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元素,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
二、探究元素(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元素的定义:由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区分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2. 展示实验:通过实验展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不同反应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元素的世界。
六、作业(5分钟)
留下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特性,拓展学习。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元素知识。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课题分析: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元素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标题认识化学元素中,该主题旨在通过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②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③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的学习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会逐步地增强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材料教材,教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元素》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D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采用拉丁文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读法:3.元素符号的涵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记忆:氢氧锂镀硼,碳氮氧氟敏钠镁铝硅磷,硫氯氤钾钙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周期:(电子层数)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纵行共成一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一►非金属一A稀有气体4.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三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xxxxxx§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元素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元素及其相关知识几乎每章都会涉及,它是初三学生接触化学和化学概念以来较为抽象的一个,不易理解。
本节课是这一章节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根据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归类,课标要求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考试要求能够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按此进行归类,认识常见有机物。
要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就要先建立元素的概念,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石,这些正是第一课时所完成的内容;以前的学习中又认识了多种物质,并基本能够对它们进行混合物、纯净物的归类,对分类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按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对纷繁复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物质常用的分类法的基础,这些概念的建立和方法的形成为以后的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等按类别理解物质性质、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对于元素概念尤其是应用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把分子、原子、元素等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消化”并“吸收”,用“宏观—微观”思维方式解释一些问题,最终转变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学生分析(1)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原子、元素及元素符号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基本能够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知道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掌握了纯净物元素组成的描述,体会到了纯净物有多样的元素组成情况。
生活中已有金属、非金属的认识。
这些认知都是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的良好基础。
(2) 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或障碍由于学生先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和元素的概念,有些学生就遇到了区分“一种物质”和“一种元素”的障碍,进而就不能准确区分纯净物与单质、混合物与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随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渐被一些科学家发现。
1829年,德国的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
19世纪60年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门捷列夫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并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它的价值何在?【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务七】比较元素性质强弱的依据【任务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依据和结构【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问题1:什么是原子序数?它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有何关系?问题2: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作。
核电荷数= = 。
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依据事实,总结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训练其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主要化合价: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多径大)。
3.3《元素》第二课时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标】1.通过元素符号打假活动,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通过男女生分组抢答活动,会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通过送铝元素回家的活动,能利用原子结构找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通过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元素回家”的故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表。
教学难点:元素定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讲述>昨天晚上呀,老师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有三个化学家族的小朋友,氢、氧、铝,通过高科技手段穿越到公元2世纪的古埃及旅游,但是,一不小心,走丢了,又不会拉丁文,这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人,好不好?环节一:元素符号的书写<教师讲述>来到国外,首先要会说自己的名字,我们先跟着可爱的元素一起来学语言。
请大家自学课本61页,元素符号的书写规范,阅读完后请坐直。
我们来看一下元素们写的怎么样?咦?好像有错误!哪位同学愿意帮他们改正一下吗?请最后一排每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板,其他同学在学案上订正。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学元素符号的书写。
环节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关系<教师讲述>知道了元素的名称,就要联系他们的家人,但是元素手中只有一张暗藏玄机的家训,这究竟能带给我们哪些信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请大家认真阅读家训,然后小组交流总结出,电子、核各代表原子结构的什么呢?它们与元素化学性质和种类又有什么关系呢?3min时间,现在开始。
哪一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研究成果?<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关系,并展示探究成果。
环节三: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教师讲述>大家真是尽心尽力,不一会工夫就找到了元素的家人,更大的问题来了,元素的家在哪里呢?我们大家请看。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八年级《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找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同主族元素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认识,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元素周期表吗?它是什么样的?它对我们学习化学有什么帮助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
2.通过实例,解释元素周期律,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是培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生动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元素周期表接龙、元素之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加强记忆和练习。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能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符号的书写;(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特点;(3)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2)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元素周期表相关内容;(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3)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
2. 自主学习:(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2)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举例说明;(3)介绍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4.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3. 练习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制备、药物的研发等;2. 介绍一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018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3.3《元素》word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
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内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
(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新版
第二节元素【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什么叫做元素呢?下面介绍几种原子:总称质子数中子数氧元素氧原子8 8 氧原子8 9 氧原子8 10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 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如以下问题:1.水分子中含有 原子;水是由 组成。
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原子;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
3.氧气分子中含有 原子;氧气是由 组成。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元素原子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元素 原子【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总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碳元素碳原子 6 6 碳原子 6 7 碳原子68元素的最小微粒一类原子的总称区别为核电荷数不同,但中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五四)化学八年级 2《元素》()word导学案-化学 公开课教案
3.2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4、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5、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学习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新课引入】【投影展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提问】说出主要现象,请写出电解水实验的文字表达式,此实验说明什么?【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1、下列是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主要成分(单位mg/L):硒0.0013 锌0.00162 钠18.4 钙4.69 锶0.0596问题:①你知道其中的硒、锌、钠、钙、锶指的是什么?②外国人看的时候却看不懂,因为他不懂中文,怎样才能使世界各国的人都认识这些物质呢?2、我们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对元素是怎样描述的?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组成的,氢气(H2)是由氢元素(H)组成的,氧气(O2)是由氧元素(O)组成的。
元素就是总称。
3、[讨论]是元素的种类多还是物质的种类多?4、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平均,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其它元素的含量由高到底依次是等。
(前五位的)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什么?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哪一部分7、分子、原子、物质、元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一)关于元素种类的确定: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一类原子是指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可以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可以是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比如碳-12、碳-13、碳-14质子数都是6,中子数不同,都属于碳元素,Fe、Fe2+、Fe3+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课题元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课题元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课题3 元素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②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不改变。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微观模拟、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②通过学生活动,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认识得到加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新增加的学科,由于其丰富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充满好奇,然而到了第三单元,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学习分子原子,继而又学习元素,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理解。
不过青春期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这对于化学课的开展非常有利。
教学过程【讲授】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孩子(微量元素)检查的报告单和医生开具的药品,其中的铜、铁、钙、镁、锌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元素”?(环节目标:从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创设学习氛围,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认识元素,理解含义【提问】请同学们先回顾一下:(1)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回答】【提问】碳原子还有其他原子吗?(介绍几种原子)【多媒体展示】几种碳原子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碳原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多媒体展示】在上面投影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能尝试着说说什么是元素吗?【板书】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强调】①质子数相同,②必须是原子,③总称【活动2】巩固练习(略)【师】这足以说明,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元素是无处不在的。
那什么是元素?不同种元素又该如何区分,今天我人就一起来认识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标】
1.通过元素符号打假活动,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通过男女生分组抢答活动,会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通过送铝元素回家的活动,能利用原子结构找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通过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元素回家”的故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表。
教学难点:元素定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讲述>昨天晚上呀,老师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有三个化学家族的小朋友,氢、氧、铝,通过高科技手段穿越到公元2世纪的古埃及旅游,但是,一不小心,走丢了,又不会拉丁文,这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人,好不好?
环节一: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师讲述>来到国外,首先要会说自己的名字,我们先跟着可爱的元素一起来学语言。
请大家自学课本61页,元素符号的书写规范,阅读完后请坐直。
我们来看一下元素们写的怎么样?咦?好像有错误!哪位同学愿意帮他们改正一下吗?请最后一排每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板,其他同学在学案上订正。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学元素符号的书写。
环节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关系
<教师讲述>知道了元素的名称,就要联系他们的家人,但是元素手中只有一张暗藏玄机的家训,这究竟能带给我们哪些信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请大家认真
阅读家训,然后小组交流总结出,电子、核各代表原子结构的什么呢?它们与元素化学性质和种类又有什么关系呢?3min时间,现在开始。
哪一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关系,并展示探究成果。
环节三: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
<教师讲述>大家真是尽心尽力,不一会工夫就找到了元素的家人,更大的问题来了,元素的家在哪里呢?我们大家请看。
这里就是门捷列夫根据一定规律,为元素家族建造的大别墅。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组。
这么多小格子,哪里才是他们的家呢?
<教师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钠、镁、氯、碳原子住在哪里。
下面,请小组内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一下,元素的家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呢?请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不要忘了在学案上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过程。
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
<教师讲述>哪一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探究的思路和结果呢?
<学生活动>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讲述>大家请看,这就是那位可爱的铝元素,哪位同学愿意把铝元素送回家呢?请你这位把铝元素的贴图贴在元素周期表合适的位置,并说一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在讲台上将铝元素的图片贴在合适位置,并讲解这么做的思路。
环节四: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师讲述>热情好客的铝元素邀请大家一起欣赏家里的壁画,我们一起来吧~这些奇怪的符号和文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最后的元素周期表,参悟一下这些壁画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学元素周期表,并完成学案对应部分。
<教师讲述>哪位同学能来说一下这些壁画背后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环节五: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教师讲述>氧元素很想和大家见面,就录了一段视频,大家请看。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跟读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同时完成记忆。
环节六: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教师讲述>其实元素家族还有一个亲戚,微粒家族,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家谱。
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还要知道,物质也是由元素组成的。
我们来看,这是一杯水,含有什么元素呢?所以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同时,三个小球连在一起的是水分子,所以,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好!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下面还有一类物质,我们来看。
铁~哪位同学愿意按照刚才的说法来试一下呢?
<学生活动>学生参照刚才教师的讲解,自己独立完成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
环节七: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师讲述>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调皮的氧元素还将自己隐藏多年的身世说了出来。
到底他们的元素符号代表了什么含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PPT中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师讲述>现在男女生分组抢答,请准确、全面地说出我所出示的元素符号的含义。
知道答案的请直接站起来,不需举手,准备好了吗?请看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