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平衡小人》听课思考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一、引入大班的孩子们对平衡的概念可能还不太了解,但他们对玩具和游戏却非常熟悉。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引入平衡的概念,那就是平衡小人实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玩一个有趣的平衡小人游戏,看看我们能否让小人保持平衡。
二、实验材料准备1. 纸杯:准备一些相同大小的纸杯,至少2个。
2. 卡纸:准备一张卡纸。
3.铅笔或笔:用来标记纸杯和卡纸。
三、实验步骤1. 在每个纸杯的底部用笔标记一个“O”字,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纸杯的平衡状态。
2. 将卡纸竖直地剪成一个小人的形状。
3. 将剪好的小人放在桌子上,观察它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我们可以用手指小心地推动小人,看它能否恢复平衡。
4. 将一个纸杯放在小人的一侧,再用手指轻轻推动小人,观察纸杯是否会影响小人的平衡状态。
5. 在另一个纸杯的底部加上一些重物,可以使用硬币或者小石头。
然后将这个纸杯放在小人的另一侧,再用手指轻轻推动小人,观察重物的加入是否会影响小人的平衡状态。
四、实验观察与讨论1. 在没有纸杯和重物的情况下,小人是不是可以保持平衡?那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呢?2. 当纸杯放在小人的一侧时,小人的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3. 当纸杯放在小人的一侧,同时另一侧加上了重物,小人的平衡状态是否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五、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几点:1. 平衡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2. 小人实验中,没有纸杯和重物时,小人能够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小人的形状和重量分布均匀,所以能够平衡地站立。
3. 当纸杯放在小人的一侧时,小人的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纸杯加在一侧改变了小人的重心位置,导致小人失去平衡。
4. 当另一侧加上重物时,小人的平衡状态又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重物的加入改变了小人另一侧的重力,使得小人更难以保持平衡。
六、延伸活动1.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能够平衡的小人模型。
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如牙签、纸张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平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衡,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探索平衡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积木、小球、尺子、绳子、磁铁等。
学具:每人一套平衡木、积木、小球、绳子、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感受平衡。
(2)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荡秋千、走钢丝等。
2. 讲解平衡的概念(5分钟)(1)教师出示平衡木,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什么是平衡?”3. 探索平衡的原理(10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4.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例题:如何使尺子保持平衡?(2)引导幼儿思考,共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如何在绳子的一端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使其保持平衡?(2)幼儿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平衡的原理3. 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在家庭中找到平衡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在厨房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菜刀在刀架上保持平衡;在客厅里,电视遥控器放在沙发扶手上也能保持平衡。
2. 作业要求: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与发现,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科学活动《平衡小人》活动设计
科学活动《平衡小人》活动设计科学活动《平衡小人》活动设计钢丝上的杂技表演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表演者怎么能稳稳地站在钢丝上呢?这是孩子们心中的疑惑。
胡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活动《平衡小人》就是从孩子的问题入手,为孩子们创设了宽松的探索、讨论、交流的气氛。
通过三次不同的尝试,自主发现两边重量相等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秘密,使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平衡小人》一课的成功构建,就是在细心倾听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中挖掘的一个科学课程。
为了保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积极探究,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环境的交流适应能力。
胡老师以幼儿的生活游戏为引线,以幼儿自主探究性操作活动为主线,通过孩子们多次的操作尝试,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蕴含在丰富快乐的游戏实践中,使幼儿在无形之中获得知识,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在整个活动中,胡老师紧紧扣住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操作活动为主线,让幼儿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探究方式,辅以适当的语言点拨,把握示范演示拓展延伸的时机,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感悟、理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如:“小丑娃想在钢丝上进行杂技表演,你觉得他行吗?在幼儿充满疑虑、困惑的时候,老师当场操作,小丑娃在表演中摔下来了,破译了幼儿的疑虑,让幼儿较直观形象地知道,小丑娃直接站立不行,从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怎样让小丑娃稳稳地站起来呢?从而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激发孩子探索平衡的内在动机。
与此同时再提供各种材料如:夹子、螺丝、磁铁、橡皮泥等,引导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通过调节或添加材料让小丑娃站起来。
就这样让孩子在自主的玩中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平衡小人教案
平衡小人教案教案标题:平衡小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平衡小人进行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平衡小人模型。
2. 平衡小人实验器材(如木板、积木等)。
3. 班级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平衡小人模型,向学生介绍平衡的概念,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平衡小人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小人如何保持平衡,以及平衡的原理是什么。
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平衡小人模型和实验器材。
2. 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使用平衡小人进行实际操作,如将平衡小人放在木板上,尝试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平衡小人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让他们讨论平衡小人保持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小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体育运动等。
2.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平衡小人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 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平衡小人保持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2. 强调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平衡原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平衡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衡实验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平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评估教学效果。
2.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学生将培养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
中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中班科学教案平衡小人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感知和理解平衡的概念。
2. 能够使用适当的术语描述物体在平衡时的状态。
3. 能够通过操作平衡小人了解平衡的原理。
二、教学准备:1. 平衡小人模型。
2. 不同重量的小物体(例如:石子、纸片等)。
3. 平衡物体的平台或木板。
4. 一些玩具块。
三、教学过程:引入:1. 以简单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平衡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不倾斜的情况下保持不动,我们称之为平衡。
”2. 通过举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例如,你在桌子上放一本书,如果书保持不动,就表示书与桌面达到了平衡。
”探究:1. 准备平衡小人模型和一块平衡物体的平台或木板。
2. 将平衡小人模型放在平台上,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平衡小人模型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b. 平台是怎么帮助平衡小人保持平衡的?3.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小人模型的原理:“平衡小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相对平衡的,就像是一个杠杆的两端。
”4. 继续进行探究,将一些不同重量的小物体放在平衡小人模型的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加入不同重量的小物体后,平衡小人是否还保持平衡?b. 哪个重量的小物体会导致平衡小人倾斜?c. 增加或减少重物的位置对平衡小人的平衡状态有什么影响?展示:1. 将一些玩具块放在平衡小人模型的手中,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并思考:a. 加入玩具块后,平衡小人是否还能够保持平衡?b. 哪个位置的玩具块会导致平衡小人倾斜?2. 让学生依次将玩具块放在不同的位置,并观察结果。
3. 帮助学生总结结论:“当重物位于平衡小人的中心位置时,平衡小人能够保持平衡。
”小结:1. 回顾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3. 提醒学生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平衡例子。
四、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物,让他们自由探索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2.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他们对平衡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教案:《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世界》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2. 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2. 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对平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球、尺子、托盘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平衡木上的球,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球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吗?”引导幼儿思考和平衡的概念。
2.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尺子和托盘演示平衡的原理,讲解平衡的概念,使幼儿理解平衡是一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3.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平衡木、球等教具进行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平衡。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理解的平衡,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5. 团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平衡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衡的概念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理现象。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体现了平衡的概念,并画出来。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绘画,如桌子上的书本、悬挂的风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演示、实验操作、随堂练习和团队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了解了平衡的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科学平衡小人教案
科学平衡小人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平衡小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衡力和重力对于物体保持平衡的影响。
2. 掌握利用重心位置调整物体平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2. 实验道具:小人模型、卷尺、小砖块等3. 实验记录表格4. 相关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平衡和失衡的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保持平衡或失去平衡。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我们能够站立而不倒下?- 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一个物体的平衡?理论讲解:1. 介绍平衡力的概念,并解释平衡力对物体的影响。
2. 解释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并与平衡力进行对比。
3. 观察小人模型并讨论它的平衡位置和重心。
4. 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小人模型的重心来保持平衡。
实验演示:1. 进行一项简单的平衡实验,将小砖块放在小人模型的手上,观察和记录小人模型的平衡和失衡情况。
2. 小组合作实验:给每个小组分发小人模型和卷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调整小人模型的重心,使其保持平衡。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讨论和总结:1.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解释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最终调整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通过调整重心来保持物体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力和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骑自行车时要保持平衡。
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平衡实验,并撰写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和实验总结。
扩展活动:让学生探索其他物体的平衡原理,例如船只平衡、建筑物的稳定等,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结果。
2. 对学生撰写的实验记录进行评估,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步骤的清晰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实验总结的合理性。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场地和实验材料的安全性,教师需要提前检查和准备。
科学《平衡小人》教学反思
科学《平衡小人》教学反思
科学《平衡小人》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
主要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对“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在活动开始,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
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
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在这个环节中有点乱,对孩子的掌控不是很理想。
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的。
最后的环节,老师利用视屏让幼儿观察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
平衡小人幼儿园教案
平衡小人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平衡小人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2.学会练习平衡小人姿势,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3.提高孩子注意力及集中力,培养快速思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平衡小人游戏板
2.平衡小人游戏卡片
3.椅子或其他稳定的辅助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平衡小人
1.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引导孩子认知平衡小人的外形特点。
2.介绍平衡小人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意识到身体的平衡能力对日常生活
和运动的重要性。
第二节:练习平衡小人姿势
1.让孩子了解平衡小人姿势的基础要求,并进行简单的示范。
2.引导孩子尝试平衡小人姿势,初期可以借助椅子等辅助物进行平衡。
3.通过不同的平衡小人卡片要求孩子尝试不同的平衡小人姿势,帮助孩
子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第三节:平衡小人游戏
1.将平衡小人游戏板放在地上,让孩子依次走过去,尝试不掉落平衡小
人卡片。
2.提高难度,让孩子手持平衡小人卡片进行类似马拉松的比赛。
3.引导孩子探究顺应地形和平衡小人姿势难度的关系,提高孩子的观察
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对平衡小人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高,练习平衡小人姿势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反应能力。
此外,平衡小人游戏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跳跃、爬行、翻滚等身体锻炼和运动挑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平衡小人》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平衡小人》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平衡小人》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能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让纸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稳直立,感受平衡的原理。
2.能完整的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3.体验如何让纸人直立在走钢丝上带来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让纸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稳站立。
难点:能找到适当的材料或方法让纸人平衡。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玩过平衡游戏物质准备:图片、视频、鱼线、铅笔、小棍、纸板小人、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等材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1.你见过什么样的平衡?玩过哪些平衡游戏?(通过回忆前期经验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提出大家要挑战的任务“老师这里有一个小人,他也想稳稳当当的站立在木棍上。
”出示纸人和木棍。
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发现纸人无法站立在木棍上。
提出任务: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小人既能稳稳的立在木棍上保持平衡,又能够动起来,就像走钢丝一样。
(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小人无法直立在木棍上的现象,引出活动任务。
)三.幼儿对任务进行操作尝试1.幼儿说一说让纸人站在木棍上的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表达,拓展幼儿思路。
)2.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
(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四.分享交流1.你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帮助幼儿理解使小人保持平衡的关键。
)2.一起小结让小人成功直立的要点:使用辅助材料,两侧一样重量,重力点要低。
(帮助幼儿梳理成功制作平衡小人的经验。
)五.增加难度:给小人戴上帽子还能直立站好么1.我们的小人都已经站好了,那给他戴上一顶帽子还能不能成功的站好呢?教师为每名幼儿准备一块橡皮泥,给小人戴上小帽子。
幼儿园大班《平衡小人》科学活动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平衡小人》科学活动课后反思1. 活动目标在幼儿园大班《平衡小人》科学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了解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2.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们认真准备了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平衡木、小人儿玩具、积木等。
同时,教师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过程3.1 引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衡的例子,引发了孩子们对平衡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实践探索接着,教师们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些平衡木、小人儿玩具和积木。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实践探索。
首先,他们尝试将小人儿玩具放置在平衡木上,观察它们能否保持平衡。
然后,他们尝试使用积木来调整平衡,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亲手操作,不断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讨论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
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一些有关平衡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平衡木要放在中间,放在边上会发生什么等等。
教师们则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习成果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以下学习成果: - 学会了使用平衡木和积木调整平衡的方法; -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教师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反思了本次活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制定了改进的策略: - 活动前准备不充分,导致活动中材料调配不够及时; - 引入环节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 活动中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导致一些孩子没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打算: - 在活动前加强准备工作,确保材料的充足性和可用性; - 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引入环节,激发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 - 增加小组讨论的时间,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力的世界”中的第7章节“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平衡的概念,了解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通过调整物体位置、重量等使物体保持平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积木、小石子、尺子、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平衡木、积木、小石子、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平衡木游戏,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平衡?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讲解平衡的概念(5分钟)(1)教师讲解平衡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定义。
(2)通过例子,让幼儿了解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探索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10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使平衡木保持平衡?(2)各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物体保持平衡。
4.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不平衡的积木塔,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如何调整使其保持平衡。
(2)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调整积木塔使其保持平衡。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具,让幼儿尝试自己搭建一个平衡的积木塔。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3. 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平衡现象,并说明如何保持平衡。
2. 答案:示例:碗和筷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健康与快乐》第四章“运动小健将”,详细内容为“平衡”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平衡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平衡动作,培养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对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练习,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平衡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动作的掌握和身体协调性的提高。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瑜伽垫、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踩气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平衡。
(2)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引出平衡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幼儿讲解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基本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示范单脚站立,讲解动作要领。
(2)邀请幼儿模仿,指导并纠正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平衡木”比赛,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2)分组进行“拉绳”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平衡》2. 内容:(1)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2)基本平衡动作:单脚站立、闭眼站立(3)实践练习:平衡木、拉绳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单脚站立,每次站立时间不少于30秒。
(2)尝试闭眼站立,感受平衡。
2. 答案:(1)单脚站立:左脚、右脚各站立30秒。
(2)闭眼站立:站立时间不少于3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平衡的重要性,掌握了基本的平衡动作。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平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平衡》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平衡》》这是幼儿园优秀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教案文章,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设计意图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
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
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1.出示纸和铅笔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
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从『平衡小人』看科学探究活动的『真』和『伪』
从『平衡小人』看科学探究活动的『真』和『伪』
姚群利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教师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镜头回放]在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小人"中,教师T安排了以下环节:1.谈话引出可以让铅笔小人站在手指上不掉下来的问题.2.请幼儿操作,尝试让小人站起来:(1)请幼儿把橡皮泥挂到小人两边的铁丝上,尝试让小人站到自己的手指上.(2)交流并小结:在铅笔两边的铁丝上悬挂重的东西就可以让小人站起来.越重越容易站稳.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姚群利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万禄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艾凡赫》的小人物描写看司各特的历史真实观 [J], 王光碧
2.从《小人国》看真实电影中的编导渗透 [J], 崔醒群;程橙
3.从询价传真看反馈信息的真伪 [J], 陈洪
4.真风口or伪需求?线下调查带你看真实的共享充电宝产业 [J], 猎云网
5.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荐阅《朋党论》及读后之管见 [J], 张鸿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平衡》带反思泰班课《平衡》包括对适用于大班学生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发现操作规则,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尝试改变两端结构的重量,探索平衡的方法,在实际活动中要大胆,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您有自己的见解,请来看看幼儿园班级《平衡》,并对课程计划进行反思。
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块的重量,以探索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则,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
3,能大胆开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意见。
4.发展观察和比较幼儿的能力。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红色和蓝色的棍子“ 3”四,红色和蓝色的棍子“ 1”四,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笔,积木。
经验准备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引导幼儿建立一个红色的十字形,并初步感觉到平衡的概念;第二项活动通过改变枢轴点引导孩子平衡红色和蓝色棍棒;第三项活动指导孩子以红色感知平衡。
应在蓝色条“ 4”的末端添加相同数量的块,以使红色和蓝色条保持平衡。
通过i审判,孩子掌握了审判的基本规则和初步的录音方法。
该活动使幼儿能够探索如何改变红色和蓝色棒的“ 3”边的重量,以平衡红色和蓝色棒的重量。
主要难点:红色和蓝色杆“ 3”处于平衡状态:较短侧的块数大于较长侧的块数。
活动程序:1.回顾并巩固上一个实验的结果和经验。
老师:我们上次进行平衡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幼儿:在红色和蓝色棍子“ 4”的两边,必须放置相同的构造块以保持平衡。
老师展示了红色和蓝色的棍棒“ 4”,一个孩子在每侧各放了两个木块,红色和蓝色的棍棒保持了平衡。
2.介绍此实验。
老师:今天我们要更换红色和蓝色杆3,我们必须将支点放在红色和蓝色杆3的“ 2”和“ 3”之间。
你猜怎么着(老师介绍演讲位置)幼儿:绝对不平衡。
老师:让我们尝试一下。
(将红色和蓝色的棍子'3'放在支点上))不平衡!您如何平衡红色和蓝色棍子“ 3”?幼儿:在短边放置更多积木。
幼儿:多放一些东西。
幼儿:您是否应该在空头方面投入更多?老师:为什么您认为它的缺点更多?幼儿:那我不知道。
平衡小人课后反思
平衡小人课后反思平衡小人课后反思范文昨天,终于顺利的完成了和沈燕老师同课异构的任务,一起为大家呈现了大班科学活动——平衡小人。
相同的目标指向,而沈老师和我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设计了不同的环节,让我还真有点喜欢上了这样的同课异构。
从课堂上下来,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还是很浓厚,就这一点来说,这样的.选材还是选对了,至少孩子们喜欢。
反思自己一路走来的磨课历程,很感激幼儿园的姐妹们给予的许多宝贵的建议,在不断地调整中使活动环节更为清晰明了。
昨天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几个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在活动第一环节探索让滑稽小人跨上钢丝不摔下来,孩子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终于在第一个女孩的“我成功了!”中带动了一部分孩子。
而几次试教,最快的孩子几乎在几十秒中之内就能搞定,而且孩子们还能使用不同材料。
就在我很想通过自己的操作去暗示的时候,传来了成功的声音,让我不得不再次提醒自己:要相信孩子,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尽管这一部分花费了一些时间,成功的孩子不多,方法也比较单一,但好在这方法来自孩子,也容易被他们接受并为我所用的进行创新。
这一环节经历了两次的微调:第一次有老师建议,强调跨的本领,避免孩子盲目的去探索,这样的调整让目标指向更明确;第二次师傅们建议,降低目标要求,只要孩子们能想出办法让滑稽小人跨上钢丝不摔下来就是成功,不要强求平衡,这样的调整给孩子更多的成功感!进入活动第二环节,孩子们连续给了很多我意外的惊喜,第二次的探究孩子们保持了极大地兴趣,因为渴望成功,他们开始积极探索多种材料、多种方法,相比第一次探索,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意外,从最简单的两个夹子到橡皮泥,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几次试教从来没有孩子去尝试过橡皮泥,而昨天那个孩子居然也成功了,她对橡皮泥重量的把握也还不错!这里的探索,一直让我有困惑,昨天同样如此,师傅们曾建议我应该加入孩子们探索的行列和他们一起玩,可我似乎总没时间去和孩子一起玩。
从使用记录表开始,我似乎一直忙于提醒孩子把成功的方法记录下来,这里如果我真的能加入孩子们探索的行列,那么我一直期待的两侧使用不同材料去探索平衡或许也能达成一些吧!可还在困惑中……。
大班科学学号小人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学号小人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学号小人教案反思设计思路: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
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
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
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
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字顺序。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材料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0、10、20、30、40)、印有孩子头像和学号的学号卡、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
活动过程: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平衡小人积木教案大班数学
平衡小人积木教案大班数学教案标题:平衡小人积木教案(大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2.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平衡小人积木套装;2. 数字卡片1-10;3. 白板、彩色粉笔;4.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平衡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平衡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吗?能举个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数字认知与书写(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1-10,依次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读数字,并鼓励他们一起大声读出来。
- 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空白纸上模仿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书写练习。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并表扬他们的努力。
3. 平衡小人积木游戏介绍(10分钟)- 向学生展示平衡小人积木套装,并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 解释游戏目标:学生需要利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搭建平衡的结构,让小人保持平衡。
-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
4. 分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平衡小人积木套装。
-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平衡小人积木挑战卡,上面有不同的积木形状和数量要求。
- 学生根据挑战卡上的要求,合作搭建平衡的结构,让小人保持平衡。
-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
5. 总结(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成功搭建的平衡结构,并让其他学生评论他们的作品。
- 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点,强调数字认知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思考和发现。
四、巩固延伸:1. 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在家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平衡实践,例如用勺子和饭粒搭建平衡结构。
2. 提供更复杂的平衡小人积木挑战卡,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更高难度的搭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平衡小人》听课思考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观摩了胡醒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平衡小人》,活动让幼儿
利用辅助材料帮助小人保持平衡,了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让幼儿在通
过两侧同重来保持平衡的过程中教师准备了不同的材料和采用了不同
的教学策略,构成了精彩的探索活动。
下面是自己听课后的一点思考。
思考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探索操作,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所以活动一开始教师用现成的饮水机的
三个桶分开摆放,将细细的铅丝系在上面。
用直观的情景创设让幼儿
了解钢丝上的一些表演,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走钢丝的全过程。
在
而后的操作中,让幼儿各自在两根钢丝上操作,,引发孩子们的学习
兴趣。
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
注意力能集中。
不过活动中幼儿人数较多,钢丝的长度不够,显得有
点挤,可以在用几个桶,把钢丝拉长几段,以便幼儿能在更舒适的环
境中进行操作。
思考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看到直
观的钢丝后,老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小丑能成功地跨在钢丝上吗?”
教师让2为幼儿尝试,然后就直接自己用小人放上去尝试了,结果使
得一个生动的环节显得有点单调。
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及时激发幼儿的
兴趣,用激发性的语言来让大家一起投入这个游戏。
如:“我们一起
来喊1、2、3……在教学中教师能用更激情的语言来引发幼儿的话,显然更能引发幼儿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思考三: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老师把“如何让小人跨在钢丝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
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
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使小人站起来。
如有的
幼儿在小人两侧各夹一个夹子,有的孩子用吸铁石吸在小人脚上。
有
些小朋友失败了,看到别人成功后都围过来观看。
然后自己试一试。
这时老师能在旁边,给于能力弱的幼儿支持给于成功的幼儿于鼓励,
等孩子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
就这样循序渐
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思考四:善于抓住典型的失败案例。
在活动中教师能认真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
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积极发现孩子成功的案例,然后用成功的案例来
引导孩子。
这时,如果教师能抓住反面的案例,如:这个孩子为什么
会失败,让大家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然后在跟成功的案例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探索中慢慢明白平衡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