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数学第八册 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与求相遇时间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会解决与此相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会图解一些较复杂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行程问题,并能根据所画出的图估计结果。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与此相关的数学史,学习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相向运动问题的两种情况。
教学难点:对“速度和”的理解。
教学时间:13课时(行程问题5课时;植树问题4课时;“鸡兔同笼”问题3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于亮和王佳从相距400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理解相遇运动的相关概念。
2、通过研究“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共同行驶路程。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共同行驶路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共同行驶路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行程问题的三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于亮和王佳从相距400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于亮每分走60米,王佳每分走40米。
3、这俩个同学从哪出发?(1)出发4分,两人之间的路程变成了多少?(2)这说明了什么?这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地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关系?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的应用题,我们就叫相遇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新课: 1、出示例题:亮亮和芳芳早上7时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步行上学,7使20分两人同时到达学校。
亮亮平均每分钟走50米,芳芳平均每分钟走40米。
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是多少米?生1:20×50+20×40=1000+800 =1800(米) 生2:(50+40)×20 =90×20 =1800(米)答: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是1800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汇景实验学校冯笑蓉一、单元总目标(一)总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子目标1、第一课时: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二课时: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四课时: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田忌赛马》备课组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田忌赛马》备课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田忌赛马》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故事,掌握用优化组合的方法来取得最佳效果。
教材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排列组合的规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故事情境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图片,用于学生操作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田忌赛马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5分钟)提出问题:田忌和齐王赛马,他们各自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每次比赛双方各出一匹马,那么他们比赛的可能性有多少种?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并尝试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提出拓展问题:如果田忌和齐王有更多的马,每次比赛双方各出一匹马,那么他们比赛的可能性有多少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排列组合的规律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多位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二课时: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分苹果、分糖果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田忌赛马》备课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田忌赛马》备课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3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故事。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优势”和“劣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而,对于“优势”和“劣势”的概念,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优势”和“劣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优势”和“劣势”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优势”和“劣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节的PPT或者黑板报。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优势”和“劣势”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田忌和齐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和判断这些例子中的优势和劣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并判断其中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判断出给定例子中的优势和劣势。
八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备注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 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学生说出买什么,付多少钱。
口答算式
2
3
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4块橡皮,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4的。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
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板书出三种价格:4.00元, 0.40元, 0.04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4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交流异同
学生试着总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口头表述
5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 先观察两个小数0.40、4.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3、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4、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组合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组合数与顺序无关,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以及正确表达、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例3中的各国国旗,不同面值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 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2011年的亚洲杯足球赛A组球队分别是:卡塔尔、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
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你知道一共要踢多少场吗?2. 出示各国国旗。
3. “每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是什么意思?如“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
4.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2个球队已踢了一场?学生:连线,把2个队用一条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这2个队已踢了一场。
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1)动手连一连,2个球队之间要连几条?(2)你是怎样连的?(3)一共要踢几场比赛?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再小组交流。
汇报: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方法三:连法与方法二不同。
方法四:画曲线连,把四个球队依次排开。
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1题。
2. 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2题。
3. 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每两种颜色为一组,最多可搭配成不重复的几组?四、思维训练1. 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2. 三(1)班要从4个同学中选2个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共有几种选拔方法?3. 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全优”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那么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5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关键是要掌握好进位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减法,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相减的结果小于10,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7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关键是要掌握好退位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9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检查结果。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统计表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4、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
5、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2课时五、对本单元教学的几点看法:1、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在教学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这两个数学名词需结合具体的图例,让学生搞清楚。
学生在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画标准、使用尺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需从小养成。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看横式的条形统计图,看懂起始格表示单位量。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确定起始格代表的单位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田忌赛马》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田忌赛马》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故事。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田忌赛马”的策略,学会如何用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教材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田忌赛马”这一策略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田忌赛马”的策略,学会如何用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田忌赛马”的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课件:制作田忌赛马的故事课件,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田忌赛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实物道具:准备一些马的模型或者图片,用于直观展示田忌赛马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田忌赛马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赛马的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田忌为什么能够赢得比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田忌赛马的问题。
XX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XX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主题图校园场景图。
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
关于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关于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1一、教研目标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夯实基础为始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方向,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主要工作(一)优化课程实施继续组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针对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学习、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进一步转变。
2、打造真实课堂课堂教学力求突出主体性、重视基础性、坚持发展性、体现创造性、提倡开放性,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实现课程功能的根本转变。
提倡民主、宽松的教学,积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要多一份理性思考,多一份踏实,多一份务实,倡导简约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强化质量意识对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不能单靠练习巩固。
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设法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命题研究,关注新题型,力求轻负高效。
(二)认真开展教研活动1、为扎实有效地提高教研的效率,本学期打算以“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数学教研组专门建立一个博客,通过博客中的定时与不定的文章的上传和阅读,使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中来,力争形成浓厚的校本研究氛围。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和结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
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五、错例的估计和采集一、错例分类:成因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凑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数时,才达到简便的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八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下特点:1. 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教学它们的表面积,然后教学体积,是一条符合知识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线索。
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加强了空间观念。
教材一方面把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展开,在展开图里找到原来形体的每个面;另一方面又提供一些图形,把它们围成立体图形,感受图形的各部分在立体图形上的位置,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发展。
3.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后,收集这样的实物并量出长、宽、高或棱长;在做纸盒和鱼缸的实际问题中教学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用初步建立的体积(容积)概念比较物体的大小;用学到的体积单位计量常见物体的体积、常见容器的容量;灵活应用体积公式计算沙坑里沙的厚度、塑胶跑道的用料问题……1.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整体的感受。
知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这给学生学习本单元打下了基础。
2. 本单元系统、深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以及体积单位的相关知识,比以前的知识更加深入细致,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操作与动手实践活动,理解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类比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1. 通过操作、实践,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 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汇景实验学校冯笑蓉一、单元总目标(一)总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子目标1、第一课时: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二课时: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四课时: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六课时: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能力目标: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7、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第八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9、第九课时: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第十课时:P40/例2(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加法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1、第十一课时: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12、第十二课时: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乘法、加法的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3、第十三课时:P48-49(小小营养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例1加法交换律加法运算定律例2加法结合律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例1乘法交换律乘法运算定律例2乘法结合律例3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例1连减的简便运算例2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例3连除的简便计算例4乘除的灵活应用例5乘法的灵活运用小小营养师三、教学重点分析。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及加法结合律1、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重点要素分析: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已掌握一个数加、减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4、突出重点的策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1、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去使计算简便.2、重点要素分析: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的多样化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1、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重点要素分析: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的多样化,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重点要素分析: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1、教学重点: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点要素分析: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第六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1、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2、重点要素分析: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突出重点的策略:观察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两个运算定律,呈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应用”的过程。
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教学重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重点要素分析: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第八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1、教学重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重点要素分析: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已熟练乘法计算和加法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九课时: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重点要素分:连减连除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已熟练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十课时:综合运用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来使计算简便。
2、重点要素分:两步计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初步掌握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第十一课: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2、重点要素分: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熟练四则运算,熟练乘法的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12、第十二课时: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1、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2、重点要素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熟练四则运算,熟练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13、第十三课时:P48-49(小小营养师)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2、重点要素分:看表格收集有用的数据整理数据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已学过初步的统计知识,懂得看简单的表格,懂得数集数据的方法,并能整理简单的4、突出重点的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营养标准,收获“自己设计菜谱”,使学生知识内化。
四、教学难点剖析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及加法结合律1、难点的具体表现:理解算理。
2、原因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足。
3、解决策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自己发现的规律。
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1、难点的具体表现:灵活运用定律去使计算简便。
2、原因分析:不熟悉运算定律。
3、解决策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1、难点的具体表现: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2、原因分析: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3、解决策略:加强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某数与某数先加可以得到整数,那么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难点的具体表现: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2、原因分析: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3、解决策略: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1、难点的具体表现: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原因分析: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不熟练将某一个数拆成几乘几,乘法口决不熟练。
3、解决策略: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六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1、难点的具体表现: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2、原因分析: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