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数学二下第三单元最新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2. 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小数。

3. 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数卡片、计数器、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数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的高度、书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些物品的长度。

2. 小数的认识: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 小数的计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小数表示其中的几份。

小数的读写方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写方法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写每个数位上的数。

小数的计算:例题:2.3 + 1.5 = 3.8解题步骤: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低位加起;3.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4. 最终结果即为和小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请用小数表示家里的身高、体重等,并互相交流。

2. 作业答案:(1)练习题答案:见练习本。

(2)家里的身高、体重等小数表示:如身高1.75米、体重50.2千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运用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第三单元第3课时算盘(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第3课时算盘(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精品】第三单元第3课时算盘(教案)冀教版(2014秋)-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算盘教学目标: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组成,知道“以一当五”。

2.学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多位数,会读写算盘上所拨的数。

情感目标:了解算盘的悠久历史,提高自己的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多位数。

教学难点: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多位数,会读写算盘上所拨的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写数。

引导得出:哪一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相应的数位上写几,一颗珠子也没有就用“0”占位。

2.用小棒摆出456。

说一说:1根小棒在各个数位上表示什么?学生:1根小棒在百位上就表示1个百;1根小棒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1根小棒在个位上就表示1个一。

3.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师:有哪位小朋友认识它?知道的小朋友回答:是算盘。

师:算盘是我国人民发明创造的。

课件出示:在计算器普遍使用之前,算盘作为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计算工具,一支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使用。

师: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物体呢?学生: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算盘好吗?板书课题:算盘二、探究新知1.认识算盘师:常用的算盘有以下两种:七珠算盘和五珠算盘。

课件出示:师:算盘上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

外面围成长方形的木条叫做“框”,中间竖着的直柱叫“档”,档中横着的一条为“梁”,梁上的两个珠子分别叫做“上珠”和“顶珠”,梁下的5个珠子分别叫做“下珠”和“底珠”课件出示:2.用算盘表示数师:课前我们说道算盘其实就是早期的计算器,那么要计算,首先就要在算盘上表示出数,算盘上每一档(或叫做杆)代表一个数位。

计数时,可以任选一档作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课件出示:师: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数。

计数时要拨珠靠梁,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拨珠。

大家拿出算盘,拨一拨。

师示范拨珠。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算盘,我们一起来拨珠好吗?课件出示:拨珠练习:(1)请拨一颗上珠,再拨一颗下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时教案教学生拆分数字和组合数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时教案教学生拆分数字和组合数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时教案教学生拆分数字和组合数字。

一、教学目标1.能够将数字拆分成若干份,并能够用各个数字的和表示原数字;2.能够将两个数字组合成一个新的数字,并用算式表示;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拆分数字和组合数字的技巧。

二、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们看几组数字,例如“23”、“56”等,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数字拆分成若干份,然后让他们用各个数字的和表示原数字。

2.教学拆分数字让学生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掌握如何拆分数字。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例如:“将12分成三份,各是多少?”,学生需要将12分成若干份,例如“3、4、5”,并用各个数字的和表示原数字。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更复杂的数字拆分,例如“39”、“54”等,同样要求学生用各个数字的和表示原数字。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加熟练地计算。

3.教学组合数字让学生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掌握如何组合数字。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例如:“将2和3组合成一个新的数字,用算式表示”。

学生需要将2和3组合成一个新的数字,例如“23”,并用算式表示原数字,即“2×10+3=23”。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运算。

4.结合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们尝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果我有22元钱,我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学生需要将22分成若干份,并尝试从超市里购买多种不同的商品。

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字的拆分和组合技巧,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数字拆分和组合的技巧,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试或者测验。

例如,让学生们回答几道需要拆分和组合数字的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并及时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

四、总结本次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生拆分数字和组合数字的技巧,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例如计算、购物等。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运动方式。

–理解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关系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图形的运动方式与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图形的运动知识。

难点:1.理解图形的位置、方向和关系的变化规律。

2.运用图形的运动方式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多种运动方式的情况。

三、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概念:图形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只是在平面上整体移动。

•表示:用向量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 图形的旋转•概念:图形按照某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表示:用旋转角度表示旋转的程度。

•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图形的翻折•概念:图形按照一条直线将图形沿折线翻转。

•表示:用翻折线表示翻折的方式。

•性质: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猜测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讲解分别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图形运动的实际练习,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拓展通过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运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收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图形运动的知识。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景可以运用图形的运动概念,写出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图形的运动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图形的运动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图形的运动教案
3、练习(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定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视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觉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2、练习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定,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定。
3、分类。
0 1 2 3 4 5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课后小结:
个性修改二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时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控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教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教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什么是面积呢?面积是一个二维空间内的面积大小。

它可以用一个数值表示。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单位面积来表示它。

例如,我们常见的单位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等等。

这些单位面积让我们能够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为什么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呢?它是数学中很常见的知识点,无论是在直线数学还是在几何数学中,我们都需要用到面积。

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理解空间和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来了解它的大小和形状,从而更好的理解它所代表的物体。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形状。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是矩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长和宽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即:面积 = 长 x 宽。

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个矩形再计算。

即:面积 = (底 x 高)除以2。

如果一个图形是圆形,我们可以用π x 半径的平方来计算。

我想说的是,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学知识点,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

通过计算面积,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它不仅仅只是在数学中有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空间和形状。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这个知识点,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

谢谢大家!。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二、认识旋转现象
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生2:如果是两个小人,就应该是对折再对折,画的时候注意折痕叠在一起的一边是小人身体正中间的那条线,不要剪断了。
生3:这样看来要剪出几个小人,关键就是对折的次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让我们动手试试,看看结果怎样啊?
学生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交流展示作品,适当做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师:看看图中的这些运动的物体,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它们都在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师:对,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就说是旋转现象。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钟表的表针在旋转。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课题
平移和旋转
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2014-2015学年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2014-2015学年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内容和练习九第1—3题。

学习目标:会正确地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辨认锐角和钝角。

(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第38页,看情景图和下面的角。

想一想 1、第一个圆,两条红线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第二个圆,两条红线组成的角比直角小,是什么角?3、第三个椭圆里,两条红线组成的角比直角大,是什么角?四、先学(看一看)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

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师提问:①比直角小的角是()角。

②比直角大的角是()角。

A、生回答。

B、给两分钟时间学生背会、师抽查。

五、动手操作1、师提要求:①用纸折一个直角。

②用笔比一个锐角。

③用活动角比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师指生展示,同桌互展示。

4、全班评比。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锐角和钝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七、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

作业: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

练习:第39页第1、 2题八、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直角锐角钝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大课题:平移教学内容:第41页例1及练习十第1、 2题。

学习目标:会正确地在方格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三角板或直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移。

(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会正确地在方格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第41页例一,1、看上面的图,这些物体在怎样运动?叫什么?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2、看下面方格纸里的图,想一想:小房子向()方向移动了几格?你是怎样数的?(把答案填在书上)四、先学(看一看)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了解物品的分类方法。

3.能够按照要求整理物品。

二、教学重点
1.物品的分类方法。

2.整理物品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读写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数字0-100的读写,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数字的读写能力。

2. 物品分类
•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照形状、颜色、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3. 物品整理
•什么是整理?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将指定的物品进行整理归类。

四、学习任务
1.完成教师出示的数字读写练习。

2.分组进行物品分类练习,讨论分类标准。

3.小组整理指定的物品,展示整理成果。

五、教学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扬长避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数字读写能力和物品分类整理能力。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回家整理家中的书籍、玩具等物品,体验分类整理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做一个整洁有序的好孩子!。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3《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2.能熟练运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理解。

2.十几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掌握。

难点
1.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转化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
1.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故事或实例引入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十几减几的意义。

2. 讲解
•让学生看示范PPT,掌握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多个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步骤和规律。

3. 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多个十几减几的算式计算。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拓展
设计一些生活场景问题,让学生应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
总结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十几减几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三单元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例2(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三单元 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例2(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法问题解决例2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运算方法,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三位数加减法来解决。

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总结出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运算的注意事项。

三、实践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三位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运算方法,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做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熟悉和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3.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教导。

2.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讲解和巩固。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教师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出学过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全课分组训练
以小组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总结和复习所学知识点,互相交流归纳出容易出错的题目。

3. 小组展示
让每个小组展示复习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增强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4. 活动结束
教师做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反思自己的问题点,加强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调整和提高。

四、教材与板书设计
教材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方法
1. 课堂归纳
2. 互相交流
3. 小组展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验,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有针对性。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坚持和优化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总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总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第三课时剪一剪
练习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东南西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东南西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东南西北-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方向词东南西北的含义及区别。

2.通过游戏、指认和运用等方式,让学生对东南西北的方向是否掌握有明确的认识。

3.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有更强的敏感性。

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方向词以及其应用。

2.让学生学会与游戏、指认和运用等方式相结合,去创造出一种较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向三个维度思考和应用方向词,从平面方向概念扩展到空间方向概念。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对于方位词的认识情况,对于掌握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和应用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东南西北方向及其应用。

2.学习环节2.1 方位词导入•向学生展示东南西北的概念图,让学生简单了解四个方向。

•分别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南讲解,注意示范和应用。

•运用方位词,举一些实例,方便理解。

2.2 基础技能应用•通过运用和指认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教室中找寻东南西北方向的方法。

•通过模拟地图指引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各自家庭或者校园中重要地段的方向。

2.3 其他应用方式•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基本方向练习。

•通过实地任务,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东南西北方向的应用。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辅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东南西北方向的实用性。

3.归纳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再次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下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有效性教学手段,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东南西北方向,能够在实际中掌握东南西北的方向叫法。

整节课程紧凑而富有趣味性,达到操作性强和知识性强的效果,让学生对方向知识有了全面而坚实的认识。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1)教学目标
1.掌握在数字序列中寻找规律的方法。

2.学习通过观察规律预测下一项数字的能力。

3.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1.抓住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2.学会通过规律预测下一项数字。

3.掌握简单的数字序列的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更复杂数字序列的规律。

2.在多个规律中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序列,如自然数序列、偶数序列、奇数序列等,引出数字序列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字序列,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每个序列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

2. 规律的寻找和预测
1.让学生对给出的数字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2.引导学生尝试在数字序列中找到不止一种规律,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

3. 数字序列求和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简化数字序列的求和,掌握简单的数字序列求和方法。

2.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数字序列并求和,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字序列及其求和方法,以及答案是否正确。

4. 常见问题解答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字序列的规律寻找及预测,引导学生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在数字序列的求和上,也引导学生通过规律,简化求和方法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本节课主要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但也需要注意学生愉悦情感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快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的图形。

3.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分析轴对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2.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轴对称图形绘制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导入新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点和特点。

2. 活动二:概念讲解•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

3. 活动三:实践操作•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让他们进行绘制和分析。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活动四:拓展练习•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自己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见解。

3.阅读相关教材,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具:小学生学习用具、白板、彩色粉笔等5.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运算1.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加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减法运算1.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减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1.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练习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6.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加法和减法运算。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7. 活动安排•第一课:加法运算(30分钟)•第二课:减法运算(30分钟)•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40分钟)8. 巩固练习•布置加法、减法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法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4篇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4篇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4篇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

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

(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

)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

(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二年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坐标系与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

二年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坐标系与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坐标系与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为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三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掌握常规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分类,能够在坐标系中简单的描述、画出平面图形。

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了解坐标系是由横轴和纵轴组成,掌握如何在坐标系中读取并描绘点的位置。

2.能够明白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包括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性质志趣的分类等。

3.能够简单的描述、画出平面图形。

4.能够通过综合练习、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坐标系的基本知识与概念2.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特点、名称及分类3.平面图形的描述与绘制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基本知识与概念,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掌握常规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分类,能够在坐标系中简单的描述、画出平面图形。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图形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坐标系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常规平面图形,活跃课堂气氛。

3.演示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其名称、分类及特点。

五、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及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1:讲解坐标系的概念与构成,并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的示范,读取、描述坐标轴上的点。

3.教学重点2: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整理、分类常规平面图形。

(如:有没有对称面?有没有旋转中心?有几条对边等)4.教学重点3:讲解如何在坐标系中描述和绘制平面图形。

5.练习与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综合练习、比赛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建议1.小学是学生做出错误判断的高发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及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做几个类比问题。

2.教师应该用生动的例子或会议,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坐标系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要读。)
(4)试一试(学生边拨边读)
400 508 700 709 605
4、玩一玩
(1)学生拨,老师写。
(2)学生拨,学生写。
(3)老师拨,学生写。
5、读数、写数(四位数)
(1)刚才大家都很能干,那再大点的数也可以读出来并写出来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在计数器上拨出3800,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几位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2018是由两个1000、1个100、2个10和8个1组成的。
试一试按照这样将数分解。
A同桌互相说一说
B你能再找个数说一说吗?
三.练习巩固
1、25页练一练1-2
2、26页练一练3-4
四、师生总结,深化认识。
1、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表现如何?
有多少个字
教学目的:
2、数一数(二)
<> ()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2、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3、感受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认识“千”和“万”,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法则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
一位上写0
试一试
<> ()
教学目标:
1、通过数的分解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二、知识新授
方法一
1.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学生小组估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呢?
3.小组回答,指名汇报方法。方法一: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数一数(三位数)
(1)如果要接下去一个一个往下数,你会吗?请你们来数一数,从298数到305。试一试,298、299后面是多少?后面怎么拨珠呢?同桌说一说,数到300时,接下去又怎么数呢?
(2)和同桌数一数,300、301、302、303、304、305。小组讨论一下,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3)数字末尾有0的数这两个0要读出来吗?中间有0的数又怎么读呢?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时间:
一、复习导入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习题。
拨一拨
<> ()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2、写七:
六千五百:
九千四百三十六:
七千七百三十:
3、拨出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得倒着数,数到九百九十七,并把它们写出来。
四、师生总结,深化认识。
1、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表现如何?
板书:
读数法则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了解数位上各个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会按不同数位分解数。
2、了解数位上各个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你会向老师这样将数分解吗?
2128=2000+100+20+8
230 560 5661 7001 7010
二、交流汇报学习数的分解
师:一个数按照数位可将各个数分解,然后根据计数单位将这个数组合起来。
一、XX导入:
1、一百一百地数,到1千(顺数或倒数)
2、10个100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探究过程:
一、复习
1、一百一百地数,到1千(顺数或倒数)
2、10个100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随堂验收:(或随堂练习)
完成教材对应习题。
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
1、一百一百地数,到1千(顺数或倒数)
2、10个100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探究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
2、教学数数
(1)出示挂图,读读这个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
(2)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数
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数
3、认识计数单位“千”
(1)数数1层正方体有多少个(100个)
(2)一百一百地数到1千(10个100是千)
(3)小结:一千的计数单位是“千”
(4)做P28的练习
4、认识计数单位“万”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2)你是这样数出来的?
(3)一万的计数单位是“万”
5、质疑解疑
三、随堂验收:(或随堂练习)
完成教材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十个一是十
十个十是百
十个百是千
十个千是万
第三单元:题目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 ( )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能干,记住我们刚才说的每个数的末尾的0不读,怎么写呢?
(2)好,我们一起来一百一百的数,一直数到4 1 00。并把4 1 00这个数写出来。怎么写?
(3)读一读
(4)我读你写
(5)教材33页试一试
6、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7、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
三、随堂练习
完成p31“练一练”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课堂。
五.布置作业
板书
老师拨几个数,请你试着读一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读一读。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298,你能读出这个数吗?自己先试一试。298是几位数呢?全班读,说说你是怎么读的(读数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2,就读二百,十位上是9,就读九十,个位上是8,就读八)。老师板书,数写出来,再读一次。
2、写一写。
298会读了,会写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我们在写数的时候一般是写数学数字,全班同学一起在本子上写一写,说说你是怎么写的?从哪位写起?(写数从最高位写起,二百就在百位上写2,九十就在十位上写9,8个一就在个位上写8。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难点]
难点: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100以内的数(可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复习计数单位,并说说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
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10个十是(百)100;10个百是(千)1000;
10个千是(万)10000。
3、出示计数器,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还记得它的名字?谁知道它是拿来做什么用的?(记数、数数)。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数器的下方有记数单位,从右向左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在个位上拨一个数字,表示什么?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有表示什么?百位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