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和群落2
群落组成ppt课件
少
<5%
Sol.
稀少
很少
Un.
个别
单株
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某一物种的 多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多度之和的百分比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
体数目
D=N/S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某一物种的密 度(个体数目)占样地内所有物种密度(个体 数目)之和的百分比
1.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种类组成调查——巢式样方法
种——面积曲线
• 表现面积(群落最小面积):能包括群落绝大多数种类, 反映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 热带雨林2500m2 亚热带森林600m2 北方针叶林 400m2 草原灌丛25~100m2 草原1~4m2
• 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结构和群 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多度+相对显 著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 综合优势(summed dominance ratio): SDR
密度比 盖度比 频度比 高度比 重量比等综
4. 种间关联
• 种间关联(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群落中物种间相互依存的程 度
相对盖度(relative coverage):某一物种的盖 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cover ratio):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
显著度(conspicuousness):某一物种基部断 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调查: 乔木——以胸高(1.3cm)断面积计算, 测胸径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群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群落知识点总结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学中不同的层次和组织形式。
种群是一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集合,它们占据了同一生境并且能够进行繁殖。
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它们共同占据着某一个生态系统,并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网络。
本文将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一、种群1.1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生物学中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总和。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保持着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种群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群集,它们通常占据着相同的生境,并通过繁殖来维持自身数量和持续存在。
1.2 种群数量和密度在生态学研究中,种群数量和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生态系统内的某一时刻内种群的总数,它可以通过样地调查、标记再捕捉法等方法来进行估算。
而种群密度则是指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分布和生态资料。
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分布。
1.3 种群结构与变动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性别、体型分布以及其相互关系等因素的总和。
种群结构是影响种群稳定和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人口金字塔、年龄结构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而种群的变动则是指种群数量和密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它受到环境因素、繁殖率、捕食种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种群的变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4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等生态因素,以及它们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和响应机制的学科。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地调查、捕捉标记法、种群动态模型等,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过程。
二、群落2.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由多个种群组成的各种生物体的集合。
这些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共存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 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变动规律,即研究: • • • •
有多少(数量和密度) 哪里多,哪里少(分布)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种群生态
4.2.1.2 种群的数量统计 •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 第一步就是划分种群的边界。 • 许多生物是大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 不明显,需要研究者根据需要自己确定 种群边界。
• 密度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 绝对密度是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 数,相对密度只是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 一个相对指标。(举例P68) • 对于难以计数且个体数量的意义代表性 不强的构件生物,以单位面积生物量 (质量)表示其密度(如草)。
• 对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直接计数很困难,可用标记 重捕法。
N : M = n : m , 即: N = M× n / m M--标志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重捕个体数
• • • • 1. 2. 3. 4. 標記不會對於個體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險 標記不會影響再捕捉的機率(記憶與學習) 標記不會影響再捕捉的機率(記憶與學習) 實驗期間族群內個體沒有移入或移出的問題 實驗期間沒有死亡或新生的變化
• 一些植物或易于计数的动物,可使用总数量 调查法,直接计数所调查范围内生物个体的 总数量。 • 由于生物个体大小、形状、运行性、分布的 限制性,能直接计数的生物种类非常少。 • 通常用统计学方法,通过随机取样计数种群 中一小部分个体,来估测整个种群的数量。
常用两种采样方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
• 样方法是在所研究种群区域内随机取若 干大小一定的样方,计数样方中全部个 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到整个种群来 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1、2 种群和群落
3.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数目的比例。
①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 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 化趋势的重要依据。②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产生原因:在________、气候适宜、________等条 件下。
2012· 广东· T27 2011· 江苏· T25 2010· 山东· T8 2010· 浙江· T32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T32 2012· 江 苏· T27 群落的结构特 2012· 福建· T3 2011· 海南· T20 征Ⅰ 2011· 海南· T23 2011· 江苏· T17 2010· 广东· T2 2010· 江苏· T30 2010· 天津· T5 群落的演替Ⅰ 2012· 海南· T17 2011· 海南· T24 2011· 安徽· T6 2010· 海南· T19 三年4考 三年9考
积方法 技能升
练真题 悟考情
课时作业
研
基础导学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1)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取样关键: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常用取样方法:________、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________的动物。
样方法计数有一定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 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 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 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2.种群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表明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而数量 特征则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其虫卵则可用 样方法调查。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是指⽣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个群体。
下⾯店铺给你分享⾼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欢迎阅读。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1】 ⼀. 种群 1. 概念 ⽣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群个体。
种群既是⽣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进化单位,具有基因交流的能⼒;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是⼀个具有⾃我调节能⼒的有机单元。
要分清“同⼀个物体”和⽇常⽤语中“同⼀类⽣物”的区别,如:“⾍、树、草、鱼、蛇、鸟”等不是⼀个种群,⽽是⼀类⽣物。
注意区分“种”与“纲、⽬、科、属”等分类单位。
例如:黄⼭上的全部黄⼭松是⼀个种群,⽽黄⼭上的所有松树就不是⼀个种群,因为除了黄⼭松,还有其他松树。
2. 种群的特征 ⽣物个体不具备这些特征。
(1)种群密度 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调查⽅法: ①标志重捕法(捉放法): ⼀般适⽤于动物,就是在⼀个⽐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例,来估计该区域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即可算出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率相等。
例如:假设在对某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次捕获并标志A只个体,第⼆次捕获B只个体,其中标志个体C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 N:A=B:C,N=(A×B)/C(只) ②样⽅调查法: ⼀般适⽤于植物,即在某⼀⽣态系统中,随机取若⼲样⽅,在样⽅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估数种群整体。
样⽅形态可以是长形、长⽅形、条带形和圆形等。
注意以下两个概念: 样⽅(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随机性,⼜满⾜独⽴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2)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 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原理: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 选 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 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平均值 种群密度的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 密度估计值,计算公式是:设各样方的种群 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该种群密 度的估计值=(nl+n2+n3+……+nm)/m。
⑤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 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调查研 究期间不能消失。
(3)灯光诱捕法:
对有 趋光性 的昆虫,还可用 黑光灯 进 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总之,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 变化 趋势。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阅读63页思考与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年龄期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 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中国等
瑞典美国
德国
老年 成年 幼年
甲 项目 种群构成 特点 增长型 乙 稳定型 丙 衰退型
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 ③公式推导: 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 中已标记的为m,则有 N:M=n:m ,可 得: N=nM/m 。
④举例:
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 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 数为 39X34/15=88 只。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生物学中,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中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
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种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中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1 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总数。
1.2 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1.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或均匀分布。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种群的增长是指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减少则是指个体数量的减少。
种群增长和减少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种群增长的模式可以分为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
3. 种群中的相互关系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和互利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3.1 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伴侣等。
3.2 合作:种群中的一些个体会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3.3 互利共生:某些物种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关系,彼此获益。
4.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群落是指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共同生活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种群。
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4.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
4.2 群落的功能: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5. 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过程。
演替过程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5.1 初级演替:在无生物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中,植物开始生活,逐渐形成植物群落,并逐步吸引其他生物入驻。
5.2 次生演替:在已经形成的群落基础上,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群落中的物种发生适应和变化,形成新的群落。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物学上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种群通常由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组成。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种群的特点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物种: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同一地域: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相互靠近的地理区域内。
- 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互相影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等相互作用。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 出生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出生而增加。
-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死亡而减少。
- 迁移率:个体的迁移会改变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可以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例如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
3.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 疏密分布:种群密度高,个体分布比较密集;种群密度低,个体分布比较疏散。
- 影响因素:种群密度受到环境因素、资源可利用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适应性变化:种群在不同密度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
二、群落群落是指生态学上不同种群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内。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个种群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种群之间以及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数量和分布。
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
- 物种数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第1章 种群和群落-【知识手册】高二生物必背知识清单(沪科2020版选择性必修2)_1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1章种群和群落种群:一个物种得以生存必须要在一定空间内拥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这种分布在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一个种群的大小,指的是一定空间内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如果采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来表示种群的大小,则称为种群密度。
预估种群密度的方法:用样方法、样线法、标志重捕法等不同方法来估测它们的种群密度。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新生的个体数与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的个体数与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估计该种群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计算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分析东滩越冬水鸟各物种数量变化的重要依据。
举例:1.人工孵化斑嘴鸭,增加出生率2.野外救助受伤或生病斑嘴鸭,降低死亡率3.野生斑嘴鸭经常活动的区域内增加海三棱蔗草数量,增加斑嘴鸭的迁入率4.减少人类活动,降低斑嘴鸭的迁出率种群数量增加的种群特征:出生率和迁入率种群数量下降的种群特征:死亡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量的占比。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①大多数有性繁殖物种的性别比例都大致保持在1∶1。
蜜蜂是雄性多于雌性的。
②环境条件影响生物的性别比例:实例:性引诱剂杀灭某些农林业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它们的正常性别比例,从而有效抑制其种群规模,降低对农林业的破坏。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入死)。
(2)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预测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决定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衰退型的种群又会如何?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_9317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为了不停提升大家的综合学习能力,查词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供给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群和群落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目特点)1、种群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纪构成、性别比率增加型稳固型衰败型2、种群密度的丈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记重捕法 ( 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必定地区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称群落:必定地区内的全部生物生态系统:必定地区内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目变化曲线:① J型增加曲线条件:食品和空间条件丰裕、天气适合、没有敌害。
② S型增加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5、K 值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损坏的状况下,必定空间中所能保持的种群的最大数目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互利共生 (如图甲 ):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食 (如图乙 )7、种间关系竞争(如图丙):不一样种生物抢夺食品和空间( 如羊和牛 ) 强者愈来愈强弱者愈来愈弱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第1页/共2页1 / 28、群落的空间构造:垂直构造植物与光照强度相关动物与食品和栖息地相关水平构造9、演替:跟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素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本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余生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常常会使群落的演替依据不一样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总结】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2页/共2页2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少雄多型:特点
是雄性个体明显多
于雌性个体。这种 类型较为罕见。如 家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思考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使害虫的 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原因是什么?
(3)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 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不变,表现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从而 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4)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 密度的变动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 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 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重捕个体数) N(种群的总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 (总标志数)
=
如何测的较为准确? 多次捕获,求平均值
取样方法
③记数方法 样方内部+相邻两边上及其顶点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边缘的处理原则: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练一练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 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 方(每个样方面积均为2hm2)的数量 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 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 度? N=(4+6+8+8+9)/5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水稻的空间分布
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瓢虫的空间分布
• • • •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九个大肠杆菌 C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的行距为5米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种群的特征。 (2)简述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应用样方法及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样方法模拟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所涉及的计算以及注意事项是高考常考考 点;2012海南卷考查了样方法
问题反馈
• 1.如何根据图像区分增长型和稳定型(502,5)(484,8,9 ) • 2.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502,2,3,9)(495,2,6,7)(484,3,10,11) • 3.死亡率计算中死的个体计入分母么/(484,4)
复习
(1)种群概念的理解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且少的种群:逐个计数 估算 ( 取样调查 ) 分布范围大,个体数量多的种群: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问题反馈一:出生率、死亡率计算中新生或死的个体计入分母么?
(2)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 个体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N/2x2
标志重捕法
1、方法
第1次 捕捉并标记
第2次捕捉(重捕)
放回原环境
• 练一练
教学目标
• • • • • • • • 知识与技能 掌握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的概念 识记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类型以及意义 识记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构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种群数量特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问题反馈如何根据图像区分增长型和稳定型(502,5) (484,8,9
老年
成年 幼年
老年
成年 幼年
老年 成年 幼年
(2)类型: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 年个体大于成年、老 年个体数。出生率>死 亡率,种群的个体数 越来越多。种群密度 增大。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
②稳定型:
老年
思考
(1)若在标志物脱落,结果如何? 你认为标志时注意什么?
标记物注意事项:标记物不会影响动物的正 常生命活动;不能过分醒目,易被捕食;持 续时间应较长
问题反馈.黑光灯的原理是什么?毒瓶的作用?
链接高考(2012,海南单科)
•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 B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 •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种群密度 •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种群的例子么?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的总和。
问题反馈一:种群概念中的同种指什么?
思考:物种与种群之间是什么关系?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思考:从种群密度的概念中提取出计算种群密度的
公式
注意: ①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②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问题反馈三:跳蝻是什么?(495,4)
⑵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鱼类、鸟类、哺乳类等活动能
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度
思考:
1.根据探究内容,总结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 密度的步骤 2.为什么不调查单子叶植物? 3.问题反馈4.样方面积是不是越大越好? 4问题反馈5.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5问题反馈6.样方法计数时植物位于边框上怎么处理?
问题反馈
1.种群概念中的同种指什么?(484,3)(502,1,8,9)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502,1,3,4) 3.跳蝻是什么?(495,4) 4.样方面积是不是越大越好?(495,11) 5.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哪些?(495,1) 6.样方法计数时植物位于边框上怎么处理?(484,4) (502,5,7) 7.黑光灯的原理是什么?毒瓶的作用? (484,5,6,7)(502,1,8,9)
生殖期 生殖前期
♀ ♂
美国人口
日本人口
♀
增长型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39
思考与讨论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 定吗? 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 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 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 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 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 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 成年 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 幼年 对稳定,种群密度基本 不变。
稳定型
③衰退型:
老年个体大于成年、 幼年个体数,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的个体数 量减少,种群密度减小。
(3)意义: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分析
印度人口
♂ 生殖后期
40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所占的比例 ②.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雌雄相当型:特 点是雌性和雄性 个体数目大体相 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 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 是雌性个体显著多 于雄性个体。这种 类型常见 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及象海豹等群体动 物。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有重要意义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
思考
• 在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中,哪些使种群密度 增加?
四、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思考:研究种群密度有什么意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如何来调查种群密度呢?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且少的种群: 逐个计数 估算法 分布范围大,个体数量多的种群:
• 常用的估算方法包括?
问题反馈2 :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
常用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能力与范围较小的动物 (蚯蚓、昆虫卵、蚜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问题反馈
•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502,2,3,9)(495,2,6,7)(484,3,10,11)
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决定密度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2、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