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术中寒战的治疗-止痛药
曲马多 其作用机理与Nefopam 相似 抑制5-HT、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摄取,
促进5-HT的释放,并能有效作用于中枢的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志愿者中研究发现Naloxane也仅部分逆转 曲马多的抗寒颤效应。
体
温
调
调定点
调定点 调定点
节
过
程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体温调节—产热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 时骨骼肌为主。
产热形式: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体温调节—散热
散热部位
主:皮肤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呼出气,粪,尿
辐射
皮肤散热 方式
传导 对流 蒸发
前言
❖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 ❖ 人类体温需保持于37℃基本稳定不变,才能
保证代谢和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节
体温调节系统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的调节异常 — 严重寒颤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致寒战
椎管内阻滞后寒颤的发生率高达60%
其可能机制为: 椎管内神经阻滞
区域对寒冷的反应减弱
血管扩张 肌松
中央室温度下降
寒战反应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
全麻致寒战
全麻药 调定点下降 麻醉恢复期调定点恢复
寒战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可增加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对围手术麻醉期不同体温保护措施的探讨
对围手术麻醉期不同体温保护措施的探讨作者:姜婉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的体温变化,分析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手术中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
方法把临床中要进行下腹部手术的而且术中需要全身麻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保温组、室温控制组(在常规保温的基础上进行对室温的控制)、综合保温组(在室温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温),三组患者的体温,以其双侧耳鼓膜的平均温度为准。
记录三组患者在围术期各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
结果以入手术室时患者的体温为基础,常规保温组患者在手术进行45秒后、室温控制组患者在手术进行75秒后均出现体温明显下降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患者手术进行中,有效的对患者体温进行控制,可以起到避免患者体温丢失的情况发生,而提高手术室温度也可避免患者在短小手术中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全身麻醉;体温保护;围手术麻醉期保持体温的恒定,才能保障人体各机能运作稳定,它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基础条件。
人体正常恒定的体温是37℃,在临床手术麻醉期间,患者体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下降,发生率为60%左右[1]。
随着临床手术环境的逐步改善和临床手术麻醉要求的提高,对于保护患者围术期体温的意识也逐渐加强。
本文通过观察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的体温变化,分析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手术中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临床中要进行下腹部手术的而且术中需要全身麻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常规保温组;二祖为室温控制组;三组为综合保温组。
常规保温组是把手术室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室温控制组是在常规保温组的基础之上,运用中央空调进行对室内的温度控制,一般在22-24℃之间;综合保温组是在室温控制的基础上,又配合运用保温毯对患者进行温度控制,保温毯温度设定在43℃,在患者耻骨以及以下部位进行覆盖,同时还要对术中所需的静脉输注液或冲洗液进行控温,运用36℃恒温箱进行。
2022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研究进展
2022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研究进展麻醉苏醒期始于停止使用麻醉药,止于患者对外界言语刺激做出正确反应。
由于任何麻醉药都有各自的苏醒时间,因此难以对苏醒延迟的时间作统一规定。
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30min,患者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也无明显反应即视为苏醒延迟。
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其确切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苏醒延迟不仅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和监护时间,还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带来负担,也影响了术后的快速康复。
本文以麻醉学标准教材为支撑,以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检索为基础,对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预防及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苏醒延迟的防治提供参考,推进术后快速康复进程。
1.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1.1患者因素1.1.1年龄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肝脏代谢功能、肾质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依赖肝肾排泄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从而苏醒时间延长。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对全身麻醉药的敏感性增加,达到相同麻醉深度所需的麻醉药剂量和浓度都比年轻患者低,标准剂量麻醉药则会延长作用时间,从而影响苏醒。
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脂溶性药物的浓度更高,从而使老年人更易苏醒延迟。
1.1.2性别性别可能是影响全身麻醉苏醒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男性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长于女性。
女性对麻醉剂镇静作用的敏感性较低,这可能是她们恢复较快的原因。
而女性性激素可能在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的性别差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3体质量肥胖患者体内脂肪含量较高,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才能达到与标准体型患者相同的峰值血浆浓度,这主要是由于脂溶性麻醉药在体脂中重分布造成的。
麻醉结束时,脂肪内的药物弥散入血,使血浆药物浓度维持时间延长,导致肥胖患者意识恢复延迟。
有研究表明在开腹手术中,体质量指数较高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气道反射恢复时间较长。
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
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目的探讨术中体温监测与干预对全麻后创伤患者体温变化及临床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创伤后全麻下手术患者,分综合保温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术中按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温组采用多种积极的综合保温措施。
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的体温,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结果保温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 38℃);近3 d内服用过解热镇痛药;既往心肺功能疾患及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
随机分为两组,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1.2.1 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维持麻醉。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肛温探头连续监测体温,将肛温探头插入肛门10 cm,连接温度探头与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温度读数。
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措施,对输注液体及冲洗液体不采取加温措施,即输入液体及血制品的温度与室温相同,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2℃。
保温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严格进行人体保暖,护送患者至手术室的途中,尽可能避免通过寒冷的通道,不暴露患者。
(2)手术前半小时将手术间的温度调为25℃、湿度50%。
(3)手术期间术野可使用塑料薄膜,术野上下除覆盖无菌布类,在不影响无菌操作时,用一定厚度的棉单包裹。
(4)术中需要输入的液体及血制品全部采用电子输液加温器加温至37℃,术野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
(5)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环境和床单位的保暖。
1.2.2 观察指标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30、60、90 min 及术毕的中心体温。
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咽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恢复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举手、点头等遵嘱动作出现),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科术中高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高体温处理在麻醉科手术中,高体温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高体温可能会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处理高体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方法。
一、高体温的原因及危害高体温在麻醉科手术中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机体会受到外界刺激,导致体温升高。
2.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机体的体温升高反应。
3.感染:手术创面感染、全身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高体温。
高体温对手术过程及患者的安全可能产生以下危害:1.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高体温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2.神经系统的负担增加:高体温可能导致脑缺氧、脑水肿等神经系统异常,增加手术风险。
3.代谢紊乱:高体温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二、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方法在麻醉科术中,对高体温的处理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针对手术刺激引起的高体温:(1)合理控制手术刺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尽可能减少对机体的刺激,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体温升高的可能性。
(2)冷却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可采取一些冷却措施,如使用冰袋降低患者的体温。
2.针对药物反应引起的高体温:(1)调整药物使用:如果发现某种药物引起患者高体温,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对症处理:对于药物反应引起的高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患者的体温。
3.针对感染引起的高体温:(1)早期预防:在手术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手术创面感染等。
(2)积极治疗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积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感染对患者的影响。
(3)对症处理:对于感染引起的高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患者的体温,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总之,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气道通畅,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全麻期手术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
计学意义。 摘 要 对6 0例 全麻 手 术 患 者 自手 术 开
结 果
升高( 0 0 ) P< . 1 。 术 中输血 、 液及 冲洗 液的应 用 , 输 也 是体温下 降 的主要原 因。保温组 患者 输
血 、 液 及 术 中 冲 洗 液 均 加 温 到 3  ̄ 左 输 7( 2 右 , 免 了冷 液 义 。 避
血液流入气管 内引起窒息、 并发肺 部感染 , 对于广基 的声带 息 肉或声带 小结 、 声带囊 肿、 声带不典 型增生病变 , 应尽可能采用 支 撑喉内镜下 的微 刨手术 , 常规 手术效果 较 好、 成功率高 、 复发率低 , 对发音要求较高的 患者尤其适用。
参 考 文 献
1 Ge r 0.S a n og p u MD , n h n MD , h Bi Z e g P D
0
9 中 国社 区 医师 ・ 2 医学专 业 2 1 年 第 2 00 9期 ( 2 总 第2 4 第1卷 5 期
结果 表明 , 术开 始 3 手 0分钟 后至 结 束非保温组患者体温下 降显著 , 在低 体 存 温的可 能。通 过对 比认识 到 了围手术 期
体 温 管理 的 重要 性 。 因此 , 中要 密 切 观 术
03℃。结论 : 手 术 开始 3 .4 在 O分 钟 以 后
至 手 术 结束 时 非 保 温 组 患 者 体 温 下 降 明
i g t e o v n i a d a —c a n l n o rn h c n e t n l u l— h n e e d - o s o e,h — S o e, n o e d r c c p te R c p a d a n v l i t— e d v y tm. i r e s se GAS TR0I NTE T【 S NAL E NDOS—
麻醉学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通过自主性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功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麻醉期间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丧失,单纯依赖体温调节中枢调控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不足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围术期普遍存在体温失恒的现象。
第一节围术期体温下降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围术期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
全麻状态下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丧失只能通过自主性反应来调节体温的变化。
1、年龄老人和小儿最容易发生低体温原因是老年人肌肉变薄,静息的肌张力较低,体表面积\体重之比增大、皮肤血管收缩反应能力降低及血管储备功能底下等。
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以及婴幼儿因体积小、体表面积\体重之比相对较大,热传导性高,皮下组织较少及缺乏寒战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使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早产儿缺乏棕色脂肪,使其影响更加突出,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2、手术操作的影响术前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多用冷消毒液擦洗,皮肤裸露面积大,时间长,皮肤通过蒸发辐射丢失热量增多,体温很容易降低。
术中大量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胸腹腔手术野面积大且较长时间暴露使热量大量丧失。
术中大量输注未加温液体导致体温下降,通常输入1L室温晶体液体或一个单位4℃库血可使体温下降0.25℃。
当大量快速输血,以每分钟100ml 4℃库血连续输注20min,体温可降低到32~34C,对病人相当不利。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大量的灌注冲洗液不加温也可使病人体温降低。
3.室温对病人体温影响较大当室温21℃时,散热明显增加。
原因是通过皮肤、手术切口、内脏暴露及肺蒸发增加,使热量丢失15~30%,通过热传导到冷手术台或其他接触物上丢失20~35%,通过冷空气对流占15~30%,通过辐射丢失约30%。
4.麻醉作用区域阻滞中,由于阻滞区域肌肉松弛,热量生成减少,血管扩张,热量散失增加,致使体温下降。
全身麻醉使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战及其他反射被抑制,同时代谢率降低。
麻醉的体温管理
06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技术在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红外线成像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体温分布,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体 温异常情况。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 体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患者 体温变化趋势,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
通过在患者体内或周围环境中布置无 线传感器,实时监测体温数据,为医 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患者信息。
麻醉状态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被打破,导致体温下降或升高。
手术操作影响体温
手术过程中,由于暴露手术区域和输注低温液体等原因,会导致体 温下降。
体温管理在麻醉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维持生理功能
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 要保障,体温异常可能导致多
器官功能障碍。
减少并发症
维持正常体温可以降低麻醉手 术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如心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加上皮下脂肪较少,保温能力差。因此,在麻醉和 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老年患者的体温管理,采取保温措施。
儿科患者
总结词
儿科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发生低体 温。
VS
详细描述
儿科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如成年人完善 ,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大,容易散热。 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保温 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等,以维 持患儿的正常体温。
详细描述
术后发热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感染、输血反应等原因引起的。发热可能导致代谢率增加、脱水、感 染风险增加等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术后低温
总结词
术前体重控制与术中体温保护对择期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术前体重控制与术中体温保护对择期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作者:苑瑶曲春尧祝红茹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体重控制与术中体温保护对择期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選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
对照组行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术前体重控制联合低温防护,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术后麻醉苏醒、术后机体康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情况各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T1、T2时的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率、寒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体重控制,可有效加快术后机体康复速度,同时联合低温防护,有效降低术中应激,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受患者个体化因素、手术因素影响,需给予全面护理,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前体重控制低温防护术后麻醉复苏[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and intraoperative temperature protection on anesthesia waking tim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otal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re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combined with hypothermia protection. The stress response,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ll indexes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tress response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T1 and T2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and tracheal extub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stlessness rate and shivering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uterine total resection surgery on pre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which can effectively speed up the postoperative body recovery, joint low temperature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stress, reducing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revival time, tracheal extubation time, affected by patients individual factors, operation, should g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nsure patient safety operation.[Key words]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Pre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Low temperature protection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resuscit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8.029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在当前妇科临床上属于子宮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其临床应用价值已获得广泛认可。
低温麻醉的原理
低温麻醉的基本原理低温麻醉(Hypothermic Anesthesia)是一种利用低温来抑制麻醉病人疼痛感和麻醉相关的应激反应的麻醉方式。
低温麻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病人的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降低代谢率和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少疼痛的感觉和减轻麻醉的需要。
1.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具有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以保持身体处于一种稳定的温度状态。
这一调节过程主要由下丘脑温度调节中枢控制,通过皮肤循环和感觉神经来调整体温。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维持在36.0°C到37.5°C之间。
当体温过高时,下丘脑调节中枢会通过发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将体温降低。
当体温过低时,下丘脑调节中枢会通过收缩血管和发抖等方式将体温升高。
2. 低温麻醉的原理低温麻醉利用低温对体温调节机制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和应激反应。
具体的原理如下:2.1 降低代谢率降低体温可以减缓人体的代谢率。
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消耗能量的速率,通常用千焦耳/小时或升氧量/分钟表示。
一般情况下,体温降低1°C,代谢率就会减少6%到10%。
由于低温减慢了代谢率,麻醉过程中需要的麻醉药物和氧气的代谢也会减少。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麻醉风险,还可以节约药物成本。
2.2 减少疼痛感觉降低体温可以减少疼痛的感觉。
疼痛的传导是通过神经纤维进行的,而低温可以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
具体来说,低温作用于神经纤维时,会使神经纤维内部的离子通道关闭,从而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样一来,人体对疼痛的感觉就会减弱或消失。
2.3 减轻麻醉需要低温麻醉可以减轻麻醉的需要,尤其对于一些对麻醉药物敏感的患者,低温麻醉能够起到辅助麻醉的作用。
低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的代谢活动减缓。
这对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在低温麻醉下,麻醉药物的作用更明显,麻醉效果更好。
3. 低温麻醉的应用低温麻醉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于以下情况:3.1 手术麻醉低温麻醉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常常被使用,尤其是在心脏手术、血管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需要减少出血和保护脏器功能的手术中。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低体温(低于36摄氏度)是麻醉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在麻醉科手术中,对于低体温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低体温的原因、危害以及处理方法,来探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处理的重要性与方法。
一、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在麻醉科手术中常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麻醉药物的影响:许多麻醉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
2. 麻醉科手术的环境: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低于正常室温,这也增加了患者低体温的风险。
3. 麻醉科手术的时间:麻醉手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体温的下降。
二、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对于麻醉科手术患者来说,可能带来以下几个主要的危害:1. 代谢率下降: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的代谢率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影响:低体温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降低,进而增加术中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
3. 免疫功能受损: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易受感染。
三、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方法为了有效应对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1. 预热:在手术开始之前,使用预热设备或毛织品等对患者进行预热,以提高其体温。
2. 反应性预防:在手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一旦发现体温下降,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叠被、加热灯等,以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
3. 使用加热设备:在手术中使用加热设备,如加热床、加热呼吸器等,以帮助维持患者体温。
4. 加强监测: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5. 给予保温措施:手术中应尽可能避免患者接触冷的物体或表面,使用保温器材等措施,以保持患者的体温。
6. 加强团队合作:麻醉科手术中,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应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探讨低体温处理的策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结语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低体温带来的危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低体温的监测与预防,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瑞芬太尼对苏醒期全麻拔管苏醒期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苏醒期全麻拔管苏醒期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
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
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
结论在苏醒期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瑞芬太尼;全麻;拔管;躁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6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8岁,体重47~81 kg。
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R组和C组均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依托米脂(02~03)mg/kg诱导,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
维持期两组均用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
手术结束后按患者公斤体重及手术时间计算瑞芬太尼的平均使用量。
对照组C组在手术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停止丙泊酚并将瑞芬太尼减少至维持量的1/10[≥001 μg/(kg?min)],拔管后停止瑞芬太尼输注。
并分别记录两组拨管前,拔管后1、3、5 min时的血压,心率、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
苏醒期定为使用丙泊酚至拔管后5 min,记录苏醒期间两组患者咳嗽和不自主运动人数。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麻醉后苏醒延迟
手术因素
01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从 而延长苏醒时间。
02 手术类型
不同类型的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影响不同,可能导 致苏醒延迟的风险不同。
03 术中管理
术中管理不当如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可能导致苏 醒延迟。
03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后果
对医疗资源的影响
01
02
03
医疗费用增加
麻醉后苏醒延迟可能导致 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 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消耗。
医疗效率降低
麻醉后苏醒延迟可能影响 其他患者的手术安排和诊 疗计划,降低医疗效率。
医护人员负担加重
麻醉后苏醒延迟可能增加 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需 要加强监测和护理,确保 患者安全。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预防与处
处理方法
给予拮抗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苏醒延迟,应及时 给予拮抗药物,如纳洛酮、氟马 西尼等,以逆转麻醉效果,促进
患者苏醒。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患者未完全苏醒前,应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缺氧。
监测和处理并发症
在处理苏醒延迟的过程中,应密 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 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并发症,
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05
麻醉后苏醒延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
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麻醉后苏醒延迟 的情况。此外,老年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 病也可能影响麻醉后的苏醒时间。
案例二:小儿麻醉后苏醒延迟
对手术的影响
手术时间延长
术中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影响分析
1. .1综合干预 内容 2
对辖 区糖尿 患者推行 “ 、粉 ,蓝 、黄 ”四色分类 管理方法 ,以 红 分 类管理促糖 尿病控 制。对不 同病情 的人群 实行个性化 的动态管理 , 对血糖 控制较 差的患者及 出现糖 尿病 并发症 或合并糖尿病 高危 因素者 等用 红色纸记 录 ,加 强沟通管理 ,每 月随访一 次 ,对血糖 控制 良好 、 青 少年 糖尿 病或 已控 制 并发症 的患 者等 用粉 红 纸记录 ,每 季 随访一 次 ;对 于糖尿病前 期患者用 蓝色纸记录 ,每季 随访 一次 ;对于有 糖尿 中国有 90万 2 20 型糖尿病 患者 ,1 8 型糖尿病 前期患者 ,其庞 . 亿2 4 大 的人群成为 了政 府、卫生部 门以及广大 医务 工作者面临 的巨大挑战 和 艰 巨任务 。由于 2 型糖 尿病是 一种慢性 终身性疾 病治疗 应是综 合治 疗 。糖 尿病患者 教育的主 体应建在社 区 ,病 情稳定的糖 尿病患者 最 适宜在 社区接受教育 与管理。构建 以糖 尿病患者为 主体 、社 区卫 生机
病 倾 向的高危 人群用黄色纸记录 ,每半年随访一次 。
1. .2对照组 给予一般管理 。 2 1 . 3实验检查 入 院时及 干预后 1 、4 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 、餐 后2 血糖 。 、2 周 h 1 统计学处理 . 4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处理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处理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外科手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病例52例,总结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以及有效处理方法。
结果全麻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绝对或相对过量、机体代谢紊乱、体温过低、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等有关。
结论全麻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积极探求原因并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处理办法全身麻醉以后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称为全麻苏醒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期。
②出现自主呼吸,通气量逐渐能够满足机体需要期。
③呼吸道反射恢复期。
④神志清醒,定向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渐恢复期。
现代麻醉技术能使多数患者在手术结束不久意识就恢复清醒,对语言等刺激有反应。
若全麻结束后超过2 h患者仍然意识不清,即为全麻苏醒延迟。
全麻苏醒延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作者对近3年以来工作中遇到的全麻苏醒延迟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原因及处理方法,期望为临床提供经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收治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发生苏醒延迟。
52例患者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7~81岁,其中>60岁患者41例。
施行的手术包括:骨折内固定术12 例,胃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9 例,乳腺癌次全切除术9例,直肠癌根治术7 例,肝破裂修补术6 例,肾切除术4例,纵隔肿瘤切除3 例,子宫全切术2 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醒,无中枢系统疾病,ASA分级Ⅱ~Ⅳ级。
1.2 方法52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施行全麻手术。
术前给予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2.0 mg/kg、芬太尼2.0~5.0ug/kg、维库溴铵1.5~2 mg/kg;术中机械通气,给予丙泊酚 1.5 mg/(kg•min)、瑞芬太尼0.5ug/(kg•min)、维库溴铵 1.5 mg/(kg•min)维持麻醉,必要时吸入异氟醚,氧气持续吸入。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麻醉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03
麻醉期间,环境温度对体温变化有很大影响
01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低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下降
02
体温管理策略
预防体温过低
01
保持室温:确保手术室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
02
保暖措施:使用保暖毯、加热垫等设备,保持患者体温
03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体温过低情况
体温稳定: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影响患者舒适度
01
体温过高: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03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影响情绪和恢复
02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寒冷,影响休息和恢复
04
体温稳定:有助于患者保持舒适,提高恢复速度和效果
04
调整麻醉药物:根据患者体温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避免体温过低
预防体温过高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体温过高的情况
03
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或使用退烧药等药物降温方法
04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
01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的药物
02
体温监测方法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手术部位组织缺血,影响手术效果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血压波动,增加手术风险
体温异常: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不佳,影响手术效果
影响术后恢复
体温过高:可能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问题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体温计:最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包括口腔、腋下、直肠等部位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环境因素对体温的影响可以通 过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来改 善。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年龄
新生儿和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机 制较弱,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疾病状态
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虚弱的患者 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药物使用
某些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导致体 温下降。
03
体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保温护理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注意遮 盖裸露的部位,减少热量散失。
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和评估治疗效果。
04
体温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保温设备的应用
主动加温设备
主动加温设备能够提供持续的热源, 通过电热毯、热风循环等方式,有效 防止患者在麻醉期间出现体温下降。
一位老年女性,因髋关节置换手术接受麻醉。手 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体温降至34℃。
处理措施
医生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如加温毯、输注加温液 体等,同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
3
结果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体温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高体温患者的风险防范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男性,因腹部 手术接受麻醉。手术过 程中出现高体温,体温 升至39℃。
了解药物代谢与体温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 给药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温变 化,医生可以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安全度 过手术期。
体温与管理决策
对体温的监测和管理是麻醉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及时做出管理决策,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风险。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后感染率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在麻醉过程中,体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理的体温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可能会波动,而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对患者的生理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理想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1.手术效果:适当的体温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手术效果。
例如,在外科手术中,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2.术后恢复:体温管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3.麻醉药物效果: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
低体温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麻醉深度,而高体温则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加快,影响麻醉效果。
二、麻醉中的体温管理方法1.术前体温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水平。
这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制定合理的体温管理方案。
2.预热措施:术前预热是一种常用的体温管理方法。
例如,使用温热被单、电热毯等设备,提前将患者的体温提升到理想的水平。
3.监测体温: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有效监测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贴片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调整环境温度: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会对患者的体温产生影响。
麻醉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5.体温调节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可以采取冷热敷、冷暖输液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体温。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温调节方式。
6.术后恢复: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体温监测和调节仍然很重要。
麻醉医生应对术后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体温管理措施。
三、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管理:不同患者的体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椎管内麻醉体温调节
机制
• 椎管内麻醉和全麻一样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低 体温,同全麻一样体热再分布是导致早期低体温 的主要原因
不同点: • 椎管内麻醉从外周阻断了下肢的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 故不能达到主动平台,体温持续下降,这是椎管内麻醉与 全麻的主要区别 。 • 椎管内麻醉时再分布所导致的核心温度的下降约是全麻 的一半,低温的进展可能较全麻慢 • 椎管内麻醉较全麻术后低温时间长,且体温上升速度慢
目录
低体温的定义及机制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的预防和治疗 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和防治
人工低温
定义
人体中心体温低于等36℃则为低体温。 轻度:32-36 ℃(包括32 ℃) 中度:28-32 ℃(包括328℃) 重度:<28 ℃
• 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
机制
再分布期
人工低温的程度
• 浅低温: 34~30℃ • 中低温: 30~28℃ • 深低温: < 20℃ • 超深低温: < 15℃
体温和意识的关系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解读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解读指标修订背景与过程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作为国家医疗质控指标体系的首批专业质控指标率先公布,体现了麻醉学科对于质量与安全的高度关注。
在随后几年各地积极推进麻醉专业质控指标应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部分指标定义上存在一定争议、麻醉质控指标体系尚未完成麻醉各环节的全覆盖等问题。
2019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的委托,开展了麻醉质控指标的修订工作。
修订过程中,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质量管理学组组员以及各省级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为核心团队,广泛征集全国各地对于麻醉专业质控指标的修订意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进行了反复修订。
最终于2022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共26项。
指标分类按照指标所关注麻醉专业质量安全内容的不同部分,可以将新版麻醉质控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学科建设发展类:麻醉科医护比(AQI-DNR-01)、麻醉医师人均年麻醉例次数(AQI-ACC-02)、手术室外麻醉占比(AQI-PAO-03)、术后镇痛满意率(AQI-ASR-21)、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AQI-EPD-26)。
这5项指标着眼于麻醉学科建设,关注麻醉学科结构优化及部分群众亟需的麻醉亚专业发展方向的质量安全水平。
其中,麻醉科医护比旨在关注麻醉学科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麻醉医师人均年麻醉例次数关注了麻醉医师工作负荷情况;手术室外麻醉占比关注了舒适化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术后镇痛满意率关注了术后急性疼痛服务质量;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关注了对孕产妇的人文关怀——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的覆盖情况。
麻醉流程非计划改变类: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AQI-PVR-04)、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AQI-CRB-05)、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AQI-CRA-06)、麻醉后PACU转出延迟率(AQI-IDP-18)、非计划转入ICU率(AQI-IUI-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 手术患者 ,按照 不同的治疗手段,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每组惠者 4 0例。对照组 患者采 用常规 手术处理,观 察组患者采用保温手术,手术过程
中测定 两组患者鼻咽 的温度 ,对 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 苏醒 时间乖拔 管时间,观察 两组患者 手术过程 中的不 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惠者鼻咽的平均温度 显著优于对照组 患者 ,P < O . 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苏醒时 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患者 ,P < O . 0 5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 间
药 物与 临床
健 ; ; ; 康 ; ! 导 ; ; 报 ; ; ; . 医 ; ; 学 ; ; 版 ; ; ; ; 2 ; 0 ; ; 1 ; 5 j 年 ; ; : ; 第1 ; ; ; ; 期 ; j ; ; 2 ! 0 卷
探讨麻 醉患者体温 变化对麻醉后苏 醒和拔管时 间的影 响
全面麻醉或椎管 内麻 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机体的体温调节 , 麻醉 男性 患者 2 2 例 ,患者 的年龄为 2 9 岁一 7 5 岁 ,平均 年龄为 3 9 . 8 ± 3 . 2岁 ,平均 术时 , 体 重为 6 0 . 6 k g 。对照组和观察组 患者之间性别 、 年龄 以及病 理无明显差异 , 不 药会抑制血管 收缩 ,导致 热量流失 ,还会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 肉运动和张力 ,
和体腔暴露在外 以及麻醉抑制会致使人体 的温度 急剧 降低 。 患者 在手术 中出现 管 时间为 1 6 . 7 ±8 . 3 a r i n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 间显著优 于对 照组患者 。P < O . 0 5 低体温 占到 7 0 %。 患者免疫力低下 以及各脏器 的储 备功能显著降低 , 体 温调解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 良反应情况有 2 例, 对照组患者 的不 良
显著优 于对照组 患者 ,P < O . 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观 察组 患者的不 良反应情况显著优 于对照组 患者 ,P < O . 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手术康复 与否和体温 的变化有 着至关重要的联 系,保持 患者正常 的体 温可以显著增强康复速度 ,降低不 良反应发 生率,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 ,可以 大力推广 .
具 备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因此具 有对 比性。 1 . 2 纳入标 准 使热量减少 。 本次研究 , 观察组患者鼻 咽的平均 温度 显著优 于对照组患者 , P < O . 0 5 差异
本次研究所有患 者心脏 、 肝脏 、 肺部功 能都 显示正常 , 排除 甲状腺低 下或 具有统 计学 意义。观察 组患者手 术后苏醒 时间显著优 于对照组患 者 ,P < O . 0 5 ‘ 者是亢进患者 ,排 除凝血 功能异常患者 ,排除感染或者是发 热患者。
1 . 1 临床资料
和 “ 休克代偿假说 ”两 种假说。“ 休 克代偿 假说”表示 。机体处于低血压 或者 是低氧血症的情况下 ,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下 调热 反应 阈值 , 机体不 能够激发
出 自主性体温调 节反应 ,产生低温 。“ 代谢衰竭假说”表示 ,患者处 于创 伤抑
氧气耗 费减少 , 体温下 降 , 之后就是反应期 , 代谢增加和组织氧合充分 。 选 取我院于 2 0 1 1 年6 月一 2 0 1 2 年7 月所接收治疗 的 8 O例进行全麻腹部手 制期 ,
功能降低 ,就会产生低体温 , 特 殊低体温对人体是有益处 的,可以降低机体的 反应情况有 6例 ,观察组 患者的不 良反应情况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O . 0 5
消耗氧气 量, 保护脑细胞 , 但是绝 大多数低 体温会对患者产生非常不利 的影 响。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3讨 论
因此 ,手术康 复与否和体温的变化有着至关 重要的联系 ,我院于 2 0 1 1 年 6月
一
2 0 1 2 年7 月所接收治疗 的 8 O 例进行全麻腹 部手术 患者进行研究 , 疗效 显著 ,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 中,创伤并发低体 温的发病 机制有 “ 代 谢衰竭假说”
报告 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卢 永 坚
( 三 门县 中 医院 浙 江 三 门 3 1 7 1 O 0
【 中围分类号 】R 6 1 4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1
【 摘
要 】目的:探讨麻 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 苏醒和拔管 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 院 2 0 1 1 年 6月一 2 0 1 2 年7 月所接收治疗的 8 O 例进行全麻腹
【 关键词 】麻 醉患者;体温变化;麻 苏醒 :拔管 时间 权威 资料 显示 ,人体的平均 温度为 3 7  ̄ C ,人 体 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来 控 间为 4 6±6 . 4 a r i n ,观察 组患者手术 后苏醒时 间显著优于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照组患者 ,P < O . 0 5 1 . 5 ±7 . 5 。观察组患者 的拔 制体温 的稳定 ,但是在手术过程 中,体温调节系统受到阻碍 , 低 温液体 的输入 差 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对 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为 2
本 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我 院伦理 委员会批 准 。 患者和患者家属都 已经签署知情 生低体温 。
7 4 岁, 平均年龄为 4 o . 5 ±2 . 1 岁, 平均体重为 6 3 . 6 k g 。对照组女性患者 l 8例 , 患者病死率 只有 4 %。低 温情况持续 4h 以上 ,病死率达到 4 0 %。患者进行手
术 患者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 ,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 4 0例 。
同意书。其中 ,观察组女性患者 2 3 例 ,男性 患者 l 7例 ,患者的年龄为 2 8 岁
一
当组织氧传递下 降到超过组织 的最大耐受能力 , 产热和氧气耗费就会降低 , 产
相同条件下 , 低温持续 时间超过 2 h的患者病死率达到 2 4 %, 而体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