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三单元答案
【拓展提升】 7、略
交通
思想 文化
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 距离。 秦统一后,下令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为加强思想控制,实施了“焚书坑儒”。
2.B 3.B 4.D 5.A 【拓展提升】 7.略(言之有理即可)
6.C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基础巩固】 1.C 2.B 3.B 4、(1)图1指宫殿群(阿房宫), 图2指骊山陵墓(兵马俑)。 (2)秦朝的暴政使人民生活在水深 火热之中。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 木;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酷。 5、(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 贫穷;汉文帝、汉景帝时,社会比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基础巩固】 1.B 2.C 3.B 4.A 5.A 6、(1)河西走廊 玉门关 阳关 (E标注在“大秦”上) (2)A 长安 (3)张骞。 (4)西亚;瓷器、铁器、漆器、丝 绸;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5)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
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 漆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 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 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是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 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中 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现。 【拓展提升】 6、(1)“李斯”改成“董仲舒”; “平定了‘七国之乱’”改成“削弱 了诸侯王的势力”;去掉“出现了 ‘文景之治’”。 (2)如:汉武帝的“功”:颁布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 监督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 安设立
太学;军事上,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 了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派官员修建通 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 民族之间的联系等。汉武帝时期,西 汉出现了新的大一统局面。汉武帝的 过:汉武帝时期,多次开展对外战争, 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可从汉武 帝采取的措施中进行表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知识点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班级姓名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中央设、、;地方实行。
(首创“”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
统一、、。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上:大修,拆除所有路障,统一。
思想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南到,北达一带。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秦朝亡于暴政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秦末农民起义1)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率军入咸阳,灭亡。
3、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2)汉朝建立时间:建立者:(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 4、西汉初年的统治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为西汉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政治上:颁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建立,设立。
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思想文化上:(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知道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在历史场景的构建过程中了解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评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树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评析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2.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铸币权。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整理(含页码)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定都:咸阳统治全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p48)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用10年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刚开始所占领土地图:p48 东到辽东西到临洮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1、2、3、4 p48(官僚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实质:加强中央集权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文化上:p50 经济上:1、2p50(作用:p50)交通上:p51 修建驰道的作用:p51 思想上:焚书坑儒p51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P51如何评价秦始皇?:p512.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 秦朝亡于暴政秦朝的暴政(体现在: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 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p53起义原因:直接原因:1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
P543. 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2)汉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为什么刘邦胜,项羽败?p54阅读卡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教材p67正确看待“文景之治”p68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和认识:p684.客观原因(文景之治建立背景)p54 主观原因:p54具体措施:汉高祖时期:1. 汉文帝时期:2. 汉景帝时期:3.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课件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
(1)最早的纸:1986年,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 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发 现的最早的纸,说明在西汉前 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 写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1)概况: ①东汉蔡伦在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的 基础上,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为 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 “蔡侯纸”。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史记》的:
1、内容 2、体裁 3、史学价值 4、文学价值
(1)内容: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 代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 年的历史。 (2)体裁: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思维拓展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我们应该如何多角度 认识他对《史记》的评价呢?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 (非洲)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16世纪 (美洲)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19世纪(大 洋洲)
造纸术:西汉发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 《周髀算经》 数 学 ①内容: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 成 就 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3)价值: 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 所传承,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畅所欲言
《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爱憎分明、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
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 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 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 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 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教案全部人教版新版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学会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朝暴政的表现、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三、教学方法:图表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T: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S: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T:还记得秦始皇为什么把自己称呼为“始皇帝”吗?S:后代成为秦二世、秦三世直至秦万世。
T:秦的统治是否像秦始皇所想的那样世世代代往下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秦始皇统治的状况。
P:年代尺T:年代尺上,秦朝存在了多长时间?S:BC221-BC206T: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并没有达成他所想要的万万世世的统治。
那你们知道秦朝是因为什么灭亡的嘛?S:农民起义。
T:对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起义,叫做陈胜、吴广起义。
T: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
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S:不同意,就算没有延误,也会有其他情况发生的。
T:对,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秦始皇的暴政。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52-53,找找当时秦始皇都做了哪些残忍的统治。
汉高祖汉文帝连连看,这些措施的主人是谁?让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减轻刑罚,废除肉刑连续12年免田租,徭役改为三年一次田租定为三十税一汉景帝减轻田租,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试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试题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称皇帝,采用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侧图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列说法最适合他的是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下列史实与秦朝不符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 B.禁止儒学传播 C.树立秦国的形象 D.加强思想控制7.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
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8.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10.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丞相,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有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 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11.观察右侧的“讲学图”,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蜀汉皇帝刘备12.古代有一新疆人于他的家乡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他可以自进入中原地区了。
部编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习
统 一 是 我 国 历 史 发 展 的 趋 势
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立和发展
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
开放革新、经 济文化繁荣
多元文化碰撞、 文明高度发展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 1、秦朝建立及疆域: 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大帝国,定都咸阳。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秦超统治者穷奢极欲,大 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 刑罚严酷,使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激起民众 的反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 次巡游驾崩于河北沙丘(今 邢台市),二世继位。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 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只存在了14年。
阿房宫(复制)
骊山陵墓(兵马俑)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后来平“七国之乱;汉 武帝颁“推恩令”,加强监督制度等。
3、对“焚书坑儒“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国家统一;但摧残了文化, 钳制了思想。
1、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是( ) •建立中央集权制 B.推行郡县制 C.确立丞相制 D.书同文,车同轨 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 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官学读书 ③我每天早上都会打一套五禽戏 ④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秦统一货币 B. 秦统一车轨距离 C. 秦统一文字 D.秦统一度量衡 )
汉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案与反思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家的建立和发展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东汉政权灭亡。
课节概述:秦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秦朝确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策。
秦后的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成就斐然。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掌握秦统一的史实和统一的措施。
2.了解秦朝灭亡和汉朝建立的概况。
3.掌握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4.了解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巩固边疆的措施及结果。
5.知道秦汉昌盛的文明成就。
【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末农民起义;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秦汉文化、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秦汉文化兴盛原因。
1.休养生息:指在战争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采取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2.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推行的政策,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后,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4.西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5.丝绸之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因此,人们称这条陆上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4课 开疆拓土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选择题2. 有关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3. 下列各项中,属于班超事迹4. 他对手下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5.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X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7.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该项法规反映当时89. 两汉时期,阿拉伯商人前来中某某购商品,他能购买到的是①丝绸品②纸X ③棉布④铁制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11.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文帝、景帝──“文景之治”B.秦始皇──反击匈奴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X邦、项羽──楚汉之争12.在西汉武帝时期,汉帝二、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材料二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的童话、传说、传奇以插叙的手段连缀成书。
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长安,以后交往频繁。
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达30多次。
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其他外国商人和侨民,同中国民成共同生活。
——《世界古代史》材料三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
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及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3课汉武帝时代1
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西汉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发生在________时期。
( )A. 汉文帝B. 汉景帝C. 汉高祖D. 汉武帝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建立了________制度。
( )A. 司隶校尉B. 郡县C. 分封D. 刺史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A. 天文算术之理B. 法家治国之道C. 《孙子兵法》D. 儒家经典4.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B. 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C. 消除诸侯国的势力,使诸侯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5.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下列人物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有( )①孟子②韩非子③秦始皇④汉武帝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A. 诸子百家B. 除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C. 法家和墨家D. 道家和兵家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根本目的是( )A. 抨击其他学说B. 推行儒家教育C. 破格录用人才D. 巩固中央集权8.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它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这种铜币是( )A. 圆形方孔钱B. 银锭C. 五铢钱D. 开元通宝9.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刺史制度④“罢黜百家”⑤设御史大夫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④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 )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
材料二: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新教材培训解读PPT
2.注重区域的横向联系
(1)体现在教材的框架结构中
一.清晰历史概念
1.清时空观
汉高祖刘邦 楚汉相争 光武帝刘秀
作业本P23--2
王莽 秦始皇嬴政
同比例尺、同方向
作业本P29--5
2、清历史事件 第一步:明确 哪些人?哪些事?
选取的原则: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1. 如秦始皇…… 2. 如汉武帝…… 3. 如蔡伦、张骞……
第二步:讲解 那些人、那些事 例1:秦始皇一统天下及巩固统一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概述 八年级教材内容的变化及特点
(一)凸显时序线索,充实历史内容
(二)强化综合
(三)运用史料更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丰富教材的思想内涵
(五)充分发挥阅读卡的功能
(一)凸显时序线索,充实历史内容
例如:秦汉内容的充实 老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 从封建邦国到一统天下
3、从中外横向出发
1.多读书
2.多行走
3.多请教
1、多读书 书籍:①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版。 ②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版。 ③ 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④ 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 林剑鸣、赵宏:《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⑥ 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⑧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版。 ⑨郭志坤:《秦始皇大传》,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⑩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1课 秦始皇开
长城一带东海 陇西南海 第1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 .修筑 万里长城D .书同文,车同轨2.秦朝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属于秦朝新创立的政治制度的是( )A .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度C .科举制D .军机处3.右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 4.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这种文字是(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5.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6.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 .修长城B .统一文字C .焚书坑儒D .统一度量衡7.下列不属于右图历史人物历史功绩的是( )A .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 .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D .开通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8.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中央集权制9.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10.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秦统一货币B .秦统一尺寸C .秦统一文字D .齐统一文字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 .夏朝B .秦朝C .隋朝D .清朝12.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大一统基业教案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秦朝建立时间以及疆域的四至点;掌握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措施的利弊以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大事件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确评价秦始皇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是指什么意思
地域篇、政治
篇、
篇、思想篇、交的意见,并整理发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3单元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东汉政权灭亡。
课节概述:秦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秦朝确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策。
秦后的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成就斐然。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掌握秦统一的史实和统一的措施。
2.了解秦朝灭亡和汉朝建立的概况。
3.掌握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4.了解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巩固边疆的措施及结果。
5.知道秦汉昌盛的文明成就。
【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末农民起义;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秦汉文化、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秦汉文化兴盛原因。
2.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推行的政策,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后,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4.西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5.丝绸之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因此,人们称这条陆上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丝绸之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古罗马、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A.郑和下西洋B.张骞通西域C.鉴真东渡D.玄奘西游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201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不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A.陕西西安B.河西走廊C.新疆地区D.浙江省
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都城长安,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各国商人云集于此②出现了专门经营西方商品的肆市店
③百姓在市场上采购葡萄、番茄④马可波罗在此做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4年5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序幕。
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5.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
6.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
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秦朝东南B.西汉新疆C.唐朝东北D.元朝西藏
7.“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D.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8.西汉政府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理②对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
③修长城封闭保守,不与外国人交流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10.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4年6月22日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
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列对于中、吉、哈对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描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丝绸之路是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起到巨大的影响
②说明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只联系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三个国家
③体现了我国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加强
④说明了对整条古丝绸之路的保护还不够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
为加强对图中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西汉在此设置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3)夏华同学一家暑假将赴丝绸之路范围内旅游,请你推荐两处历史人文景观,并说明推荐理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
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刘邦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
力。
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
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
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
材料三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通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试说明西汉初年面临着哪些困境,西汉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试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 BDAAB 6——10 BADCC
11.(1)大秦;西域都护府。
(2)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甘肃敦煌: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等。
【解析】第(1)问史地结合,通过解读材料一的“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
一步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第(2)问通过图表的解读,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
第(3)问考查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答题开放。
12.(1)丝绸之路;西汉
(2)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长期袭扰。
西汉政府在汉高祖期间武力征讨,结果战败;之后西汉转为“和亲”。
(3)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