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考点讲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最新教案第二节内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章节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章节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2.理解的概念3、能运用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2.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3.能正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Q=cm(t2-t1)、Q=mq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熟练的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区分内能、热量、温度的不同四、教学过程第1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和力;分子之间有_______。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现象。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考点透析【例1】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在以下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潭清疑水浅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C.墙内开花墙外香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变式题1】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以下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练习:20xx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
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第2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内能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冬天要穿保暖衣、夏天要戴太阳帽等。( Nhomakorabea)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计算方法和转移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提高思维能力。
3.采用模型建构、合作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内能的转移和转化,提升创新能力。
4.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内能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内能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来具体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比较冬天和夏天感觉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和变化;通过比较冰块和热水的温度差异,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转移转化等。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我的教案: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内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内能的概念,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学会用物理学方法测量物体的内能。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块铁块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计算其体积。
接着用温度计测量铁块的温度,了解其内能的大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内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燃料燃烧、物体熔化等,并尝试用内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能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这是理解内能其它方面的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一概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结合课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认识内能的概念,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5、会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5、1、演示实验
2、类比法、归纳法、白板演示
3、视频资源、举例
五、课时排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第2节内能2课时
第3节比热容2课时
六、知识结构
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热量)→比热容→解释、计算
七、其它补充
(由于每节课后有反思,本处不设反思,只针对目标的遗漏和目标教学深浅的把握进行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热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在八年级上册宏观热现象的基础上介绍其深层次的微观机制。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以前学过的一些热现象的本质,为下一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同事也学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如物态变化等宏观热现象。本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些宏观热现象内部深层次的微观机制,这就涉及一些热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从复杂的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微观模型又怎样解释更多的宏观现象,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物理能力的一种提高。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精讲+练习(word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精讲+练习(word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 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深度解析1、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组成。
解析:分子大小为:10-10m;尘埃、雾霾、烟雾、病毒、细胞等不属于分子。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 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解析:扩散现象:①气体(香味、空气与二氧化氮)②液体(墨水与水融合、水与硫酸铜融合)③固体(铅块与金块、煤炭堆积的墙角变黑)③扩散现象研究的是分子。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因、原理)。
解析: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力;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强;分子间距大,作用力越小,气体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
解析:①拉伸物体时表现为引力(也存在斥力);压缩物体时表现为斥力(也存在引力)。
② 2 块铅柱接触面打磨光滑融合一起,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液体难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③“破镜”难“重圆”、空气容易被压缩的原因: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金题运用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B.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C.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2.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C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D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 玻璃表面太光滑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4.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 B )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 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 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5.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有斥力7.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C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各节教学设计
团泊镇中学电子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三章内能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教师:李国海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共 1 课时主备教师李国海使用教师李国海备课日期2016.8.27 上课日期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课型新授课授课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教与学的设计我的修改一、课题引入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二、自主学习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三、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三)形成假说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教案)全面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 1 节分子热运动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讲解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育学生的观察和解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相关现象。
一、提出问题怎样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谈论法”发散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怎样研究?汇总学生谈论情况回忆思虑小组谈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变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采用类比的方法将不简单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简单研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径一般在10-10 m左右,物体内含有的分子数目一般好多(2)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样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在弹簧的两端各系两个小球,当两只小球之间的距离被压缩和拉伸时拥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还可能拥有势能。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显现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好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谈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三.获得结论经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授课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热运动并讲解为什么称为“热运动”解析理解评估与反思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想研究程序:提出问题─类比─形成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变换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育总结概括能力。
【整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章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于温度的关系。
直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届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本章又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仪器材料]学案[教学流程设计]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分子构成。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优秀教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趣味引入[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
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二、探究新知:、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热量的计算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具体章节如下: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单位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3. 热量的计算:介绍热量公式Q=cmΔt,并讲解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以及能量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掌握热量公式Q=cmΔt,能够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定义,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讲解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讲解热量的计算:引入热量公式Q=cmΔt,讲解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和能量的转化。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单位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热量的计算Q=cmΔt热机的工作原理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100g的水体温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4.2×10³ J/(kg·℃)×0.1 kg×10℃=4.2×10³J2. 题目二: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20%,燃烧20L汽油完全,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答案:假设汽油的热值为4×10⁷ J/L,放出的热量Q=Vq=20L×4×10⁷ J/L=8×10⁸ J,热机效率η=20%,所以实际利用的热量Q'=Q×η=8×10⁸ J×20%=1.6×10⁸ 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学生是否掌握了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是否讲解得易懂?2. 拓展延伸:研究热机的效率提高方法,探讨热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
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互动新授】内能1.定义: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
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学生讨论:无法比较。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
材
本章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
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热量的变化,得倒比热容的概念,并通过
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要顾及所有,但要突出层次。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自然现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熔,尝试用比热熔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一、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从而认
三、密切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比热容
本章学习,大部分学生将基础知识基本都能掌握,但少数学生掌握的不太理想。
可能对学情分析不够,今后对学情分
教学中衔接过于生硬,学生度参与不太良好,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①分子和原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数量大: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例1.每年1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有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如图所示,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2.5”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
练习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B.原子就是分子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D.分子的直径约1 mm例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是要知道生活中那些现象是扩散现象,及扩散现象所表明的两个观点。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条件:①两气体之间;②两液体之间;③两固体之间;④气体与液体之间;⑤气体与固体之间;⑥液体与气体之间。
(3)扩散现象所表明的两个观点: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4)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例3.【2016•山东泰安卷】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例 4.(中考•大连)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__。
2.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例5.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_______。
练习2.闻到空气中“醉人”的花香,这是分子的结果。
练习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尘土飞扬B.落花续纷C.雪花飞舞D.满屋飘香总结:运用比较法区别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练习 4.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
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越快。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见下表)(2)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微观特性例6.如图11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例7.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
该现象说明()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练习4.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力。
练习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选填“扩散现象”、“引力”或“斥力”)第二节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体积大的物体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大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例2.下列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大小无关D.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但机械能可能为零1.【中考·东营】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6.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说明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说明物体内能减小。
●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变化。
温度变化,内能一定改变。
熔化、凝固、沸腾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但是温度不变。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8.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9.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温度变化只是热传递的一个表现。
●实质:内能的转移●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10.做功与热传递的异同●相同点:由于它们在改变内能上的效果相同,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不同点:做功时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热传递时能量的形式不变。
1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热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变化量。
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也不一定增加。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
●“热”可以指热量、温度和内能,具体含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例3.如图所示的四种实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例4.[中考·威海]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3.(2017成都)母亲节,小琴为妈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B.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4.(2017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桶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快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桶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5.(2017河南4题3分)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在锅里煮面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6.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第三节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比较比热容的方法:●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5.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6.热平衡方程: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Q吸=Q放。
例1.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杯煤油倒掉一半后,它的密度________,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比热容________。
(后三空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例2.①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什么要用水?②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和热水袋里为什么要用水?③为什么夏天住在海边不觉得热,冬天不觉得冷?④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却比较大?1.(2017上海)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相同的温度,则()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C.质量小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2.(2014河南12题2分)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3.【中考·南京】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4.(多)【2015年山东省潍坊】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 a=m b,则c a>c bB.若m a=m b,则c a<c bC.若c a=c b,则m a<m bD.若c a=c b,则m a>m b5.(2015河南18题4分)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甲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温度值是________℃.(2)实验中,用____________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液体1”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上用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例3.净含量为 350 mL (1 mL=1×10-6m3) 的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