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第一轮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复习内容:三角形复习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重点: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复习难点: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复习过程:一、合作交流:1)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2)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3)完成课本P127 8 题(小组交流讨论)二、自主探索:知识点(一)复习概念:概念:1、叫做三角形。
2、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第三条边(二)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 3.3.3 2.2.6 3.3.5为什么?4.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三、综合练习P130-131 10、11、12、13。
三角形复习教案(绝对经典)
三角形复习教案(绝对经典)目标- 复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命名、边长、角度和面积的理解。
- 强化学生的解决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I. 三角形的定义和命名1. 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2. 学生研究如何命名三角形,根据顶点的个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三角形:3个顶点。
-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是直角。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 钝角三角形:一个角是钝角。
II. 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1. 学生回顾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 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其相邻的外角之和为180度。
2. 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练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已知三角形一边和两个对应角的情况,求另外两条边和一个角。
-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一个夹角的情况,求另外两条角边和一个角。
- 特殊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计算。
III.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1. 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面积 = 底边长 ×高 ÷ 2。
2. 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底边和高的情况。
- 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情况。
教学活动1. 活动1:让学生互相出题,分别计算对方提供的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
2. 活动2:设计一个竞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计算一系列三角形的属性。
3. 活动3: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三角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估1. 给学生提供一套练题,涵盖三角形的定义、命名、边长、角度和面积的计算。
2.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计算准确性、时间效率和合作能力。
参考资料---以上是三角形复习教案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教学进度。
祝您教学顺利!。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三角形复习教案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复习,并介绍一些有趣的应用。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条线段都称为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角。
三角形的内部是由三个角所围成的区域。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
它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角的补角关系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2.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是指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个关系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给定的三边长度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度关系三角形的角度关系是指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和大于第三个角,任意两个角的差小于第三个角。
这个关系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给定的三个角度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特点,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三角形类型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等。
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四、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作为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1. 三角形的测量在测量领域中,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被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计算出其他未知的边长和角度。
这对于地理测量、建筑设计和导航等领域非常重要。
2. 三角形的几何构造三角形的几何构造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已知条件,可以构造出满足特定条件的三角形。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底边和两个角度,可以通过几何构造方法绘制出这个三角形。
3. 三角形的相似性三角形的相似性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
中考数学全景透视一轮复习学案三角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中角与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o.
5.在ΔABC中,AC=5,中线AD=4,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A.1<AB<9 B.3<AB<13
C.5<AB<13 DCD中,AB∥CD,CB⊥AB,△ABD是等边
三角形,若AB=2,则CD=_______,BC=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ABC中,∠A=50°,BO、CO分别平分
三:【课后训练】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1cm,2cm,3cm B.3cm,4cm,5cm
C.5cm,7cm,13cm D.7cm,7cm,15cm
2.过△ABC的顶点C作边AB的垂线,如果这条垂线将∠ACB分为50°和20°的两个角,那么∠A、∠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
(3)如图1-1-29,若P点是外角 CBF和 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P= 。
10.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结DE,交BC于点P.
(1)求证:PD=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地纲
教后记
3.如图,OE是∠AOB的平分线,CD∥OB交OA于C,交OE于D,
∠ACD=50o,则∠CDE的度数是()
A.175°B.130°C.140°D.155°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主题:三角形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3. 复习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计算;
4. 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显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定义,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
2. 提问:“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回答。
二、复习三角形的分类(10分钟)
1. 显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图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 让学生说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复习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计算(15分钟)
1. 提醒学生回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计算方法;
2. 给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一个角的大小,让学生计算其他角的大小和边长;
3. 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计算其他角的大小和边长。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
五、小结(5分钟)
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找身边的物体,观察其形状并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其他同学通过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来猜出三角形的类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解三角形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图形,它拥有许多特征和性质,因此在数学中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在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对于三角形的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常用定理和解题技巧。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
2. 三角形的分类:(1) 根据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2) 根据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根据边角关系分类:外角、内角、对角、邻角等。
3. 三角形的元素: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二、三角形的常用定理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的定理(勾股定理)。
(2) 直角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直角对顶角为90°,直角三角形的其它两个内角为锐角。
三、三角形的解题技巧1. 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 根据边长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边长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其余为一般三角形。
(2) 根据角度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有一个角大于90°的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其余为锐角三角形。
2. 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题:(1)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求角度的问题。
(2)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用已知信息求三角形边长的问题。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求角度或边长的问题。
四、三角形解题的思路1. 首先,根据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并利用已知信息列写方程。
2. 其次,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对三角形进行推导和运算,求解未知量。
3. 最后,验证解答的合理性,并作出结论。
通过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常用定理和解题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属性和性质,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设计:(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
(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
(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
(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
贴出知识卡片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③三角形中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解三角形复习教案
解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解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在解三角形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理解。
3. 提供学生机会通过练习和解决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 幻灯片或投影仪(可选)4. 三角形练习题和解答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等。
2. 提示学生,解三角形是通过已知条件来确定三角形的各个要素,如边长、角度等。
主体:3. 讲解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以及三角恒等式。
4.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决已知三边、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的三角形问题。
5. 提供学生机会进行实践,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如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6.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策略,如使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
巩固:7.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8.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法。
9.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练习题的解答,解释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总结:10.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解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1. 提醒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应用。
扩展活动(可选):1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用在线资源或相关书籍。
13.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三角形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提示:1. 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在解决练习题和问题时的准确性和推理过程。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巩固所学内容。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性质4. 三角形的判定5. 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4. 性质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等。
5.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三角形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生活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探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三角形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形,探索更多的性质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三角形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案例: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知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
三、教法与学法:引导探究,归纳应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列出知识点。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学习了有关什么图形的内容吗?(抽生回答)对,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呢?(板书)(二)、针对训练,总结方法。
现在我们一一复习。
1、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抽生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构成名称。
(2)回顾三角形的高与底。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①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6厘米 2厘米 5厘米)(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②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每一段都剪成整厘米长,便于交流、讨论。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解三角形教案 理 教案
图二abc CBA图一cabA BC某某省东北师X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理知识梳理:1、直角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在Rt ABC中,C=,BC=a,AC=b,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B=(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sinA=cosB= sinB=cosA= ,tanA2、斜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ABC 中,A、B、C为其内角,a、b、c 分别表示A、B 、C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A+B+C=;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sin; cos;(2)、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2R (2R为外接圆的直径)正弦定理变形:a=2R;;;;;a:b:c=(4)、余弦定理:=-2bccosA; =-2accosB;-2abcosC;余弦定理变形:cosA= ; cosB=; cosC=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a=b=c(,,分别表示a,b,c三边上的高)(2)、=absinC=bcsinA=casinB(3)、=2=(4)、=;(5)、=rs(r为内切圆半径,)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个内角和三条边)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它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解三角形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情形:若给出是直角三角形,则称为解直角三角形;若给出的三角形为斜三角形,则称为解斜三角形。
5、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2)、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
(3)、坡度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
能够准确说出三角形的组成部分。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内角和为 180 度的原理。
能够解决与内角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3、熟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掌握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能够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理解它们在三角形中的作用和特点。
5、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识别全等三角形。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
运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2、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纠错。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提问学生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2、内角和定理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通过演示和推理,证明内角和为 180 度。
安排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3、三边关系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线段长度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4、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分别讲解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示范如何画出这些线段,让学生动手练习。
强调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5、全等三角形阐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性质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以及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 难点: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图形、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新课: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练习:让学生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4. 应用:讨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绘制三角形的过程,评估他们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讨论参与度:在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准确性,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是否已经牢固掌握?2. 学生在应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存在困难?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4.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形模型制作,鼓励他们运用创新材料和设计。
2.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应用实例,并在班级分享。
3. 引入简单的三角形几何证明题目,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三边关系等。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
3、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4、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1)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
(2)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5、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6、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典型例题例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7,第三边长为整数,求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解:设第三边长为 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7 3 < x < 7 + 34 < x < 10因为第三边长为整数,所以 x 可以为 5、6、7、8、9。
例 2:如图,在△ABC 中,∠A = 50°,∠B = 60°,求∠ACD 的度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含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本课时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内容。
教材首先提供一幅建筑工地场景图,图上楼房建筑框架上、脚手架上包含有大量的三角形。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找一找场景图中的三角形。
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在学生感知到三角形的同时教材出示了例1,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教材分成三步走:(1)让学生在“画三角形”中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三角形的概念。
(2)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实际上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个概念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要用到。
(3)为了便于表述,教材说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可让学生在纸卡上画出三角形,思考所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并尝试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然后观察并找出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点,着重理解“围成”,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之后在含正、反例图形的辨析中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
然后让学生选择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并指明三角形的高与底。
再让学生思考、操作“你还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但要注意的是在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做的高在三角形外,学生比较难理解,在小学阶段不作要求。
例2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图上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画框,拉动使其变形,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把画框固定?”然后请学生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发现特性。
最后列举生活实例,并进行应用:把画框固定或者把摇摆的椅子固定住。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案
课题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学目的1、熟悉第一章的知识体系及重难点;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灵活地进行全等三角形地判定;3、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法,能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第一次课前的交流互动环节师生间交流沟通,相互熟悉。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初一数学的知识体系与中考试题考查特点、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的引导等等。
讨论: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三种“境界”(以两道几何题为例)二、复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首先借助一道中考题来分析中考全等三角形部分的考查特点和要求。
例:(09杭州中考第22题)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C=60°,AD∥BC,且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BE交于点P .(1)求证:AF=BE;(2)请你猜测∠BPF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基础知识梳理:1、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
2、三角形内角和是,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3、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第三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第三边。
A BCD E 第4题A BCDF E5、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 ,三条中线交于 ,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垂线都是线段。
6、如图,在△ABC 中,(1)AE 是中线,那么BE = = ,BC = BD = DC ;(2)AF 是角平分线,那么∠BAF = = , ∠BAC = ∠BAF = ∠FAC ;(3)AD 是BC 边上的高线,那么∠ADB =∠ADC = °,AD BC 。
7、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8、三角形全等的条件: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___ ②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____ 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_____ ④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_____ 如图,已知△A B C ≌△D E F .请找出他们的 对应边和对应角基础知识练习1.下面各组长度的线段能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3,1,41 (B)18,12,5 (C)5,3,2 (D)2,1,32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为9,,3x ,化简:321433-+-x x = . 3. △ABC 中,∠A ∶∠B ∶∠C=1∶2∶3,则∠A= ,∠B= ,∠C= ,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时,属于 三角形.4. 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度.5.如图在△ABC 中,AB=AC=1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G ,BC=7,则△GBC 的周长是_________.第5题G A B CF E DCBAB F E CA D6.如图,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相交于点O ,S △BDO 面积=1,则S △ABC =( ) A.1 B.3 C.6 D. 无法计算7.如图,在ΔABC 中, ∠C=90O,BD 平分∠ABC,交AC 于D, 若AB=5,CD=2,则ΔABD 的面积是 . 8.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A)1 (B)2 (C)3 (D)4综合探究,发展能力:【例1】如图,已知△ABC 中,BE 和CD 分别为∠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BD=CE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一、课标要求①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⑤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⑥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条件。
⑧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⑩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二、命题的方向与趋势本章涉及七年级(下)第七章《三角形》、八年级(上)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第十四章《轴对称》14.3等腰三角形、九年级(下)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是简单的多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今后的命题也不会有更大的变化,但在命题的格调上将更加突出情景的创新.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以及和三角形有关的重要定理,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中考中,填空、选择、计算、证明等题型中经常出现这一内容,并且经常和函数及圆的知识综合考查.题型以应用、开放探索居多,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常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借助于计算进行,而且对于三边关系定理,常应用于它进行判断所求的边长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考查,常会遇到去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通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进一步解决问题的题型.对于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除等腰三角形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在中考中显得非常之“热”,尤其是和变换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在很多地市中考试卷中均有所体现.对于相似三角形,一是以相似三角形“对应”为背景设计分类讨论题等;二是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证明比例式、等积式或计算的大题出现;三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中考的热点试题;四是与其它图形结合,设计阅读理解、探索规律等开放型试题.三、知识网络方法第1课时:三角形的概念一、重要知识点:1. 一般三角形的性质(1) 角与角的关系: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并且大于任何—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 边与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边与角的大小对应关系: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性质(见下表):(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三角形的面积(1)一般三角形: 21a h (h 是a 边上的高 ) (2)直角三角形: 21a b = 21c h (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h 是斜边上的高) (3)等边三角形: 43a 2(a 是边长 ) (4)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相应的高的比;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相应的底的比。
二、典型例题:例1.解答下列各题(1)长度分别为10cm ,12cm ,22cm 的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7和5,求第三边x 的取值范围。
解:(1) ∵10+12>22,∴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2) ∵7-5<x <7+5,∴2<x <12题后反思: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最长的线段是否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2、已知两边长为a 、b (a >b ),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为:a -b <c <a +b. 例2.(2006遵义)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图示的方法叠在一起,则图中∠α等于_____度.解:∵∠A=30°,∠DFE=45°,∴∠α=∠DFE-∠A=45°-30°=15°.∴填15.题后反思:本题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板构成图形,没有任何明确的已知条件,因此要注意应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求解.例3.在∆ABC 中,∠A =50°(1) 如图(1),∆ABC 的两条高BD 、CE 交于O 点,求∠BOC 的度数;(2) 如图(2),∆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M 、CN 交于P 点,求∠BPC 的度数.(1) (2)解:(1)法一:∵BD 为∆ABC 的高 ∴∠BDC =90°∴∠1=90°-∠BCA 同理∠2=90°-∠ABC∵∠ABC +∠ACB =180°-50°=130°∴∠BOC =180°-(∠1+∠2) =180°-(90°-∠ABC +90°-∠ACB)=180°-180°+∠ABC +∠ACB =130°方法二:∵BD 、CE 为△ABC 的高 ∴∠BDA =∠CEA =90°A B C D E P N O M B C A 1 2 1 2∵∠A =50°∴在四边形AEOD 中:∠DOE =360°-(90°+90°+50°)=130°∴∠BOC =∠DOE =130°(2)∵BM 、CN 分别为△ABC 的角平分线 ∴∠1=21∠ABC ∠2=21∠ACB ∵∠A =50° ∴∠ABC +∠ACB =180°-50°=130°∴∠BPC =180°-(∠1+∠2)=180°-(21∠ABC +21∠ACB) =180°-21(∠ABC +21∠ACB)=180°-21×130°=115° 题后反思:此题还可加以变式,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推导出∠A 与∠BOC 、∠BPC 的一般关系.三、课堂练习: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 ) CA.直线B.射线C.线段D.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线段2.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DA.三角形内部B.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D.以上答案都不对3.右图中的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有:( )DA.一处B. 两处C.三处D.四处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C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5.(2006绍兴)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右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BA .2对B .3对C .4对D .6对6.∆ABC 的三边a 、b 、c 都为正整数,且满足c b a ≤≤,如果4=b ,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DA .4B .6C .8D .107.如右图,AC ⊥BC 于C ,CD ⊥AB 于D ,DE ⊥BC 于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 .∆ABC 中,AC 是BC 边上的高B .∆BCD 中,DE 是BC 边上的高C .∆ABE 中,DE 是BE 边上的高D .∆ACD 中,AD 是CD 边上的高8.Rt △ABC 中,∠C=90°,∠A=40°,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CDB= ____°.65°E D CB A9.如右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CAB ,BC =8cm ,BD =5cm ,那么D•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__cm .3四、课后作业: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CA.3cm ,4cm ,8cmB.5cm ,6cm ,11cmC.5cm ,6cm ,10cmD.3cm ,8cm ,12cm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三个三角形是( )C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 )AA.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顶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三角形的4.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少是( )BA .1B 2C .3D .05.(2007资阳)如右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CA.90°B. 135°C. 270°D. 315°6.三角形三条边的长是三个连续自然数,且三角形的周长为18,则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 .6、7、8 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2,3,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1<x<58.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3:2:5,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36°、54°、90°9.如右图,∠A =65°,∠B =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 内,则∠1+∠2的度数为______.80°10.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且离公路,铁路的交叉处500米,应建在何处?(比例尺 1:20000)第2课时:全等三角形S O 公路 铁路一、 重要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其他的对应线段也相等.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公理或定理:①一般三角形有SAS 、ASA 、AAS 、SSS ; ②直角三角形还有HL.二、典型例题:例1:(2007南充)如图,已知BE ⊥AD ,CF ⊥AD ,且BE =CF .请你判断AD 是△ABC 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解:AD 是△ABC 的中线.理由如下:在△BDE 和△CDF 中,BED=CFD=90 BDE= CDFBE=CF ⎧∠∠⎪∠∠⎨⎪⎩ ∴△BDE ≌△CDF (AAS ).∴BD =CD .故AD 是△ABC 的中线.题后反思:1、象本题这种结合问答的证明题,一定要先回答问题后再做证明.2、在今后的中考中,需大篇幅证明的试题将会少见,主要考查是否能正确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在解答关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对应元素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如"ASA"中,这个角必须是夹角,否则就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了.(3)要特别注意“对应”两字的含义.(4) 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要关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5) 做三角形的全等证明时,为减少失误,一定要把条件按定理顺序写清楚,并把所用定理的字母缩写附在括号内.例2.如图,在△AFD 和△BEC 中,点A 、E 、F 、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面四个推断:(1)AD =BC ,(2)AE =CF ,(3)∠B =∠D ,(4)AD ∥BC .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解答过程. 解:可以由(1)(3)(4)推出(2).已知:AD =BC ,∠B =∠D ,AD ∥BC .求证:AE =CF证明:∵AD ∥BC ,∴∠A =∠C .在△ADF 与△CBE 中=C AD= CB D=B A ∠∠⎧⎪⎨⎪∠∠⎩∴△ADF ≌△CBE(ASA),∴AF =CE .∴AF-EF =CE-EF ,即AE =CF .题后反思:除此之外,本题还有另外两种解决方案:(1)(2)(4)推出(3)或(2)(3)(4)推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