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2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织文锦履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式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出现了新的髻式——倭堕髻、
灵蛇髻
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 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 十字髻; 晋有缬子髻、流苏髻、翠眉 髻、惊鹄髻、芙蓉髻; 南宋有飞天髻; 梁有回心髻、归真髻; 陈有凌云髻、随云髻; 北族室韦有叉手髻等
龙凤虎纹锦幡头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对孔雀纹锦
第、魏晋南北朝面料
“胡王”联珠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日神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对 鸡 对 羊 灯 树 纹 锦
树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蓝印花布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贵族及侍女图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花纹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披帛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北魏螺髻
北魏大十字髻
双鬟髻
假髻:蔽髻
男子:束髻戴冠、巾(幅巾、 纶巾、缣巾)、帽等。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洛阳汉魏泥塑供养人
洛神赋图
贵妇出游画像砖
北魏彩绘女乐俑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金步摇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料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 五 星 出 东 方 利 中 国 ” 锦 护 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典论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 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曹丕以七子为 代表,指出作家的才能各有所偏,而通才是极少 的。从文章的方面来看,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创作 特点。因此,对一个作家来说,往往只能擅长某 一种文体的写作,很难做到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写 得很好。“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所以对文人 来说,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相 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 也”。
春秋时代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 曹丕却认为创作作为一种独立的事业,它本身就
具有不朽的价值。一个作家,只要投身于文学创
作,不必靠历史家的记载,也不必依附于政治, 他的作品本身就可以使他名传后世。
第四,曹丕在《典论‧论文》还对批评态度 提出来一些重要的意见。他批评了当时文学批评 中存在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 以及“文人相轻”、“暗于自见”的错误态度, 要求持一种客观的科学态度去批评文学。他认为 文人应当有自知之明,不要“各以所长,相轻所 短”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所谓“审己度人”,实际上指的是照顾到作 家不同才性,客观的看到别人的优点的公正的批 评态度。曹丕反对“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狭 隘态度,也反对文学批评中的“向声背实,贵远 贱近”的陋习。所有这些,都说明曹丕是想建立 一个客观的文学批评标准。他为文学批评找到了 一个初步的大体原则,那就是兼容、公正和实事 求是。
实际的。
《文赋》生动的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 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 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 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 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 于一瞬。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
死刑必须报请皇帝批准的死刑奏报原 则,在这个时期形成一种制度,如魏、 南朝的宋都作了此类规定。这主要是为 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同时也体 现了“慎刑”精神。
这一石器建立了“登闻鼓”直诉制度。 “登闻鼓”是在朝堂外设鼓,有冤抑者 可以击鼓向皇帝直诉的制度,这种制度 在魏晋时期出现,一直沿用到清朝。这 是对不许越级起诉制度的补充
(三)南北朝立法
北齐律的特点:
1、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冠 于律首
2律首
3、将法典的篇目定为十二篇,完成了汉以 来封建法典由繁至简的改革过程
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 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犯这十种罪,不在八议的论赎范围之 内。
第二节行政法律
一、 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魏文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州、 郡的大中正、小中正评选所在地区 出生的士人,根据其家庭出身、才 德政绩分为三等九级,呈报中央, 然后按等级品第高低任官。
第二节行政法律
二、三省制雏形 中央 三省制逐渐成型 地方机构 州、郡、县 地方长官具有军事首长的性质
张杜律: 《晋律》共20篇,620条,后来由 张斐、杜预对《晋律》先后加以注 释,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 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 史称“张杜律”。
《晋律》特点:
(1)篇章体例更加合理。《晋律》分 魏律《刑名》为《刑名》、《法例》两 篇,置于全律之首。
(2)礼法合流进一步完善。《晋律》 首创服制定罪,以“峻礼教之防”;在 沿用八议的同时,还规定官吏可以通过 除名或免官来抵罪。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二、立法概况 (一)三国立法
魏:《甲子科》和《新律》 蜀:《蜀科》 吴:科条,科令一、立法概况
• 《新律》与汉律比较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灭亡以及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的兴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中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知识点。
一、时期背景1. 东汉末年动荡:东汉末年社会经济危机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加上外患和政治腐败,东汉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2. 群雄割据: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成为常态,形成了一片割据混乱的局面。
著名的军阀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他们相互争斗,割据一方。
3. 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国;孙权建立吴国。
三国互相对峙,鼎立于中国大陆。
4. 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曹魏灭亡蜀国,曹魏后继有西晋,而吴国也在后来被孙吴所灭。
此后,中国历史上进入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1. 西晋的兴起:西晋是东汉时期陇西人族出身的司马氏建立的王朝,其初期统治较为稳定。
西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最终司马炎统一了北方。
2. 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期,羌、匈奴、鲜卑、氐、羯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国家,统治中原地区。
3. 东晋的建立:东晋是西晋王室的后裔司马睿所建立的王朝。
东晋时期,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中国的重要政治中心。
4.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等南朝王朝的更迭,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三、社会文化特点1. 佛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传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十分繁荣。
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曹操、曹丕、陶渊明、谢安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3. 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趋势加剧,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四、历史地理演变1. 边界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边界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中国版图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演变。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一、背景概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
该历史时期大致为公元220年至589年,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曹魏、东晋和南北朝。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官僚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政治制度1. 曹魏政治制度在曹魏期间,官僚制度和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对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
曹魏的中央政府采取罢免和聘任官员,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属地制度。
2. 东晋政治制度东晋的王朝建立于西晋灭亡之后,论文治的实际成果。
东晋大多数皇帝都承袭了文帝模式即亲政,并努力维护中央集权。
3. 南北朝政治制度随着南北分治的出现,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也导致了对社会结构的更多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更多地反映了地方政治。
三、文化和艺术1. 曹魏文化曹魏时期的文化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时期,曹魏时期诗歌学派的出现使文学艺术开始多元化。
2. 东晋文化东晋的文化很大程度上由王朝所决定。
东晋时期文化的发展是数十年的和平繁荣的结果。
3. 南北朝文化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化非常复杂,分化也非常彻底。
南方地区的文化主要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北方地区则是儒家思想的盛行。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1. 曹魏经济曹魏时期,中国的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在农业方面,灌溉水利和土地安排的合理化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2. 东晋经济东晋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制度改革、务本简朴等思想展开的。
经济的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3. 南北朝经济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的战乱和分治会使为曹魏时期的经济繁荣及东晋时期的制度改革逐渐消逝。
南方繁荣的船运经济得到了发展,北方削弱了对中央财政系统的贡献。
五、主旨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历史是一个充满了战乱,政治制度变化和文化创新的时期。
一方面,社会阶层也得到了较为微弱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的短暂繁荣也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消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
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
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
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
当时的思想界极为活跃。
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魏晋世道混乱,武人弄权,多务实际,礼教束缚遂被打破。
曹氏父子推波助澜,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义,文人思想随之解放,清谈之风大兴,魏晋风度成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
南北隔江对峙,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人们心情苦闷,急需精神寄托之所,佛教乘隙而兴,开窟造像活动相继而起,翻译佛经、研讨佛理形成风气。
注重自我心灵净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学士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
与汉代文人相比,魏晋六朝文人淡漠世事,隐居之想颇浓,其思想由外用变为内省,影响于艺术,则表现为艺术已不全为称扬礼教而作,陶冶性情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两汉之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之缘情文艺观。
载道强调文艺的从属地位,缘情则突出文艺本身的特性,文艺的独立性得到增强。
山水诗画的兴起,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山水、花鸟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
山水被视为卧游之景、畅神之具。
人物画由两汉的重外形变为重神韵,以形写神说、气韵生动说应运而生。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简)
.
第一节 建安散文
❖ 一、曹氏父子 ❖ 二、建安诸子 孔融:《难曹公表制酒禁书》、《与曹公论盛孝 章书》二篇较有名。 王粲:《与袁谭书》以及《难钟荀太平论》等。
.
第一节 建安散文
❖ 一、曹氏父子 ❖ 二、建安诸子 ❖ 三、建安诸子之外的散文 与曹魏鼎峙的东吴、蜀汉,文学都不发达。但诸
葛亮的《出师表》,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第三节 两晋散文
❖ 一、西晋散文 (一)陆机的论说文
代表作有《吊魏武帝文》、《辩亡论》、《豪士 赋序》等。
.
第三节 两晋散文
❖ 一、西晋散文 (一)陆机的论说文 (二)潘岳的哀诔之文
代表作:《哀永逝文》、《马汧督诔》
此外还有李密的抒情散文《陈情表》、陈寿的史 传散文《三国志》
.
第三节 两晋散文
.
第二节 正始散文
❖ 一、阮籍与《大人先生传》 文中假托“大人先生”之口,表述自己对社会 历史的看法,揭露封建礼法的虚伪的本质。议 论十分尖锐辛辣。
.
第二节 正始散文
❖ 一、阮籍与《大人先生传》 ❖ 二、嵇康与《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与康山是巨魏源晋绝之交际书最》著是名嵇的康论写说给文山作涛家的,一思封想信新。颖, 嵇康好、标山异涛说同,为说“理竹缜林密七而贤透”彻。。后主来要“作甘品心有韬《晦声, 不无求哀闻乐达论”》的、山《涛管作蔡了论司》马、氏《政难权自的然新好贵学。论山》 涛等还。向他司的马《氏与荐山举巨嵇源康绝出交仕书。》此更事具触有怒文了学嵇色康彩,。 于是就给山涛写了这封公开表示绝交的信。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F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九品中正制及其实施过程: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采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创九品 中正制度。这种制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取 士制度,具体做法: (一)设置中正官
郡置小中正,州置大中正,由司徒选择“德充才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或“贤有识鉴”的中央政府现职官员,担任其原籍
贯的中正官,这样就收走了原由地方长官把持的人 才选拔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选士的控制。中正的 专职就是选士,比起负责全盘事务的地方长官来, 能保证投入足够精力去查访考察士人。
公元506年,又置集雅馆,以招远来学者,也以五 经为讲授内容。 3.国子学 公元508年,诏令兴修国子学,招收胄子入学。 “诏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从师者,皆入学”。 国子学设国子博士2人。 学生入学年限不等,有的甚至7岁就入国子学受业, 有的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国子学学生按经分专业 学习,故有国子《礼》生、国子《周易》生等等。
二、北朝的地方官学
北魏州郡立学,乡党立学。 北齐注重州郡立学。 北周州县有学生。 北朝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基本上是以经 学为主要教授内容。南朝经学受玄学影响较深,注 重义理之学,北朝经学基本上承继了汉学传统,谨 守章句训诂,注重名物制度的考证。 南朝、北朝都盛行博涉的学风,以至罕有纯粹的儒 门学者。
魏晋初期,中正官由朝廷任命,他们在考察品评本 地人物时,还比较注意人才的优劣和舆论的褒贬。 加上九品正中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中正品 评和吏部授官的体系,两者各自独立,相互制衡, 能够防止走后门、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发生。因此, 刚开始,九品中正制的确做到了曹操所提倡的不拘 贵贱,唯才是举,赢得了时人的好评。
三、北朝的私学
北朝时期私学教育曾一度遭受挫折。 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曾下诏禁绝私学,表 面是为发展官学去除障碍,实际目的在控制 思想。 北齐、北周私学得到很大发展。 北朝私学的特点: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PPT课件
.
17
部分记别事,小部分记人,其中记人也有成就较高的,如《画工弃市》(即《王昭君》), 、政事等,每篇是三言两语,综合全书较全面反映魏晋士大夫思想和生活实况。作者了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
.
18
《世说新语》 内容分以下几方面: 玄妙清淡(名士风流的魏晋风度)。表现士大夫无聊的生活和和空虚颓废面貌,在黑暗的政治 如:《刘伶病酒》 纵酒而且放荡。 《王子猷居山阴》写王羲之儿子任性的生活。
.
10
2、表现了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勤劳、勇敢和聪明的高贵品质。 童女(12、3岁),有一六女家中最小女李寄者,不听父母劝,偷偷去,带着剑和狗,用饭团
《董永葬父》(《搜神记》)卖身葬父。 《天仙配》 《白水素女》(《搜神后记》) 《田螺精》故事
.
11
3、反映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礼教: 玉》(《搜神记》)或称《吴王小女》,写吴王小女紫玉和书生韩重相爱不得,以至于在墓中
魏晋时崇尚清淡讲究言行品评人物风气很盛留传最早癿是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东晋语林郭子宊刘丿庆世说新语沈约俗说梁小说1818大部分记别事小部分记人其中记人也有成就较高癿如画工弃市即王昭君门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一、小说的萌芽和发展 二、志怪小说 三、轶事小说
.
1
一、小说的萌芽和发展:
小说的概念:
与现在观念不同,现在小说是通过人物、 故事和场景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 事性的文学体裁(时间、地点、人物、场
这才与后世所说的小说含义相近。
.
3
小说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先秦 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它们是我国小说萌芽, 是我国最原始状态的小说。神话传说及历 史传记中神怪部分这就是我国志怪小说的 起源。如《西游记》则是志怪小说发展到 高级阶段,史传和诸子散文记人和记事部 分是我国轶事小说的先驱。如《愚公移 山》,《精卫填海》等有故事性情节,反 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性格。寓言给后代小 说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1、均田制的瓦解是在()。
A . 西汉B . 东汉C . 魏晋南北朝D . 唐代参考答案:D2、现存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最早而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是()。
A . 《经学理窟》B . 《性理拾遗》C . 《通典》D . 《文献通考》参考答案:D3、推崇井田制的言论和观点尤为盛行的时期是()。
A . 西周B . 战国C . 秦朝D . 汉朝参考答案:A4、()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A . 《经济论》B . 《四民月令》C . 《齐民要术》D . 《货殖列传》参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1 题1、均田将土地分为()A . 露田B . 桑田C . 麻田D . 宅地参考答案:ABCD2、占田制的主要内容()A . 对贵族及官僚占田的限制B . 对一般人民占田课田的规定。
C . 授田的规定D . 还田的规定参考答案:ABCD3、均田制的主要内容()A . 授田的规定B . 还田的规定C . 还田与授田的特殊规定D . 官吏的公田规定参考答案:ABCD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包括()A . 治生之道B . 治生之策C . 治生之理D . 治生之本参考答案:ABCD5、下列哪些思想家曾对井田制思想进行过批判?()A . 陆贽B . 苏洵C . 叶适D . 马端临参考答案:BCD6、刘晏的财政改革措施包括()。
A . 改革漕运B . 改革盐法C . 行均输法D . 行常平法参考答案:ABD7、下面对占田制评价正确的是()。
A . 它是对私有的一种承认和维护B . 等级差别地占有土地被正式确定下来C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D . 占田制完全解决了土地问题参考答案:ABC8、治生之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劳动管理要督课与抚恤相结合B . 因时因地求效益C . 多种经营,农贸结合D . 勤俭持家参考答案:ABCD9、《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1
第一节、时代背景概述
• 科学
祖冲之 圆周率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第一节、时代背景概述
•文学
刘勰的《文心雕龙》 陶渊明 开创田园诗 南朝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 编曲:黑石st 词 曲:源正康 小狮子丢丢 演唱:绯村柯北 墨明棋妙出品
北朝 《木兰诗》
木兰辞
演唱:绯村柯北
墨明棋妙出品
一朝戎装百种愁肠大漠上夜风诉凄凉或有彷徨 一念故乡不再思量敌阵前掌中红缨枪谁能抵挡 一日千丈十载时光铜鼓催策马心头想护我国邦 一间回望几分心殇梦高堂百味心中淌清泪两行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并非独有须眉儿郎. 隋唐年间,替父从军,笺纸孝传百世传扬. 马蹄踏碎清霜寒,大漠烽烟英雄剑. 豪情万丈是红装.
一声轻叹褪下霓裳小窗畔月色映花黄点点银芒 一着戎装再无心伤为家严便只身去向大漠军帐 一别故乡回首三望马不停戎机太匆忙怎容惆怅 一鞭长扬边隅空巷朔漠旁金鼓奏沧桑尘沙飞荡 立身阵前策马扬鞭却道豪情万丈更胜却儿郎 朔漠烽烟锦旗飞扬佑我国昌 曲几多吟唱 佳人未见沧桑 不悔舍弃红装 从军岂是一场荒唐 枪散出寒光 铁甲掩去罗裳 梦中皓首高堂 难忘
曹衣出水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Fra bibliotek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像 》衮冕 漆纱笼冠
漆纱笼冠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戴小冠的北魏文臣俑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陈文帝像 白纱帽 鹤氅
龙阳之好、分桃之恋、断袖之癖
南朝 梁简文帝《娈童》 娈童娇丽质,践童复超瑕。 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 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 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袖裁连壁锦,床织细种花。 揽裤轻红尘,回头双鬓斜; 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 怀情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定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二、两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西晋(265——316年):和平时间长,国学较东晋发 达。
东晋(317——420年)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 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 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 “阀”,右边的叫“阅”, 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 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 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 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 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 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 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 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
太学办理不善:学官选择不精;学官升迁及官员考选制度有弊;考试不 得法。
地方学校:
“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 造而教学之”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杜预
• 二、立法“必审刑名”
• 我国古代立法到《晋律》时,已经开始制 定“刑名”篇,并将其作为首篇。“刑名” 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杜预认为 制定法律应该尤其重视“刑名”篇的作用。 因为在“刑名”篇中,最容易将儒家的立 法指导思想贯穿于立法条文的法意当中, 从而便于司法官断案。
第五节 杜预
第三节 王弼
• 二、无为而治论
• 无为而治论是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重要 理论主张。王弼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思 想大加推崇。在王弼看来,无为而治的道 理很简单,那就是以自然为法。从无为而 治出发,王弼反对统治者以“智”统治天 下,认为统治者如果“任智”,必然造成 天下争讼。总之,统治者有为,民众会有 为,大家都无所不为,必然产生争讼混乱。
•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 杜预等人在制定《晋律》时将律和令这两 个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律”是指关 于如何定罪量刑的法律。而“令”是指处 理各种临时性事件的规章制度。 • 关于“律”与“令”的关系,可以说, “律”是永久的正式的法律,而“令”是 临时性的针对具体事件的规章,对“令” 违反以后,有罪就依“律”进行处罚。
第三节 王弼
• 一、“名教本于自然”说
• 王弼的玄学法律观是从“贵无”论开始的。他认为, “无”是自然、社会和人类一切事物的本源。既然万事 万物都以“无”、“道”、“自然”作为本源,那么, 包括法律在内的名教遵从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基于 “名教本于自然”的原则,王弼认为,立法定制和法律 改革应该自然为宗。 • 首先,关于立法的问题,王弼认为,处理争讼关键在于 “作制”,即所谓“无讼在谋始,谋始在于作制。” • 其次,法律变革时也应该遵循“名教本于自然”的原则: “革即变矣,则制器立法以成之焉,变而无制,乱可待 业。法制应时,然后乃吉,贤愚有别,尊卑有序,然后 乃亨。”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魏文帝时制定“”,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三、判断题()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四、名词解释题1、九品中正制:五、简答题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六、论述题1、什么是“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案:一、填空题1、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二、单项选择题(A )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A)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三、判断题(╳)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民族冲突与融合
统治集团严重奢侈腐化 宗王权重 民族内迁引发的民族矛盾
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 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 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
2、玄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魏晋玄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正始(魏齐王年号)时期,代表人物何 晏、王弼,理论重《周易》、《老子》。
②元康(晋武帝年号)时期,以魏末嵇康、 阮籍为先导,较激进,反名教,思想多受 《庄子》影响。
③永嘉(晋怀帝年号)时期,以向秀、郭 象为先导,仍重《庄子》,而思想重归温 和,形成“新庄学”。
3、思想文化领域崇儒、崇释、崇道的选择
4、用人上,务实求俊的选择 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惟才是举
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 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 十三头。
210、214、217年,三次 下“唯才是举”令。
④东晋时期,与佛学渐趋合流。
3、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抱朴子·外篇·疾谬篇》 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紞之务。不绩其 麻,市也婆娑。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更相从 诣,之适亲戚。承星举火,不己于行。多将侍从, 暐晔盈路。婢使吏卒,错杂如市。
《颜氏家训·治家篇》 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 官,为夫诉屈。
——《三国志 ·诸葛亮传》
孙吴霸业之起,在魏、 蜀前;称王称帝,在魏、 蜀后,其建国道路,曲 折而又漫长。
孙氏霸业稽延,症结 盖在于调整与江东大族 关系的需要。……其内 核则是求得孙吴政权的 江东地域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课件
• 东晋南朝:
• 在太湖流域的西部丘陵和高亢地区兴修大量 的陂塘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37
在太湖平原东北的常熟开通江24浦, 昆山开12浦,初步形成塘浦圩田。
田。 • (3)宅田和菜地,授受对象是“诸民有新居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19
第二节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三、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度2
• 均田制的推行是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 提的。其作用:
• (1)“均给天下荒田”,使广大农民得到一定土地,扶 助了小农经济。
• (2)均田制照顾了大土地者的利益,但规定的还授 制度和土地买卖限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家豪族对 土地的无限度侵占。
农业史课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 •传统旱作农业的定型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1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的定型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581年,这一时期 社会政治局势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状况, 并大体以淮河——汉水为界,长时期南北对峙。
• 北方农业遭受破坏,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经受 了历史考验而继续前进;南方战乱较少,又由于北人 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农业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
8
• 南方东晋政权后,相继建立宋、齐、梁、陈王朝、 统称南朝。因南方战争较少,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 方大批人口迁入南方,历时100多年,估计至少有200 万的北方移民定居南方,占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以 上。为安置流民,东晋南朝设立不少侨置郡县,集中 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和南北交通要道处。由于 大量人口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东晋和南朝的政 权代表“士族地主”的利益,江南土著士族与北方侨民 士族集团拥有大量佃客、荫户和奴婢,他们封山略湖, 开启山林,形成南方地主大庄园。南方农业技术也有 进步,与黄河流域的差距缩小。
历史九下书目录
历史九下书目录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
第二章祖国大地的形成与演化
一、大地的形成
二、与花岗岩共舞
三、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第三章中华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小农经济的情况
三、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汉朝的政治制度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士人阶层的兴起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一、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书写
三、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第六章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唐代的政治制度
二、宋代的政治制度
三、唐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七章科技进步与文明进步
一、天文学、医学和数学的进步
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三、科技进步对文明进步的影响
第八章世界各国的发展与联系
一、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
二、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三、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
第九章现代中国的历程与挑战
一、鸦片战争
二、康有为变法和戊戌维新
三、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五、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六、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的发展
第十章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一、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交流
二、文化融合的实践与影响
三、世界文化的和平交流与共同发展
附录:古代器物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淝水之战——分水岭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 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 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 性胜利。之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 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 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南朝:宋、齐、梁、陈(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东晋
提纲
第一节 魏晋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北朝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 南朝的学校教育 第四节 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第五节 颜之推 第六节 傅玄
第一节 魏晋的学校教育
(一)三国文化 (二)西晋文化 (三)东晋文化
(一)三国文化
北方:五胡: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 中原,南方:三国时期:魏蜀吴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 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 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 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 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 马越等八王。
西晋被匈奴政权——前赵所灭
汉末以来,北方大量少数民族 迁入,西晋时关中一带胡人已 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胡族本 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五 胡十六国时君主之一的石勒为 例子)。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 多,与关中一带汉人相差不远, 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埋 下伏线。
南朝教育机构
五馆 集雅馆 国子学——老子,玄学 士林馆 律学
南朝的私学教育
1 私学开办者成分复杂,既有隐逸之士, 也有贵戚子弟。 2教学内容多元 3 家学得到发展。
千字文——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 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 (502 —549 年)编成的, 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 给事中周兴嗣。 由4,000个不重复的常用 汉字字组成,韵语成篇, 分为50个不同主题,问世 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 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 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北魏太武帝马踏漠北,一统北方
拓跋焘tāo(408~ 452.3.11),字佛狸,鲜卑 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 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 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 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 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 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 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 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
木兰从军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 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阶级变化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使庶族地主经济实 力的增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庶族地 主开始强烈要求提高其政治地位。
北朝教育——儒,佛
1、崇儒兴学,加速少 数民族封建化。 2 、设立州郡学校, 这是我国正式施行地 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开 始。 3 、佛教建筑(敦煌 千佛洞,(大同)云 冈石窟,(洛阳)龙 门石窟)
豪强士族的经济
豪强士族的庄园经济
《后汉书· 仲长统传》 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豪人之室, 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 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 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 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 之役。……
第二节 北朝文化——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蒙古包),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北魏
淝水之战后,前秦帝 国四分五裂,被前秦 征服的丁零、鲜卑、 羌等各族贵族纷纷起 兵反秦。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 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 政权,后改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 。
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改革
均田制——耕者有其田
土地所有权——可汗 土地使用权——百姓,耕者有其田,安居 乐业。 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 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从游牧民族——封建农耕经济
税收制度——租调庸
项目 内容 北魏 意义 租-农业税 成年男子每年 一夫一妇每 1 调动生产 向官府缴纳一 年纳粟2石 积极性,富 定量的谷物 民 调 缴纳定量的绢 帛或布1匹 2富国 或布 庸服徭役的期限 丁男还要负 3保证农业 内,不去服役 担一定的徭 人口的稳定 的可以纳绢或 役。 布代役
“有求必给”、”闭门成市”,自给自足成为庄园 经济的一个很大特点。
豪强士族的经济
荷 塘 渔 猎 画 像 砖
酿 酒 画 像 砖
豪强士族的经济
桑 园 画 像 砖
渔 筏 画 像 砖
豪强士族的经济
盐 井 画 像 砖
冶 铁 画 像 石
第二 两晋文化教育(独创)
西晋 国子学 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物
东晋 算学
北魏官学——四门学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 年(494年)迁都洛阳,创 设四门小学。因初设 于京师四门,故名四门 学,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立四门博士四十人,助 教十二人。
北朝私学
1 私学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以及设置地域方 面胜过南朝。 2 私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出现天文学和医 学。 3 较少受玄学影响。
美复 池行 桑数 竹十 之步 属, ,豁 阡然 陌开 交朗 通。 ,土 鸡地 犬平 相旷 闻, 。屋 舍 俨 然 , 有 良 田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得停 其数 船日 ,辞 便去 扶, 向此 路中 ,人 处语 处云 志: 之“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 ” 既 出 ,
后南不及 遂阳复郡 无刘得下 问子路, 津骥。诣 者, 太 。高 守 尚 说 士 此 也 。 , 太 闻 守 之 即 , 遣 欣 人 然 随 规 其 往 往 。 , 未 寻 果 向 , 所 寻 志 病 , 终 遂 。 迷
东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十六国: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鲜卑)、后燕、后 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 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 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 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从林缤忽晋 口尽纷逢太 入水。桃元 。源渔花中 初,人林, 极便甚,武 狭得异夹陵 ,一之岸人 才山,数, 通,复百捕 人山前步鱼 有行,为 口,中业 ,欲无, 仿穷杂缘 佛其树溪 若林,行 有。芳, 光 草忘 。 鲜路 便 美之 舍 ,远 船 落近 , 英。
桃花源记——庄园经济的体现
设自其 酒乐中 杀。往 鸡见来 作渔种 食人作 。,, 乃男 大女 惊衣 ,着 问, 所悉 从如 来外 ,人 具; 答黄 之发 ,垂 便髫 要, 还并 家怡 ,然
书学 文学
士族享乐的产物(顾恺之,王羲 之,陶渊明) 首创
1、国子学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 太学并立。 东晋时为门阀大族王、谢、庾、桓专门享 用。
2、顾恺之——女史箴图
3、王羲之——兰亭序——书学
4、陶渊明——文学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 兴宁三年(365年),出 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 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 过太守。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 兮辞》《桃花源诗》等。
刘曜,(?-328),匈奴族, 是匈 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 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 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
前秦(351~394)统一16国
前秦(氐族)苻健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疆 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 汉与东晋为界。历六主,共四十四年。
豪强士族之形成
操纵选举垄断仕途
《后汉书· 明帝纪》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 情无告诉。 《后汉书· 种暠传》 河南尹田歆: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 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加之察举 中权门请托和故旧报恩的结合,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社 会中的门第。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 的新变化;士族门阀和九品中正制;颜之推 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课时:2课时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
北 方 五胡 十六国 淝 (前秦) 水 之 战 北朝
鲜卑 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魏 中 原, 南 蜀 方 吴
西 晋
西魏 南朝 宋 齐 梁 陈
第三节 南朝文化——玄学
人口南迁,中原的先 进生产方式带到长江 以南。南方的商业和 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 发展。另外,闽江、 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 步的开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刘宋政权
公元420年,东晋被刘 裕取代。国号宋,定 都建康(今南京)。
三国时期的教育
教育创举 曹魏 太学 五经课试法 郎中(4经) 太子舍人(3经) 文学掌故(通2经) 弟子(正式生)
门人(预备生)
律学 AD227年,我国律学创设的开端,打破经学一统局面 蜀 吴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九品中正制——出身,门第,钱财。
司徒 设立中正官, 品第人物, 吏部按品受官。
与察举制相比,用人权 收回到中央。
士族——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士族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条件
经济 政治 土地兼并严重,形成自 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战争动乱,地方割据势 力崛起
士族的构成
庄主财阀 宗族豪强
文化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庇 护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