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十讲《六经》-庚寅冬
六经辨证讲稿
六经辨证讲稿六经辨证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
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太阳病证治一、临床表现《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1.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 文字版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文字版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1-141 木火水土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黄帝内经讲义
黄帝内经讲义(转载)黄帝内经讲义从中医角度讲:睡觉的最好方位并不是一定的而是与季节有关。
可以参考易经、我国古天文、阴阳五行、以及子午流注的理论。
人体睡觉的方位应该与“斗柄回寅”的循环理论相应同时也与每个人的身体个体差异相结合。
一般来说:可以按季节来定方位:1.春天----头东脚西顺应木相在东方2.夏天----头南脚北顺应火相在南方3.秋天----头西脚东顺应金相在西方4.冬天----头北脚南顺应水相在北方另外如果治疗和保健身体更应顺应天时可以对内脏有力比如“皮肤有病,按中医肺主皮毛肺脏为金在秋天“头西脚东”顺应季节的方向,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当然这方面的还有很多仅举此例简单说明。
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郑卢医学之《伤寒论》的六经医学理论,如何从六经去学习理解伤寒
郑卢医学之《伤寒论》的六经医学理论,如何从六经去学习理解伤寒《伤寒论》的六经医学理论1. 概述(1)什么是六经学习《内经》时讲的经络是十二经络,在按摩、针灸中也用得最多,那么《伤寒论》里讲的六经或说十二经络都源于《内经》,这就是它们共同的来源。
《内经》的《灵枢经络篇》讲十二经络,还讲了冲、任、督、带,加起来就是十六经,这是以前讲过的。
今天所讲的《伤寒论》的六经传变,就是张仲景根据《内经》的学说,以及经络的思想,用在对病的辨证、与病的演变过程的辨证、立法、出方、用药的理论思想,也就是说,将六经用在对病的辨证和演变过程中间。
那么《伤寒论》所讲的六经的次序,首先是太阳,而后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次序不要弄乱。
太阳经就是指足太阳膀胱经,阳明指足阳明胃经,少阳指足少阳胆经,太阴指足太阴脾经,少阴指足少阴肾经,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络有足经、手经,张仲景讲的六经辨证完全是足经,这就是六经。
(2)六经的真义六经有为病和不为病。
所谓不为病,就是指正常的时候,人身的气就按照六经循环。
所谓正常,是指六经的正常的气化。
正常的六经气化,是讲正常人自然生命的运动规律、气化的规律。
《内经》从少阳讲起,接下来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这样的次序。
我们把顺序颠倒过来,按照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次序讲的,如下: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这就是人正常的六经气化的规律在《医理真传》里面,每讲一气,都讲了这样一句话的意思,只是用了另一种说法。
把“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表述为“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
也是本、中、标三气。
治之,就是主治,即主气、本气。
太阳是寒为主气,寒为本气。
这几句话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在人体科学中的运用。
《内经》上还讲:“五体以为本,六气以为用。
断句翻译
断句练习的翻译1、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
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苏秦。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2、唐亡,诸盗皆生于大中之朝,太宗之遗德余泽去民也久矣,而贤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赋深刑,天下愁苦。
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
汉之亡也,天下大乱,至晋然后稍定;晋之亡也,天下大乱,至唐然后复安。
治少而乱多者,古今之势。
盛王业业以求治,可少忽哉!3、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忘,吾属之师也。
”4、赵高于秦,将杀二世。
乃先示权于众,献鹿于君以为骏马。
二世觇之曰鹿。
高曰:“马也。
”二世收目独视,曰:“丞相误邪?此鹿也。
”高终对以马。
问于朝臣,朝臣或助二世而非高,高因白二世,此皆阿主惑上,不忠莫大,乃尽杀之,自此之后,莫敢诤谏。
而高遂杀二世于望夷。
竟以亡。
5、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
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
6、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7、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六经新释
d i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8 0 6 o :0 3 6 / . s. 0 38 1 . 0 1 0 . 0 s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 1 -81 3 - 1 0 —9 4 2 1 )0 — 40 5 4 .
言《 伤寒 论》 三 阴三 阳? 以“ 经 ” 言 三 阴三 阳其 之 六 代 根据 、 由是 否充 足?能否 忠实 表达 仲景原 旨? 理 我 们知道 , 伤 寒 论 》 理 论 渊 源 , 《 之 主要 来 自《内
经》 。这 一点 是历 代 《 寒 论 》 伤 之学 者 所 公 认 的 , 是 就
《 枢 ・终 始 》: 上 下 相 应 , 往 来 也 , 经 脉 不 结 灵 “ 俱 六 代 ” 灵枢 ・口问》: 余 之 闻 , 。《 “ 九针 之 经 , 阴 阳 , 论 六
经 已毕 ”。
当代 《 伤寒论 》 者对 “ 学 六经 ” 的不 同认识 有 :
( ) 同经络 说 : 1赞 强调 六 经就 是 十二 经 络 , 如程 门 雪 、 渡丹 氏等 。 刘 ( ) 同脏腑 说 : 为 六 经脏 腑 是功 能 的概 据 , 2赞 认 如 鲁福 安 氏等 。 () 3 脏腑 经 络 气 化 说 : 为 三 阴三 阳是 经 络 脏 腑 认 物质基 础上 的气化 活动 , 万友生 氏等 。 如
等 、 种概念 的综 合体 , 多 如姜 春华 等 。
( 1 病理 层次说 : 为 六经 是 阴 阳量 大 小划 分 六 1) 认
辨证, 统领 百病 , 六经 尤 六 个 区域 , 每个 区域 有各 自的
病症 , 他在 《 论翼 自序 》 中说 : 原夫 仲景 之 ‘ 经 ’ “ 六 为百 病立 法 , 专为伤 寒一 种 , 寒宗病 , 为一理 ” 不 伤 治 。 ( ) 六经 ” 5“ 是六 个证 候群 , 如清代 的 陆渊雷 的《 今
梁冬国学堂2010年全集(目录)
20101105乱世中的富贵名医——李东垣.avi . 58.5MB20101105国学堂乱世中的富贵名医.mp3 . 11.6MB梁冬对话李东垣--乱世中的名医20101030:中国文化三大护身符系列(三)——生命本.avi .62.8MB 20101030国学堂生命本能的奥秘.mp3 . 8.2MB20101023:中国文化凝聚剂——汉字.avi .54.4MB20101023国学堂中国文化凝聚剂.mp3 . 7MB20101016中国文化未作古之谜.avi . 56.6MB20101016国学堂中国文化未作古之谜.mp3 . 9.4MB梁冬对话蒋晔-中国文化三大护身符系列20101009国学堂思辨汉字思维.mp3(1009视频缺). 8.4MB20100925汉字中的姓名文化.avi . 53.2MB20100925国学堂之姓名文化.mp3 . 10.7MB20100918汉字密码系列(十三)——汉字里的“中医药文化”.avi . 51.9MB 20100918国学堂之中医药文化.mp3 . 10.4MB20100911解“医”问“药”.avi . 51.3MB20100911国学堂之解医问药.mp3 . 10.3MB20100904汉字密码系列(十一)——“十天干”中的殷商文化.avi . 49.5MB 20100904国学堂十天干中的殷商文化.mp3 . 10MB20100829十二地支中的生育密码.avi . 41.2MB20100829国学堂十二地支中的生育密码.mp3 . 8.3MB20100828重新认识中国数.avi . 42.9MB20100828国学堂认识中国数下.mp3 . 8.3MB20100822.重新认识中国数(上).avi . 40.9MB20100822国学堂认识中国数.mp3 . 8MB20100821.汉字中的“公、私”之分.avi . 40MB20100821国学堂汉字中的公私.mp3 . 8MB20100814从家探秘走婚文化.avi . 41.8MB20100814国学堂从家探秘走婚文化.mp3 . 8.4MB20100808探究法的真相.avi . 41.8MB20100808国学堂探究法的真相.mp3 . 8MB20100807拆字解密中国凤.avi . 42.8MB20100807国学堂拆字解读中国凤.mp3 . 8.3MB20100801拆字解密中国龙.avi . 43.4MB20100801国学堂拆字解读中国龙.mp3 . 8.5MB20100731孔子误读的那些字.avi . 41.9MB20100731国学堂孔子误读了多少字.mp3 . 8.2MB20100725论语你看懂了吗.avi . 41.7MB20100725国学堂论语你读懂了吗.mp3 . 8.1MB独立学者唐汉给我们说文解字20100724身体物语系列总结篇.avi . 42.1MB20100724国学堂身体物语总结.mp3 . 8.1MB20100718让人上瘾的那根“经”下.avi . 41.7MB20100718国学堂欺让人上瘾的那根筋下.mp3 . 8.1MB20100717让人上瘾的那根经上.avi . 43.5MB20100717国学堂欺让人上瘾的那根筋.mp3 . 8.4MB 20100711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avi . 42.8MB20100711国学堂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mp3 . 8.3MB 20100710危害健康的祸首——带“气”的脂肪.avi . 41.9MB 20100710国学堂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mp3 . 8.4MB 20100704脉诊——“摸出”你的健康?.avi . 41.5MB 20100704国学堂脉诊摸出的你的健康.mp3 . 8.4MB 20100703谁是你命运的“预言家”?.avi . 41.4MB 20100703国学堂谁是命运的预言家.mp3 . 8.2MB20100627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avi . 43MB20100627国学堂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mp3 . 8.7MB 20100626都是缺氧惹的祸下.avi . 42.9MB20100626国学堂都是缺氧惹的祸下.mp3 . 8.3MB20100620都是缺氧惹的祸.avi . 42.8MB20100620国学堂都是缺氧惹的祸上.mp3 . 8.5MB20100619从心认识自己.avi . 42.5MB20100619国学堂从心认识自己.mp3 . 8.4MB王唯工博士讲气的乐章20100613王东岳观点启示录.avi . 42.8MB20100613国学堂梁冬关于王东岳论点的课堂笔记.mp3 . 8.4MB 20100612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avi . 43MB20100612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1.mp3 .8.5MB 20100606诸子百家那些事.avi . 42.6MB20100606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0.mp3 . 8.3MB 20100605诸子百家那些事上.avi . 43.5MB20100605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9.mp3 . 8.5MB 20100530还孔子一个真面目.avi . 42.8MB20100530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8.mp3 . 8.5MB 20100528穿越时空的老子思想.avi . 43.2MB20100528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7.mp3 . 8.5MB 20100523.老子身世探秘.avi . 42.6MB20100523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6.mp3 . 8.5MB 20100522.诸子百家第一家.avi . 42.3MB20100522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5.mp3 . 8.4MB 20100516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avi . 42.9MB20100516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4.mp3 . 8.4MB 20100515脱去神话外衣的上古时代.avi . 42.9MB20100515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3.mp3 . 8.4MB 20100509从中西方文化看中国趣味.avi . 43.2MB20100509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2.mp3 . 8.4MB 20100508生存之道中的国学智慧.avi . 44MB20100508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mp3 . 8.6MB王东岳老师从东西方文化看国学20100502曲说六经之春秋篇.avi . 42.4MB20100502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6.mp3 . 8.6MB20100501曲说六经之易经篇.avi . 42MB20100501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5.mp3 . 8.2MB20100425曲说六经之礼乐篇.avi . 237.5MB20100425曲说六经之礼乐篇改.avi . 66.3MB20100425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4.mp3 . 8.3MB20100424曲说六经之仪礼篇.avi . 43.3MB20100424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3.mp3 . 8.7MB20100418曲说六经之诗经篇.avi . 42.1MB20100418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2.mp3 . 8.4MB20100417曲说六经系列开篇.avi . 42.7MB20100417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1.mp3 . 8.3MB今天开始曲黎敏教授讲六经20100411.国学视角看阿凡达.avi . 42.7MB20100410知道者享天年.avi . 42.9MB20100404.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二.avi . 41.6MB 20100403.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一.avi . 42MB 20100328.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avi . 42.9MB 20100327.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九.avi . 43.4MB 20100321.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八.avi . 41.7MB 20100320.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七.avi . 42.6MB 20100314.黄帝内经天年系列六.avi . 42.3MB20100313.黄帝内经天年系列五.avi . 42.3MB20100307.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四).avi . 41.1MB 20100306.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三).avi . 41.9MB 20100228.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二何以为人何者为神.avi . 43.3MB 20100227.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一如何才能颐养天年.avi . 43.7MB 20100221.如何提升你的生命质量.avi . 42.4MB20100220.孙思邈养生哲学系列.avi . 43.9MB20100213.孙思邈养生之道七.avi . 43.7MB20100207.如何掌控生命的节奏.avi . 42MB20100206.孙思邈的养生哲学系列.第五集.avi . 42.7MB 20100131.好好爱你的心肝宝贝.avi . 43.8MB20100130.孙思邈的养生哲学.avi . 43.5MB20100124.何为阴阳.avi . 42.2MB20100123.孙思邈养生之道三.avi . 42.9MB20100117.未病先防的现代启示录.avi . 44.8MB20100116.孙思邈的养生之道.第二集.avi . 43.5MB20100110.你能活到120岁.avi . 42MB20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avi . 44MB20100411国学堂从国学视角看阿凡达.mp3 . 8.3MB20100410国学堂知道者享天年.mp3 . 8.6MB20100404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二.mp3 . 8.4MB20100403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一.mp3 . 8.3MB 20100328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mp3 . 8.7MB 20100327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九.mp3 . 8.6MB 20100321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八.mp3 . 8.1MB 20100320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七.mp3 . 8.6MB 20100314.黄帝内经天年系列(六).mp3 . 8.2MB20100313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五).mp3 . 8.2MB20100307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四).mp3 . 7.9MB20100306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三)(徐文兵).mp3 . 8.1MB 20100228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二)(徐文兵).mp3 . 8.5MB 20100227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一).mp3 . 8.5MB20100221国学堂如何提升你的生命质量.mp3 . 8.4MB20100220国学堂孙思邈养生哲学系列.mp3 . 8.5MB20100213国学堂孙思邈养生之道七.mp3 . 8.8MB20100207国学堂如何掌控生命的节奏.mp3 . 16.5MB20100206孙思邈的养生哲学系列五.mp3 . 8.3MB20100131国学堂好好爱你的心肝宝贝.mp3 . 8.6MB20100130国学堂孙思邈的养生哲学.mp3 . 8.8MB20100124国学堂何为阴阳.mp3 . 8.2MB20100123国学堂孙思邈养生之道三.mp3 . 8.4MB20100117未病先防的现代启示录.mp3 . 8.8MB20100116你能活到120-2.mp3 . 8.6MB20100111你能活到120-1.mp3 . 8.5MB20100110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mp3 . 8.6MB。
六经辩证理解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六经辩证理解伤寒论六经辨证、辨证二、《伤寒论》六经提纲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5)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三、伤寒六经诊断标准1、从太阳证诊断标准(1)恶寒或恶风发热;(2)头或头项僵痛,身痛关节痛;(3)身痒、颜面浮肿,脉浮。
2、从阳明证诊断标准(1)发热而不恶寒;(2)便干;(3)口干渴;(4)脉滑或数有力。
3,从少阳证诊断标准(1)口苦、咽干、目眩;(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3)诸孔窍疾患,如:眼、耳、鼻、头、咽;(4)脉弦。
4、从太阴证诊断标准(1)大便偏稀;(2)胃脘胀满或腹痛;(3)畏寒喜热、食不下,呕吐;(4)脉沉弱。
5、从少阴证诊断标准或问诊内容寒化证:(1)脉微细,但欲寐;(2)怕冷、四肢厥逆;(3)周身关节疼痛。
热化证:(1)心烦失眠;(2)口干渴;(3)舌红无苔;(4)脉沉细数。
6、从厥阴证诊断标准(1)消渴;(2)气上冲心;(3)心中痛热;(4)饥饿但不想吃;(5)三阳之一与太阴合病,寒热错杂。
四、伤寒六经问诊顺序与技巧在问时,要做到如下几点,这几点是针对六经的证问的,病人自述后,我一般都是从太阳证逐一地往下问。
但又不可过分机械的从太阳来问,第一,从太阳证开始问(1)头痛不痛;(2)脖子痛不痛;(3)腰痛不痛;(4)恶不恶寒。
第二,从阳明证开始问(1)吃的怎么样;(2)大便怎么样;(3)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第三,从少阳证开始问(1)口苦不苦;(2)咽干不干;(3)耳呜不呜;(4)目昡不眩。
第四,从太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想吐的意思;(2)有没有下泻的感觉;(3)有没有腹痛表现;(4)有没有饥又吃不下现象。
鲍艳举六经辨证培训课件班经方学习资料11.docx
临床常用经方类方之桂枝类方大家好,我是鲍艳举。
我们知道方证对应、药证对应,不仅是经方的治疗原则,也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因此从这次课开始,我将用八次课的时间,将临床上常用经方的八大类方—和大家分享,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那么今天我就先和大家分享桂枝类方,桂枝类方主要有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还有当归四逆汤。
先和大家分享桂枝汤,我们都知道桂枝汤是治疗太阳病的,太阳表虚证。
原文里提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那么还有一条:太阳病,头疼发热,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
那么桂枝汤它的方证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汗、恶风、怕冷,有热,或者没有发热。
我们都知道,桂枝汤是治疗外感病的,一般都是发热的比较多,这是教材上的。
那么临床上我们用桂枝汤,治疗一些自汗证,还有一些表证的,有些表虚证的情况,用桂枝汤的比较多。
那么还有就是桂枝汤,我们还用于治疗一些身体关节疼痛,也有这种表证兼有这种虚证的情况,我们也用桂枝汤。
但是桂枝汤治疗身体疼痛的时候,我们往往用葛根汤来代替了桂枝汤。
因为里边有麻黄、葛根,我们治疗身体疼痛,桂枝汤效果我们用葛根汤来代替了。
还有一个是桂枝汤,我们治疗脾胃虚弱。
那么桂枝汤为什么能治疗自汗恶风这种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患者脾胃虚弱。
有些人胃脫消化不好、脾胃虚弱的,桂枝汤这个时候可以治疗纯的太阴,这是桂枝汤。
下面我们讲一下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主要治疗是少阴病,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危急,难以屈伸者。
那么它的方证特点,主要也是自汗,就是有些人用桂枝加附子汤那个自汗的情况比较严重,往往有漏汗、自汗情况比较多见。
往往你再摸他的脉象,他是一个沉细无力的脉,沉细无力往往是处于表的一个阴性证的情况。
教材里边说是漏汗不止,可能是发汗以后,故发汗过多导致的一个从阳性证转为阴性证的一个有自汗、漏汗的情况,那么往往还有身体疼痛,还有怕冷,有少阴病的情况。
12六经等辨证
第十八页,共33页。
(一)寒厥
[主要(zhǔ]y手ào足)脉(s症hǒuzú)厥冷,无热恶寒,舌淡
脉微或脉细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xuèmài)。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草、大枣
第十九页,共33页。
(二 )热厥
[主要(zhǔ]yà手o足)脉厥症冷,烦热(fán rè)口渴,小便黄赤,
概括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 次和阶段,用以说明外感温热病的病位 深浅、病势轻重及其传变规律,并有效 地指导着温热病的诊疗实践。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卫之后(zhīhòu)方言气,营之后(zhī
气
血
卫
气
营
血
卫分主表 气分主里 营为热入心包(xīn血bā分o为) 热邪
病情(bìngqín病g)位轻在浅肺 病情深重 深入心、肝、肾
也是最深重的极期阶段。其病变涉及心、 肝、肾三脏,病证有热盛动血、热极生 风、热伤阴血、虚风内动等多种证型。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四、血分证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烦热(fán rè)躁扰,甚则昏狂、谵
妄,斑疹显露(xiǎnlù),色紫或黑,吐血、便血、尿
血,舌质深绛,脉细数。或兼抽搐(chōuchù),颈项强 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等;或 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口干咽
常见于温热病的初期(chūqī)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
脉浮数;常伴头痛,鼻塞,口干微渴, 咳嗽,咽喉肿痛等。
[治法]邪在皮毛:清散表热, ——银翘散 邪入于肺:宣肺散热, ——桑菊饮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二、气分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wēn rè)病邪内人脏 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biǎoxiàn)的证
第四章六经辨证
反汗出恶风--中风表虚
病机
太阳中风 经气不利
治则: 解肌祛风 升津舒经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葛根)
葛根(甘、辛、凉)
解肌退热 助桂枝汤解表; 生津升阳 濡养经脉,解除经脉
之拘挛; 阳明经引经药 防止病变深入。
临床运用
1、感冒 2、落枕 3、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 4、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第18条 第43条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
杏子佳。
喘家--素有喘疾之人
素疾 新感
喘
加 重
太阳中风
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 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下之
误治
邪气陷肺 肺失宣肃
喘
异病同治
病因 不同
症状相同 病机相同
治则: 解肌祛风 ,降气平喘
方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三阳病--六腑(多实、热、 表证)
三阴病--五脏(多虚、寒、 里证)
3、代表六气之化
代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 ,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 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 之上,寒气主之。”
二、六经辨证的概念
用六经来概括脏腑、经络生 理病理变化及气化功能,并以 此来解释病位、病性、传变及 立法处方等问题的辨证方法。
2、头项强痛
太阳病的定位 性症状。
风寒袭入太阳 经络所致。
3、恶寒
卫失温煦 表证主症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三)疑问
本条为何未提发热?
原因有二: 1、三阳病都有发热,非太 阳独有。 2、发热有早晚。(第3条)
六经提纲之秘:两篇带你揭秘伤寒六经提纲篇!
六经提纲之秘:两篇带你揭秘伤寒六经提纲篇!医品阁 6天前一、我们学伤寒的时候,总觉得千头万绪,不好理解,也不好记。
其实伤寒是最好记的,规律性最强,整部伤寒论其实就十二个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我们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由太极生出来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然后呢,两阳合明而为阳明,两阴交尽而为厥阴,这就是六经,关于这一点,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里有一张图,说的很明白。
生理状态下,由一阴、二阴、三阴而至一阳、二阳、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仲景写书的时候,讲的是病理状态,人得病是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故先讲太阳病,次而阳明病、少阳病,然后是太阴病、少阴病,最后是厥阴病。
很多人学伤寒,在第一个层次的太阳病上、中、下三篇就糊涂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搞不清楚太阳病是怎么回事。
我们今天从最底下最根本的厥阴谈起,以生理的次序来研究六经,看看张仲景他老人家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先看厥阴。
厥阴篇的提纲是这样说的:“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为风木之脏,如果风木有病,会怎么样呢?木可能会生火,对吧?就是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嘛;木还可能去克土,对吧?就是饥而不欲食嘛;风可以生虫,对吧?所以食则吐蛔嘛;厥阴本来就在最底下,是一棵大树的根,现在根有了问题了,什么问题呢?水寒土湿,木郁在下,不得疏泄,但根是不可以随便削伐的,所以仲景特别点出“下之利不止”,利不止是木不能固土之象,厥阴有病,如果用下法,根基受损,木不能固土,就会“利不止”。
也就是说,厥阴这个层次上有了病,无非是这几种情况:生火、克土、化虫、木郁,仲景在提纲条文里,把这几种情况都列举了出来,以总括厥阴篇。
少阴篇提纲,条文是这样说的:“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我们知道是水火二脏,心为离火,肾为坎水,坎中之阳上济心火,离中之阴下滋肾水,是为水火既济。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
精选2021版课件
22
• 3.表里同治:
• 病势缓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虽同属 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证势不同,故 治疗时,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 衡的治法。
精选2021版课件
23
• ① 表里同治,治偏于表: 如: 大青龙汤。方 中重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
• ② 表里同治,治偏于里: 如: 桂枝人参汤。 方用理中汤+桂枝。
•
急证----抵当汤
精选2021版课件
42
6.太阳病兼证
• 太阳病兼证: 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 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 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 兼证进行加减如: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精选2021版课件
43
7.太阳病变证
• 太阳病变证: 疾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 循的称为变证,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 证治之”。
精选2021版课件
26
二、太阳生理:
• (一)太阳的阳气: 阳气最盛。 • 太者,大也。“太”又有开初之意。如《
内经》“太阳为开”。太阳又称为“巨阳, 老阳”。太阳是指阳气较多的意思。三阴 三阳是按照本经所含的阴气或者阳气的 多少来分类的。太阳为人体最大的阳经 ,因太阳的阳气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 强。
,四肢逆冷。
热化:心烦不眠,口干,咽痛。
厥阴 烦满而囊缩 病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精选2021版课件
7
名
《素问·热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
称
治 汗下二法。
汗、吐、下、和、温、清
法
经云:“未满三日,可汗 、消、补、针灸、水法、
2021-01-14肖老师讲课
2021-01-14肖老师讲课【干货】六经传变无一定顺序,但是有规律可循,即:津伤从热化,阳伤从寒化。
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胃中津液伤,证从热化,则生虚烦与结胸两大变证,分别用桅子豉汤,大小陷胸汤。
又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伤阳气,证从寒化,轻者变成叉手自冒心的桂枝甘草汤证,重者变成烦躁,惊狂,起卧不安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现在,既应该明白六经传变之规律,又应该明白发汗不是好干的事。
无论中医发汗,还是西医解热药,使用不当,出汗过多,都可以伤心阳气。
因此,用药前,要审阳气与津液状况,其中之一,就是看燥与湿,燥可以反应出津液状况,湿可以反应出阳气状况,由此可见石寿堂的燥湿论之伟大!汗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
我从“加附子”中受到启发,治出汗多。
脉大无力,用生脉饮合桂附地黄丸,好使!气虚,进一步发展就是阳虚。
阳虚俱备气虚的倦怠,乏力,懒言等症状,并且多个畏寒症状。
即手足不温。
如果手足自温就是气虚。
仲景师讲外感表证传变,哇哇讲了一大堆,后世医家始终想总结出规律,几经失败,终于探索出来了,规律是伤津液从热化,伤阳气从寒化。
群里好多人非常上进,多次外出学习。
我敢断言,从未听到过讲此传变规律!人感受风寒,出现项强或项背强,病机是阳气和津液不足,脉络空虚,邪气乘虚内陷,郁于太阳经络,导致太阳经向项背的肌肉输送气血不畅,简称经输不利。
太阳经向项背的肌肉输送气血不畅,则项背的肌肉失养,故拘急不舒。
项强或项背强是经输不利特有之症状,只要有项强或项背强即可诊断为经输不利。
葛根有升阳益津的作用,是治项强或项背强的要药,若太阳中风证兼经输不利,用桂枝加葛根汤。
若太阳伤寒证兼经输不利,用葛根汤。
总之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用葛根汤。
太阴病主脉症:脉弱,腹满,自利,腹自痛。
肺与脾皆为太阴经,在生理上互助,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然而在伤寒论中,脾属于太阴病,肺属于太阳病,因此太阳病与太阴病有内在联系。
另外,小肠与膀胱皆为太阳经,在生理上互助,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然而在伤寒论中,小肠属于太阴病,膀胱属于太阳病,太阴与太阳又存在内在联系。
jt叔叔医道课10六经病提纲(少阴、厥阴)
JT叔叔医道课10 六经病提纲(少阴、厥阴)10.2013.04.09 下:六经病提纲(少阴、厥阴)就是,因为,你想哦,各位同学,我在这边教中医哦,我这个话也不知道叫不叫气话哦,就是我不希望各位同学以为我这个课哦,是在教什么家庭主妇的日常养生哦,就是我不是在教这个东西哦。
因为我会觉得家庭主妇日常养生,你随便看什么报纸健康版就很养生了,就是这东西不需要来这边学,这个各种养生怪招满街都有,对不对。
那当然我还是会尽可能的有一些很好的食疗的方子,我插的进去的我就尽可能地插,像莹莹有跟我讲说有同学递来的单子说什么要问中医美容的方子,那我觉得好啊好啊,反正插的进去都尽量放进去,可是到底来讲我们学中医是为了什么?其实简单来讲呢,第一个我上课,之前已经花了好大一块时间哦,在讲这个修道病的问题,对不对?如果你是活在高度的代偿反应里面的人的话,其实,大概什么药都救不了你,所以就不用学了,是不是。
然后,那如果是要学中医药的话,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握住一个想法哦,就是我们必须要比外面的中医师强才行,因为你想想看现在健保中医很便宜诶,对不对,健保卡拿去刷一刷,然后一个礼拜份的科学中药就到手,对不对。
那你自己在家里面煮药,你那个一包药很贵唉,对不对?你买一包什么药,除非桂枝汤很便宜啦,三十五块就可以买到,对不对?不然的话,再复杂一点的药方超过一百块一包很容易的,对不对。
那你一天的药钱就超过一百块,那你如果你得的疗效还不如外面中医开的,你干嘛学啊?对不对,划不来嘛,是不是。
所以至少要觉得说,就是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讲哦,学中医是不是用一种很苦命的方法去当好命的老爷跟贵妇啊?我这样讲意思说,因为我知道有一些我的旧生他们是觉得中医这个东西还是自己会比较好,因为如果你生了病还要去那个什么诊所挂号排队,你会觉得太苦命了,对不对?会觉得本大爷、本贵妇居然要受如此凌辱,就心情超坏,对不对,所以因为我要当大爷贵妇,对不对。
生病了马上写个单子,然后叫小孩买药回来煮一煮,马上喝掉。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目录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
∴+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
《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十篇――398条112方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逻辑能量学》之六经探讨!
《逻辑能量学》之六经探讨!什么是藏象?藏象就是病理现象的总结,形态归纳法。
是一种古代根据病症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联系的学问。
这种是通过大量病症总结出来的(归纳法正确性也很高,虽然不追究其原理),而现代医学不认可总结归纳形式,只认可试验形式,只认可化学变化等显性变化。
六经是根据显性因素演化而来的诊断方式,本文就解析六经的实质。
而藏象在现代科学里有很多代表病症。
现代医学有很多的病症能够符合藏象的特征,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就是一个典型的藏象病症,是肾属的内容。
伤寒论的病传也是有规律,他和内经的说法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它讲的是消耗系统(C系统)引起的疾病,由于他讲的是外感伤寒,所以本着寒冷抵抗力的由表及里、由强及弱传变规律。
传经与不传经,通常取决于不同能量形式的强弱。
抵抗力越弱,病症由外及里发展。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这是顺序的由来是从能量抵抗力最强到最弱,然后由最易受营养的阴经到最不易感受的阴经止,由于肝具有双重血管供应机制,是人体灶台,同时人抗寒能力最强的地方,排在最后。
而太阴是指脂质类的凝滞,是阴经最先感受的地方。
而太阳膀胱及小肠是热能最强的地方,是天塌下来的那个“大个”,首先受病情理之中。
六经辨证与能量体系关系密切,中医是纯能量医学思维,把所有病症都纳入了阴阳体系,这应该说大部分正确,也要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考证。
六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和物质转化形式,阳主能量形式,阴主物质形式(是一种显性物质因素,现代科学的显性物质因素更多,可以作为借鉴和整理),总体表现为阳经受热,阴经受寒。
对于这些形式对身体的影响很大,病症是符合以下几个特性的。
以下稍作整理。
3.1太阳经症太阳经证主要与生物电能及ATP的激活有关、对C系统的抗寒耐热系统及运动系统病症较多,就是太阳之为病,发烧、头疼、脉浮、头项强痛、发烧、怕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全身酸痛,脉象浮,舌苔薄等,这些都能找到因外界刺激导致生物电反应的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孔子与《六经》——“成人”之养成参阅书目:1.《诗经》(朱子《诗集传》,载《朱子全书》第一册)2.《礼记·学记第十八》(载《十三经注疏》)3.《礼记·乐记第十九》(载《十三经注疏》)4.《尚书·洪范》(载《十三经注疏》)5.《易经》(朱子《周易本义》,载《朱子全书》第一册)6.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载氏著《史记》第七册,2185-2226页。
一、《六经》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最早见于《庄子·天运》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同熟)知其故矣....;以奸(gān,借..,自以为久矣,孰.........春秋》...六经为迂,进也。
)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取也)用。
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1. 《周易》《易》始于伏羲氏《连山》,神农氏承之而创《归藏》,黄帝承之又创《乾坤》,周文王综合以上“三坟..”,在被拘羑里时而推演八卦卦辞,其后,周公旦由卦爻象推演爻辞,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可能就是其本。
孔子对此加以整理、.........润色,排定卦序,并以此授徒,形成今本《周易》..................................;孔子结合前人的说法,对弟子讲解,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据此而作《易传》十篇,以诠释《易经》..............................(具体包括:《系辞传》上、下,《象传》上、下,《彖传》上、下,《说卦传》,《文言传》,《序卦传》,《杂卦传》)。
在先秦时代,人们所说的《周易》只指《易经》,汉代之后,.....人们把...《.经.》《.................。
..传.》.合在一起,统称为《易经》或《周易》2. 《尚书》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楚灵王之左史,通《三坟》、《五典》、《八索》、《九丘》①。
今《三坟》不传,《五典》仅存其二。
楚灵王时,孔子年已二十余,至删书时而仅著《尧典》、《舜典》二篇,盖期于本已佚矣。
”(第53页)此说近是,但不尽然。
孔安国《尚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又说: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应该说《尚书》....的一部分来自《五典》,另一部分来自夏商周之书...............................。
或者说《尚书》是一部搜罗自传说中的尧帝(公元前............。
....年),直至西周早期的文献...........30003. 《诗经》古诗据说原有3000余篇,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云:“《周礼·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比兴...................................与风雅颂并列,则为诗体无疑..。
……赋比兴之外,又有《九德之歌》,《左传》却缺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
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正德、利用、..。
六府三事,谓之九功厚生,谓之三事.....,合为十五种。
今《诗》仅存风雅颂三种。
”(第85页)“九德、六诗合十五种......,今《诗》仅存三种,已有三百篇之多,则十五种当有一千五百篇。
风雅颂之逸篇为春秋时人所引用者已不少,可见未删之前,太史公三千篇之说为不诬也。
”(第52页)《经学入门》曰:“《诗》之源起于中古,虞之《赓歌》,夏《五子之歌》即三百篇之权舆(开始)。
古诗本三千余篇,孔子....................最先删录,既取周诗,上兼商颂,凡三百一十一篇,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焉........................。
皆口以相传,未有章句。
战国时,几为郑卫所乱。
遭秦焚书,而得全者,亦以其人所讽诵,而不专在竹帛之故。
”(第6页)关于六诗与六义,本是千年聚讼之学案,如今所采者,率皆朱.........熹之说,即以风雅颂为三种诗体,而以赋比兴为三种表现方法...........................,但此说既不合于六诗,亦不合于六义,实际上是否定了六诗与六义之说。
若以六诗言之,则风雅..........颂赋比兴是六种诗体;若以六义言之,则每种诗体各表述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此则六诗与六义不再相矛盾了。
朱自清《诗言志辩》云:“风、赋、比、兴、雅..........、颂似乎原来都是乐歌的名称,合言‘六诗’,正是以声为用。
《诗大序》改为‘六....................................义’,便是以义为用了..........。
”(第79页)+4. 《礼经》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据历代学者的研究,这里的《三坟》,是伏羲、唐尧、虞舜之书;《八索》,是有关八卦的最早的书...............;《九丘》....为九州之志,即九州土地、风气之书................。
或者,后人附会称《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为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
或者《三坟》就为三皇,即燧人、伏羲、神农之书;《五典》为五帝,.............................即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
《经解入门》云:“礼源肇于伏羲......①始.......。
孔疏云:自伏羲以后,至黄帝,五礼具.。
帝王质文,世有损益。
周公时转浮而居摄,乃曲为之制,故曰经礼三百,威.......................仪三千.................。
...。
周衰,诸侯始僭,皆去其籍,至孔子而已不具矣。
返鲁后,乃始删定后值战国交争,秦氏坑焚,《礼经》崩坏特甚,汉世所传,仅存《周礼》《仪礼》...............《礼记》三书而已........,然皆无全书。
《周礼》本名《周官》,《冬官》独阙,《考工》乃其后补。
《仪礼》一名《士礼》,《丧服》一篇,子夏实先传之。
《礼记》戴德从子圣删《大戴记》(原八十五篇)为四十六篇,旧又名《小戴记》,其《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马融所加也。
《周....................礼.》、《仪礼》,皆周公作,而相为表里。
《礼记》则即以记为经.....................。
”(第6页)《国学讲演录》云:“三礼之名,自郑氏(玄)始,今若以《大戴礼》合之,当称四礼。
称三礼者,沿郑氏注也............................。
”《周礼》。
据《国学讲演录》,“《周礼》初出曰《周官经》,刘歆始改称《周礼》,然《七略》犹曰《周官》,《汉书·艺文志》仍之。
马融训释之作,亦称《周官传》,至郑康...成以《周礼》名之,合《仪礼》《小戴礼》为三礼......................。
”(第94页)《经子解题》云:“《周礼》则本为言国家政制之书。
虽亦被礼之名,而实与《仪礼》.............................之所谓礼者有别.......。
故至后世,二者即判然异名。
《周礼》一类之书,改名曰‘典’,《仪礼》一类之书,仍称为‘礼’。
……《周礼》究为何人所作,说者最为纷纭。
汉时今文学家皆不之信,故武帝谓其渎乱不验,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
惟刘歆...信为周公致太平之迹.................。
东汉时,贾逵、马融、郑玄等皆治之。
而郑玄崇信尤笃。
汉末郑学大兴,此经遂跻《礼经》之上.................。
……当二千余年前,而有如《周官》之书,其条贯不可谓不详,规模亦不可谓不大。
此书之可贵,正在于此。
”(第47-48页)《经学概论》云,《仪礼》学为今文学.........。
共十七篇,《经子解题》云:“孔子所以独取此十七篇者,以此为天下之达礼也。
”(第45页)就学派而言,《礼记》属于今文学,就内容而言则杂糅今古文学................................。
《礼记》诸篇是为孔门七十子及后学所作..............。
据《礼记正义序》:“其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中略)至孔子没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录旧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故编而录之以为记也。
《中庸》是子思.......伋.所作,《缁衣》.......公孙尼子所撰......。
”等等。
(《十三经注疏》1226页)5. 《乐经》①五礼:祭祀之吉礼,冠婚之嘉礼,宾客之宾礼,军旅之军礼,丧葬之凶礼。
或者,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
或者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之礼。
乐的地位,在先秦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祭祀神鬼以及祖先,都需要乐的伴奏。
当然,歌舞乐可以统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乐也有独立存在的情况,所以,不能把乐看作礼的附属形式。
既然如此,《乐经》的.....存在便不是不可能............。
《汉书·艺文志》云:“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见《孝经》)二者相与并行,周衰具坏。
乐尤微眇(渺小),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
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
...............................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圆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
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
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
”我们可以推言,《大司乐》《乐记》皆《乐经》的一部分或者其............................遗意。
汉代时,尚有部分流传,此后则完全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否定《乐经》..................................的存在...。
6.《春秋》《经解入门》云:“古王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