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译文写作背景人生看得几清明【宋】苏轼
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年 (1077)四 月到徐州任知州时写给孙宗翰的《和孔密州五 绝》之一。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 逝,人生如寄的诗篇。函蕴甚深,有弦外之音, 题外之旨。 清明时节淡白的梨花和青色的柳枝满布杭州。 当柳絮漫天飞舞的时候梨花也开满了杭城。看着 东栏里一株如同雪一样的梨花不免心生惆怅,感 叹这短暂的人生。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 "一株雪" 重复,主张改 “梨花淡白”为 “桃花烂 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为什么?
• “梨花淡白”和“一株雪”并不重复。“梨花 淡白”是以实笔泛写印象中的梨花,而“一株 雪”则是以虚笔写东栏梨花,虚实交错,富于 变化,强化了对摹写对象的认识,并非重复 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 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 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 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 首句以“淡白”写梨花,“深青”状柳 叶,以暗含伤春之感。
• 第二句是前句的回复,首句写“梨 花”“柳叶”之色,次句写梨花盛开、 “柳絮纷飞之景,加重伤春之色彩。 • 第三句点明“梨花淡白”的主旨。 • 末句补足前句,正是“惆怅”的内容.
(1)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 "惆怅“的原 因是什么?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柳树由 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 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 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 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
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梨花淡淡的白,柳树,浓浓的青,柳絮儿,飘飘洒洒,梨花儿,布满了全城。
东栏旁,那是一株梨花?分明是一株白雪,春光如此清明,人生几度亲临?2、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抒发的是感伤春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惆怅之情。
宋代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由“柳深青”、“柳絮飞”、“梨花开”等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 首先作者惆怅是因为此时是在清明节.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 "东栏一株雪'实际上是制一株雪白的梨花枝,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翻译】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
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透视。
惆怅东栏一株雪,”何尔见到如此“繁花”便“惆怅”?是起因梨花“淡白”似“雪”,那是的我可全都是沉浸在春天喜悦中呀。
不过读此景,想今日似乎有点。
“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先生从绿色转到季节,青、清转换。
好啊。
是啊,清明意味着开始,人又该珍惜“人生”几得的“清明”呢。
参考资料: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是苏东坡《和孔密州五绝》中的第三首。
北宋熙宁九年冬天,公元1076年,苏东坡离开密州,就是今日的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所以称为孔密州。
第二年春天,苏东坡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
写《东栏梨花》的时候,苏东坡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永远离开他。
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东坡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诗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梨花淡白如雪,满城柳絮纷飞,柳叶已经深青,春天远去,已是清明时节。
诗人在自家门口东边的栏杆,因为一树如雪的梨花而惆怅,繁华转眼即空。
苏轼诗词《东栏梨花》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东栏梨花》原文译文赏析《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赏析】《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
苏轼《东栏梨花》译文答案《东栏梨花》鉴赏及赏析
苏轼《东栏梨花》译文答案《东栏梨花》鉴赏及赏析《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东栏梨花》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东栏梨花》赏析《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东栏梨花》为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此诗通过写梨花盛开而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涵蕴甚深,引人深思。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雪:这里指梨花。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赏析:《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东栏梨花_苏轼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东栏梨花_苏轼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东栏梨花_苏轼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
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
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
这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
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1、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译文苏轼《东栏梨花》原文和翻译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梨花淡淡的白,柳树,浓浓的青,柳絮儿,飘飘洒洒,梨花儿,布满了全城。
东栏旁,那是一株梨花?分明是一株白雪,春光如此清明,人生几度亲临?2、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东坡志林》)解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
东栏梨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东栏梨花诗歌翻译及赏析东栏梨花诗歌原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诗歌翻译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③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④雪:这里喻指梨花。
⑤清明:清澈明朗。
东栏梨花诗歌赏析《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原文及译文鉴赏
《东栏梨花》原文及译文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东栏梨花》原文及译文鉴赏《东栏梨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每周一诗(8)
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 力终究不可遏制。
• (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要逆流 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 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 ④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 描写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的景象。
问题解答
•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角度是什 么?
• 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 写梨花和柳叶,表明梨花已经盛开,柳已经 老去;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 花满城,表明春天已经离去,夏天将要到来。 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问题解答
•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 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之。
•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 “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
安的心态。 • “孤蓬”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之
深。 •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对比(昨夜和今朝)。
•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 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 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 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
朱熹《水口行舟》
•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 庵。
• 《水口行舟》:七言绝句。
水口行舟
• 昨夜扁舟雨一蓑, • 满江风浪夜如何。 • 今朝试卷孤篷看, • 依旧青山绿树多。
每周一诗(8)
苏轼《东栏梨花》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著名文学家。
东栏梨花的诗眼_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
东栏梨花的诗眼_苏轼《东栏梨花》的全诗翻译赏析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雪:这里指梨花。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赏析:《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
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东栏梨花》全诗翻译赏析
《东栏梨花》全诗翻译赏析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东边栏杆有一枝梨花开得雪白,但看得人心中惆怅,人生有几个清明能如此凭栏赏梨花呢?[出自]北宋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雪:指梨花。
译文: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顷刻间已飘飞满地。
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赏析: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七言古诗,然而苏诗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
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春*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透视。
东栏梨花_东栏梨花的诗意及赏析
东栏梨花_东栏梨花的诗意及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东栏梨花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诗人于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所作。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
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
这是其中的一首。
原文:《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诗意: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赏析:《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赏析:《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赏析
《东栏梨花》——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青深,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作意译:
淡白色的梨花开放的时候,柳树枝条已经变成了深绿。
在柳絮随风飞舞的时节,梨花也匆匆开满了密州城。
东栏下一株孤独的梨花,绽放出雪白,只有它将这人世间看得“清明”。
诗的第一句是从颜色来写梨花与柳树,暗示季节的更换。
初春时节的柳叶是嫩绿色的,只有到了暮春才会变成黛绿。
而梨花开在春末夏初的季节。
诗的第二句从动态上来写柳絮和梨花树,重复提到第一句中的两种事物,达到往复抒情的目的。
柳絮成熟后,遇到微风就会漫天飞舞。
代表着属于它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梨花也及时占满了密州城。
第三句点破第一句中的“伤春”之意,直接说惆怅。
诗人站在东栏下见到的一株雪白的梨花,它和别的“淡白梨花”不同。
别的梨花都忙着与柳絮争春,它却独自静静地呆在一个角落里,仿佛是在为春天的离开而伤感。
末句回答了第三句中梨花“感伤”的原因。
那是因为它看厌了寒来暑往,季节的更替。
发出了岁月漫长,生命短暂的叹息。
苏轼《东栏梨花》全诗翻译及赏析
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雪:这里指梨花。
翻译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赏析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
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东栏梨花》原文及注释
《东栏梨花》原文及注释《东栏梨花》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栏梨花》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东栏梨花》原文及注释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注释东栏:指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鉴赏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 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 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 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同时柳絮写出 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 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 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 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 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 加以衬托,
谢
谢观看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②,柳絮飞时花满城③。 惆怅东栏一株雪④,人生看得几清明⑤。 词句注释 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③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 飘絮,因以为称。 ④雪:这里喻指梨花。 ⑤清明:清澈明朗。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 ,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 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 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 彻与清明。
作品鉴赏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 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 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 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 清正坦荡的风骨。此诗通过写梨花盛开而抒发了 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 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引人深思。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 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 偶的写法,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个作者 自己,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 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 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 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 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 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 很是少见。《东栏梨花》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 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 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 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 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 、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 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 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 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 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北宋名臣孔道辅次子,孔 子四十六代孙)。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 ,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