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诗歌整理和习题练习.doc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

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诗歌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纳兰性德【清代】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衣匹马”,写词人着短衣,乘骏马,奔驰在路上,一“匹”字,尽显轻松惬意。

B.“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首句之“遥山如画”,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

C.“柔肠萦挂”,词人以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浓烈的思念之情,在别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

D.纳兰词“以情真取胜”,本词感情真挚自然且感伤凄婉,而语言清新流畅,不事雕琢。

2.现代学者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这首小词作法很别致,即虽然仍用上景下情的常见之法,但此篇却在落笔的角度上有所变化。

”结合全词,指出上下片落笔角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若只如初见”指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B.“何事秋风悲画扇”,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的,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C.“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D.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充满深深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4.请你简要分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一句话。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在高三语文课程中,诗歌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练习题,它既考察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的考试。

一、填词练习1. 茫茫大海波澜起,______一叶扁舟飘。

提示:填“孤雁”2. 春风绿水青山间,_______。

提示:填“花开满园”3. 星光闪烁下,_____。

提示:填“夜幕降临”二、创作题1. 题目:春天的风景要求: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写一首关于春天风景的诗歌。

2. 题目:故乡要求: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写一首描写故乡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背诵题请背诵以下两首古诗: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鉴赏题请鉴赏以下一首现代诗,理解其内涵并进行简要评论。

《回忆时间的激烈与假象》 - 北岛一刹那间天崩地裂时间突破了身体的枷锁我看见了一丝光明耀眼得像伊甸园丑恶终结了萨挖耶恩人的命运将鲜血洗净得像阳光只剩下一片美丽这首现代诗表达了对时间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时间瞬息万变的特点,暗示时间对人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诗中所描述的美丽一刹那,给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感觉,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丑恶与残酷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兼具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引人深思。

以上就是一些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多做练习、背诵经典诗歌以及学会鉴赏现代诗歌,都能为提高诗歌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祝愿大家都能在高三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15份)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15份)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
项练习(15份)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旨在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每份练中包含了一首现代诗歌及相关问题,供考生练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练题目
1. 第一份练:《春天的足迹》
2. 第二份练:《追忆》
3. 第三份练:《海的了解》
4. 第四份练:《岁月如歌》
5. 第五份练:《在枫远处》
6. 第六份练:《夜色中的思念》
7. 第七份练:《晨钟》
8. 第八份练:《太阳和我》
9. 第九份练:《风雨中的坚持》
10. 第十份练:《秋天的眼睛》
11. 第十一份练:《雪的诗篇》
12. 第十二份练:《平凡的世界》
13. 第十三份练:《我和蓝天》
14. 第十四份练:《童年的足迹》
15. 第十五份练:《梦的足迹》
练形式
每份练中,考生将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涉及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
考生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
1. 选择一份练题目。

2.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现代诗歌。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4. 思考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语言技巧。

5. 回答练题目中的问题。

6. 检查答案,并进行复和总结。

总结
这份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可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通过练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现代文诗歌和习题练习word.doc

高考语文现代文诗歌和习题练习word.doc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专题(三)现代诗歌阅读制作人:柄学时间:2020.3.9【注】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我们2019年12月山东省的全省模拟考试中出现了多年未考的现代诗歌——《刈禾女之歌》,这首诗歌的横空出世真是给广大师生当头一棒。

这也警醒着我们:高考并非只考查散文、小说,在平时练习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要留意诗歌、戏剧的阅读。

为了防止高考的突发事件发生,因此我对现代诗歌、戏剧做了一个整理,现在我主要以(真题再现、研究、备战、精刷)四个模块来梳理现代诗有关内容。

A.现代文诗歌——真题再现先来回顾这首“空而常满”的《刈禾女之歌》:(2020·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现代诗歌 高考题带答案

现代诗歌 高考题带答案

1.(1999年全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解析】答案为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即是指诗人自己。

题目“我爱这土地”中的“我”,应该包括作者在内。

只不过作者在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鸟”是同一的、不可分的,“鸟”就是“我”。

抒情要有一个载体,要有一个“象”,用时髦点的话叫“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人的对象化”、“对象人格化”,这是新诗鉴赏和写作都要十分注意的。

2.(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安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1948年于新加坡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梦天”,写梦中升入天空之中的幻境。

“老兔寒蟾”指的是兔子和蟾蜍,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可见作者想象了进入月宫的场景。

B.“云楼”指高楼,“壁斜白”写楼外壁的颜色,因月光皎洁、云彩掩映,朦胧中呈现“斜白”的形状。

C.作者先写与带着佩玉的神女相逢在桂树飘香的小路上,继而下视尘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讲究对仗,格律工整。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2.清人黄周星评论本诗“命题奇创”,诗中多用比喻修辞,请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李贺,因避家讳,无法应试,生活困顿,仕途不顺。

元和九年,辞归昌谷。

3.根据诗歌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箨落长竿削玉开”运用比喻手法写竹拔节生长,笋壳脱落,晶莹透碧,像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

B.“更容一夜抽千尺”中“更容”一词含义丰富,既包含了不被容许的幽怨,也包含了对应该被容许的期许。

C.“腻香春粉黑离离”采用对比手法写刮去青皮的新竹香气浓郁,洁白如粉,再加上墨迹浸润,更显得俊美可爱。

D.“露压烟啼千万枝”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

4.两诗借竹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共15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共15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葛山溪刘子翚①寄宝学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②,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③?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注]①刘子翠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

②“平台戏马”用项羽典故。

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

后来,刘裕也于重九在此大会宾客。

③“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4分)9,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4分)二、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②清辉,皎洁的月光。

③一阕,一首乐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2)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三、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上元怀古李山甫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1)颈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四、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当代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当代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当代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1. 阅读以下当代诗歌,回答问题:《春天》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鸟儿叫了。

风儿轻了,云儿淡了,世界变了,心儿暖了。

(1) 这首诗歌中,诗人使用了哪些自然元素来描绘春天?答:诗人使用了花儿、小草、鸟儿、风儿、云儿等自然元素来描绘春天。

(2) 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传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请分析当代诗歌《城市》中的象征意义:《城市》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人潮涌动,车水马龙。

梦想在这里起航,希望在这里破灭。

(1) 诗人如何通过高楼和灯火来象征城市的繁荣?答:诗人通过高楼林立和灯火辉煌来象征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展现了城市的活力和繁华景象。

(2) 人潮和车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答:人潮涌动和车水马龙象征着城市的快节奏和繁忙,反映了城市生活的紧张和拥挤。

3. 阅读当代诗歌《乡愁》,回答问题:《乡愁》故乡的云,轻轻飘过,故乡的风,轻轻吹过。

故乡的月,静静照着,故乡的人,深深念着。

(1)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哪些思念?答: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云、风、月和人的思念。

(2) 这些思念元素如何体现了诗人的乡愁?答:这些思念元素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乡愁。

4. 当代诗歌《时间》中,诗人如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时间》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岁月如梭,一去不复返。

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追逐着梦想,留下回忆。

(1) 诗人使用了哪些比喻来表达时间的流逝?答:诗人使用了“时间如流水”和“岁月如梭”这两个比喻来表达时间的流逝。

(2) 诗人在追逐梦想和留下回忆中体现了怎样的时间观念?答:诗人在追逐梦想和留下回忆中体现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强调了珍惜时间、把握当下的重要性。

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分析和答案可能因诗歌内容和解读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现代诗歌阅读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16分)田野傅天琳一片光明温柔之心向世界敞开当天空和燕子的呢喃贴着水渠流动小草举起笔伸展不懈的努力于是,由电杆和杏树搭起的拱门再也关不住无边无际的田野抒情诗我沿着潮湿的田埂把脚印小心翼翼地种在田野的手臂上;让它长出豆子正午时分,它将带着我欣悦、惊恐、不可言状的心一同爆响这时,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炊烟,踮着脚高过竹林高过远山的剪影调皮的蜂蝶扑打着瓜梨下粗壮的鼾声无数勤劳的枝丫总是伸向秋天;好像要抓住成熟的太阳打谷场上,空虚随风飘走只留下充实的思想交给田野每一座院落是一座岛屿屹立在夜之海灯火,蛙叫和干草的气息展开一个朦胧又清晰的传说安乐和梦使岛屿沉迷不必问此时我在哪里我和田野正举行盛大的晚会芬芳和纱裙转动微风邀约起果林、稻田和草丛池塘举起酒杯助兴杯沿溢出泡沫我终于醉倒在不朽的田野的怀抱悄然睡去萤火虫守护着我棉桃为我燃起遍地白色火焰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天空和燕子的呢喃/贴着水渠流动”,写出燕子高飞俯冲、呢喃低语的景象,突出了春日田野的特点。

B.“正午时分,它将带着/我欣悦、惊恐、不可言状的心/一同爆响”,写“我”想象豆子成熟的景象和复杂心态。

C.“我终于醉倒”“悄然睡去”,是因为喝多了庆功的美酒,更是因为收获而陶醉,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D.“田野抒情诗”“不朽的田野”等词语,不仅照应了诗歌的题目,也表达了诗人对田野的崇敬和喜爱。

答案 C解析“喝多了庆功的美酒”的说法错,原诗中并没有真正喝酒,只是看到丰收后内心喜悦的一种表达。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片光明温柔之心向世界敞开”一句领起下文,暗示春天到来生机勃发,美丽的田野明亮温柔。

B.“这时,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炊烟,踮着脚”,语序倒置,这是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之一。

C.这首诗描写细腻,富有情趣,比如“调皮的蜂蝶扑打着/瓜梨下粗壮的鼾声”“芬芳和纱裙转动微风”。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及答案解析:1.(2011•淄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句中有比喻,两句构成对偶。

关于感想,与花开花落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对偶、比喻。

②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

2.(2011•济宁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共16分)是考查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现代文阅读题。

两道选择题中,第6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7题侧重考查对文章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

两道简答题会涉及到鉴赏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技巧、赏析文章构思、探究类试题等问题,(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故园①别(节选)流沙河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在这里悄悄的结了婚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别了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注】:①故园指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岁到48岁(1966~1979)曾居住过的余家老宅。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在虚度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到六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1)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

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3)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领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童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青玉案[宋]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 分)(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裁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现代诗歌 高考题带答案

现代诗歌 高考题带答案

1.(1999年全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解析】答案为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即是指诗人自己。

题目“我爱这土地”中的“我”,应该包括作者在内。

只不过作者在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鸟”是同一的、不可分的,“鸟”就是“我”。

抒情要有一个载体,要有一个“象”,用时髦点的话叫“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人的对象化”、“对象人格化”,这是新诗鉴赏和写作都要十分注意的。

2.(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安徽卷)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1948年于新加坡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专题(三)现代诗歌阅读制作人:柄学时间:2020.3.9【注】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我们2019年12月山东省的全省模拟考试中出现了多年未考的现代诗歌——《刈禾女之歌》,这首诗歌的横空出世真是给广大师生当头一棒。

这也警醒着我们:高考并非只考查散文、小说,在平时练习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要留意诗歌、戏剧的阅读。

为了防止高考的突发事件发生,因此我对现代诗歌、戏剧做了一个整理,现在我主要以(真题再现、研究、备战、精刷)四个模块来梳理现代诗有关内容。

A.现代文诗歌——真题再现先来回顾这首“空而常满”的《刈禾女之歌》:(2020·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答案】“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案】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刈禾女之歌》赏析】“九叶派”诗美的核心观点是超越。

在诗与生活的关系上,他们主张既要潜入现实深处,又不必直接粘于现实,力求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既反对硬梆梆的写实,又避免赤裸的抒情,尽力营造一些实而又虚的新鲜意象,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独特体悟和深切感受。

辛笛的这首抒情短诗,就是一篇意象清新明丽,情调委婉柔和,意蕴深沉玄虚,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现代诗风的佳作。

表面看来,这是一首现居大城市、家在原野上,曾是刈(yi收割)禾女的思乡诗或田园曲,诗中三、四句那两个“记起”即可说明。

但细加玩味,诗人实在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胸中之块垒。

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她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

若问,她身处何市? 从事何职? 为何发思乡之幽情?对此,作者无须交待,故一笔带过。

因为这里的城市和乡村均系似实而虚的象征意象,即前面所指的“化装姿态”的自然意象。

众所周知,作者不是刈禾女,更未必有过她的生活经验。

这里只是借刈禾女之口,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

辛笛长期处于都市之中,早已对城市中的嘈杂混乱,以及书斋生涯的狭小沉滞深感厌倦、苦闷。

因此这派诗人曾一再呼吁“要把历史(指人类社会现实)还原为自然(指宇宙空间)”,提倡一切都要返回人类故乡。

故此诗中对故乡的眷恋,其实正是作者发自意识深层的对广阔清新生活的本能追求。

这种追求早已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所以她首先忆起的便是“家中长案上的水瓶”和“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这种思乡之情真是达到了望眼欲穿的程度,故而连眼也唱起了原野之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唱即是心想,一个巧妙的通感手法,把诗人对人类故乡那种翘首远望之状和内心渴望之情,含蓄而传神地暗示了出来。

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缘由,他对此只能心向往而无法身赴之。

面对现状,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常觉充实甜蜜,故而才有“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的微妙心态。

那么,她渴求故乡的什么呢? 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群,岂不正是作者渴望的那种五彩缤纷、宁静和谐、广阔厚实、勤劳淳朴的文化之境吗?作者心驰神往的绝不仅是远离现实的世外桃源。

我们知道,“九叶派”崛起、成熟于抗战后中国黑暗与光明交错,方生和未死更迭的特殊年代。

他们曾于《中国新诗》创刊号代序中指出:“我们原先生活着的充满了腐朽气息的房屋在动摇,我们原先生活着的阴暗沉滞的空间在崩溃”,“到处有历史的巨雷似的呼唤:到旷野去,到人民的搏斗里去!”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诗正是在时代风雷的感召下,对行将瓦解的黑暗王国的无情诅咒,对渐露曙光的崭新世界的热烈憧憬,对在斧头镰刀指挥下人民正在勤奋收获的衷心向往。

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作者为何精心选择了经风沐雨、喜割麦穗的收获季节,为何特意强调“我是原野的主人”,何以把白云喻为“一队队飞腾的鸟”。

B.研究现代诗——先见面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面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我们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感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 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损。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

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瀝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请等方面。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

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我爱这土地》-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情感。

形象所蕴涵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项,其中C、D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

答题时便可从此人手,细作分辨。

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

至于诗中写到“鸟”,是对“我”的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

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不恰当了。

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是运用象征或其它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的技巧,抓住这些技巧和关键性的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比较,准确理解,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主旨或诗歌的关键词语的含义,从而解答关于主旨、诗句这-类考题。

例如:对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肚里咽。

眼里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采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

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了中国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沉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作者决不会是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

作者自然是在以马喻人。

本题A、B两项都是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

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

“它横直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