因 此,无论发达国家无论生产什么商品,都能用较少的国内劳动换取较 多的国外劳动,而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9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c.刘易斯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其中生产要素特指劳动力), 即劳动输出与输入的价格之比。他认为,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决定了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例如两个国际移民潮)。生产要素的贸 易条件是由粮食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的。广而言之,在生产 要素贸易条件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北方国家比南方国家处于更有利的 地位。

毛概课课件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毛概课课件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和平与发展”
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 新判断,邓小平在1984年5月 29日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 提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 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 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 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 巨大的损失。”“二是南北问 题。这个问题目前十分突出。 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 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 发展带来障碍。” 同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 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进一 步指出了和平问题与南北问题 在世界各种问题中的地位。他 指出:“还有其他许多问题, 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 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谢 谢 !
毛 泽 东 思 想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 刃剑”, 机遇和挑战存。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 展道路,是基 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必然 选择;是基于 中国历史文化 传统的必然选 择;是基于当 今世界发展潮 流的必然择。
两极格局的形成
联合国成立
1945年6月,联合国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2)两极格局的演变
两大阵营对立
1949年4月4日北约成立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13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讨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问题。

分析了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不同侧重点和各自的利弊,以求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学习目标:了解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了解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旧秩序之间的不同以及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掌握贸易和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各自侧重点以及不同的影响,能够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掌握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的概念,并能分析各自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现状。

重点难点:1.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难点)2.两缺口模型(重点、难点)3.进口替代战略(重点、难点)4.出口替代战略(重点)5.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利弊第一节发展的国际环境13.1.1国际经济秩序(理解)13.1.2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掌握)13.1.3 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利用(重点、掌握)知识点:1.发展的国际环境2.内向型发展战略3.外向型发展战略4.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二节内向型发展战略13.2.1 内向型发展战略13.2.2 进口替代战略对于出口和增长的影响第一,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

严密的保护措施,使企业缺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机,因而产品价格高,没有竞争力,一旦离开保护,其生存就成为问题。

第二,由于进口替代工业不能摆脱对国外资本品、中间投入品和其他投入的依赖,所以,进口替代工业越发展越需要更多的外汇来进口这些投入。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口替代产品生产企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工业发展。

第四,提供就业机会有限。

进口替代工业使用的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技术,多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第三节外向型发展战略13.3.1“出口替代”的定义(重点、掌握)意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故又称为出口导向战略。

13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3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

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都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

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调整,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和作用,谋求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

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

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中国要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发挥大国作用,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NEW)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认识营销管理第1章 定义21世纪的营销第2章 新经济中的适应营销第3章 建立顾客满意、价值和关系第2篇 分析营销机会第4章 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计划赢得市场第5章 收集信息和测量市场需求第6章 扫描营销环境第7章 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第8章 分析企业市场与企业购买行为第9章 参与竞争第10章 辨认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第3篇 发展营销战略第11章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定位和差异化市场供应品第12章 开发新的市场供应品第13章 设计全球市场供应品第4篇 塑造市场供应品第14章 建立产品和品牌战略第15章 设计与管理服务第16章 开发定价战略与方案第5篇 管理和传送营销方案第17章 设计和管理价值网络及营销渠道第18章 管理零售、批发和市场物流第19章 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第20章 管理广告、销售促进和直接营销第21章 管理销售力量第1篇 认识营销管理第1章 定义21世纪的营销一、营销辩论论点:“营销形成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对“营销仅仅是反映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

答:需要是购买的第一个前提,描述了基本的人类要求,如食品、空气、水、服装、住所、娱乐、教育和文娱生活等;欲望是指人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需要派生出来的;需求是指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这种欲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有支付能力并且愿意购买。

关于营销是创造需求还是满足需求,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1)营销形成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

这一论点着重强调了营销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销能够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比如,创造营销就是指发现和解决顾客并没有提出要求、但他们会热情响应的问题,也就是公司比顾客走得更远一些。

例如,营销人员增强了消费者这样一个观念:一辆劳斯莱斯可以满足人们对社会地位的需要,于是有支付能力的人在这种增强了的欲望下产生购买。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营销活动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有直接的影响。

(2)营销仅仅是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管理学原理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管理学原理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管理学原理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西蒙对管理的定义是()答案:管理就是决策2.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强调答案:自我控制3.战略管理工作的起点是()答案:确定企业的使命4.东方不亮西方亮”是用来比喻()答案:多元化战略5.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答案:PEST模型6.管理角色理论中属于企业家角色的工作内容是()答案:组织企业实施重大变革7.关于管理与经营的区别表述正确是()答案:经营是外部导向的,管理是内部导向的_经营就是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管理则是既定价格下重新配置组织内部资源_经营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战术导向的8.管理职能与管理层级具有如下关系()答案:越往基层走,控制职能花费的时间越少_越往高层走,计划职能花费的时间越多_越往高层走,领导职能花费的时间越少9.处长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局里颇有口碑。

大李是局长老王一手提拔,两人相处一向融洽,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

大李私下里抱怨老王不给自己留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则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像过去那样听话了。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当采取下述哪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答案:低工作、高关系10.尽管有时能够有效的实施管理,但是会产生多头领导的问题,所以要限制其行使范围的职权是()答案:职能职权11.下列属于内部招聘的特点是()答案:可信度高_激励性强12.关于工作轮换表述正确的是()答案: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作轮换的目的,要对受轮换训练的管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_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工作轮换和非管理工作轮换_工作轮换能够培养员工的协调精神和系统观念13.下列属于衡量培训效果的指标包括()答案:受训者的学习成果_受训者工作行为的变化_受训者对培训的反映14.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表述正确的是()答案:应尽可能把管理人员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_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_贡献往往是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度的函数15.以下哪些因素与企业管理人员的需要量相关()答案:组织规模_组织发展需要_人员流动率16.工作轮换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答案:增强受训者的综合管理能力17.陈东在华为公司由部门经理晋升为事业部副总裁后,其管理技能中()答案:需要进一步提升概念技能_技术技能的重要性降低_需要掌握新的技术技能18.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答案:开拓新的市场_运用新的原料_创新工艺流程_改变组织结构19.互联网对管理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改变了生产关系的组合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_改变了生产力的组合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管理的自然属性20.对一个组织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资源()答案:人力资源21.让管理人员轮流在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工作的培训方法是()答案:工作轮换22.根据员工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属于什么原则()答案:因材适用23.组织设计通常要考虑到情境因素,影响组织设计的情境维度包括()答案:战略_规模_技术_环境24.组织设计的结构维度包括()答案:复杂性_正规化_集权化25.以下哪一项不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案:将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五大职能26.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多个国家。

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各 类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 报酬和激励等诸多方面的活动。具体 包括:人的行为问题的研究,人力资 源的成本、价值确定和相关投资分析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支持着 企业各个具体的价值活动,而且支撑 着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3)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原材料投 入到最终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的 生产过程,又可分解为供应、生产、销 售三大价值活动,而每一价值活动又可 以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企业特点进一步分 解为若干子价值活动。
战略评价
造成战略实施的结果与原计划不 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者在发现这 些偏差之后,首先应重新检查或调整战 略实施的计划体系或实施措施;其次是 检查企业的政策、战略、目标是否正确 ;最后是重新考虑企业的宗旨。
战略管理会计 的基本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 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 产物,是为企业“战略管 理”服务的会计。管理会 计与战略的结合,拓展了 管理会计的范围,强调着 眼于竞争,用战略的眼光 看待企业内部信息、外部 市场信息和竞争者信息。
管理会计学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孙茂竹 文光伟 杨万贵
第13章 战略管理会计
13.1 13.2 13.3
13.4
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会计
对传统投资决策指标的修正 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从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出发,掌握战略管 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了解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及战略管理会计 研究的主要问题。
的特点
战略密切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使管理会计真正独立于财务会

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13.2 战略管理会计 研究的主要问题
竞争环境分析 及制定

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第13章

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第13章

第13章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成功因素【13.1 概述】平衡计分卡确实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战略执行工具,也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

我们欣喜地看到,平衡计分卡在中国的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给许多企业带来巨大的收获。

但是因为这个工具本身非常灵活、覆盖面广、层次多,并且和各个工具都能顺利进行连接,所以需要对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在中国成功执行战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才能取得实施的成功。

【13.2 平衡计分卡的误用】有许多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出现了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的类型有:·许多企业中的HR或其他部门把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工具引入企业,这本身就是对平衡计分卡工具的误用,使得组织人员不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平衡计分卡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平衡计分卡就失去了成功执行的基础。

当然,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结果肯定是要和绩效挂钩的,但什么时候挂钩,以什么方式和绩效挂钩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还有很多组织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KPI体系来使用,公司虽然有了所谓的平衡计分卡,但是平衡计分卡内部的要素并没有和公司战略挂钩,各个要素之间也没有驱动关系和相互的因果关系,只是将KPI指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进行了重新组织,实际上只是有了平衡计分卡的“形”,而没有平衡计分卡的“神”。

我们所说的“神”,就是指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和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流程。

13.2.1 高级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来自组织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执行的工具,要想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

高层领导需要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宣传和倡导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使得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形成对平衡计分卡的正确认识,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考核的角度来理解平衡计分卡,以便在正式实施时能够提供支持和配合。

高级管理层必须参与制定战略并推动战略在基层的贯彻。

如果没有管理层的参与,则平衡计分卡项目很容易流于失败。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05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05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一、判断题1.计划工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工作。

()2.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

()3.一般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会采取“近概略、远具体”的方法。

()4.非程序化决策问题的转化是突出例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与追踪与调整决策的理念相同。

()5.半分解式目标管理把目标分解到科室、车间、工段等基层组织,并且组织成员制定十分明确的个人目标。

()6.作业计划是给定部门或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较小的刚性。

()7.相比于战略计划,哉术计划的风险程度较低。

()8.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重视工作行为本身而不是工作成果。

()二、填空题1.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_____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_性。

2.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目标制定与展开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_。

4.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根据_________,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_________,投资预算管理和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为缩小现状与日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通近目标,也可以通过缩小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B.变革现状C.加大营销力度D.加大广告开支2.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为()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C.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D.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3.目标管理在实践中普逾受到重视,以下对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使管理人员制定目标及其完成目标的时间帮助计划工作的开展B.使员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完成状况,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C.管理者无须向下级详细解释、说明目标管理的理念、制定目标的程序和目标管理的好处D.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目标、自主工作和创新的组织氛围以及明确的奖惩标准4.下列关于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战术计划是哉略计划的依据B.战略计划的实施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C.战术计划是在战略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计划的落实D.战术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的过程5.在开始调整组织决策的时候,原始策略往往已经对组织环境造成了影响,这体现了决策追踪与调整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战略计划制定的缺陷
1. 计划制定与承诺 • 大多数战略计划都缘于董事会和企业高层的战略思路,然而,高管的承
诺可能会使战略计划制定服从于权威。
2. 计划制定与变化 • 无论在战略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还是“硬性信息”与“软性信息”之
间,都存在的“分离性”。
3. 计划制定与公司政治 • 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高管层之间、重大利益攸关者之间在战略方向上
二、战略计划的制定者
战略的发现者
战略的分析者
战略的推动者
(1)战略的发现者
1. • 正确发现董事会或公司高管层的战略意图。
• 全面理解公司的战略行动。通过形成正式的战略计 2. 划对已发生的、正在进行的战略行动予以确认,从
而提出战略控制的标准与指标。
(2)战略的分析者
• 作为战略的分析者,战略计划制定者是数据的提供者和情报的分析者 ,需要对市场和未来进行预测和判断,需要提供各种创新方案以供选 择。
竞争优势。
• 基于权变观点,需要辨明在什么内外部条件下战略计划更有效果。
✓ 要考虑环境的波动性。
✓ 要考虑战略计划技能的稀缺性。
✓ 由于战略计划过程和工具(如SWOT)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战略计 划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会持续,而且,战略领导力也较为 稀缺,这增大了战略计划技能的价值及产生竞争优势的机会。
✓ 战略计划能够获得更多信息,减弱了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 ✓ 战略计划提出了多种战略方案,在不同情景下能够为企业提供应
变策略; ✓ 战略计划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协同,能够提高效率; ✓ 战略计划提高了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匹配性,
能够帮助企业捕获更多的市场机会; ✓ 战略计划制定还可以成为企业的优势资源,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
一、战略计划制定的基本模式 从历史上来看,战略计划制定还是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基本模式。
(1)“战略设计学派”的战略形成模式 SWOT模式被称为“战略设计学派”的核心战略形成模式,认为内外部
因素之间的匹配就可以得到战略。
图13-2 “战略设计学派”的战略形成模式
(2)安索夫的战略计划制定模式(图13-3)
•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动态战略计划制定方法。其基本原 理在于通过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可能出现的状态及各 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将企业未来发展环境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 不是具体的某种选择项),并依据未来出现概率最高的发展环境确定 战略方案。
图13-1 情景分析法的关键步骤
第2节 战略计划的编制
存在较大分歧,则战略计划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公司政治的影响。
Thank You!
(3)斯坦纳的战略计划制定模式(图13-4)
图13-5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年度计划制定模式
二、战略计划制定的改进
瞄准问题
找对人员
选择时机
三、战略计划的成功因素
1
• 洞察自我:对企业的性质、形成 和发展进行透彻分析。
2
• 动态更新:战略计划应更新以满 足新形势、新情况下的企业发展。
3Hale Waihona Puke • 挑战性目标:可实现但需要企业 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铁对标;4月1日开始对标产经技术指标;到7月10日进行全面情况总 结比对。对完不成指标的干部和单位相应进行考核调整,保证大家的 收入与贡献、能力公平一致。
第1节 计划与计划者
20世纪60年代中期,基于预算的战略计划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军 方进一步完善为计划项目预算制(PPBS),后应用扩展到企业部门。 一、正式的战略计划 • 战略计划制定将战略思考的内容予以系统化、条理化和正式化,从而把
二、战略计划制定者本身的不足
1. 先入为主 • 这是预测非连续事件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2. 不参与具体事务 • 有效的战略制定将行动与思考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将战略实施和战略制
定联系在一起。
3. 规范化的谬误 • 正式化意味着按照理性的顺序进行分析和管理流程的工作,但是,正式
的流程无法预测非连续性的事件。
想法、思路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活动。 • 战略思考往往是战略计划的触发点。 • 深思熟虑的正式战略计划不一定能够带来明显的绩效提升,反之亦然。
正式战略计划的必要性
1
• 能够更好的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计划活 动。
2
• 正式的战略计划能够确保考虑未来。
3
• 可以合理地领导企业。
4
• 提供了评估的标准,利于控制。
• 有时,作为战略分析者的战略计划制定者,不一定都要提供确切的解 决方案,有时,提出一个问题、分析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为重要。
(3)推动者
• 战略计划制定者不只是听命行事,而应该推动董事会或企业高管更积 极的展望未来,
三、动态战略计划
• 未来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更为灵活、更能应对不确定的动态战 略计划。
战略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张平淡
第13章 战略计划
第1节 计划与计划者 第2节 战略计划的编制
第3节 战略计划的挑战
引例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创一个先例,就是一个民营企业托 管一个央企下属企业——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
• 营口中板并不是一家小企业,它的资产在数百亿元。 • 杜双华说,营口中板从2011年3月1日开始首先是在工资方面与日照钢
4
• 全员、多方位沟通。
5
• 团队精神:应激发团队实现有挑 战性目标的斗志和主观能动性。
第3节 战略计划的挑战
一、战略计划与绩效 •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战略计划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事实
上,并没有多少证据表明正式的战略计划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 有不少实证研究表明,正式战略计划确实能产生经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