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2015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教学设计答题技巧
2015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教学设计答题技巧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科目二的教学设计题,中公资深讲师以语文为例,为广大考生分析其答题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在历年的真题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每年的考试固定都是三道题。
而第一题的问法无非就这么几种: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中公资深讲师针对第一题作了如下总结:整体都可以从四方面作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结构特点+表现手法。
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根据文章的展现方式来推断属于哪类)1.记叙类;2.描写类;3.说明类;4.议论类。
二、语言上的特点(指的是修辞方法的运用)三、结构上的特点(比如:首位照应(呼应))四、表达手法(比如:对比、衬托、铺垫)但是有一点要强调,在所例举的几方面并不是在每一道题中都要所有的方面一一体现。
而是要针对于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题是针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来提问的。
那么这里中公资深讲师要强调的是在小学当中,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设计语言。
但整体上我们都要从三维目标上进行论述。
一、知识与技能:突出你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生字和阅读内容);技能是如何用手段展示这两个方面(会写、诵读)二、过程与方法:注意用一些词语的意思(通常学习就是过程,通过用就是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的中心思想。
其中小学低年级关于识字和写字应注意: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3.学会汉语拼音。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小学阅读则要注意:1.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年级的识字和写字:1.能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五章教学设计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所进行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系统理论。
教学设计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手段、评价等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协调各种因素,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
(2)目标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应建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群。
(3)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构思。
①教学层次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②教学层次的展开应与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基本一致,做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4)反馈性原则教学设计既要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提问、板书、演示及形成性目标测试练习,以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5)具体性原则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下产生的,又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境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
2018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 10 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
( 20 分) 3)设计本课板书。
( 10 分) 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
( 8 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 22 分)答案解析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 7个生字,会写 8个字,理解 “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 “在乎 ”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 “在乎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2)教学过程①熟读词语A. 同学们,谁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提问学生回答)明确:甚至shèn zh,ì两个字都读四声“,甚”前鼻音“;至”翘舌音。
B. 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学生认识生字词语。
a. 带拼音认读:引导结合句子来认识;用“加一加”等方法认识。
b. 去掉拼音认读。
②指导写字A. 引导学生观察“甚”至“”两个字。
B. 教师范写“甚”至“”两个字。
C. 学生练习写“甚”至“”两个字。
D. 评议学生写的“甚”至“”两个字:这两个字写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E. 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写得漂亮的,可以给他画一面小红旗,写得不够好的,可以提提建议。
F. 生交流评议。
③回归课文A. 将“甚至”这个词语带入句子中读一读,理解它的含义。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B. 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多不多?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2015年上半年吉林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简介考试试卷
2015年上半年吉林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简介考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__。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2、把教育进程设计为: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
A:设计教学模式B:发现学习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模式E:卢梭3、课堂里主要人际关系是__A.团结合作B.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C.和谐民主D.平等友爱4、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必须依靠__A.具体操作B.具体对象C.具体概念D.语词5、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B:思维表象C:动作表象D:定向映像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__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实践阶段D:证实阶段8、”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教学评价D:教学策略9、2012年单项选择:“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由提出来的。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科夫10、_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__。
A.尝试—错误说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2、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内容与设计.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内容与设计(一)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般说来说,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课题即本课所授课的名称。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
一般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3.课型、课时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教学的类型。
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录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
5.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6.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
7.教具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包括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备的。
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
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要做到各个环节衔接,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9.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包括布置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
10.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要在黑板上配合教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案设计的类型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课程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课程的类型不同,其授课教案也不同。
按课的类型可将教案分为:新授课教案、复习课教案、实验课教案、检查课教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过程.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针对课程标准要求提出设计思路,即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说明。
(1) 教学内容分析(2) ①研读《课标》。
明确《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及建议。
②分析教材。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应在明确《课标》对有关教材内容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
首先分析本部分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广度。
其次,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和其他学科内容间的联系。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等。
◆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认识功能。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的重点是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确定问题线索,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等,为选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①对学生“前概念”的分析学科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和背景,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具体到学科学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对学科的认识和形成的经验,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
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些是与新知识相一致的,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也有些是与科学观念相违背的,与所学的新知识冲突,会妨碍、干扰新知识的学习。
2015年下半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概述考试试卷
2015年下半年吉林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概述考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____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3、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__。
A.复杂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统合性4、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5、未成年人享有____,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____ A:学习权B:受教育权C:集会权D:人身权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____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D:学习动机的理论7、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8、开放课堂的特点是()A: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B: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一制教学C:按学生的学习好坏和能力差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班D:有目的有步骤地按照教案进行班级授课9、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E:重视个别差异10、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____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应C:人的悟性D:替代惩罚11、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____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12、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13、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题题型分析及答题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一道题是教案设计题,分值为40分,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
因此,能否准确的对教案设计进行定位,并且能够自如的应对教案设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是笔试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华图教师将针对教案设计题的题型、该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本题的答题技巧与广大考生做一个分享。
一、教案设计题型解析15年以前该题在全国统考卷中是以二选一的题型出现的,主要是语文或者是数学教案设计。
15年下半年开始,该题开始以六选一的形式出现,即考生可在语数外音体美六个科目所呈现的教学材料中,任选一题作答。
考生通过阅读题干中的教学材料,回答三个小问题。
经对近五年真题的研究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三个小问题中一般会问到教学目标设计及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例如:2019年下半年语文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
(10分)(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8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
(22分)2019年下半年数学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6分)(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
(20分)……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每年必考,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习题巩固、小结和板书设计。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两部分应该如何作答。
二、教案设计题答题技巧教案设计题往往使很多考生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甚至会出现自信心不足,乱写一通,以低分收场。
其实只要把握住答题要点,教案设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首先,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拟定,答题脉络相对固定,新课程改革指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答时,仅仅知道这三个维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考生能够精准的区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思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本章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第一节教学评价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评价的功能;3.教学评价的类型。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丁作的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一)诊断教学问题(二)提供反馈信息(三)调控教学方向(四)激励学习热情(五)检验教学效果三、教学评价的类型(一)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1.相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绝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依据.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依据1.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外显行为的研究。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控制,目标设计中要拟定行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注重学生行为的变化和强化,在媒体设计中强调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等。
认知主义理论着眼于认知结构及过程,探究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强调对学习者内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设计的理论也由行为主义的重视外部环境及行为的控制研究转向重视学习者内部的变化。
在学科内容上更多考虑如何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形成“结构”,让其呈现方式与学生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对应。
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在媒体设计中强调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内容的分析,以确保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只起到帮助和促进的指导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在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同的学习理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认知主义尤其是建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而,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也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是一个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应从结构和功能关系分析、研究教学过程。
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涉及到教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说明了应采用何种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说明了在使学生最容易学到知识的原则之下,宜采用何种方法来选择和组织教材;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最有效的程序呈现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概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一)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三)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四)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
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
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
(二)反思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主要包括:每节课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否完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人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
(三)反思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境中师生是否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以燃发、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备课时往往是没有预设的,教学时是如何处理的。
这些都是反思的内容。
(四)反思教学得失将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
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再设计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
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
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地原则
2021 年XX省教师XX考试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原那么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并为学习评价作好准备。
在不同的学习X围内用目标分类的方法来方案和准备,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为有效。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所有行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能力、知识构造及其预期日标。
学习已有的知识及其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根底。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承受水平相一致为了使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开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适应,要根据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来组织学科教学内容。
4.用联系未来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个有创意的阐述可以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
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虑学习者的动机是主要的因素。
5.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事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展讨论,这种讨论可通过事先指定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来到达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出教学设计模式。
6.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展分解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单位,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
7.提高教学媒体的应用控制能力根据教与学、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时可借助多种媒体实现某种特殊的需要。
8.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各种教学活动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广度,使他们保持更耐久的学习兴趣。
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学情绪对促进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9.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
学习环境应该贴近现实生活情景,在相对宽松的气氛中进展学习效果最好。
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题目,以防止学习中发生疲劳。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_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五章 教学设计
四.教学情境创设 (一)情境创设的要求 1.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 题 2.巧妙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3.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 联系创设情境 4.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情境创设 (二)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类型
方法
案例
实物 图像
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 《光的反射》 标本及实验、参观等 万花筒《挑战平衡》 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 芭蕾舞剧片段(录 它包括板书、画图、挂 像) 图、幻灯、录像、电影、 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选择 与设计
• 文字、语言、粉笔、黑 板等传统媒体和幻灯、 录像、电视、电脑、互 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 体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结构组织
•选取教学环节 明确教学目标、感知教 材、理解教材、练习巩 固、系统小结等
•具体设计教学各环节的 组织
•统整各教学环节
动作 操作;表演;演示 活动
《声音的产生》玩 锣、鼓、木鱼
四.教学情境创设
类型
方法
案例
语言
朗读——声情并茂 描述——绘声绘色 比喻——精彩贴切
《生命离 不开水》 动情地朗 读
新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 《导体和 观念的关 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绝缘体》 系和矛盾 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二.教学设计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2.确定教学目标 3.制定教学策略 4.设计教学评价
确定目标 评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确定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策略 开发教学 测验、评价和修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三.教学设计模式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解题指导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解题指导教学设计题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小学段的特有题型。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满分150分,最后一道教学设计题40分,分值之大可见其重要性。
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从最初语文数学两个科目二选一已经过渡到六个科目六选一,选择性提高。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了解下具体考试情况:考情纵览教学设计题通常是呈现某学科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语文课的一篇课文,然后让考生完成三道和教学设计相关的题目,每一问分值大小分布不同。
纵览2011年进入国考改革后,到2016年,三道问题中第一问是学科知识,例如语文学科让解读文本写作特点;第二问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第三问设计内容有以下考察:2011下导入环节设计2012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2013上设计写话教学环节2013下设计三道练习题(作业设计) 2014上导入环节设计2014下教学过程设计2015上课堂提问、板书设计2015下难点/评语2016上教学过程(古诗识字)设计2016下教学过程(识字)设计2017上导入环节设计解题指导接下来,我们主要以语文学科为例,给予广大考生解题指导:第一问:文本解读语文科目以阅读课文居多,解读文本时可从文体、内容概括、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文章思想感情角度去解读。
例如:《XXX》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写景的记叙文,围绕XX,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描绘了XX、XX、XX等几个场面(情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作者对XX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奇特、雄伟、壮观/让我们领略了XX 人物的魅力。
第二问:教学目标设计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程体现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书写时必须将每个目标描述明确。
例如: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本文XXX等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并理解X、X、X等6个词语。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 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主要观点: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狄尔泰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 的方法
(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经验增长 (3)学校是雏形社会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 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5、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
3、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
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 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
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5、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 理论体系
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 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案设计
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案设计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辨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学知识与能力对于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和区别。
2. 运用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包含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和区别的PPT。
2. 准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教学知识吗?它和教学能力有什么区别呢?”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教师随机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步骤二:概念解释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师解释教学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具体内容,例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而教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步骤三:思考与解决问题1. 教师提供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思考和解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点评。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知识与能力对于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辩论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模板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低年级: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悟、议、品、再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点语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目标。
(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难点模板:①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发挥学生思维。
③了解/抓住关键词,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着重体会(理解)*****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模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欣赏。
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导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分析题喂,质疑课题(中高年级)。
【设计意图】利用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掌握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老师领读词语。
同时指导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找出1-2个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等词语。
(低年级:请把这几个字写在生字本上)3.概括内容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件事)?这篇文章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1.小标题(或学习第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外显行为的研究。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控制,目标设计中要拟定行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注重学生行为的变化和强化,在媒体设计中强调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等。
认知主义理论着眼于认知结构及过程,探究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强调对学习者内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设计的理论也由行为主义的重视外部环境及行为的控制研究转向重视学习者内部的变化。
在学科内容上更多考虑如何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形成“结构”,让其呈现方式与学生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对应。
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在媒体设计中强调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内容的分析,以确保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只起到帮助和促进的指导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在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同的学习理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认知主义尤其是建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而,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也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是一个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应从结构和功能关系分析、研究教学过程。
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涉及到教学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说明了应采用何种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说明了在使学生最容易学到知识的原则之下,宜采用何种方法来选择和组织教材;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最有效的程序呈现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
总之,教学理论为在有计划的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从而为达到学校预设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3.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传播就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传播理论研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受到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传授的信息输出量,还有来自其他的讯道。
也就是说,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传播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中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受播者、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输过程,
而且是信息的双向传播过程。
包括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过程和信息从学生传播到教师的过程。
除此之外,传播理论还研究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教学设计也十分重视教学媒体的分析和选择,因为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通道。
哪些通道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教学信息,哪些通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的。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省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