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_福建龙岩永定区湖坑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助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1.知道秦朝的统一过程,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荆轲刺秦王》的“荆轲刺秦王”片段问题:秦王是谁?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秦灭六国后确立了怎么样的制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二)合作探究:一秦灭六国问题:阅读教材第44页,说说秦国能够灭亡六国的条件。
学生: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兼并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展示:问题:说说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这一顺序体现了秦灭六国采取怎样的策略?学生: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这一顺序体现秦灭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表格展示:问题:秦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师: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阅读教材第45~46页,说说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回答:确立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二、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难点:焚书坑儒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兵马俑、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图片及雕像,配合古筝音乐《平沙落雁》教师:图片中是描述那位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功绩?学生:秦始皇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归纳小结,引入课题,剖析课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六合一统,彰显霸气教师: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呢?展示:“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李斯教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疆土不断扩大,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学生: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活埋赵国降卒40万,赵国的壮丁几乎在此役中死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绘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1)、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伟大的工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课前和课时生成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三单元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统一国家的建立,而本课的主题是“秦统一中国”,讲述的是秦的统一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上承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变革,下启汉代的大一统,地位十分重要。
重点提示本课的核心是“统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秦的统一以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提示理解焚书坑儒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比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历史的初一新生而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首次接触历史,对历史有一种神秘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意识,同时也由于是首次接触历史,对历史知识没有基本的认识,更不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商鞅变法》呢?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复习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生:回答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师:同学回答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阐述影响时是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句话来结束的,那么秦是怎么统一的?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先请同学们花10分钟的时间,完成知识梳理的填空题。
二、自主先学(一)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制度。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46张PPT)
巩固统一措施:文字
全国规范字小篆
文化上:统一文字
巩固统一措施:车轨
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并 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是秦 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
秦皇古道 交通上:统一车轨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 和漓江,便 利了南北的 水运交通。
你能结合课本和地图谈谈灵渠的作用吗?
交通上:开凿灵渠
巩固统一措施:长城
孔虚: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会!我从咸 阳出发,走到韩国。因为秦国的车比韩国的大, 韩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我只好步行。好 不容易,来到赵国故都邯郸,哎呀妈呀!终于 看到一个卖栗子的,我买了2斤。 卖栗子的:好嘞,给您2斤栗子。 孔虚:二斤栗子怎么只有这些,我要用我的 称量一量,你看,不够称吧。奸商竟敢骗我。 卖栗子的:气死我了,卖了一辈子栗子了从 来没有人说我是奸商。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突然孔虚 想起自己的马还饿着呢,于是匆匆走开去买草 料。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 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 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 2.过程与方法 • 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 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感知历史。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 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 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秦灭六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作者:余滨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0期【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内容,也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课文从“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内容进行阐述,时序清晰、脉络分明,概述了秦朝建立过程、建制过程以及深远影响。
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初中和高中课标共同界定的学习难点是“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时间来讲,秦朝结束春秋战国时代的分裂割据;从空间来讲,秦朝完成了疆域的整合。
同时,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创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此后汉承秦制,乃至整个封建时期都受到其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秦朝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1.本课按照新授课,面对群体是初一学生,对于初一学生来讲,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学科能力思维有限;同时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所讲内容设计安排要能够充分吸引初一年级学生,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2.此课也可作为“将升人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复习课(本人选择),初三学生经过3年历史学科训练,已初步具备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维,在复习阶段,历史的横向和纵向知识已由“点”“线”开始转向“面”的学习,且初三学生初步具备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教师从知识到逻辑、历史到现实的迁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与目标达成】【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1:深圳市是一个“年轻”城市,通过历史地图去查找秦朝时期深圳所在地域是否存在,并结合文献说说缘由。
作业2:深圳市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你身边的同学来自天南地北,说着不同的方言,探究为何会有不同方言?为何提倡说普通话?作业3:秦始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其形象更是被刻画得千奇百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新课探究
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
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 坐家”
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烽烟四起举刀兵。七雄何 乱战,
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 的青铜文化。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 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 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 大的灾难。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 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课重难点的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比较复杂,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要通过《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思维的分离与聚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视频学习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以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为背景,师生齐读李白的诗歌《古风》节选,要读出气势和情感,导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1.统一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展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看图回答:(略)。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2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评价历史人物、比拟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开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到达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稳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稳固统一的措施。
三块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
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和稳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以来的战争,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各诸侯国的人民渴望统一。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力量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国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
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开展,具有进步意义。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共23张PPT)
5.(2017·湖南长沙)《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
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中国银行行徽(左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 (右图), ) D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 A
7.(2017·浙江杭州)“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
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
8.右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 A
D.商朝
9 . 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 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 C 政治体制是( ) A.三省六部制 B.皇帝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②以 7 .措施:①消除文字差异, 将________ 圆形方孔半两钱 秦国 _______________ 作为标准货币;③改变以前长度、容量和重量标 度量衡 制度;④统一______ 道路 车辆 准不一的状况,统一____________ 和______ 的宽窄, 灵渠 湘江 漓江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⑤开凿 ______ , 沟通了 _______ 和 ______ , 便利 长城 。 西 起 蒙恬 南 北 的 水 运 ; ⑥ 派 大 将 ______ 北 击 匈 奴 , 并 修 筑 __________ 辽东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临洮 万里长城 ________ ,东到_______ ”。
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丞相。郡县制。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 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二.重点难点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
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9课、秦朝的统一)。
学习新课:我们这节课的标题是“秦朝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好,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战国末年,秦国已经具备了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及条件,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国具备哪些统一天下的条件。
1、条件(课件显示)——根据时间情况,可以简略讲解首先从秦国来看,商鞅变法是重点,它奠定了秦国雄厚实力的基础。
变法后的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同时,秦国使用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在以前“连横”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先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如韩国、魏国,而暂时对东部较远国家姿态友好,并用大量金钱财宝贿赂其豪臣,从内部对它们以瓦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教案 秦统一中国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铜钱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度量衡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车辆__和_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具备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皇帝_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丞相___、太尉_、__御史大夫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 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皇帝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郡县制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推荐】.doc
第9课秦统一中国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兼并六国的情况,知道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设计动画演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品《早朝》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秦巩固统一的思考和具体的措施。
根据课本和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秦始皇的信息,让学生小组讨论,评价秦始皇,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是一位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帝王。
2学情分析(1)知识上的不足:少部分学生是通过书籍了解的秦始皇,而他们90%是通过初中历史课本了解到的,个别同学出于兴趣爱好阅读过司马迁的《史记》;除了书籍之外,大部分同学看过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电影《神话》和《英雄》,电视剧和电影对学生了解秦始皇真是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书籍、电视甚至网络的普及,使同学们对历史、小说、传记混淆不分。
21·世纪*教育网(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化:全班差不多一半的同学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对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人却是有失偏颇,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这与他们了解秦始皇的途径有关,在《寻秦记》和《神话》里面,主要是从反面来讲述秦始皇的,这使得学生看待秦始皇有失偏颇。
(3)认识上的不足:对于秦朝的历史作用,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没有什么贡献,这就意味着在讲课的时候要多讲一些秦朝在历史上的作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焚书坑儒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动画演示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动画演示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位置。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或地图册指出秦灭六国的顺序(提示:主要按“远交近攻”的策略):韩、赵、魏、楚、燕、齐。
(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
)活动2【讲授】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定都咸阳(今西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教师:“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助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2.通过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学习难点】
秦灭六国的背景、中央集权封建制度
【自主学习】
知识点1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
1、秦国能统一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3、画出秦朝的疆域示意图。
【巩固提升】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6.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7.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
A.铲形币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图一图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3)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