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现代诗歌解题策略及演练

合集下载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第一篇: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二、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梦微之(唐)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唐)元稹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

“梦”是诗中寄托情思的载体,“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上面两首诗都写了梦,却各有异同,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用入梦表达思念之苦,为自身遭遇的郁闷,同病相怜的悲苦。

白诗中有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中有对朋友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写法上看,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解析】【分析】考查两诗歌“梦”的含义。

要求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

白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

中考:诗歌鉴赏技巧及实战演练(含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技巧及实战演练(含详解)

诗歌鉴赏技巧及实战演练一般而言,诗歌鉴赏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1、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2、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3、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6、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小结: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

其格式为: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实战一、(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题。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实战二、(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一)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 分)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3 分)实战三、(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回目列举)《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水浒》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人物:________(填孙悟空或鲁智深)认识:________(2)品艺术。

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具艺术效果。

请赏析《围城》或者《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我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五庄观,他完全不顾事情的原委就把人家的果树推倒,也不思考自己有没有实力保护好身边的师徒们,而且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十分不准确,不思后果,最后才导致要前去寻找菩萨帮助。

这体现了孙悟空做事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

(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与黑汉熊精相斗。

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才要回袈裟。

这体现了孙悟空爱显摆、好胜的性格。

)(2)《围城》;《围城》里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分地方很多。

书中有句话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文凭本是一个读书人的学历的证明,作者将它比喻为“遮羞布”,讽刺了当时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追求留洋“镀金”、弄虚作假的教育状况。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含“闹”的回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章。

简单的概述情节。

然后结合情节内容,评价人物的性格即可。

如: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祸出走了,可是又遇到了金老父女,他就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在寺里却全不尊僧人规矩,处处惹祸,这体现了他直率、不受拘束、敢作敢当、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特征;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险遭解差谋害,鲁智深跟至野猪林相救,体现了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尽显英雄本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训练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训练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与训练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表达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意境特点的相关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繁华热闹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意境描摹+特点概括+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常用术语:生动形象、凝练含蓄、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长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答题例如: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个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副塞外风光。

步骤一(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步骤二(情)习题演练: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表达的画面,并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①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②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分析】(1)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牧人、牛犊、猎马、飞禽,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结合全是内容分析: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

颔联描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尾联环顾四围,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⑵①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②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古诗,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结合诗人的经历或写作背景体会这些人、事、景、物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然后再抓住诗中的抒情句或主旨句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概括思想感情的一般模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 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答题模式(三步走):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 “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
•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பைடு நூலகம்曙光中(步骤2),
•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 五、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 答题要求: • ⑴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⑵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三江小渡 杨万里
•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 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简要分析。
•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 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根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表达、描绘、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察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构造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化、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大、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比照、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p 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提醒手法+分析^p 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谊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光阴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32、(彭长盛)2017年中考题解析——现代诗歌

32、(彭长盛)2017年中考题解析——现代诗歌

2017中考题分类——现代诗歌阅读(2017·贵州省贵阳市)文段(四)加在一起白连春一声鸟鸣是小的轻的和露珠加在一起就成了时间的最爱早晨一颗青草是小的轻的和骏马加在一起就成了天空的最爱大地一滴水珠是小的轻的和插秧洗衣服做饭的背影加在一起就成了我的最爱家园一只蝴蝶是小的轻的和花朵加在一起就成了四季的最爱春天一块泥土是小的轻的和汗水加在一起就成了犁耙的最爱收成一个我一个你是小的轻的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最爱中国(原作有删改)23.阅读上面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5分)答:【答案】参考示例一:诗人选取简单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

“鸟鸣”与“露珠”组成鸟语花香、温馨甜美的“早晨”;“蝴蝶”与“花朵”组成花团锦簇、蜂蝶翻飞的“春天”;“青草”与“骏马”组成生机勃勃、广袤无垠的“大地”。

“汗水”与“犁耙”组成硕果累累的“收成”,“水珠”与“背影”组成温暧和谐的“家园”。

“我”“你”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组成我们的大“中国”。

随着意象变化,诗歌情感越来越浓,.由爱自然,到爱家园,最终上升到爱国家。

参考示例二:这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在结构形式上有特点:寓变化于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诗歌每一节的结构相似,均衡对称,“是小的,轻的”“如在一起”"就成了……的最爱”这些词句,在每节固定的位置反复出现,营造出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旋律。

同时,每一节的内容各有不同,起笔于“早晨”“春天”的时间内容,着笔于“大地”的空间内容,落笔“收成”“家园”的情感内容,最终收笔于“中国”的家国情怀。

回复跌宕,深情动人。

参考示例三:这首诗歌选取微小的事物来表观宏大的内容,独具匠心,以一声鸟鸣,—滴露珠来表现“清晨”这个时间段,以一只蝴蝶、一朵花儿表现“春天”这个季节,以一棵青草,一匹骏马表观“大地”这样的场景,以一块泥土、一滴汗水表现“收成”的来之不易,以一粒水珠、一个背影表现“家园”的和谐温馨。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合集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中考现代诗歌阅读解答策略

中考现代诗歌阅读解答策略

中考现代诗歌阅读解答策略
1、首先,要把握全文大意。

仔细阅读诗歌,根据全文的表达方式,可以抓住有意义、有主旨的句子,对描述的场景进行了解,给出宏观
的判断。

2、其次,仔细把握细节,诗歌中经常出现很多细节,从诗句到意象,
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的内涵和玄机,深刻理解这些细节,能更好地发掘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正确把握这些细节,提高阅读,对答案也有帮助。

3、最后,学会化繁为简。

现代诗歌中会经常出现押韵和藏头等手法,
要学会看穿这些技巧,理解诗歌本身的真正意思,从而更容易的把握
诗的精髓。

2017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次答题策略指导.doc

2017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次答题策略指导.doc

2017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次答题策略指导中考语文对考生来说是最简单的考试科目,大家要在平时掌握一些答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轻松答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次答题策略指导,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第一部分基础(25分左右)1、用课文原句填空。

常考易错整理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千里共婵娟。

无案牍之劳形。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沉舟侧畔千帆过。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在乎山水之间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蜡炬成灰泪始干。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自缘身在最高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燕然未勒归无计。

曾益其所不能。

第二部分阅读(42分左右)1、课外古诗阅读诗歌中的景物A、写了哪些景物:a.看题目b.找名词B、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a.找表明时间的词b.根据景物判断C、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a.分析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写颜色的词)b.借助注释c.分析景物所处的环境及其它景物诗歌表达的情感a、审标题b、抓文眼直抒胸臆的语句文眼传统内涵的意象富有情感倾向的修饰语c、观注释b、判类别诗歌中词句的含义作用品词语:【手法/解词】+【内容】+【情感】析句义:【浅层】+【深层】修辞/表现手法:【手法】+【内容】+【情感】古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对比、用典、联想、想象、比兴2、课外文言文阅读A、实词回课内。

看上下文。

组词法。

B、虚词之。

于。

而。

以。

其。

之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例:水陆草木之花②代词,可译为他、它;例: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动词,可译为至、到;例:辍耕之垄上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助词,提宾标志,不译; 例:何陋之有⑥语气助词,作衬字用,起舒缓语气作用; 例:怅恨久之、公将鼓之⑦这;例:公输班为楚为云梯之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2)A【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

“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

在本诗中。

山是泰山。

“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

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

”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

据此理解作答。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⑵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现代诗歌解题策略及演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古人抒情表意使用的工具――诗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不仅古代诗歌极具特点和价值,现代的诗歌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价值。

而今年来中考对此考查也呈上升趋势,所以,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不容忽视。

与古诗词相比,现代诗歌更加灵活,而且由于它的时代性使得它更加容易被人读懂,但是要想深入学习理解诗歌,还需要考试平时多对该考点深入细致的研究。

【考点透视】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5.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真题解析】例.(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母亲啊!繁星闪烁着――天上的风雨来了深蓝的太空,鸟儿躲到它的巢里;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二)心中的风雨来了,沉默中,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在泰戈尔的________的影响下创作的。

2.《繁星?春水》除了母爱、童真及自然哲理以外,还有哪些主题?请列举两个。

【试题解析】本题是对现代诗歌以及名著阅读的考查理解能力,七年级上册中的名著导读里就对冰心的《繁星?春水》进行了介绍,1题的答案其中都有涉及,第2题关于主题,书中讲了它的三大主题: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对课外阅读量的一个重视,尤其是对课本的名著导读中提到的书籍,要切实的阅读并体会理解。

【参考答案】1.谢婉莹/冰心,《飞鸟集》2.①手足之情②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解题策略】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考生鉴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语言因为诗歌中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这就使得诗歌大量运用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因此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考生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二、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

考生鉴赏诗歌时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诗人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

三、情感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考生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

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

【即学即练】1.(2017年陕西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诗中的“它”指的是,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的向往和追求。

2.(2017年黑??江省绥化市)赏析《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气势恢宏,意境壮美。

上阕写的是,下阕写的是,展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3.(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阅读下面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加在一起白连春一声鸟鸣是小的轻的和露珠加在一起就成了时间的最爱早晨一只蝴蝶是小的轻的和花朵加在一起就成了四季的最爱春天一颗青草是小的轻的和骏马加在一起就成了天空的最爱大地一块泥土是小的轻的和汗水加在一起就成了犁耙的最爱收成一滴水珠是小的轻的和插秧洗衣服做饭的背影加在一起就成了我的最爱家园一个我一个你是小的轻的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最爱中国(原作有删改)【参考答案】1.太阳光明(或:未来)2.⑵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3.示例一:诗人选取简单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鸟鸣”与“露珠”组成鸟语花香、温馨甜美的“早晨”;“蝴蝶”与“花朵”组成花团锦簇、蜂蝶翻飞的“春天”;“青草”与“骏马”组成生机勃勃、广袤无垠的“大地”。

“汗水”与“犁耙”组成硕果累累的“收成”,“水珠”与“背影”组成温暖和谐的“家园”。

“我”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组成我们的大“中国”。

随着意象变化,诗歌情感越来越浓,由爱自然,到爱家园,最终上升到爱国家。

示例二:这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在结构形式上很有特点:寓变化于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诗歌每一节的结构相似,均衡对称,“是小的,轻的”“加在一起”“就成了……的最爱”这些诗句,在每节固定的位置反复出现,营造出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韵律。

同时,每一节的内容各有不同,起笔于“早晨”“春天”的时间内容,着笔于“大地”的空间内容,落笔于“收成”“家园”的情感内容,最终收笔于“中国”的家国情怀。

回复跌宕,深情动人。

示例三:这首诗歌选取微小的事物来表现宏大的内容,独具匠心。

以一声鸟啼,一滴露珠来表现“清晨”这个时间段,以一只蝴蝶、一朵花儿表现“春天”这个季节,以一棵青草,一匹骏马表现“大地”这样的场景,以一块泥土、一滴汗水表现“收成”的来之不易,以一粒水珠、一个背影表现“家园”的和谐温馨。

最后为了表现祖国的深情,诗人把“一个我”“一个你”放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的宏大背景之下,四两拨千斤,吟诵出一首对祖国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拓展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选自《悬崖边的树》)“悬崖边的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棵树”的形象有何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一朵小花[俄国]普希金我看见一朵被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就在这时,我的心灵里充满了一个奇怪的幻想:它开在哪儿?什么时候?是哪一个春天?它开得很久吗?是谁摘下来的,是陌生的或者还是熟识的人的手?为什么又会被放到这儿来?是为了纪念温存的相会,或者是为了命中注定的离别之情,还是为了纪念孤独的漫步在田野的僻静处,在森林之荫?他是否还活着,她也还活着吗?他们现在栖身的一角又在哪儿?或者他们也都早已枯萎,就正像这朵无人知的小花?1.阅读诗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蕴含的哲理。

2.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渔暮熊召政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朦?V,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清香与暮色揉成了江南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1.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歌的中心思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笑林徽因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鬈发,散乱地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意象是什么?2.这首诗歌在修辞手法上是如何使用的?【参考答案】一、示例: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一棵?渌淙还露馈⒓拍?,但它倔强、无畏、顽强、执着、自信。

悬崖边的树处境虽凶险恶劣,但其追求更显执着。

作者借树喻人,悬崖边的树是一个面对磨难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的不屈的战士形象。

二、1.示例:该诗歌的作者由花联想到采花人,从花的枯萎联想到人的生死。

枯萎的花因此被赋予新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又和花的命运一样莫测,揭示了“因采摘而夭折,却又因之而永恒”的哲理。

2.示例:这连篇的浮想由一句接一句简洁明了的提问来加以体现,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了一首诗。

这样的一朵花,是会被常人所忽略的;而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成了一件想象的关联物。

诗人体味生活的敏锐、诗人面对万物的温情,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正是诗人不同于常人、诗人之情超乎常人之情的地方。

三、1.示例:慵悃的孤鹭、放倒的青山、斜映的荷影、湖中的皎月。

2.示例:诗人通过浓郁迷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黄昏渔暮图,表现了诗人对于江南水乡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歌颂。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婉约、清丽的美,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读来又不失典雅和深邃。

四、1.示例: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

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

2.示例:本诗无论是明喻还是暗喻,兰质慧心的林徽因都能挥洒自如,灵感所至,字字珠玑。

两行诗节,分别选取一连串的比喻,笑从如同露珠,如同花影的视觉渐次转入如同轻歌的听觉,凭借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使笑不仅有了声响,而且具有了形状,从而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

比喻既实而形象,又虚而飘逸,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

诗人所渲染的美,是一种纯粹的美、神圣的美,直达人的情感深处。

同时,拟人也是林徽因喜欢运用的修辞手法。

《笑》这首诗里,拟人的手法运用得娴熟自然:眼睛、口唇、鬈发、诗、画……都可以拟人化,而且用得巧妙形象,仿佛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读者的跟前,梨涡浅笑着,灿烂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