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3十一 诲人不倦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7十三 沂水春风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7十三 沂水春风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1.本文是如何刻画孔子四位弟子的性格特点的? [点拨]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他性情粗犷,率真,常常当面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 但孔子对子路评价很高,认为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所 以,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急忙抢先发言。从“率尔而对” 可见子路直爽性急的秉性。而冉有、公西华则能从“夫子哂 之”中隐隐感到老师的态度,回答得特别谦和。文中虽无一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子路志在治“千 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 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二三子之志虽有骄 谦之分,却无本质的区别,都是志在为政。孔子也说:“安 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 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曾点志在为政, 那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点是“不 求为政”的。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3.方① ②比 蚌及 方.三出年曝, ,可 而使 鹬有 啄勇 其肉,且 _副_知__词_方._,_也_正__正____道__,__指__是__非__准__则__ 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一__边__,__一__面__
4.以① ②以 以. .吾 乱一 易日 整长,乎不尔武, __介_毋_词_吾_,_以._用_也___介__词__,__因__为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介__词__,__按__照__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公西华所谈的理想虽不尽相同,但都侧重于政治方面。曾皙 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 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 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范 蠡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范 蠡

自读文本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范蠡.(lǐ)戮.力(lù) 会稽..(Kuài)(jī)鸱.夷子皮(chī)喟.然(kuì) 藜藋..(lí)(diào)褐.器(hè) 穷阎.(yán)二、通假字①还反.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2)且⎩⎪⎨⎪⎧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 (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③勿问所以然. 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②楚王素信.庄生 动词,信任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②独.自欢幸 副词,单独 四、古今异义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2十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2十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同样的错误犯两次)解析:选C。

A.馁:饥饿;B.莫:没有什么人,没有谁;D.致:奉献,献出。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攻乎异端..(杂学,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B.而亦何常师..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C.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解析:选A。

B.常师:固定不变的老师;C.切:切实;D.安:舒适。

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解析:选D。

A.介词,对于/介词,跟,同;B.代词,代知识/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动词,成为,做/介词,为了;D.均是连词,表让步,相当于“即使”。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小人哉,樊须也A.馁在其中矣B.而亦何常师之有C.贤哉,回也D.何以谓之“文”也解析:选C。

A.介词结构后置句;B.宾语前置句;C.主谓倒装,与例句相同;D.宾语前置句。

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没有地方没有文武之道存在。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的这种求法,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求法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他老先生何处不学?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老师呢?解析:选B。

应译为:这是向人家要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者的表现;“诲人不倦” 是仁者的风范。“诲人不 倦”体现的是孔子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 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8十三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8十三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一面。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能熟练地诵读文本,阐释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2.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掌握《史通》的理论主张。

3.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经典原文3 晋灵公不君◎走近先贤文宗史圣——左丘明1.生平简介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

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

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他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

2.地位影响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著有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晚年口述而汇集成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

◎背景呈现《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3PPT课件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3PPT课件
• 有知识的人
19·22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

者识其小者
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 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 末节
1·10 抑
• 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
6
19·6 3·15
2·17
19·6 笃志:
3·15 是礼也:
志,“识”,“强记” 另一说:意志、志趣
这就是礼呀
2·17 女:
女:同“汝”,你
-
文言7知识
贤德形容词识见宍进贤能的亰疑问代词怎举哪里贤贤易色贤者识其大者见贤思齐仲尼焉学莫丌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丌学11词类活用名动端正和充实自己形动坚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博学而笃志12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在其中馁主谓倒装宾诧前置而亦有何常师馁在其中矣小人哉樊须也
学以致其道
整体感知 逐章品读 课文解读练习 文言练习 文言知识归纳
不复梦见周公!”
矣:用在陈述句后的语气词,这里表示出 对自己“衰” 的惊讶和感叹
下句的“矣” 用法相同,表示强烈感叹。“甚 矣”“久矣”谓语前置,更- 突出感慨的强烈。 15
再举一例
课文解读 三 补 《论语》虚词例析 充以:介词,因乎“比为较:于用”在,毋句表:中示否劝,定阻副意词则表,:强有连调词,
19·7 居肆以成其事 学以致其道
介宾后置 通过……来
14·24 古之学者
• 从事学习的人
15·32 谋道
• 谋:谋求,用心力于某事 道:道义,学术
-
3
13·4
13·4
上 好礼 好义 好信 襁
➢长上,统治者 讲究礼节(好:喜欢)
➢行为正当
➢诚恳信实
➢背婴孩的背篓 名词作状语
-
4
6·13 1·14 1·7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代序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代序
孔子: 韩非子: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分) 答:
代序
[解析] (1)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 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 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
(2)“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 “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 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 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 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 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 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 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 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 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 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 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 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 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 子。
代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 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 态度。(2 分) ① ②
代序
代序
[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 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 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含答案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近日来,一段名为“实拍父亲让4岁幼子美国暴 雪零下13摄氏度裸跑”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在这段视频中,一个4岁的男孩裸着上半身,仅仅穿着一条黄色的内 裤和运动鞋,在大雪肆虐的大街上奔跑。

小男孩一边跑, 一边带着哭腔对着镜头喊:“爸爸,抱抱我。

”这段近5分钟的视频传上网后迅速走红,亲自拍摄这段视频的父亲 被称为“鹰爸",他的儿子则被网友们称为“裸跑弟”。

虽然被关注、惹争议,也被一些网友称为“变态”,但“鹰爸”坚持认为自己的“鹰式教育”是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具备更高的意志力。

他认为儿子从一个体弱多病的早产儿长成如今健康活泼的4岁娃,已经体现出他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

“鹰爸”说,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温室里,是“草莓族",不管是体质还是意志力都赶不上韩国、日本的孩子。

因此,他坚持给孩子进行“鹰式教育":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课标要求]1.背诵7.8、11.22章。

2.掌握“习”、“趋”、愤”、 “与”、“素”、“诸”在文中 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4。

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 后素”的句式特点。

5。

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 育原则和方法。

[发展要求]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

继续下落,同时也学会了飞翔。

何烈胜也强调说,他并不是要每一个家长都学他的做法,只是希望在充斥着“赏识化”的教育大氛围下,利用鹰式教育给更多家长以启迪。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关心的话题。

如何教育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生?其实孔子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是怎么“诲人不倦”来教育学生的。

错误!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

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平原君急赴楚国求救援兵,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随行人员一同前去。

左挑右选得十九人,毛遂闻讯自我举荐,要求同往,十九人谓其傻皆讥笑之。

至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日出而言,日中不决。

众人无奈,毛遂按剑而上,震慑楚王,陈述利害,使楚王同意马上发兵救赵,并立即歃血为盟。

众皆佩服至极,平原君认为“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毛遂为上客。

一、字音合从(zònɡ)歃血(shà)颖脱(yǐnɡ)持戟(jǐ)社稷(jì)铜槃(pán)二、通假字①合从于楚 从,同“纵”,合纵②其末立见 见,同“现”,显现③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④王之命县于遂手 县,同“悬”,吊挂⑤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捧着;槃,同“盘”⑥公等录录 录,同“碌”,庸碌三、一词多义(1)之{①秦之围邯郸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助词,的③日出而言之 代词,这件事)(2)使{①赵使平原君求救 动词,派②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连词,假使)(3)于{①合从于楚 介词,跟②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介词,在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介词,从④自赞于平原君 介词,向⑤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介词,到⑥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介词,比) (4)备{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动词,齐备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动词,充任) (5)乃 {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副词,只是②乃颖脱而出 副词,就)(6)而{①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连词,表转折,但是②日出而言之 连词,表修饰③吾乃与而君言 代词,你的④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连词,表并列)(7)以{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介词,拿②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介词,凭借③兴师以与楚战 连词,表目的,来)(8)数{①率数万之众 数词,几②寡者百数 名词,人数)四、古今异义①先生不能古义:没有才能。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主题三第十课学以致其道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主题三第十课学以致其道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以.致其道
以:连__词__,__表 __目 __的 __, ___来__
(2)耕也,馁.在其中矣 (3)则民莫敢不用情.
馁:饿_________________ 情:诚__,__真__诚___________
(4)焉.用稼 焉:_问__副__词__,__表__示__反__问__,__相__当__于__“__哪__里__,__怎__么__”
至于:_到_____ 俭:_约__束_____ 或:_有__人_____ 是:_这_______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__坚__定__自__己__的__意__志 ___,__切__实__地__提__问__并__且__脚__踏__ _实__地__地__思__考__,__仁__也__就__在__那__里___面__了__。_ (2)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译文:谁__说__鄹__人__叔___梁__纥__的__儿__子__懂__得__礼__呢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知__道__就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才__是_真__正__的__知__道__。_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 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 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突破词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攻.乎异.端. (2)文武之道.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5十二 高山仰止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5十二 高山仰止

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古义:___那__人__。___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爱__护__百__姓__。____
今义:恋爱中男女中的一方;丈夫或妻子。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3.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古义:___卑__贱__的__人__。___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4.前.言.戏之耳 古义:__刚__才__的__话__。__ 今义:写在书前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短文;引 言。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 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 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幽默人生”“正视自我”“问题的两 面性”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郑国人眼中的孔子 公元前 496 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 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 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 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 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 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 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
乘桴.(fú)
莞.尔(wǎn) 数仞.(rèn)
二、通假字
1.子行三军,则谁与._与__,__通__“__欤__”__,___呢__ 2.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__材__,__通__“__哉__”__,__呀___ 3.子路不说.__说__,__通__“__悦__”__,__高__兴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 在治国的首位。(3)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 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 要的地位。(4)孔子如此重视教育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看来, 也是难能可贵的。
3.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 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2.与②①与吾.嬴与.而女不,助弗五如国也也__赞__结__同__交__,____亲_附______ 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__等__待____
3.望②①日赐夜也望何.将敢军望.至回,_比_岂_较_,敢__同反 __…乎 _…___相__希比__望____,__盼____望______ ③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想_法_____
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 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 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 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2.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点拨] (1)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 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 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 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 的主张。(2)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 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 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
4.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点拨]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 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 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 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 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 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 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因为它 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受教 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四、词类活用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__形__容_词__作_名__词_,__智__者_,__愚_人___________ 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形__容_词__作_动__词_,__离_开__,_保__持_距__离_________ 3.告诸往.而知来.者__动_词__作_名__词_,__过_去__的_事__,_未__来_的__事___________ 4.故进.之__使_动__用_法__,_使__…_…__前_进________ 5.然后乐正.__形_容__词_作__动_词__,__得_到__厘_正_____________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 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 或“答案”。
一、字音
陈亢.(gāng) 诲.人不倦(huì) 不悱.不发(fěi)
如切如磋.(cuō) 巧笑倩.(qiàn) 素以为绚.(xuàn)
二、通假字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__,_通__“_智__”_,__智_者______
[点拨]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 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 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 “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现实是“礼 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 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 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 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 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4.如②①如弗.切如.如也磋_动__词_动__,__词_及_,__,__像__比__得____上____ ③子如.不言__连_词__,_如__果_____
5.而②①陈鲤亢趋退而.而过.喜庭曰__连__词__连__,词__表__,__修表__饰__承__关接__系__关__系____________ ③富而.无骄__连_词__,_表__转_折__关_系_______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十一 诲人不倦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2005 年 9 月 2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 2006 年 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 15 万美元(首期为 5 年),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 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 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五、古今异义
1.言.语.:宰我,子贡 古义:__辞_令__。_____
今义:说的话;招呼,回答,开口。
2.文.学.:子游,子夏 古义:__文__献_。_____
今义: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艺术。
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古义:_一_个__人_站__着_。______
今义:不依靠他人,自立。
4.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古义:_弟__子__们_。____
2.女.与回也孰愈
女,通“汝”,你
__________________
3.吾自卫反.鲁 反__,_通__“_返__”_,__返_回______
4.其斯之谓与.
与,通“欤”,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习②①六性艺相经近传也皆,通习.习相.之远_也_学____习习____染______ ③文章不能革五代之徐习.__风_气__,__风_尚_____
今义:男孩子。
六、特殊句式 1.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___判_断__句____ 2.则小子何述焉 _宾__语_前__置_句______ 3.天何言哉 __宾பைடு நூலகம்语__前_置__句_____ 4.始可与言《诗》已矣 __省_略__句_____ 5.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__省__略_句_____
1.如何理解“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内容? [点拨] 这里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 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 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 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 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