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2013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它包括了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以及其他违反学术规范与伦理的行为。
学术不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诚信性和学术界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要解决学术不端问题,就需要探究其根源成因及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分析1. 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术界普遍存在着“以文章数量、期刊影响因子、项目资助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学术成就”的现象。
这种评价机制使得学者们为了追求名誉与地位,而滋生了学术不端行为。
为了达到“发表上去、引用增加、评价提高”的目的,一些学者们不惜采取学术不端行为,以获取所谓的“利益”。
2. 学术竞争压力大随着高校教职人员评职评聘等制度的日益完善,学术竞争愈加激烈。
学者只依靠学术成果才能获得稳定的职位和收入,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为了利益而不惜采取学术不端的手段。
3. 学术道德约束不足在一些学术机构和高校,缺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惩处和约束,这进一步鼓励了一些人的学术不端行为。
4. 文化背景与教育体系一些地区、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学术不端行为更容易被视为一种“聪明”或“得利”的手段,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二、解决学术不端的对策分析1.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改变学术界的评价体系,将学术成果的质量与学者的学术水平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对数量和刊物影响因子等指标的过分追求。
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鼓励学者们开展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提高学者们的学术品质。
2.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机构和高校应该加强对学者们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者们的学术品德,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者们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对科学研究与学术界的危害,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与社会伦理。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学术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当前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其危害主要有如下。
1.学术不端行为败坏高校声誉,阻碍科学进步高校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片净土,高校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如果高校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科学研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
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高校就很难生存。
研究生在高校是高层次教育,更应从自身出发,自觉维护高校声誉,尤其在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积极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不端行为损害公共利益,防碍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
有的学术造假和经济腐败相勾结,是为了推销假药、假产品,是在骗消费者的钱,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更是如此,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与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公共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广大的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应该自始至终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敢于与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
在信息时代,任何存侥幸心理的人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3.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果靠剽窃、捏造数据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比较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脚踏实地搞科研的人,无论如何是竞争不过造假者的。
而且学术造假还对同行造成一定的误导,相信了虚假学术成果的人在造假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必然是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力,研究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往往影响到学位的获得。
因此,研究生一方面要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增强自身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危害的防范,这就要求研究生广泛涉猎文献,多方获取有效信息,具备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消除由于不正当学术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1. 抄袭:学术抄袭是指未经授权,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文字等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称和发表。
抄袭可能包括直接复制粘贴他人的文字、改写他人的文章而不注明出处等。
抄袭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
2. 数据造假:学术研究需要基于真实和可信的数据,但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会篡改数据或者捏造数据。
数据造假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 多重发表:多重发表是指将同一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获取更多的发表数量和声誉。
这种行为违反了学术期刊的版权规定和学术诚信原则,可能导致重复计数和论文重复引用的问题。
4. 研究成果不实:有些研究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发表数量和声誉,夸大或者虚构研究成果。
这种行为会误导其他研究人员和公众,浪费资源,对科学研究造成严重的伤害。
5. 不当引用:不当引用是指在学术论文中对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引用不当或者滥用。
不当引用可能包括断章取义、曲解他人的观点、错误引用、无视最新研究等。
这种行为会使学术论文失去准确性和可信度。
6. 学术恶意竞争:学术界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有些研究人员为了争取资源和声誉,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
比如故意诋毁他人的研究成果、阻碍他人的研究进展、恶意评审他人的论文等。
这种行为破坏了学术合作和学术诚信原则,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7. 学术不当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包括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其他行为,比如未经授权公开他人的研究成果、滥用研究经费、操纵学术评审过程等。
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术不端案例剖析,这些行为违背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学术的公正和可信度,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宣传。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这些
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抄袭是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
某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时,直接复制
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未注明引用来源。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误导了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真实情况。
同时,抄袭行为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降低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
其次,伪造数据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故意篡改数据,使得实验结果符合自己的研究假设。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也给其他研究者带来了错误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
此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
某研究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未经允许就擅自使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损害了学术
界的公信力和创新力。
为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我们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诚实守信的学术研究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标准,共同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随着社会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一系列的学术不端行为被纷纷爆出,从较早的北大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到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再到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销中国作者的107篇论文。
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风气,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也因此,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和学术规范的重视也日益增长。
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讨论,多集中在学者和导师身上,而较少将目光放在研究生身上。
我国科研事业的重心在高校,研究生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的科研实力。
随着国家出台研究生扩招政策,研究生在培养数量迅速上升的过程中,其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
部分学生因为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学校毕业要求或者其他原因采取了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影响可我国未来科研事业的发展。
研究生不同于学者和导师,研究生并不是长期或者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科研的道德规范的认知可能有欠缺,其学术不端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作为其中一员,在此就探讨一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从事学术与科研人员的不良学术行为”,而如何定位“不端”的范畴是评判、惩戒“不端"行为的关键,也是科研工作者自我约束的准绳。
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是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具体行为表现在:在学术领域内做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等;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等。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
学术不端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或学术交流过程中,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篡改数据、捏造实验结果、弄虚作假、重复发表等。
下面将列举10个学术不端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
1. 抄袭:指在研究论文中直接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数据等,而没有进行引用和注明出处。
抄袭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学术界最为严重的不端行为之一。
2. 数据篡改:指在研究过程中故意修改、删除或伪造数据,以达到论文的预期结果。
数据篡改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 捏造实验结果:指在研究过程中编造不存在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以支持自己的研究结论。
捏造实验结果是对科学诚信的极大背离,对科学进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 重复发表:指将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再次发表,而不进行明确的引用和注明。
重复发表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也会误导他人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5. 无视同行评审:指在投稿过程中,故意规避同行评审制度,直接发表研究成果。
无视同行评审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也会导致低质量和不可靠的研究结果被发表。
6. 不当引用:指在文献综述中,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不当引用,不准确地解释他人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不当引用会误导读者对前人研究的理解,影响学术交流的质量。
7. 演绎论证的过度:指在研究中,以不严谨的推理和推断为依据,得出不准确或无法证实的结论。
演绎论证的过度会误导读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判断。
8. 不透明的研究过程:指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关键步骤进行不充分的描述,隐瞒了重要信息。
不透明的研究过程会使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并阻碍其他研究者的复制和验证。
9. 不当的作者顺序:指在署名作者时,没有按照其在研究中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不当的作者顺序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也会导致对研究者的不公正评价。
10. 学术盗窃:指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等进行盗取,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不当的学术荣誉和奖励。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五个有效对策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五个有效对策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诚信性和声誉,对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强化学术道德和规范,维护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五个有效的对策,以期帮助学术界和相关人士更好地应对学术不端行为。
一、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是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和前提。
学术界、学校和科研单位应当加强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宣传,提高师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道德培训班等形式,普及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知识,引导研究者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测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界应当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测机制。
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测与调查工作,定期对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要加强学术论文的查重工作,采用先进的检测软件和技术手段,发现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并追究责任。
三、加强科研成果的审核和评估科研成果的审核和评估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环节。
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评审专家应当加强对投稿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审核力度,严格审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估机制,建立起科研项目的审批和结题评估制度,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规范管理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发领域。
为了规范学术交流与合作,应当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和合作规范,明确参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严禁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学术交流的公正性和公正秩序。
五、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和警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应当坚决予以惩戒,形成高压态势。
关于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的表述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1.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的定义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中,违反学术伦理、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抄袭、篡改数据、虚构实验结果、重复发表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2. 学术不端的危害性和影响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但是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就会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学术不端行为也会对学术界的声誉造成损害,使得学术界的公信力大受影响。
更严重的是,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虚假科学研究结果可能导致不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医疗决策,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界和社会的危害性和影响,采取措施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3. 学术不当行为的表述及预防在学术研究中,学术不当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学术伦理、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学术不当行为可能表现为抄袭他人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数据、伪造实验结果、重复发表以及其他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预防学术不当行为,首先需要加强学术伦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意识和规范意识。
学术期刊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强学术不当行为的识别和惩罚机制,依法维护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科研人员应当强化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自觉维护学术界的正常秩序,促进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是学术界的一大败笔,它损害了学术界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学术道德观念和规范意识,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如果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严重损害学术界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我呼吁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学术伦理教育和监管,将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共同建设公正、健康的学术环境。
学术不端的认识和感悟
学术不端的认识和感悟学术不端,这一词汇在学术界犹如一颗毒瘤,令人深恶痛绝。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却成为了一些人追求名利的捷径。
在我看来,学术不端不仅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对学术研究本质的亵渎。
学术不端的行为多种多样,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到一稿多投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败坏了学术风气。
以抄袭为例,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更是对学术研究的不尊重。
一篇论文的完成,往往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抄袭者却毫不费力地窃取他人的成果,这无疑是对学术研究的一种亵渎。
我之所以深恶痛绝学术不端,是因为我深知其危害。
首先,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信力。
当人们发现许多学术论文存在抄袭、伪造数据等问题时,他们会对整个学术界失去信任,这将对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学术不端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在学术界,真正有才华、有思想的人才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而学术不端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利,这将使得那些坚守学术道德的优秀人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为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关键。
我们应该从学生时代起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学术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学术不端的危害性。
其次,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也非常重要。
制度是防范学术不端的防火墙,只有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才能确保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例如,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应该更加严厉,对涉及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个人和机构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为了维护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不能对学术不端行为视而不见。
只有通过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作为学界的一员,我们应该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树立良好的学风,为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关键词 : 学术 不端 ; 学道德 ; 学精 神 科 科 中 图分类 号 : 3 1 G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7 2 (0 0 1. 190 1 7 - 9 . 1 )20 4 .4 4 2
Ab ta t Ba i g o e d f i o n l s i c t n o c d mi ic n u ta t l s t i h sse p t t s s r c : s n t e i t n a d ca sf ai f a a e c m s o d c ri e 。 h s t e i x a i e n h n i i o c a
s i t, eidc l t iig c mp tr n t r ,a d ifr t n tc n lg o e h n e c p ct o ici n — pr s p ro iasuizn o ue , ewo k n no mai e h oo y t n a c a a i f rdsrmia i l o y
义为“ 编造 、 伪造 、 剽窃或其他在 申请课题 、 实施研
究、 报告 结果 中违 背科学 共 同体 惯例 的行 为 。德
活动;6 在科研活动过程 中违背社会道德【 () 3 】 。总而
言之, 科学 研 究 不端 行 为 是指 科 学研 究 过程 中 出现
的
梁子 裕
Lin y a gZiu
学生学术不端处理办法
学生学术不端处理办法学生学术不端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个人道德和学术品质,也对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学术不端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觉悟和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学生学术不端处理办法的一些思考。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
教育是根本,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学术不端问题。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引导、示范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和规范,使他们明白学术不端的危害性和道德失范。
同时,也要向学生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违规行为对个人学术成就和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二,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学校应建立起科学可靠的学术不端监测机制,加强对学术作品的审核和抽查,并鼓励教师和同学主动举报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学校要设立学术纪律委员会,对涉及学术不端的案件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学术不端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三,加强教育惩戒措施。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学校要采取相关的教育惩戒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对于初犯学术不端的学生,可以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并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
其次,对于多次犯错或恶性犯错的学生,可以采取停课、留校察看等措施,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
最后,对于情节严重、经常犯错或有组织作弊行为的学生,可给予留级、开除等必要的处理。
第四,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学术道德问题,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并与家长们商讨对策,共同教育学生。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注重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往往与其个人心理状态和学习困难有关。
学校可以设立学业辅导班,为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方案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剽窃、伪造、篡改数据、发布虚假研究成果等。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活动的规范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和惩处。
本文将围绕学术不端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学术不端的原因和特点,探讨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学术道德建设,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一、学术不端的原因和特点1.1学术压力和竞争导致的学术不端在当今社会,学术界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学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争取更多的学术荣誉和职称,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不惜采取一些不端手段。
这种压力和竞争导致了学术不端的产生。
1.2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学术不端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追求学术成果和学术荣誉,而忽视了学术研究的规范和道德。
学者为了追求学术成果和学术荣誉,偏离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采取了一些不端手段,这也是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之一。
1.3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学术不端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隐蔽性,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在闭门造车的环境下进行的,很难被发现;二是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学术争议和学术纠纷,损害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活动的规范性;三是具有破坏性,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危害了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品质。
二、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1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本途径。
学术道德建设是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提高学术研究的品质的关键。
学者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道德观念,坚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2建立健全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的学术诚信体系是防止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
学术诚信体系应包括学术诚信守则、学术诚信教育、学术诚信监督、学术诚信惩戒等内容,旨在促进学者遵守学术规范和科学道德,维护学术诚信。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随着我国学者对学术领域的不断探索,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
部分科研人员缺乏个人修养、缺乏良好学术氛围、学术制度存在缺陷以及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
提高学者学术道德水平,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措施,同时还要营造健康学术氛围、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学术不端行为其形式主要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等。
一、环境治理学术不端犯罪行为的原因(一)科研人员缺乏个人修养学术不端犯罪行为的出现,究其首要原因,应属学术人员自身道德的瑕疵。
学术成果的获得牵涉至科研人员赢得学术资源的优劣、个人名誉以及物质奖励等方方面面,这诸多因素都给科研人员增添了无形的压力,为获得学术成果漠视学术道德,减少自身做为学者的道德底线。
指出只要自己的学术成果注重,就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注重,提高自身的地位,所以使部分科研人员退出基本的道德素养,导致剽窃、假造以及抄袭等学术不端犯罪行为的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的普及并没提高受教育者的学术道德。
我国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只著重自学成果,所以使很多高水平的文化学者,缺少个人的学术道德素养。
同时,学术研究的过程充满著复杂性和创新性,部分科研人员,特别就是高校教师,不要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研工作上,引致科研人员缺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回去技术创新的结果就是剽窃别人的学术研究。
(二)缺乏良好学术氛围由于我国正所处于一个特定变革的时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激化,使不身心健康的学术风气发生。
学术不端犯罪行为沦丧了学术风气,对整个学术科研群体的声誉导致恶劣影响,进而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的示范点效应。
为了崇尚学术成果,部分学者急功近利,使用一些不抗拒的竞争手段,个别教师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滋长,学术诚信环境受到破坏,使教师只崇尚自身职称利益。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1成因一个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其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1.1外部因素1.1.1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社会现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环境下,道德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多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盛行,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的气息,道德水平出现滑坡的现象.研究生学术不端就是社会不良思潮、不良风气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缩影,也是部分研究生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1].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用主义"经常充当龙头老大,部分人为了就业、升职等需要考研,只求顺利毕业,早日完成个人发展规划,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面对学术.当一部分人不顾诚信,抄袭论文也能顺利完成学业时,另一部分人中的大多数便趋之若鹜,纷纷效仿.1.1.2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获取知识便捷的同时,也为抄袭这种行为提供了方便之道.研究生在研究某一项课题的过程中,不可能单纯依靠想象和尝试就能得出结论,而必须查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所研究内容进行调研或实验,要掌握课题的相关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遇到的瓶颈等大量资料,对所研究课题有了全面了解才能够写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的高质量文章,然而部分研究生对何如正确使用文献却并不清楚.参考文献是研究生撰写论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论文复制比例过高.研究表明,博士、硕士已发表文章篇均参考文献分别为11.96篇、6.56篇[2].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化的传递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你可以很容易地查询到各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数据,也能够方便地下载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论文、参考文献等资料,这些素材被整合利用,便成了一篇新的论文.在网上,代写论文、代发表论文的信息也随处可见,对于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学术检测和监管也显得力不从心.1.2内因――研究生自身因素学术道德水平低下直接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以上所有成因都只是外部作用,最终造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主要归因于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低下,这是内因,起决定作用[3].部分研究生自律能力差,想走捷径早点完成学业而投机取巧,缺乏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自身知识面不够宽,不注重其他知识领域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下降,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自然很难掌握,这就使得在写论文时笔下没货,言之无物,致使不得不求助他物,抄袭已有的成果自然成了快捷方式.当系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时,是很难做到旁类触通的,由于知识的货量不多,货质不高,货源不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便成了很多研究生学习的瓶颈,想写点东西,可苦于无物,不得不另辟蹊径.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抱着"混"毕业的心态,只求顺利毕业,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自然不会用严谨的心态去对待学术研究.这部分抄袭论文的研究生还影响了部分处于思考抄与不抄状态的同学,不少同学终究没抵挡住诱惑,导致抄袭阵营日益壮大.2原因分析2.1诚信教育不到位诚信教育的普及不到位,工作落不到实处,是导致研究生形成抄袭论文习惯的原因之一.研究生教育中只重视学术研究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致使教育的功能严重缺失[4].我们的研究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了一纸空谈.目前,各大院校纷纷开始重视诚信教育,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培训、宣传活动,制定一系列有关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等,以改善日渐突兀的诚信问题.但失德、失信现象仍然存在,很多人认为这一类的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可见诚信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学校缺少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专门课程,没有将学术教育融汇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使学术诚信教育失去了最佳载体[5].2.2监管制度和惩处措施的不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惩处措施是保障学术诚信的重要手段,对打击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等不良学术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学术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惩处措施也不够具体和细化.高校虽然设立了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团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但在这些机构行使职责的过程中,仍然被很多研究生认为监督和惩处的力度不够.在遇到学术不端行为时,部分培养单位或导师处于保护"本位主义"会为自己的学生找借口,甚至对于部分"特殊身份"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摆出监管中的漏洞让他们钻,这使得制度成为了一种摆设,不能够真正实现监管的作用.学术上的违法违规成本低下,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可行性不强、落实不到位都成为了诚信教育的绊脚石.2.3导师责任制的不完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及价值观念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有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导师指导的同届研究生越多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复制比就会越高[7].据xx年中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显示,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含10人)以上.xx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师生比已达到6∶1[8].显而易见,一个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过多,这直接导致在读研究生能获得导师一对一辅导的机会少之又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遇到问题时不一定能得到及时解决,应该学习到的,本应由导师指导的知识就大打折扣.加之本身工作竞争激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等因素,研究生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获得的知识都会减少.那么,当研究生没学到系统充实的知识,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时,为了按时完成学业,获得学位,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抄袭或其他途径来完成任务.3防范措施3.1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传承发展,而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良好的学术道德、健康的学术氛围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9].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加大诚信教育方面的宣传,积极传递"正能量",扩大民众接触诚信教育的机会,给予民众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达到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的目的.高校要重视自身院校的学术环境建设和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时的学术诚信教育,拓展多元化的诚信教育方式,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把诚信教育列入必修课程中去,制定明确的内容和标准,并且需要得到反馈,以确保落实.3.2完善管理制度和惩处措施目前国外对治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学校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但是缺乏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及培养体系整体的视角来审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多维的成因[10].完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学术监察制度,可以使学人中的失范行为得到有效的识别,从而起到遏制其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动机的作用;完善的惩罚制度就可以使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那些精于算计的理性人感到违约成本太高而不敢越雷池一步[11].当道德不再能切实约束人的时候,法规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就该行使它们的作用了.首先,要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设定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具体和细化评价指标,这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强化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术评定委员会等机构的分工和职责,并设立第三方对其工作进行监管,加强管理作用,确保制度的落实,使之更加规范化.其次,要健全并严格执行学术奖惩机制,加大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鼓励研究生勇于探索,对遵守诚信并有创新性研究发现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违反学术诚信规定的严惩不贷,并公开通报其不诚信行为,以儆效尤.3.3完善导师责任制当生产力跟不上内需时,高校不能只顾数量而不顾质量,高校应反思扩招带来的恶性循环,及时纠正过度扩招的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能切实得到导师必要指导的情况下确定招生名额.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师资丰富、师德高尚、学术精湛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充分发挥老一辈学者在教学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对科学严谨细致、献身研究的楷模作用.努力保证导师的"精力",才能在学习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尽力".其次,高校应该很好地协调导师的科研及教学时间,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时间、导师和研究生的接触时间,来增加相互交流,请教问题的机会.再者,导师应做到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地做学问、搞研究,给研究生树立榜样,而且在学术问题上应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已有的成果,应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能因为部分"特殊学生"的"特殊身份"就给予不同对待,制定不同要求,保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的研究成果,不弄虚作假.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扩展研究生导师"传道"的内涵,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与研究生交往的每一过程中,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教育,进行学术道德指导[12].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折射了很多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所有相关人士认真思考的.我们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通过社会环境及高校的积极配合,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导师责任制,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在导师努力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和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使人们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杜绝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13].研究生应严以律己,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知识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重视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创造公平的学术竞争环境.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一、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一)科研人员缺乏个人修养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究其首要原因,应为学术人员自身道德的缺陷。
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成因及防止措施
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成因及防止措施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及类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违反道德、诚信、规范等行为,包括抄袭、剽窃、篡改数据、虚假署名、一稿多投等。
2. 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2.1 对个人学术生涯的影响1. 影响学术声誉: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揭露,会对个人的学术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使学者在学术界失去信任。
2. 阻碍职业发展: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学术职位丧失、晋升受阻,甚至终身禁止从事学术研究。
3. 影响国际合作: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国际合作项目取消,影响国际学术合作机会。
2.2 对学术机构的影响1. 损害学术形象:学术不端行为会影响学术机构的整体形象,降低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
2. 影响科研经费: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学术机构失去科研经费,影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3. 增加管理成本:学术不端行为会增加学术机构在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管方面的投入。
2.3 对整个学术界的影响1. 降低学术质量: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导致学术成果的质量下降,影响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和发展。
2. 破坏学术环境:学术不端行为会破坏学术界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学术创新和进步。
3. 减弱社会信任:学术不端行为会使社会对学术界产生质疑和不信任,影响学术界的社会影响力。
3. 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3.1 内在原因1. 个人品质问题:部分学者缺乏诚信意识,追求个人利益,有意从事学术不端行为。
2. 学术压力:学者面临来自学术界、职业和生活的压力,可能导致其采取不端行为以应对。
3. 知识水平不足:部分学者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可能无法独立完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从而产生抄袭等行为。
3.2 外部原因1. 评价体系问题:过于注重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可能导致学者追求短期利益,从事学术不端行为。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部分学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其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
3. 监管缺失: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部分学者可能抱有侥幸心理,从事不端行为。
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
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给学术界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案例:1. 数据造假。
有些研究生为了追求研究成果和荣誉,会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
例如,一名研究生在论文中报告了虚假的实验结果,导致研究结果无法复现。
2. 抄袭。
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观点,并未给予适当的引用和出处。
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剽窃了他人的劳动成果。
3. 代写论文。
有一些研究生把写论文的任务交给他人代写,从而违反了学术诚信的原则。
他们没有按照学术规范和道德要求独立完成研究工作,而是依赖他人的帮助。
4. 自我引证。
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一些研究生会在论文中引用自己的其他论文,增加引用量和学术影响指标。
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声望,但会对学术界评价系统带来不正当的影响。
5. 发表重复论文。
为了追求发表数量和短期内的学术成果,一些研究生会将同样的研究成果分成多篇论文进行发表,从而违反了学术发表的道德规范,伤害了学术界的声誉。
6. 诱导作者。
有时,研究生会邀请与其合作或指导其研究的教授或其他研究人员成为论文作者,而这些人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研究工作。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诚信,也会影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这些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的存在给学术界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这些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削弱了学术界的声誉。
其次,这些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原则,损害了学者的权益和劳动成果。
再次,这些不端行为也给学术界的评价体系和发表机制带来了不正当的影响,导致一些不合格的研究成果得以通过评审并发表,从而误导读者和学术界。
为了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术诚信的教育和培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取向。
学术界可以加强对研究成果的审查和检查,加强学术论文的撰写指导和培训,严格落实学术道德规范。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辽宁师范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辽宁师范大学其他类别学生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尊重事实,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尊重并保障学生陈述、申辩和申诉等权利。
第二章处分种类与运用第五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处分:1.过失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2.情节特别轻微,认错态度良好;3.受他人胁迫或诱骗的;4.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5.有立功表现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分:1.造成严重后果的;2.胁迫、诱骗或教唆他人违纪的;3.蓄意隐瞒违纪事实、销毁证据材料、干扰违纪处理过程的;4.对检举人、证人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威胁、恐吓、诽谤、侮辱或打击报复的;5.造成损失或伤害,拒绝赔偿损失和承担相关费用的;6.屡次违纪,经教育不改者。
第三章违纪行为与处分(一)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行为及处分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3.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第九条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品擅自带入学校或者带出实验室、仓库等规定保管场所,造成严重公共安全隐患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学术不端的名词解释
学术不端的名词解释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领域中采用不正当手段、不符合伦理规范或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可信度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术不端的一些常见形式及其含义。
抄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它指的是在自己的研究或作品中无授权地使用他人的观点、文字、数据等信息,而没有相关引用或出处。
抄袭既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违背了学术交流的基本规则。
抄袭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信誉和创新能力,因此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非常重视抄袭现象的预防和打击。
数据篡改或捏造是另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科研领域中,数据被视为研究结论的基础和支撑。
然而,一些不端行为者可能会故意篡改或捏造数据以支持他们的假设或论点。
这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为了防止数据篡改或捏造,学术界普遍倡导透明度和公正性,鼓励科研人员分享原始数据以供验证。
学术盗窃是指在学术研究中,未经授权地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种行为违背了学术共享和合作的原则,剽窃者从他人的努力中获得了过多的利益。
在学术界,合理的引述和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常见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引用和出处,则被视为不端行为。
学术虚假是指在学术研究中故意提供虚假或失实的信息。
这可能包括故意误导他人或故意抹黑他人的研究。
学术虚假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给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为了预防学术虚假,学术机构和期刊出版社通常有严格的审稿和专家评估流程,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学术流氓行为指的是个别学术从业者利用职务或学术地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收受贿赂、利用权威地位进行敲诈勒索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论文发表机会等。
学术界对学术流氓行为持零容忍态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道德准则和监管机制来维护学术领域的公正和正义。
学术不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同学术机构和国家对此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一些学术机构制定了严格的学术道德规范,加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一、引言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违背学术道德、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如抄袭、剽窃、作弊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术伦理,也损害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为了维护学术的公正性和质量,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处理与纠正。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学术不端行为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陷入侥幸心理,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其次,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习环境与公平竞争,获得学术荣誉的公信力被削弱,正直的学生受到冷落,造成了道德与伦理价值的虚弱。
三、监测与报告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和渠道,对学生的学术行为进行监测与检测。
教师发现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
学生们也应该被鼓励,如果发现同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能够积极举报。
四、惩戒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既体现了对学术道德的庄重态度,又能起到警示和教化的作用。
学校可以采用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学术处分、学术封杀等方式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处理。
对于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行为,学校可以采取停学、退学等措施。
五、教育与引导除了惩戒措施外,教育与引导也是解决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方法。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批判思维的展开,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减少机械性的抄袭和剽窃行为。
七、加强论文评审与防抄袭技术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应加强对论文的评审与防抄袭技术的应用。
引入先进的查重系统,对学术论文进行反复检查,杜绝大量的文字、图片等的未经引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规定与管理办法
从2010年10月开始,我校对全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面启用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有效防范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保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推进了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宁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实施办法》(校发[2013]44号),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在原《辽宁师范大学关于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暂行规定》基础上,修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规定,具体如下: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范围
我校当年的各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即博士、硕士、各专业学位、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二、主要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存在以单源或多源形式对他人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及其它学术成果进行整篇、段落或句子的抄袭,是否存在篡改、伪造实验数据和引文不规范等问题。
三、检测结果的实施办法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实施,各培养单位密切配合。
学位论文的检测时间一般为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即每年的4月初和10月初。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研究生院的安排于每年的3月底和9月底将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汇总后提交到研究生院培养管理部门。
四、对检测结果的处理
(1)博士学位论文:总文字重复率(雷同率)小于10%(包含等于10%),为检测合格;超过10%并且小于30%(包含等于30%),限期对论文进行修改,再次检测并通过后送外审,两次检测仍未通过的,延期半年后再行检测;超过30%,经所在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核后,延期半年再行检测。
(2)硕士学位论文:总文字重复率(雷同率)小于20%(包含等于20%),为检测合格;超过20%并且小于40%(包含等于40%),限期对论文进行修改,再次检测并通过后送外审,两次检测仍未通过的,延期半年后再行检测;超过40%,经所在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核后,延期半年再行检测。
(3) 对论文的篡改、伪造实验数据和引文不规范等问题,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术委员会负责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通报研究生院。
(4) 通过检测的学位论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五、学位授予后,如接到举报并经核实,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参见《辽宁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实施办法(校发[2013]44号)》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范围界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学位,并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具体处理程序和办法参见《辽宁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实施办法(校发[2013]44号)》。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辽宁师范大学关于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研究生院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