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国税制改革实践
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六、税改要点
增值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其他税种
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转型 生产型增值税—计算法定增值额时只允许从收入总 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的材料、能源动力及低耗部分。 收入型增值税—计算法定增值额时允许从收入总额 中扣除当期外购的材料、能耗、低耗及当期计提 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 消费型增值税—计算法定增值额时允许从收入总额 中扣除当期外购的材料、能耗、低耗及当期外购 的固定资产部分。
本国税制与其他国家很不协调,严重影响本国出 口,导致资本外逃或抑制外资进入; 税制一直没根据经济结构的变化或纳税人的变化 而调整; 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多种税,大量耗用了本来有 限的征管能力; 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含糊不清,无法使 纳税人甚至最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的履行纳税 义务;
二、税制改革的意义
对预算决策者—改革尽量在不引起纳税人反对的 情况下,增加收入或实现更多目标 对税务官员—改革意味着简化税制,促进依法纳 税,减少逃税; 对纳税人—降低自身负担而增加他人负担 对社会学家—意味着加强税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降低纳税人成本; 对企业家和业主—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没有限 制更好; 对经济学家—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促进 资本形成,加速技术进步;
该实 现的再分配目标却不能实现; 税制通过综合所得税对不同生产要素和不 投资的收益征税,但因各种优惠导致征税 的差异很大,使综合所得税变成了分类所 得税; 税制改革向经济行为发出的信号,与政府 其他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 经济目标背道而驰;
八)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1、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2、引导国际资本流向,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3、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税收制度,防范金融风 险; 4、加强税收管理,完善税收法制建设; 5、促进人力资本开发和科技进步。
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很多次税制改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税收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税收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税收经济学,它是研究税收和财政的一门学科。
税收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税负分担原则、税负优化原则、税费改革和社会公平等。
税负分担原则指的是税收的负担应当根据每个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来分担,即贫富差距越大的纳税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税负。
这就需要税收制度设计合理,能够与财产和收入等经济资源相匹配。
税负优化原则指的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税负的合理化分配和优化。
税费改革则是指对税收制度进行结构调整,最终达到优化税负的目的。
社会公平则是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税收制度应该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公正和平等,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税收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进展可以用“成绩斐然,仍需进一步完善”来形容。
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在税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立法和改革,比如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减税降费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也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未来,中国税收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朝着如下方向发展:1、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在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税收调节功能尤为重要,需要把握好税收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及时、灵活、有效地运用税收政策来支持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
2、完善税收制度在调整税收结构的同时,还需要完善税收体系,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减少税收失实和逃税现象,以达到优化税负的目的。
3、创新税收服务模式税收服务模式是体现税收服务水平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要加强与企业和公民的互动,为纳税人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税务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税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税制重大改革
一、税制改革历程1.1984年第一次重大税制改革。
从1978年年底到1982年期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基本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和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多元结构;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也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变,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封闭型经济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经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税收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健全涉外税制。
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同时,国务院明确,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2)流转税类的改革。
将原工商税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四个税种。
(3)所得税体系的形成。
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和调节税,原有的工商所得税改为集体企业所得税,同时调整了税率,减轻了集体企业税收负担。
此外,还陆续开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私营企业所得税等其他所得税,并对农业税加以调整。
加上开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我国的所得税体系初步形成。
(4)资源税的建立。
开征了资源税,对开发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企业征收,以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有效利用国家资源。
加上独立出来的盐税,我国的资源税得以建立起来。
(5)特别行为税体系的建立。
为了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控制,调节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开征了建筑税。
后来为了进一步贯彻产业政策,普遍开征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原建筑税同时废止。
除此之外,还先后出台了燃油特别税、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筵席税、特别消费税等。
(6)完善地方税。
恢复征收了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发布《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统一了全国的牲畜交易税制度,并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一些地方税种。
我国税制改革
我国1994年进行的全国税制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
但这么多年来,新税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税制现状第一,流转税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体制。
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占主体税种的是流转税,包括对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及提供加工、修理分配劳务征收的增值税;选择部分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定行业征收营业税等。
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00多亿元。
1994年全国税收收入5126亿元,1999年突破10000亿元,到了2001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了150000亿元,2003年达到20000亿元。
在连续增长中,流转税的增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01年流转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9.3%。
第二,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并存。
1994年税制改革时,将原先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三税合并成一税,统一开征个人所得税;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开征企业所得税,以适用于内资企业。
同时,原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继续执行,形成了“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种所得税并存的现状。
将所得税分设为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主要是考虑我国开放初期,有利于吸引外资,鼓励外资机构来华投资。
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中处于与流转税并重地位。
2001年,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
第三,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农牧业税为流转税及所得税的必要辅助税种。
第四,税务征管实行分级财政管理,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分别负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及收入入库工作。
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
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摘要]税收制度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在为政府履行职能、筹集收入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税制设计,可以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
国际税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拓宽税基简化税制、减轻税负、突出环保、强化调控,其中,税收宏观调控和税收中立并重是最基本特征。
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在于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绿色税制、改革完善主要税种等。
[关键词]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国际税制启示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税制改革,是对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既定税收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补,二是指对税收制度的重新构造。
一、我国税制结构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商品税为主、所得税为辅和其他税种为必要的补充的混合税制模式。
在这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税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形成的工业企业流转税,并且各地产业结构呈严重趋同现象。
基于这种弊端,地方政府总是试图操控价格、产出和投资,此种行为方式往往类同于经营一个大企业。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成为最划算、最省力的地方发展模式,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第一,税收调控经济的功能还比较弱。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格局是 1994年税制改革后确立起来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税收在发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调控经济过热或过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仍为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税收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仍有缺陷。
第二,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为防止政府公权对私人产权的肆意侵犯,民主国家一般均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即“有税必须立法,未经立法不得征税”的原则,并且这一原则大都写入了宪法。
而我国宪法中关于税收的条款仅为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找不到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制改革深化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制改革深化与实践作者:郭雅倩来源:《现代企业》2016年第06期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现行税收制度必须根据实体经济变化形势做出部署。
税制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其改革的力度和方向对政府间关系的蓝图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把税收作为国家治理中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
应该说,税收职能的发挥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牢不可破。
一、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宏观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1994年确立分税制改革是按照分事、分税和分管的中性税制思想设计,以此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但现实情况是偏离了这种中性税制构想。
1. 中央和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有悖“分事”的中性税制。
从中央财政平衡角度看,关注其支出,2014年中央财政总支出为69673.77亿元,包括三部分:其一是补充中央预算调节基金,占中央总支出的1.67% ;其二是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占中央总支出的69%;其三是中央本级支出,占中央总支出的29%。
可见,中央财政的财源仅有29%用于本级支出。
从地方财政平衡角度来看,关注其收入,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17156.51亿元,分为四部分:其一是地方财政收支差额,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 ;其二是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0.13% ;其三是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1%;其四是地方财政本级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9%。
可见,地方财政支出中只有59%是依靠自身筹集的财政资金,而41%则要依靠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来完成。
在整个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处于互不平衡的状态。
中央财政财权很大,但本级支出比重却很小,还不到30%;地方政府财权较小,只有59%是自身筹集的财政收入,但支出却很大,要依靠中央对其转移支付进行补充。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财政学11401 02号曹木贤摘要: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固定标准强制,无尝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在为政府履行职能、筹集收入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税制设计,可以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
国际税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拓宽税基简化税制、减轻税负、突出环保、强化调控,其中,税收宏观调控和税收中立并重是最基本特征。
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在于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绿色税制、改革完善主要税种等。
关键词: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国际税制方案一、引言——什么是税制改革(一)税收制度与改革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税制改革,是对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既定税收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补,二是指对税收制度的重新构造。
(二)我国税制结构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商品税为主、所得税为辅和其他税种为必要的补充的混合税制模式。
在这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税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形成的工业企业流转税,并且各地产业结构呈严重趋同现象。
基于这种弊端,地方政府总是试图操控价格、产出和投资,此种行为方式往往类同于经营一个大企业。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成为最划算、最省力的地方发展模式,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我国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税收调控经济的功能还比较弱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格局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确立起来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税收在发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调控经济过热或过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仍为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税收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仍有缺陷。
2.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为防止政府公权对私人产权的肆意侵犯,民主国家一般均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即“有税必须立法,未经立法不得征税”的原则,并且这一原则大都写入了宪法。
我国财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财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财税改革概述财税改革是指国家对现有财税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财税改革,如机构改革时的财税分离、税制改革时的增值税实行、个税改革时的大众化个税等。
但是要实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我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财税改革。
财税改革的实践旨在优化财税体制,提高财政收入,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等。
二、探索与实践1. 税制变革税制变革是财税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最近进行的税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个税改革上。
201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了全面调整个税的新政策,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从而减轻纳税人负担。
新个税法的实施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关注社会公平与民生问题的决心。
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探索建立与全球接轨的消费税制度,以完善现行税制,并促进国内市场活力的提高。
2. 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是财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涉及政府预算管理、财政调控制度、地方财政管理等方面。
2018年,中央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预算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财政法(修正案草案)》,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财政体制。
此外,政府还要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体系更加协调有序地运作,加强预算管理和执行,提高预算执行的效能。
3. 社保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是财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社保体制改革相对来说较为成熟,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老金累积缺口、医保困境、失业保险低效等。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社保的监管、保障和调节功能,推进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加快社保卡的应用等。
这些改革的实践旨在通过提高社保保障水平,使广大民众更好地享受社会保障福利,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财税改革的前景财税改革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首先,税制改革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和纳税人负担,从而促进创新和创业。
【统编课件】余冬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统编课件】余冬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经济学原理》第十六章,主要围绕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展开。
详细内容如下:1. 税收基本概念与功能;2.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井田制、初税亩、两税法等;3. 中国近代赋税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的税制改革;4. 中国现代赋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税制改革及现状;5. 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税制特点;2. 分析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使其认识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税收基本概念,掌握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及演变规律;2. 教学重点:分析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介绍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税收的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a. 税收基本概念与功能;b.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c. 中国近代赋税制度;d. 中国现代赋税制度;e. 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家庭所承担的税收种类及作用;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六、板书设计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 内容:a. 税收基本概念与功能;b.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c. 中国近代赋税制度;d. 中国现代赋税制度;e. 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b. 请分析中国近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和意义;c. 请举例说明中国现代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税收问题,了解税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税收意识。
税制改革实践总结汇报
税制改革实践总结汇报税制改革实践总结税制改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现有税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收入等。
本文旨在对税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制的公平合理、高效简明。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税制改革的效果和经验。
首先,税制改革应当注重公平合理。
在现有税制中,常常存在税负不均衡、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等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纳税人,应当采取差异化的税收政策,使得税负更加合理。
合理的税制能够提升社会公平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其次,税制改革应当注重激励和引导作用。
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合理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给予科技创新型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给予个人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等,都是通过税收政策激励和引导相应的行为。
再次,税制改革应当注重简明高效。
税收制度越简单、税率越适度,越容易落实和执行。
现代化的税收征管系统可以提高税收征缴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税收征缴过程中的简化和透明度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税收违法行为。
最后,税制改革应当注重国际接轨。
国家在制定税制政策时,应当考虑到国际间的竞争关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确保国内企业和个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避免双重征税等问题。
国际间的税收合作和协调,对于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下列税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加强税收征管体制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税收征管系统,提高征管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税收征缴过程的干预。
同时,加强税务机关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确保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其次,改革税收结构,减少税收负担。
通过优化税收结构,降低税率,推进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再次,加强税收政策的预测和评估能力。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企业和个人的特殊情况,通过精准有效的预测和评估,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滥用和偏颇。
最后,增强公众对税收改革的参与意识。
【推荐下载】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关于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 以下为为您编辑的我国税制改革与实践,敬请关注!! 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税制改革,是对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既定税收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补,二是指对税收制度的重新构造。
一、我国税制结构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商品税为主、所得税为辅和其他税种为必要的补充的混合税制模式。
在这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税源主要来自于投资形成的工业企业流转税,并且各地产业结构呈严重趋同现象。
基于这种弊端,地方政府总是试图操控价格、产出和投资,此种行为方式往往类同于经营一个大企业。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成为最划算、最省力的地方发展模式,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一,税收调控经济的功能还比较弱。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格局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确立起来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税收在发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调控经济过热或过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仍为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税收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仍有缺陷。
第二,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为防止政府公权对私人产权的肆意侵犯,民主国家一般均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即有税必须立法,未经立法不得征税的原则,并且这一原则大都写入了宪法。
而我国宪法中关于税收的条款仅为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找不到关于纳税****利的相关规定。
从理论上讲,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要求税收要素和税收程序法的基本方面,均由立法机关立法,税收征管程序中的具体问题由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
从我国目前各税种的法律层次来看,大多数是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立法层次较低。
中国税制改革
中国税制改革
认识中国税收3:收入结构(2008)
流转税 61.8%
所得税 26.0%
其他 12.2%
中国税制改革
认识中国税收4:税种分布(2008)
进口环节增值税 12.4%
国内消费税 4.5%
营业税 13.3%
国内增值税 31.6%
所得税率结构问题
倒U型中等收入者的边 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 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 适当低一些。
最高边际税率为零 米尔利斯(莫里斯)
1996年诺贝尔奖得主维 克雷和米尔利斯(莫里 斯)
中国税制改革
8
维克雷
(三)最优税制结构理论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 两者应相互补充 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9
最优税收理论 2010年8月18日
路易斯安那州的前参议员Russell Long给税制 改革下过简洁的定义:“税制改革意味着‘不对 你课税,不对我课税,对躲在树后面的那个家伙 课税’”。
不要轻率地推行重大的税制改革。——迈克尔·J. 博斯金《美国税制改革前沿》“导言”,经济科 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中国税制改革
(六)税制改革与税制设计
改革以来,我国的税收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的原则,并始终以税收效率为主线,在税收 政策取向方面以吸引外资、发展沿海为目标针对不 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税收政 策,选择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优惠促开 放”的道路。
1994年的税改虽然统一了内外、资流转税及个人所 得税,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内外资企业仍适用不 同的税种,仍然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税 收原则。
2003年以来,随着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民主财政
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和趋势
2006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内容与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为了建立一套适应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5年来中国的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税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为税收收入的连年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税源。
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35822.8亿元增至249529.9亿元,增长了83.7%,年平均增长率为16.4%;中国的税种从24种减少到20种(实际开征19种),减少了4种;中国的税收收入从20017.3亿元增至45622.0亿元,增长了127.9%,年平均增长率为22.9%;中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7%上升到18.3%,提高了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采取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措施,支持农业、能源、交通、外贸、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特定区域的发展(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几乎涉及所有税种。
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民减负从2004年到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加快推进改革到最终取消农业税的过程,大刀阔斧而波澜不惊地完成了这场中国和世界农业税收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
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4年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5年以内取消农业税。
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共47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我国现行税制及其改革综述
经管1408班钟颖鹏143090023 座号72 我国现行税制及其改革综述一、我国现行税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的。
1983年、1984年又先后分两步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国家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
这次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几经变革,目前,我国现行税制是一个由多种税组成的复税制体系,这个复税制体系可以使我过税收多环节、多层次地发挥作用。
具体税种架构是:流转税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所得税制: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制:包括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财产税制: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船舶吨税。
行为税制: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
复税制适应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多种经济形势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的经济结构,可以利用各个不同税种的特点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作用;可以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选择不同的课税对象,多层次和多环节地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可以为我国建立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创造条件。
总之,有利于配合国家的财政经济政策,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二、建国后我国财税制度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财税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78年之前的统收统支的财政集中阶段,即所谓的“一灶吃饭”。
此时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一种“代理型政权经营者”,消极的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
第二阶段,即1978年至1993年间的财政包干的分成体制阶段:1980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税制改革
199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其中关于税制改革方面的建议分别为1991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和同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所采纳。
根据上述文件的精神,1992年2月25日,国家税务局制定了《税收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时期计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了今后十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国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召开全体会议以后,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税制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方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视。
1992年3月20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同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力争经济更快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意见》,都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的要求。
同年3月至7月间,国家税务局多次召开会议,学习邓小平谈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深化税制改革等问题,以便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而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给税制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并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全国财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财税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市场发育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 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
此次试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先在交通运输 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第二,在现行增值税17%标 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第三, 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 归属试点地区。
二、适当调整某些产品税率
• 如汽油、柴油等
三、改变消费税价内税的形式
• 将消费税油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可增加税收的透明度,有 利于调节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需求。
• 美国因是最早生产石油的国家,历史上即采取了低税 赋政策,而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由于石油资源匮乏, 为抑制消费采取了高税赋政策。如,美国2008年第一 季度各州汽油的燃油税平均税率为每加仑0.286美元, 加上每加仑0.184美元的联邦税,合计每加仑汽油税额 为0.47美元,或者每升0.124美元,相当于对汽油征收 30%的燃油税。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 和英国等国的汽油零售价格中,燃油税所占比重分别 为61.8%、63.8%、67.6%、60.3%、65.4%和63.9%。我 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大体为40%左右。 目前,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中包含的间接税主要 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具有税收性质 的教育费附加。综合计算,在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后, 在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中间接税所占比重将分别达到 34.6%和30.7%,仍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的
– 企业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绿色化”程度较高,但仍 需完善。 – 城镇土地使用税:没有保护到农村土地 – 车船税:没有很好的发挥控制车船污染的作用
• 设置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税种:
– 环境污染税:对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征收,直接约束人 们的行为。
碳税
• 碳税,是“二氧化碳排放税”的简称,指对化石燃料,如 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 征收的一种税。开征碳税主要目的是降低化石燃料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最终实现减缓全球气 候变暖的目标。 •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一)国际舆论压力 (二)国内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变模式的 需要 (三)防止污染转移 (四)应对碳关税的砝码
2.企业为避税内化服务导致低效率
• 工业生产购进的中间产品不仅仅包括可以抵扣进项 的实物原材料,还往往会包含一些劳务服务,比如 商业咨询、仓储、运输、金融等。由于购进这些服 务无法抵扣进项,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尽可能地降低 成本,将这些服务最大程度的内化到企业中去,成 为企业的一些经营项目或部门,从而为了达到避税 的目的而形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综合性企 业,这样的企业进行多门类的经营,很难将精力完 全集中于自己的主营业务生产当中,造成管理分散, 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发展 规模都受到限制,专业化程度无法提高,产品的竞 争力也会越来越弱。
• 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造成的具体问题至少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一些服务业税负加重
• 由于营业税属于多环节全值流转税,无进 项可以抵扣,产品或劳务经历的流转环节 越多,其税负就会越重,因此这种税制本 身就会产生严重的重复征税,从而加重服 务业税负,使服务业的发展受阻。 • 而且像是建筑业、代理业、仓储业等服务 行业与货物息息相关,这些服务行业未纳 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则购进这些劳务的企 业不能做进项税额抵扣,也限制了这些服 务业市场的开发。
• 2006年消费税改革的效果 (一)进一步完善了消费税的环保措施 (二)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三)扩大税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四、消费税如何进一步完善
一、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 可以选择一些税基宽广、消费普遍、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 群众生活水平的奢侈品作为消费税的课税对象,如:保健 品、高档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皮革制品、装饰材料、美 术工艺品等。另外,资源攻击缺乏、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 污染不宜-消费型增值税:对销售收入扣除原材料、
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的中间性产品价值 和同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全部价值为课税增值额。 (即购进固定资产时承担的增值税可以在购进当 期一次性抵扣)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过程
• 我国普遍实行生产型的增值税十余年(1994-2008) 。对固定资产产生重复课征,进而对固定资产投资 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及技 术密集型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平衡。 • 2004年7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在东北三省开始试点, 八大行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被获准抵 扣。 • 2007年1日开始,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北、湖 南、江西、安徽)的26个城市,其中包括各省的省 会和大部分地级市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装备 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等六大行业新购进 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被获准抵扣。 •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普遍 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彻底实现从生产型增值税向 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
新税率表(免征额3500) 级 全月应纳税所 税率(%) 数 得额 1 不超过1500 3 2 1500-4500 10 3 4500-9000 20
4 9000-35000 25
5 6 7
35000-55000 55000-80000
80000以上
30 35 45
二、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 1.分类所得税制模式落后于国际惯例,产生不公平和 税源流失。需要在条件成熟时转型为综合所得税制或 混合所得税制。 • 2.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应适当考虑影响每个纳税人 纳税能力的具体因素。 • 3.税率种类繁多且复杂。应适度简化税率种类和档次。 • 4.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个人收入 差距日益扩大,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有待加 强。 • 5. 征管水平有待提高。(如建立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 信息系统对纳税人进行档案化管理。) • 6. 相关配套制度需要完善。如银行存款实名制、银行 账户结算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等。
二、消费税的作用
(一)增加财政收入 (二)促进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 1.抑制不良消费行为。“寓禁于征” • 选择危害健康的产品、污染环境的产品、 危害社会的产品、消耗能源多的产品征税。 2.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 选择对奢侈品征税。
三、2006年4月的消费税改革
• 新增税目: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 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 调整税目:取消汽油、柴油税目,增列成 品油税目。汽油、柴油改为成品油税目下 的子目。另外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 油、燃料油、航空煤油。 • 调整税率: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降低 小排量汽车的税率 • ……
3.“补丁”式的税收政策造成不良后果
• 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同时征收势必造成 重复征税现象,对提供劳务为主的企业带 来了巨大的税收负担。征收营业税的劳务 活动没有纳入增值税的循环链条之中,因 而无法抵扣进项税额。针对此类情况,国 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这些措施 又成为了新问题的源头。
• 如运费问题,运输过程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不 仅是货物在空间位置的移动过程,也是货物价值增值的过程。 但是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将这一生产性服务一交通运输业排 除在征税范围之外,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产生重复 征税,加重了交通运输业企业的税收负担 。为此国家出台了 补救措施,即准许企业将由于购货而产生的运费的7 %作为 进项税额予以扣除。虽说这样的规定对于增值税抵扣链脱节 的矛盾有所减轻,但同时产生了两个不平衡: 一方面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为17 % ,而其支付的费用却按7 %扣 除,这对交通运输费用在外购货物实际采购成本中占比重较 大的物资供销企业和部分制造型企业显失公平; 另一方面对 运输行业只征收3 %的营业税,而购买者却可以进行7 %的抵 扣,这也造成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 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发票为营业税发票,由地税负责印制与 管理,而作为进项进行抵扣时是由国税来进行操作的,这种 制度可能造成增值税纳税人与运输企业勾结,虚开交通运输 发票,使国家蒙受损失。
二、增值税扩围(营业税改增值税)
• (一)现行增值税制的存在的问题 • 我国自1994年以来一直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 的流转税制度,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偏窄,大部分劳 务仍征收营业税,由于营业税未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营业税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所负担的 增值税就无法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纳税人因此承 担了该部分的增值税,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 同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营业税又以全额计 征,无疑是对同一课税对象既征收增值税又征收营业 税,这就造成了重复征税,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 效率原则。
• 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 行。
第二节 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类型
有限型消费税、中间型消费税、延伸型消费税 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采用有限型消费税, 课税范围主要限于传统的货物种类 欧洲国家大多数实行中间型消费税,如意大利、 德国、法国等,应税货物品目约15-30种。 延伸型的消费税的应税产品种类就更多。 目前,许多国家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都在逐步从 有限型往中间型甚至延伸型发展。 我国消费税的最新调整表明我国的消费税正在 逐步向中间型转换,正在和国际接轨。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
一、2011年的个税改革
• 2011年9月1日起实施个税修正案,工资薪 金免征额调高至3500元,税率级数由九级 减为七级,一级税率由5%降至3%。
新旧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率表对比
旧税率表(免征额2000元)
级 数 1 2 3 4 5 6 7 8 9
全月应纳税所 税率(%) 得额 5 不超过500元 500-2000 10 2000-5000 15 5000-20000 20 20000-40000 25 40000-60000 30 60000-80000 35 80000-100000 40 45 100000元以上
第十六章 中国税制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