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确立中央集权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 高无上,总览全国军政大权。
秦始皇像
三皇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确立中央集权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太 丞 御史
制
尉 相 大夫
中央政府
中
郡(守) 县(令)
郡县制
地方政府
央 集 权
确立中央集权
思考:秦统一前秦国以外的地方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 方,郡县制与之比较有何不同?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 通八达
交通方面
开凿灵渠
作用:便利 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军事方面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辽东
临洮
灭六国后,开拓边疆。
长城一带
陇西 咸阳
东海
南海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3、经过:
统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赵
魏
楚 秦灭六国的进程
齐
燕
新课讲授
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5、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 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焚书坑儒”。 1、焚书----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许留下有关医药 、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都要烧掉。2、坑儒-----再有 议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 儒生,在咸阳活埋。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内容:秦通过连年征战,相继灭掉其他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开辟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
为巩固秦朝的统治,相继出台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具备了统一其他六国的实力,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并对边疆地区(匈奴、南越、象郡、桂林郡等地)进行开拓和经营,秦国的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第二部分秦为了加强统治,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强化,主要体现在中央王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并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
地方上设置郡县制。
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同时,秦朝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改统,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八课的铺垫,学生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整个历史教学明显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第八课的知识略显枯燥,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针对学生实际,要善于挖掘出历史趣味知识,有效吸引学生。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秦国统一战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相应机构、秦朝“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秦朝对边疆地区的拓展和控制。
过程与方法:秦通过将近十年的统一战争,完成统一大业,中国正式进入大一统时期,从疆土上,秦完成统一,但是必然要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来维系,秦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变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王朝开辟了先河,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虽然也有短暂的分裂局面,但大一统的局面和趋势始终是主流,汉唐等朝代也正是由于延续秦王朝的政治制度而得以发展、壮大,形成广阔的疆土,并将封建制度推到巅峰。
本节课主要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教具准备:图片材料教学过程:在商鞅变法的打造下,秦国的实力大增,初步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从以前仅仅26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的小国中崭露头角,成为七国中的领袖,通过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大大削弱了能与秦国在北方抗衡的赵国实力,秦国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巩固统一的 统一度量衡
措施
统一车轨、修路开渠 修筑长城
课堂练习
1.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D )
A.公元前260年 C.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356年 D.公元前221年
2. 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
①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丞相分管行政
③太尉分管军事 ④御史大夫分管监察
料,说一说:圆形方孔为什么成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
形制?
从制造上来说,圆形方孔钱中间的方 孔可以固定在模具上,便于加工整治,打 锉毛边。从使用上来说,圆形的边缘不易 磨损;铜钱中间的孔也为携带和计数提供 了便利。
结构梳理
背景
秦灭六国 过程
意义
皇帝制度
秦统一 建立中央集 中央 三公九卿制度
中国
权制度 地方——废分封、行郡县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目标导航
1. 了解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掌握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 理解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
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认识到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
是历史的进步。
新课展开
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前的社会形势:
皇权 成为秦王朝政治 独尊 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皇帝 权力高度集中的
皆决于上”
至上 标志。
“朕为始皇帝。后世 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传之无穷。”
“家天下”的皇位 皇位 继承制是君主权力 世袭 集中的另一体现。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
(1)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2)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 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 经济 措施 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 统一 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 货币 作用 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
(2)统一货币;
秦圆形方 孔半两钱
经济
目 的
( 3) 措 统一度 施 量衡
交通 使秦朝的陆路交 作用 通四通八达。
交通
(5) 开凿 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作用 江,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5) 开 凿 灵 渠;
灵渠
漓江
湘江
军事 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6) 并修筑长城。长城西 修筑 起临洮,东到辽东。 长城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四、秦朝疆域
长城一带 秦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也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 东 海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 帝 太 丞 御 史 大 尉 相 夫 郡 (守 )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朕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他们正在做什么?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驾车的御 官俑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措施
背景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文化
目的 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 措施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 统一 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 文字 作用 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40张PPT)
⑶地方: 郡县制
三皇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帝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史记·五帝本纪》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郭沫若
危害: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5.军事上:
辽东
临洮
临洮
南京市宁海分校 刘向荣 2010年10月20日
秦始皇还派兵 征服____________ 东南 、 岭南 等地区, ____________ 兴修____________ , 灵渠 沟通 ____________和 长江 两大水 ____________ 系。 珠江
Zx.xk
问题: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 了什么措施?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焚书
坑儒
讨论:你怎样看焚书坑儒?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 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 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 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 击”。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 焚书坑儒 5.军事上: 北击匈奴,筑长城;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核心:郡守县令等 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乡
三 老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亭长 亭 里正 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 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官员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世袭产生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易形成分裂割据
皇帝任免 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 课
秦统一中国
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国计掌中,功高孤家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疆域四至
学习目标
•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 了解其重要意义 •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 的具体内容。 • 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 流
一、秦灭六国(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 为秦国最强的对手,长平之战,生死 抉择,秦巧使离间计,赵军四十多万 成白骨…… 朕13岁登基,22岁亲政,奋六世 之余烈,十年征战,亡六国之诸侯,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众爱卿讲讲朕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哪 些呀?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嬴政(秦王)
文化方面:书同文
小篆 隶书
秦《绎 山刻石》
秦统一后废除各国的文字,将李斯整理的笔划比较简单的小 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以后民间流行笔划更为简单 的隶书。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
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交通方面: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军 事控制和发展了交通事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
(3)影响: ①巩固统一; ②加强了对人民统治,恶化了人民的处境
阅读《史记· 秦始皇本纪》里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 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廷尉议是。”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嬴政(前259—前210) 秦第34代君主 赵正 9年孤独生活 13岁即位(前247年) 21岁亲政(前239年) 软禁太后 逼死吕不韦 统一全国 第四次巡游病死(前210年)
吕不韦像
一、秦统一六国
1、过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4、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 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 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 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 毛泽东诗词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素养导学】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识读图片和文字史料,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
【知识构建】一、秦灭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该事件完成有什么意义?1.事件: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维导引】秦国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它灭六国,统一全国后称为秦朝。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及作用是什么?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维导引】秦国商鞅变法是确立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经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朝的疆域【史料研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十五讲》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施行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任务一】【天降大任促统一】材料一秦国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原因:
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赢政重用人才,为灭六国、统一全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及文化的交流,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2.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3.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4.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5.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6.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7.“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万里长城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8.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B.行书C.小篆D.楷书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0.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
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A.保持秦军战斗力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C.维护君主的权威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1.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0张PPT)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42,归纳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条件 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 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函谷关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秦
咸阳
燕 赵 齐
韩 魏
楚
一、秦灭六国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地方政府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乡、亭、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作用: 1、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控制; 2、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 世袭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三、巩固统一措施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作用: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秦皇古道
灵渠
三、巩固统一措施
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 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
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
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 付钱吧……
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
•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秦
前221年
咸阳
嬴政
大
国土广阔,中央难以控制边疆
《秦统一中国》
杂
各地交流困难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
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 影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驰道等,促进 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 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焚书坑儒
一、选择题
1、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A.嬴政 B.李世民 C.拓跋宏 D.武则天
2、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建立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的封建国家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3、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江
水
开发南疆
湘
灵渠
水离
珠
水 江
措施4、军事上(1)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辽东
秦朝万里长城
临洮
措施5、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
对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秦朝的疆域
北至长城一带
西
到
东
陇 西
是当时世界上的 大国之一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咸阳
----秦朝 定都咸阳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堂笔记【导言】《秦统一中国》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程,包括秦国的崛起、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正文】一、秦国的崛起1、地理条件的优势(1)秦国地处中原,河南境内,地势平坦,适宜农耕,又有黄河和渭水两大河流贯穿全境,便于运输和发展经济。
(2)秦国西部有阻隔蛮族侵扰的秦岭,南部有横跨陕南、巴蜀的大巴山脉,为建立强盛的国家提供了有利条件。
2、政治制度的改革(1)“县制”、“郡县制”:由秦穆公开始制定的州县制,实行郡县制,把长官和民众联系在一起,强化地方治理。
(2)“选法”、“荐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实行公务员制度,提高了政府管理水平。
(3)“兵制”、“徭役制”:实行军功分配制,鼓励军队士气,同时为征税提供了途径,并增加了国家财富。
二、秦朝的建立1、秦昭王时期:先前的改革措施不断深化,进一步推进了行政和军事改革,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2、秦昭王去世后,秦朝开始走向稳定期。
此时,赵国崛起,嬴姓家族开始崭露头角。
到秦嬴政时期,秦国已经成为了强国,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扩展统治,马上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
三、秦始皇的专制统治1、法家思想的影响(1)法家学派:主张以法度管理国家和社会,注重人力与物力的合理分配。
(2)李斯:秦国的著名宰相,推动了法家思想的深化和推广。
2、统一措施的实施(1)“焚书坑儒”:焚烧古书,杀害儒士,让思考和表达自由流失。
(2)“统一文字”:规定简化文字,统一文字,增加管理控制力。
(3)“修长城”:建长城用来防范匈奴的侵扰,实现控制北方的目标。
(4)“统一度量衡”、“统一交通”:“一尺八寸”的标准度量衡和铁路交通为国家带来了很多好处。
(5)“组建郡县”:实行郡县制,增强地方管理的同时推进了国家中心化进程。
四、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1、创新政治制度秦国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统一的文化制度,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课件(共36张PPT)(2024版)
③ 在地方上,建立___郡__县______制。
经济
文化 军事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 直至万世
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至高无上 皇帝 总揽大权
御史 丞 大夫 相
太 中央官制
尉
监察 行 政
军事
大权独揽 皇帝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监察
丞
相
行政
太 中央官制
尉
军事
中
郡 郡守
央 集
县 县令\长 地方官制
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指
出其历史影响。
统一文字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能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 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统一货币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主要措施
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中__央___集__权_________制度。
政治
①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皇___帝___; ② 在中央,设__丞__相___、_太__尉_____、_御__史__大___夫;
③ 在地方上,建立___郡__县______制。
① 统一__货__币_______。以秦国的____圆__形__方___孔__半__两___钱______作为标准货币。
军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度[长度]
圆形方孔半两钱
量[容积] 衡[重量]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车轨
车子两轮间 的距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5)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 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秦王)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燕
赵 齐
秦 韩魏
楚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动 脑 筋:
1.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有什么长 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 么关系?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四
长城一带
秦
朝
疆 陇西 域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
东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海
南海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
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 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 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 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 华民族分割开来。
1、统一文字在政治上政令统一,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 措施。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中华民族内部联系加 强。 2、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了五百多年分裂割据的状 况,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 3、更好传播文化,为后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做出的 铺垫,意义深远。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是
度[长度]
量[容积]
圆形方孔钱
衡[重量]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 全国的道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开凿灵渠,
沟通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灭六国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
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
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秦依次对韩,赵,魏,楚,燕,齐发起了战争,采取“远交近攻”的攻法逐渐得取天下。
齐向为东方之强国。
但到秦始皇初年,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
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
韩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
到韩桓惠王时,韩就已臣服于秦国。
秦始皇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
魏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曾力压战国群雄,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但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
秦始皇初年,正当魏安厘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
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
赵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
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
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
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
燕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
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
楚自春秋至战国始终未失其南方大国之地位,领有疆域5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
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春。
都城多次被迫迁移,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
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远远无法与秦相匹敌。
秦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靠近西戎,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
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
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
战诸侯。
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
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又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春秋战国之末,秦始皇以气吞山河之志,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历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偶然寓于必然之中。
自古以来,史学界对于秦兼并六国,远非众口皆碑。
赞誉之词有之;痛惜六国之亡也有之。
秦之统一六国决不是天赐,六国的逐一灭亡也决非偶然。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最初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但最后终于赢得了全国的支持。
人心的向背决定着天下的兴亡,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尽管孝公死后,商鞅即被旧奴隶主贵族处死,然而由于商鞅变法彻底,新法已深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主流的新兴地主阶级衷心拥护变法图强,野蛮的旧奴隶主制渐被废除,奴隶越来越多地被解除身上的桎梏,平民可以论功行赏,可以自由开垦土地,民富国强冠于六国之首,因而,秦民愿为秦国效忠作战。
秦自孝公之后,连续六世不断开拓,秦已经占有地利的战略优势秦由一个西戎小国开拓为一个头等强国,实非一日之功,经过六世王朝的奋战才登上了七雄之首的宝座。
秦孝公时,命商鞅伐魏,夺取了魏河西地区,随后再夺占楚国之武关,将整个关中之地据为己有。
秦惠文王时,以张仪为相,不动刀兵,游说诸侯割地事秦,同时命司马错北灭义渠,南守汉中巴蜀,使秦国的疆域大增。
昭王时期,白起统兵先后破诸国联军于伊阙、华阳,攻占楚首都郢。
长平大战前后,又占领魏、赵大片领土。
至秦始皇即位之初,秦的疆域东达三川郡,南至黔中郡,北至上郡,中原地区之大部和南中国的西、中部地区已完全为秦所有。
这时各诸侯国与秦相比已显得十分弱小,有的尚不及秦国的一郡之地。
秦占有的这种地理上优越的战略形势,成为其并灭六国最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谋臣良将林立,运筹帷幄和统兵征战以及战略策略协调运用均珠联壁合,占尽了主观指导上的优势秦几世以来都汇集了大批将相英才,这些人物多是客卿于秦,然而却忠心事秦,对秦统一六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商鞅变法为秦的强盛打下基础,张仪范雎的“连横事秦”,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和策略,成了秦并灭六国的基本国策。
司马错、魏冉、白起等人的将相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
到秦始皇时期,周围更是人才济济,相国吕不韦在秦始皇幼年即位时,就辅佐秦始皇当政,军事政治决策皆出于吕不韦。
相国李斯既长于以法治国,也长于谋划战争。
战将王翦在秦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秦军被楚军打败的危急时刻,一举战胜楚将项燕,攻克楚都,将楚灭亡。
秦朝这些精英将才对秦统一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