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村落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67512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的广泛开展,不少传统村落形而下的物质见证遭遇泯灭,形而上的村落文化灰飞烟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已经变得相当棘手。

新农村建设怀着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生活发展富裕、村容乡风整洁文明的宏伟目标,致力于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的工作。

原名古村落的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多重价值和功能,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是最具资格、品位和权威的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阐释者,具有特殊的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古而不旧。

将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发展关系,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方能走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健康前行的康庄大道。

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相关原则和措施(一)以人为本。

传统村落是一个非常灵巧的组织,其保护发展经不起硬手硬脚的尝试,村民的认识不足以维持的新的发展模式迟早会蜕形。

以村落居民这一村落活的灵魂为灵魂,调动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保护好古村落风貌,让居民生活得更好;让传统村落里的居民居住得更舒适,让走出村落的居民生活得更殷实。

培养并保持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利用的活力基础,加强区域团结,共襄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发展目标,加强区域绿网系统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布局,系统整合旅游发展资源,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使传统村落成为价值不断增值的新村落。

(二)以质为尊。

以保护与更新和谐共处、新旧文化的交融为前提塑造高品质村落生活,因地制宜,结合村落经济现状、地貌地形、自然资源、建筑风格和文化历史传统各不相同的实际,积极利用国内外关于传统村落规划保护的新成果发扬创造村落新内涵和塑造与时俱进的村落新特色。

不能在村落历史的长短与文化厚度高度之间画等号,凸显古村落的历史厚度和先锋态度。

使村落既有传统的市民生活方式,也拥有与外界对话的可能性和对话欲望的先锋性,成为人才辈出的聚居地。

山西省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古井、古道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贵资源。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对于传统村落里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要给予同样的重视。

传统村落里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者以古戏台、老房子等有形方式存在,容易被人看见;后者是无形的,传承人没了,它们也就消失了,容易被人忽视。

另外,物质文化遗产便于开发利用,比如老房子可以开发成民宿。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风民俗,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被忽视。

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是体现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村落中的非遗其实是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互相融合,具有相同的文化与审美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比如,传统建筑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建造与修复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相关技艺失传,必然会影响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修复。

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给予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同时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思考——基于海南岛屿传统村落视域的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思考——基于海南岛屿传统村落视域的

中国传统村落拥有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高速扩张,传统村落消失极快。

在此过程中,“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推进,乡土中国正由‘全耕社会’向‘半耕社会’演进,转型期的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和结构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①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的主要工作:从村落建筑民居、自然景观到民俗文化和民间“活态”传承保护;从注重村落物质文化遗存、自然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村落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但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诱惑,海南不少市县大量村落的开发建设,由于没有把握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的原则,没有相配套的科学规划,其中一些村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的村落在开发建设时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一、海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现状(一)数量及分布2012年,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海南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对全省传统村落进行统计,依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建村[2012]125号),最终甄选出200个海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并全部录入“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

自2012年至2016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命名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保护名录,海南共有47个传统村落相继入选国家保护名录,约占总数0.7%,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19位。

海南传统村落分布密度为13.8个/万平方公里,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12位。

海南传统村落主要分摘要:中国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凸显着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和科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价值。

当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海南岛屿传统村落,地方政府已开展对其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中的几个矛盾,在规划、制度、人才、资金、宣传等多方面同时着力,探寻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侗族古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调查与思考

侗族古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调查与思考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Y u l i n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 Y u l i n 5 3 7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Us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e r v i e ws a n d i f e l d wo r k me t h o d,t h e a u t h o r s i n v e s i t g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h e i r t a g e p r o b l e ms o f
( 玉林 师范学 院体 育学 院 , 广 西 玉林 5 3 7 0 0 0 )
摘 要传 承中的现存 问题 进行调查 分析 , 并 就其
传 承道路进行 思考 。研究认 为 : 侗族古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 承中存在 的问题 有体育 价值观迷失 ; 文化认 同感下 降; 文 化根 基遭毁坏 ; 文化 自觉性缺失 ; 继承者逐渐流 失 ; 体 育呈精 英化趋 势 ; 在侗族 古村落传 统体育 文化传 承过程 中亟需 匡正 村民的体育价值观 ; 增强村 民的文化认 同感 ; 保护传 统体 育文化 根基 ; 唤醒 村 民文 化 自觉 意识 ; 保护和 培养 文化 传 承人 ; 走大众化体育传 承道路 。 关键词 : 侗族 ; 古村 落 ; 传统体育文 化
Do ng Anc i e n t Vi l l a g e ’ S Tr a di t i o n a l S p or t s Cu l t ur e
Z H O U J i a - j i n , S U N Q i n g — b i n , Z H U B o — y o n g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7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

很多传统村落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它们不仅留存着历史的“现场”,还接续文化传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民族记忆。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把保护与发展割裂开来。

有人担心,对传统村落过度保护,会不会影响乡村发展?会不会掣肘乡村振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

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完全可以做到让村容村貌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便利。

比如,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镌刻着村落发展的印记,要对它们加大保护,而不是损害、拆除,这样才能提升传统村落的魅力。

保护传统村落,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正站在守卫乡村文明的高度,真正感悟保护耕读文明的意义,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带火了不少传统村落,吸引很多人前去打卡。

传统村落进入公共场域,并非坏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走进传统村落,感受传统村落的魅力,体会兴于此的一些非遗,更激发人们的保护自觉,也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事实上,国家也提出“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

保护、利用、传承是一体的,光有保护而不利用,或者光有传承而不保护,都是顾此失彼,不利于传统村落发挥作用。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才是真正对传统村落负责。

在这个过程中,尤要增强传统村落的内生发展动力,让传统村落更有力量实现传承,为时代标注风采,为后人留存记忆。

(摘编自王石川《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悠悠乡愁》)材料二:日前,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公布,北京市密云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等35个县(市、区、旗)位列其中。

据统计,目前,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挖掘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古村落保护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古村落保护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科研热词 里子 百村千幢 生态文明 牌子 文化遗产旅游 徽州文化生态空间 徽州古村落 底子 传统地域文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资源保护 结构方程模型 居民 地方依恋 古村落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旅游文化 文化竞争力 文化产业化 古村落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研究进展 生态博物馆 活态传承 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旅游 徼州文化 开发性破坏 古村落旅游 中国
科研热词 古村落 认同 苍坡村 老街 祖先信仰 社区改造 温州永嘉 永宁古镇 景观 旅游神明 方法论 文化遗产保护 整体性保护 挖掘 布局 居住空间 学术伦理 地域神明 古镇 古村落景观 古村落保护 全国性普查 保护规划 保护 侗族 传统村落 传统体育文化 价值认定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1年 科研热词 胡适 绩溪上庄 旅游 新农村建设 徽州文化生态 开发与保护 名村古镇 古村落 保护与发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乡体育管理制度

乡体育管理制度

乡体育管理制度一、引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体育管理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乡村体育不仅体现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更是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建立健全乡村体育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乡村体育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体育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1、乡村体育的特点乡村体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体育活动。

和城市体育相比,乡村体育具有以下特点:(1)农村土地广阔,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各类体育活动;(2)农村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3)农村群众基础广泛,参与热情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乡村体育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主体缺乏统一和规范;(2)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不够完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3)乡村体育项目开展不够多样化,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4)乡村体育活动参与面比较窄,规模不够大,影响力较小。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乡村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群众参与程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乡村体育管理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乡村体育的发展。

三、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1、关于农村体育的理论观点农村体育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促进全民健身,深入挖掘农村文化传统和地方民俗特色,发扬农村特色体育项目,并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体育服务水平。

农村体育理论的提出和推论,为农村体育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2、关于农村体育管理制度的建设理念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理念应该体现“依法治理、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社区参与”的原则。

制度设计应该依托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决策,强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力量。

以上理论观点和理念应该贯穿于乡村体育制度建设的整个过程。

四、乡村体育管理制度建设1、设立乡村体育管理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乡村体育管理机构,负责乡村体育项目的规划设计、推广实施、资源整合和评价考核等工作。

古村落保护2024年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保护2024年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01
02
03
地域性分布
古村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南方、西南和中部地区, 如江南水乡、福建土楼、 川渝古镇等。
历史积淀
多数古村落具有数百年甚 至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 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建筑风格
古村落建筑以传统木结构 为主,风格独特,注重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见证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活化 石,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 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 文化传承。
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如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古村落特色产业发展等,为古村落 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参与和资金保障机制构建
社会参与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等方式,鼓励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形成政 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格局。
资金保障机制
01
确保古村落的传统建筑、街巷格局、历史环境等得到妥善保护
,延续其历史风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加强对古村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优
秀传统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保护范围划定
古村落核心区
包括传统建筑集中、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区域,实施最严格的保 护措施。
04
加强法制建设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古村落保 护提供法制保障。
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立传承机 制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和发展。
预期成果
01
02
03
04
古村落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 ,传统建筑得到妥善维护。

古村落的依托:湘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特征及启示

古村落的依托:湘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特征及启示

武术研究2021年11月第6卷 第11期古村落的依托:湘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特征及启示杨琳琳 王 硕 袁志超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对湘西古村落中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湘西古村落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具有宗教信仰的崇拜性、强化性;劳动生活的娱乐性、实用性;节日民俗的鲜明性、互动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流变性等特征。

针对湘西古村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提出对现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打造具有生命依托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活态传承;厘清民族体育与西方体育的关系,塑造民族传统体育新价值;推进内涵与形式齐飞,提升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古村落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湘西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11—0111—03古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既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属性,又具有实物所缺的文化属性。

本研究的古村落是指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村。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其存在使得平时处于寂静状态的古村落因体育活动的开展而变得生动喧嚷。

笔者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得知,湘西古村落至2019年为止剩余90个,属于存留古村落较多的自治州,培育了湘西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淳朴的民族文化。

[1]1 湘西古村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概况1�1 湘西古村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情况在竞技体育与西方体育的热潮下,湘西古村落仍保持良好的原生文化环境,许多具有传统韵味的民族民间体育得以保存;在新颖科技与当代媒体的冲击下,湘西古村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仍进行的如火如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颁布的建村〔2019〕6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中显示,湖南省的401个古村落中湘西州90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并且湘西州的每个省(市)均有分布,说明湘西古村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态势。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刘德伟 张志勇[中图分类号] K890;F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21)01-0125-04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26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指出:“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2020年11月9日—12日,由中国民协、四川省民协、乡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四川省乡城县举行,论坛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讨了新形势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课题、新方法。

与会代表提出,要加快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的科学体系,让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大格局。

一、谋幸福: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的启示乡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中心位置,白藏房是乡城的标志,县境内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

2020年11月,经中国民协组织专家组考察论证,乡城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

据乡城县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热龚东灯介绍,居住在白藏房里的几代人除了不断积累智慧和财富装点白藏房以外,还创造出了许多灿烂丰富的在地文化。

白藏房是乡城民间工艺技能(夯墙、雕刻、灶神图腾和佛像塑造、彩绘、唐卡等)的结合体,乡城河谷深厚灿烂的文化底蕴皆由白藏房建造孕育。

“白藏房的修建从来也不是一家人的私事。

村民们帮工互助,和谐共荣,通过房屋的修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依靠,白藏房其实也是邻里友善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乡城县实行全域白藏房传统文化保护措施,已成功申报了色尔宫、马色、仲德、木差4个行政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东尔村和那拉岗村为省级传统村落。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的保护--以皇都南拳为例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的保护--以皇都南拳为例
的起源应是抗击外敌 的需求,带有很强的技击 『 生,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息和台州 I 南拳的硬气贯穿整个拳术当中。在拳术发展的过程中吸收 了当地民间生产工具 , 如板凳、扁担 ,结合生产劳动的有 拼犀等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后来为了节日庆典、生儿 满月、结婚庆典的需要 ,在拳术练习过程中配上了锣鼓 、 彩旗,加上了狮子表演的动作 ,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 “ 狮子 拳”,因此皇都南拳在当地也称为 “ 皇都狮子拳”。 解放前皇都村有证可查的拳师有陈远常 、陈得水 、陈 绍钱 、陈贤森等人 ,这几名老拳师培养了当地男性青少年 村民3 0 余人,然而由于文革的影响 , 使村里练拳的人 日益 减少,时隔5 0 多年 ,进入2 1 世纪当时的青少年都已经成为 耄耋老人,这批老拳师在2 0 0 2 年冬天聚在一起 ,商量着要 在有生之年恢复皇都南拳 , 使这个拳术继续传承,在陈绍 魁拳师的带领下 ,召集到当时的学员一招一式的回忆 ,一 遍遍的比划 、 讨论,经过半年的商讨演练 、他们恢复了像 独脚凳、雪山、西川 I 、宋江拳 、拼犀 、 操手拆、凳花 、扁 担等1 0 多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拳术,保存了相对完整的一个 南拳体系,使拳术和器械集发击和戏剧观赏l 生于一体。据 老拳师陈小东介绍,皇都南拳恢复后 ,以老 人 协会组织发 动 ,以 《 台皇都南拳传承学习班 》为名 ,向村里招收学 生义务传授 ,当时报名者有8 6 人,旨在传承文化 ,强身健 体,传承者上至8 0 多岁的耄耋老人 ,学员中下至5 、6 岁的 儿童,使村里的尚武之风 日渐浓厚。 2 0 0 6 年4 月生效的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章程,全国各地开始加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 然而皇都村是一个名不见


皇都i l i t l i 的田野考证

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严格保护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随意改变。

2. 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不得随意拆除或改建。

3. 保护传统街巷和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持其历史风貌。

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 控制人口密度,保持村落原有生活氛围。

6. 建立保护管理机制,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

7. 鼓励村民参与保护工作,共同维护历史文化名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村民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村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2•【文号】•【施行日期】2017.02•【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2017年2月)为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地方探索,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法治思维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证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多元性。

世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民俗、传统技艺等等。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都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必须尊重各个文化的多样性,避免将其中一种文化视为优越或劣势,而是要尊重每个文化的独特性和平等性,防止文化冲突和文化消亡的发生。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可持续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考虑到其之后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使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得到延续和发展。

要向后代传授相关的技艺、知识和价值观念,培养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保持其活力和传承下去。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参与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广大社群和相关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相关群体应当承担起保护、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的责任,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政策,以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公众的关注和参与,群众传统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等也应当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平等性。

每个文化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没有文化应当被忽视或歧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措施应当是公正和公平的,尊重各个文化的平等地位和权益。

不能将一些文化视为优势或劣势,而是要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

总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多元性、可持续性、参与性和平等性。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在人类社会中发挥其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海南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海南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海南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摘要:自2018年,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后,海南经济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被收购开发建设为小区、会所、度假酒店、别墅等,其开发和运营虽然也是以“原生态”为口号,但是原住居民们则失去了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土地,家园和生活环境都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海南各地仍保持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也面临着被开发的问题,寻找传统村落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海南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海南省目前现有传统村落的利用现状的分析,讨论其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建设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区,以及研究如何拓展其更加丰富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海南传统;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在面临着传统村落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更新和换代。

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要和优势产业相结合,以传统农业为例子,虽然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来提高效率。

但是它的根本,还是要和优势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利用传统村落自身特色的资源,从而实现传统村落最合适的发展道路。

随着海南省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对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很多传统古村落也在面临着被拆毁,保护传统村落也就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中国文化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本文针对海南传统村落利用现状,找出符合海南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式。

对海南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艺术文化深入的发掘,相结合到优势产业中形成符合海南特有的发展模式,凸显出海南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

把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相结合,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休闲基地和举办农业节和其他方式展示出传统村落内涵文化,让更旅游者体验到传统村落独特文化的魅力所在。

1 传统村落概述中国传统村落,以前称为古村落,是指民国之前建造的村落。

它们拥有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是具有很高历史研究,文化和经济价值的传统村落。

在2012年9月的第一次会议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决定将“古村落”的习惯名称改为传统村落。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解读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解读

经济发展
产业:1.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新种养模式、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2.工业,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手工制作;3.服务业,乡村传统文化、餐饮、旅游 休闲、家政、商贸、养老托幼 村卫生室≥60平方米 按教育部门播、阅读、科普等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篮球成、品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 发觉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进行休整和保护 搜集民间民族表演艺术、传统戏剧和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族服饰、民俗活动、农业文化、口头语言等乡村非物质文化,挖掘并宣传古民俗风情、历史 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
村庄建设
生活设施
生态环境
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比例≥70% 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 规划畜禽养殖区域,人畜分离 村庄绿化宜采用本地果树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地形地貌相协调,林草覆盖率山区≥80%,丘陵≥50%,平原≥20% 庭院、屋顶和围墙提倡立体绿化和美化,适度发展庭院经济 村庄内卫生公厕不应低于1座/600户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产结构合理、融合发展,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确定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设施用地 对处于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山洪冲沟等地质隐患居民点确定搬迁方案 确定村庄传统居民、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名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倡导绿色农房 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100% 村内道路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保留原始形态走向,就地取材 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 桥梁倡导使用本地天然材料,保护古桥;采用加固基础,新浦桥面,增加栏杆等措施 合理配置照明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 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按要求进行规范建设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箱等 应以粪污分流、雨污分流为原则,结合地理状况、现有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等去顶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根据村落和农户分布,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处理或两者集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

村镇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

村镇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

非保护的传统建筑(局还部应已考被虑改保变暖、、仅通保风留条件等不。主张拆除,对其已经改变并且改变的不
传统结构的传统建筑)
合适、不恰当的部分做再一次改造
建 其筑建的筑形的式品和质风不格高与的周现围代生可环建管活用境筑理的针不物针规意对协对定义某调非”+个的发保来保,展护统护或的建一区价筑制的值、定有时“一规条不土般划件能地建措时拆使筑施可除用,或拆的和规除,建定或应筑局做部适拆应除环,境对的不改能造或暂
徽派民居
江浙水乡 围垄式客家民居
11.2 村镇古建筑保护规划——村镇古建筑文化
v 受传统天人合一的风水思想和趋吉、防御安全 思想等影响 v 村寨与环境融为有机整体 v 空间塑造上强调顺应自然、因山就势、保土理 水、因材施工、培植养气、珍惜土地、水脉等原则, 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与活力,巧用地势分散布局,组 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 v 村寨、宅居、路巷依山就势,步移景异
(2)建筑保护规划措施
措施分类 严格控制
一般控制 修建 改造 保留 重新定义
控制对象
具体措施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性建筑物,对构成 不能改变其原本特征,在布局和外观上保
有特征、重要的空间界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持现有的原来面貌或按照其原来应该有的
的建筑物,在主要的景观视野范围内的建筑 特点进行修复,对其中的文物保护单位,
除被保护和需要改造外的现代建筑
对破坏村镇历史文化环境影响不大或基本 无影响
在功能上、景观上和空间上与其所处的位置 改变使用功能、可以整体改造、甚至可以
不符、不相适应、有很大或较对大重矛新盾定的义建的筑建筑拆物除应后个新案建研或究作为公共空间、公共通道或
物,均需重新定义
绿地。应做专题处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
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不得改变传统建筑原有高度、体量、外形及色彩等建筑风貌,禁止各类破坏活动和行为,对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予以整治。

特别注意土石木等乡土材料的使用,并保持新建民居形制、高度、色彩等方面的传承和协调。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与生态、生产、生活等三方面息息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认定工作,使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传播。

3. 整治和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村内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消防、防灾避灾等必要的安全设施。

同时要开展村落垃圾污水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保护和修复水塘、水井、沟渠等设施。

4. 制定防火安全措施:按有关标准设置配备消防设施。

5. 强化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坚持村落结构肌理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使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传统村落最鲜明的标识。

6. 传承徽州文脉: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突出村落特色,以乡土教育为重要内容,挖掘村落历史环境遗存的故事感、情绪感,植入非遗的动态表演、活态体验,做好徽文化创新性发展。

7. 通过文旅结合等业态重构:重启村落内源发展动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体,传承延续优秀文化。

总之,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防火安全等方面,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护对象的原始状态、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不受损害。

在保护过程中,必须遵循历史证据和学术研究,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2.可持续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是保护一时,还需要确保其持续传承和使用。

这就涉及到保护对象的维护、管理和利用问题,不能因为保护而使其陷入荒废或无人问津的境地。

3.全面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

保护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仅是保存建筑,还要考虑其所处的环境和周边文化的保护。

4.可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持其原始特征,还要使之能够传达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保护对象应当能够被观众和游客理解和欣赏,通过展馆、讲解员、标识等方式,提供有关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信息。

5.参与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参与的过程,社会各界、居民和相关利益方都应该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工作需要与当地居民和当地文化相关方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6.灵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当一刀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在保护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根据物质状况和文化价值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7.可持续发展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保护工作不应该只关注保护对象本身,还要考虑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保护工作应该支持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模式。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真实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可读性、参与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断发展进步。

村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样式)

村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样式)

村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样式)
1.建立农村党员包保传统建筑制度。

根据村内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名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保护传统建筑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员,做到“党员带头,党员包保”。

2.建立志愿者巡查保护制度。

村组建志愿者队伍,对传统村落及建筑的巡查保护,实行“一周一巡查、一周一报告、一周一处置”机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3.科学配置消防设施。

合理安装室内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保证符合使用需求。

4.优化用火用电方案。

加强用火用电管控力度,定期检测并维护电气线路,安装漏电和接地保护,禁止在传统建筑内部使用大功率电器,避免在传统建筑中堆放大量的木柴或者是油漆等易燃物,严禁在传统村落中生产或经营危险化学品,以免影响消防安全。

5.提升防火防患意识,主动落实好宣传培训工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和演练,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自觉掌握火灾防控和小火处置常识;
6.建立传统建筑白蚁防治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白蚁防治检查;对出现的蚁情及时研究防治方案,开展有效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G 8 1 1 . 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村落 是传 统 农耕 社 会 的基 本单 元 ,是记 录 历史 的 “ 活 化 石 ” ,这里 保存 着 丰 富 多彩 的 民族传 统
体育 资源 . 但 随着现 代 文化 的渗透 ,我 国村落 原 有 的记 忆 和价 值体 系 正逐渐 崩塌 瓦解 ,原有 的体 育 文脉逐 渐衰 弱 . 面对 危机 ,如不进 行 有效 保护 ,许 多流 传干 百载 的体 育 “ 活 宝 ” ,将 成 为广 陵
的确 认 、立档 、研 究 、保存 、宣传 、弘扬 、传承 等 均要 做 到 真 实 、客观 、准确 地 反 映 ,确切 地 说 就是 保 护传 统体 育本 身真 实 的原貌 ,切 忌主观 杜撰 、 随意改 编 . 所谓 “ 生 态 ”,就 是着 眼 于 村落 传 统体 育 的生 命 活 态 ,关 注保 护对 象 的生态 环 境 ,对 传 统体 育 的 文 化 空 间与文化 生态 系统 进行 关照 、保 养与 呵护 ,主要 以 “ 养 ”为主 . 古村 落传 统 体 育是 古 村落 历 史 的见 证 ,是 极其 珍 贵 的 民族 文化 资源 ,集 民族 的智 慧和 村落 的文 明 于
保护 不 能 固化在 昨 天 或锁 定在 今天 ,应 在 保护 原 真 性 的基础 上 进 行主 动 调 适 ,吸 收时 代 元 素 ,顺应 历 史
【 收稿 E t 期】2 0 1 4 — 0 9 — 0 1
【 基金项 目】2 O 1 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1 2 X T Y O 0 5 ), 2 O l 0 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1 0 X T Y 0 0 8 )。 【 作 者简介] 周家 金 ( 1 9 8 2  ̄),男 ,广西桂 平人,玉林师 范学院体育学 院讲师 ,硕士 ,主要 研究方 向:民族 体育文
9 8
周家金 ,孙庆彬
论古村落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原则
潮 流 ,为 古村 落体 育传 统文 化 的发展 提 供有 利条 件
2 以人 为 本 原 则
保 护 古 村落 传 统体 育 ,需 遵循 以人 为本 的原 则 . 这一 原 则有 两重 含义 :一是 关 照古 村落 居 民的 现实 需
霸誓■a■曩目 一


论古村落传 统体 育保护 的基本 原则
口周 家 金 ,孙 庆 彬
( 玉林 师 范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广 西 玉林 5 3 7 0 0 0 )
[ 摘 要】古村落是记录历史的 “ 活化石”,在其历吏发展过程中, 保存着许多的历史文化信 息,沿袭着绚丽的民族文化基因,承造了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随着多元文化的交融,古村落传 统体育陷入保护困境.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出古村落传统体育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研究认为, 在古村落传统体育保护的过程中,应秉承原真生态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整体保护原 则、多方协调原则、创新保护原则、资本运作原则、活态保护原则和数字化保护原则等. [ 关键 词】古村落;传统体育;保护;基本原则
求 , 以不 损害 经济 利 益 、不 降低 民众 的生 活质 量为 落脚 点 和 出发 点. 二是 协 调传 承人 与村 落 民众 的利 益 关
系 ,既 要保 护代 表性 体 育传 承人 ,又 要关 照一 般村 民的利 益. 中 国 民间文 化 遗 产 保护 专 家刘 魁 立 指 出 : “ 从根 本 意 义上 说 ,无形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首先 应 该是 对
- - .
身. 坚 持原 真 生态 保 护原 则 , 能激 发村 民的文 化 自觉 ,增 强他 们 的体 育 保 护意 识. 对 古村 落 传 统体 育 的
保 护 ,既要 真 实地 记录 和 保存 哪 些 “ 失 去 活力 与 行将 消 亡 ”的, 又要 重 点地 关 照哪 些 “ 充满 活 力与 尚有
要首 先 弄清 楚 的 问题 . 不 然理 论 上 失之 毫 厘 ,行 动就 会 差之 千 里 . 本 文探 究 古村 落传 统体 育保 护 的基本 原
则 ,为村落 传统 体 育保护 提供 依据 .
1 原 真 生态 原 则
所谓 “ 原真 ”,是指 被 保护 项 目的 原生性 和 真 实性 . 这体 现在 保 护工 作 的各个 方 面 ,如传 统 体 育项 目
创造 、享 有和 传 承 者 的保 护 ;同 时也 特 别依 赖 创造 、享 有和 传 承 这 一遗 产 的群 体 对这 一 遗产 的切 实有 效
活力 ”的. 原 真生 态保 护不 等 于将 古村 落传 统体 育进 行 “ 圈养 ”而 固步 自封 ,也不 等于 臣服 于 商业 性而 功 利 性地 改变 村落 传 统 体 育的 古朴 、 自然 韵 味 ,更 不 能抽 掉其 典 型动 作 和 内在 精神 ,破 坏体 育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的连 续
性和稳 定 性. 古村 落传 统体 育 是一种 自然形 成 的生 活方 式 ,它 实录 昨天 ,展 现今 天 ,兆 示 明天 ,对 其进 行

绝 唱 ,人死 艺 亡. 近 年来 ,在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保 护浪 潮 中 ,关于 村落 体 育保 护 的论 文 日渐 增 多 ,有 的言 其
特 征 …,有 的谈 其 生态 ,有 的谋 其 发 展 ∞ ,有 的观 其 功效 ,有 的察 其 变 迁 . 然 而 ,一个 非 常重 要 的 保 护理 论 问题——古村 落传 统 体 育保 护 原则 , 尚未进 入 研 究者 的视 野 . 保护 原 则 ,是村 落 体 育保 护之 前 需

第3 5 卷 第5 期 , . . . 2 0 1 4年
_^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V o 1 . 3 5 No . 5 _一 l J OURNA L OF YUL I N NORMA L UNI V E RS I T Y ( Na t u r a S c i e n c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