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1. 总体目标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图的制作与使用等。
-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地与土壤、植被与动植物分布等。
-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文化与旅游等。
- 区域地理:包括国内地理与国际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东方地理与西方地理等。
3. 学科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要求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使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等。
- 思维方法要求:学生需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培养地理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
- 地理实践要求:学生需要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观察、地理调查等。
4.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5. 基础要求与发展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基础要求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发展要求是学生可追求的更高层次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
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
>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无法确认是否为官方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请在相关教育部门或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官方版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它们分别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表述,每一条理念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的思路。
第一条理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它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这条统领性的理念中,或显或隐地关照着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明示了人地协调观索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暗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品格”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具备这些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即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这一条理念落脚到“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关键词上,并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作为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
第二条理念:“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新课标下对地理学习的评价_
新课标下对地理学习的评价_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教师应该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为学生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命题方面可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自愿申报测试命题,然后教师进行筛选录用。
这样,将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既尊重学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改革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素养的手段之一。
但如何淡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考试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促进自我激励。
在考试评价上,我们要根据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做“严肃”的统一的命题,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不仅关注学业的内容评价,而且关注学生成长的评价,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评价,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考试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如可请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应分层分卷考试,允许重考和免考。
在试卷中可调整设问方式,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提问,增加对话性的题目,使题目变得轻松活泼,具有激励性。
可采取开卷考和闭卷考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不再害怕考试,真正达到了通过考试促进发展的目的。
例谈新课程下地理“好课”的评价标准
25 1) 1 10
、
利 于 学 生发 展 。 在《 国 的可 持续 发 展 实 践 》 课 中 , 学 目标 中 一 教 清 楚 明 了 : 合 实 际 及 案 例 分 析 , 明 中 国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结 说
教 学 的过 程 是 学 生 获 取 知 识 的过 程 .也 是 培 养 人 才 的过 程。 中学 地 理 教学 如 何 来 完 成 这 _ 使命 ? 先 我 们来 分 析 一 下 首 中学 生 的 学 习心 态 : 是 求 知 欲 望 大 . 是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一 二 情 绪 不 稳 定 , 加上 高考 取 消地 理 学 科 , 培 养 地 理 人 才 带 来 更 再 给 大 困难 。 我认 为 教 学 中运 用 电 教手 段 . 以 充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但 可 非 智力 因素 , 进 智 力 因素 的发 展 , 高 注 意 力 , 强 求 知欲 , 促 提 增 使 学生 产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有 了 兴趣 才会 去 思 考 、 探 索 、 想 去 去 象 、 创造 、 开拓。 去 去 例 如在讲到七年级地理第八 章第一节 “ 中东 ” . 师 可 时 教 以 充分 发 挥 现 代 化 多 媒体 的作 用 , 作 一 组 课 件 , 中 东 的 主 制 把 体 要素 : 资源 、 如 交通 、 流 、 河 气候 , 以及 文 化 等 情 况 描 绘 出来 ,
的 必 然性 : 理解 工 业 清 洁 生 产 、 生态 农 业 、 度 消 费模 式 是 实 现 适 循 环 经济 的途 经 : 过 列 表 比较 , 通 明确 循 环 经 济 与传 统 经 济 、 清 洁 生 产与 末 端 治 理 的优 劣 异 同 。教 师 通 过 一 系列 的教 学 过程 , 使 学 生在 掌 握 知识 的基 础 上 进 一 步形 成 可 持 续发 展 的观 念 , 认 识 在 可持 续 发 展 过 程 中 , 人 应 具 备 的 态 度 和 责 任 , 成 三 维 个 达 目标 。 二 、 学 内 容 : 实 教 厚 教学 内容 厚 实 应 是 知识 本 身 的加 深 提 高 。以 及 知识 之 间 的 比较 、 系 、 移 、 联 迁 发散 、 合 、 跃 等 方 面 能 力 的 渗 透 。 师 整 跳 教 准确 地 把 握 教 材 . 学 地 补 充 教 材 。 于挖 掘教 材 中 最具 价值 科 善 的 地 方 , 意 识 地 纵 横 联 系 , 以 适 度 延 伸 , 使 学 生 视 野 拓 有 加 可 展 , 学 文 本 更 加 厚 实 。 如在 《 国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实 践 》 课 教 中 一 中 , 师拓 宽 延 伸 的 地 方 有 很 多 , 中最 有 价 值 的 地 方 是 : 教 其 面 对 我国的人 口、 源 、 资 环境 国 情 , 为 高 中 生 我 们 可 以 做 些 什 作 么 ? 导学 生在 更 深 入 地 了解 我 国 国情 的 同 时 . 考 自己 的价 引 思 值 观 及 行 为 方 式 . 注 资 源 贫 乏 的 国家 ( 日本 ) 如 何 实 施 关 如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 这些 拓 展 成 为 这 节 课 的 “ 点 ” 亮 之一 。 要 做 到 “ 横 联 系 、 宽 延 伸 ”首 先 教 师 既 要 有 扎 实 的教 纵 拓 . 也 是 工 作 的 重 点 。 别 是 对 中 学 地 理教 学 来 说 , 特 国情 教育 和爱 国主 义 思 想 教 育 的 完 成 情 况 ,是 检 查 教 学 工 作 的 重 要 依 据 。 19 年 国 家颁 布 《 小 学 地 理 学 科 国 情 教 育 纲 要 》 目的 就 是 91 中 , 加 强 地 理 教 学 中 德 育 功 能 的 落 实 ,使 德 育 教 育 融 入 地 理 知 识 的教 学 中 . 采用 电 化 教 学 手 段 有 独 到 之 处 。例 如 在 讲 到 八 年 级 地 理 第 一 章 第 三 节 “ 民族 的 大 家 庭 ” , 借 用 下 列 两 张 多 时 我 人 民 币 , 用 多 媒 体 展 示 , 生 通 过 实 际 材 料 的对 比 , 分 领 利 学 充 略 到 祖 国 的 壮 丽 山河 。 同 时对 少 数 民族 有 了 正 确 的 认 识 , 也 加 深 与少 数 民族 的 密切 联 系 。 自然 产 生 热 爱 祖 国 、 爱 党 的 强 热 烈 热情 。
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学习地理新课标,我对地理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地理新课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正文:一、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理念的更新地理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倡导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二、新课标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例如,新课标增加了对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关注,这让我意识到地理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三、新课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新课标对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这让我认识到评价不应仅仅是考试,而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重塑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六、新课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新课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七、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倡导新课标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鼓励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尝试将地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生物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结语:通过学习地理新课标,我对地理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1. 前言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2. 课程目标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明确了以下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课程内容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规律等。
-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结构、地图制作、地图阅读等。
-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
- 区域地理:包括国内区域、国际区域、跨区域地理现象等。
-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4. 课程实施与评价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课程资源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提倡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地图、图表、标本、多媒体资源等。
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观测、调查、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程修订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将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地理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设计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设计初中地理作业的原则1. 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初中地理作业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作业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地理作业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指导,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研究的空间。
3. 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任务设置地理作业应该设置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比如绘制地理地图、撰写调查报告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4. 鼓励实践和探究地理作业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地调查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作业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二、评价初中地理作业的标准1.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初中地理作业,首先要考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准确、全面。
可以通过检查作业书写、提问学生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时可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程度、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3. 表达和交流能力地理作业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评价时可以考察学生的作业书写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够通过图表、文字、图片等方式清晰有效的传达信息。
新课标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
• 新课标概述 • 地理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变化 • 新课标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 新课标在地理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 • 新课标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01
新课标概述
新课标的目标和理念
目标
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提高 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 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力。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如 GIS、遥感等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 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03
新课标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
积极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包 括教材、教具、实验器材、多媒
总结词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详细描述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动画和 视频,将地理知识以更形象、更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词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减少 备课时间,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展示大量地理信息,提高 教学效率。
理念
注重实践、探究和创新,强调地 理知识的应用和跨学科整合,关 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内容体系
以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为基 础,结合社会、经济、科 技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 的地理课程内容体系。
主题设置
围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三大主题,设置 必修和选修课程,满足学 生个性化需求。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和情感态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念(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所学科目的持久兴趣。
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扎实的教育基本功、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这些品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外,对于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设法调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新课程标准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
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学习模式。
但是,由于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情况也不尽相同),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模式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模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我国古时便注重对技能的培养,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体现了这一精神。
的确,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创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一来,学生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
温故而知新,以新求新,学习成绩的提高便不是什么难事了。
2023年新修订版《地理课程标准》-个人学习感悟
2023年新修订版《地理课程标准》-个人学习感悟引言本文旨在分享我对2023年新修订版《地理课程标准》的个人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新修订版的内容,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习收获1. 地理知识的拓展新修订版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拓展,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地貌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变化等自然地理知识,同时也对城市化、人口迁移等人文地理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地理素养,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
2. 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和地理推理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逐渐养成了用地理思维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在地理学科中有用,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地理技能的提升新修订版的《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这些技能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和地理决策能力。
总结通过学习2023年新修订版《地理课程标准》,我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新修订版的内容丰富全面,培养了我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我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我们的世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论文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每位一线教师的教学。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的课程理念,一直是地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本文主要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几个方面践行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地理教育课堂教学践行新课程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正在引领着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
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客体、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的理念,主张师生平等的、对话式的、建构式的学习过程。
它主张:教学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目标,而是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
为此,教师必须从新的课程理念出发引导课堂教学实践。
下面,主要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谈如何践行新的课程理念。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清楚: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各个方面,学生可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未必会思考过这些生活实例会与地理有什么联系,这时候,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这一知识的空白点,提出问题,把生活与地理紧密联系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迈进了地理课的大门。
为学生下一步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泥沙掩埋了古文明”等资料,让学生理解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生地理素养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念和地理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3 课程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户外调查、观测等活动。
2.4 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问答、地理观测、实验报告等。
3. 教学建议3.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互联网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2 注重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3 培养地理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4. 结语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而努力。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和地理教育相关规定,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2024年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评价和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培养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基本认识。
2.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自然地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特征和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
4.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问题和区域发展策略。
5.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
3. 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
(全面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版】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增强人地协调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强调人地关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地理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关爱地球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1. 地球与地图:学习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投影、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2. 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地理分区,掌握各大洲、主要国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 中国地理:学习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等。
4. 乡土地理: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网络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表现、地理实践作品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下地理学习的评价
到成功 的体 验 , 从而产生学 习的动力 , 变被动为主 动 , 积极参 与到
以往地理教 师在对 学生进行评 价时 , 主要依据学 生的学 习成 学 习 过 程 中 。 绩 和行为表 现 , 对学 生的评价 方式 比较单 一、 机械 : ①在 这样 的评 3 建 立 比较 科 学 的 评 价 机 制 价 理念下 , 教师更多地 重视 地理 知识 的 传授 , 视了学 生 学 习地 忽 地理 教师的评价应该 渗透到教学过程 的各个 环节之 中, 包括 理 能力 的培 养 , 忽视 了学 生潜 能 、 个性 、 创造 性 的发挥 , 更不 利 于 考 试 、 业 成 绩 、 案 记 录 及 研 究 性 学 习 等 。是 一 种 连 续 性 的 评 学 档 学 习兴趣 的培 养 。② 学 生在 这 种评 价 体 系下 , 全 处 于被 动状 价 。评价学生应把 考查知识和各种技 能的培养相结合 , 完 倡导学 习
地理教学实践评价标准(3篇)
第1篇一、前言地理教学实践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地理教学实践评价标准。
二、评价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全面反映地理教学实践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
2. 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3. 发展性原则:评价应关注地理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适应性原则:评价标准应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地理教学特点。
三、评价内容1. 教学目标(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符合课程标准。
(2)科学性: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地理学科规律。
(3)层次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1)完整性:教学内容应全面、系统,涵盖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点。
(2)针对性: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实际,突出重点、难点。
(3)创新性:教学内容应具有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发现。
3. 教学方法(1)多样性: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
(2)实效性:教学方法应具有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性:教学方法应具有互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4. 教学过程(1)规范性:教学过程应规范,符合教学常规。
(2)有序性:教学过程应有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3)创新性:教学过程应具有创新性,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5. 教学效果(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评价方法1.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评价。
2. 同伴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3. 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一、新旧地理教学评价目标的梳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历来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渊博的重要尺度,可见地理学科在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中所占的地位。
传统地理教学的目标、评价方式主要为单元测验、学期考试,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填图能力的提高上。
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的单一标准,主要弊端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而积极提问、努力思考往往不够;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反映在应试准备上,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忽视了对知识系统掌握。
教师是扮演课程分数的评判者,甚至把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也抽象成一组组僵
素质的综合测试。
2.关注的是学生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评价上,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尤其是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体,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
某个问题,可能有的学生答得不够“标准”,但只要其所答体现了本人通过学习后情感、价值观的变化,或回答内容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性,就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对于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智力欠佳的学生,回答提问往往会答非所问。
作为学科教师,不应以条条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提倡“阳光思维”,尽量寻找其“闪光点”。
只要其思维与所提问题具有某种相关性,只要学生在整个回答过程中表现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就应该积极化。
以此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3.关注的是学生的终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手段一般都是先人为地划定一个分数量值,再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品质作出鉴定,这种做法的科学含量越来越值得怀疑。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因此,作为教师决不能用评价的筛子去淘汰学生,使之气馁,而是要通过提倡质性评定,激发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显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引导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实现的新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技能地掌握和运用,分析学生是否具备了地理思维,考查学生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实际技能,强调学生是否已形成了环境伦理观念,是否确立了全球意识和
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尤其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仅简单罗列有关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各知识点内部的逻辑关系、相互间的因果联系进行认真分析,所采用的素材应是立体、多角度的有实际意义的,这样才符合答题要求。
如“台湾为何被称为宝岛”一题,按照旧的评价理念,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台湾的丰富物产,如课本中提到的“香蕉王国”、“蝴蝶王国”、“布袋盐场”等知识就行。
显然,这样评价体系的效果只能停留在使学生知道台湾有多少物产上。
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除了要记忆课本中的“称号”、“之最”之外,还需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充分了解台湾的历史与现状,甚至还需去查阅台湾的政治素材,答题的准备过程无形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热爱祖国、关心统一大业的教育,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评价体系下的知识准备,就显得立体、丰富多了。
第三,要体现在对学习行为的正确评判上。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用静态和停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质量,更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机械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对号入座”,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应以博大的情怀去认真寻找并精心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
事实上,建立多样化的评价尺度,正是学习主体创新思维的催生剂。
要针对每位学生的现实基础,着眼于激发有利于其终生发展所必备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因人制宜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客观评定。
使每个学生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与自身相比有了进步,同样应得到教师的鼓励;只要经过自己的思索,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劳动成果,也应受到珍视。
比如,在地理实物制作课教学中,对学生辛苦完成的作品,先不要简单而又主观地评判一番,应不管创意如何与造形好坏,在班级上展出所有成品,让学生自己相互对比、评价和学习,互相交流制作过程,并推选公认的优秀者现场介绍制作经验,最后教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