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今天我要为大家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文章。

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仁爱和社会秩序,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的统一,提倡公平和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非常发达。

在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为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书籍和文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指南针的发明与利用,使得中国的航海和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

火药的应用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印刷和传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方式,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主流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国有着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社会凝聚力。

同时,主流思想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社会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其次,科技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科技发明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照明灯和农具的发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为中国的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教师用书 人民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礼“与”仁“主张:政治上提出了①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有教无类私人讲学之风,主张“上开创 ②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仁“提倡,思想”德治“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2)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的原则”君轻民贵“并提出,学说”政 最高目的思想;认为学习的”制天命而用之“提出了,又指出人道有为,”天行有常“荀子:强调(3)标是把握“礼”。

[易误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其他学派[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法更多的满足新,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①,战国时期在春秋 史料一呼唤建立新的社②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

特别提示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由繁到简;二是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三、绘画艺术 1.类型: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 与 写意 。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追求 抒情写意 ,融文学、书法、
特点
意境 是山水画的灵魂
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2)元杂剧 ①艺术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 式。用北方流行的 散曲 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早期 市民阶层 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关汉卿的《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1)明朝 ①原因: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 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 文化心理需求。
五、戏曲艺术 1.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 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明代: 传奇剧 的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 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3.清代京剧 (1)形成: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 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 旦 、净、丑四大行。 (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至世界各地 层创造了条件
(1)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
是迄今所知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最早的有明 由波斯传到
印刷术
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西方
(2)宋代 毕升 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 的中世纪以及文 艺复兴运动的出 现准备了条件
特别提示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主干知识整合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出现原因各个诸侯国在混战的局面下要求政治改革,以便在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各种理论的指导。

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

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基本认识百家争鸣,实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的重新认识,百家争鸣就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现实问题斗争的反映。

这一潮流的出现,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思考讨论法家主张“法治”,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依法治国”有何区别和借鉴意义?提示:法家主张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封建信条,服从于君主专制的需要,是控制人民的工具;而当今倡导的“依法治国”,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的是基本民主权利,实现的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健全法制,另一方面需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末期产生,其创始人为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提出“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儒家思想至此成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

宋元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其正统地位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祭礼的由来》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说明了孔 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 [提示] 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 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术。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 36 讲 汉代儒学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初,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反 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 浩劫。 (2)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称之为 “灭学之祸”。 (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儒___学_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7.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 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 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视角 1 从社会发展角度命题 汉代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黄老之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的,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对点 1] (2017·北京高三统练)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
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 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们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科技文化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科技文化 考情回顾: (1)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在高考中时有考查,主要 考查成就和时代特色、中西方对比。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难度不大。 (2)备考角度:根据课标、考纲要求及高考命题 特点规律,应从以下方面备考。 1.知识角度——科技、文化;新价值观——科技创新价值。
问题探究 明清时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原因 (1)中国落后的原因 ①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 一方面使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 面使剥削者用钱去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 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 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 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B 6.D 二、非选择题 7.(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 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 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 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问题探究 (2)西方领先的原因 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 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 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化,而且为科学技 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科技文化 3.热点角度 (1)神舟系列成就、嫦娥飞天,科技圆梦。火药 的应用。 (2)科教兴国、科技创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辉煌与迟滞,对今天发展科技的启示。 (3)注意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备考。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与文化命题探究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一大主题:古代中国思想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两条主线: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大重点: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科学成就;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儒家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的发展演变例1、(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提分秘籍】儒学思想经历了春秋晚期形成、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宋明儒学(理学)成熟与转型、明清儒学焕发新生机等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宋明时期儒学思想逐渐呈现世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冲击了儒学思想,但儒学地位并未动摇,仍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治思想。

题型二辉煌璀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例2、(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提分秘籍】中国古代科技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均有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逐渐走向通俗化、平民化;古代书画、戏曲艺术多姿多彩,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具有时代鲜明的特征。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绘画、戏曲艺术等成就辉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全 突
扫除“物欲”“意见”
思想体系

返 首 页
12




(1)致良知;

遍 过
王守仁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

心学的集大成者 后
(明) 理;



(3)强调_知__行_合__一__
集 训


法 全
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返 首 页
13





朱熹地位前后变化的原因
集 训

考 法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返 首 页
11

三、理学的发展

知 识
1.概况

遍 代表

主张
影响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

是心学的开创者, 时
高 考
陆九渊 本心即天理;(2)主张“发__明__本__心__”,
深刻影响了后世的
集 训
考 (南宋)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剥落和
时 集

考 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返 首 页
9

[教材拓展] 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

遍 过
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时空坐标■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发展历史。

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必备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上: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诸子百家(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A.政治思想: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中庸之道”。

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B.教育思想: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C.世界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D.文化成就: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实行“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 考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宫中徒劳的徘徊




返 首 页
34
基 础 知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
朱载堉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其数

遍 过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

徐光启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后
不资于度数



考 考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集 训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法 全
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返 首 页
5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遍 过
(1)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__南__。


(2) 北 宋 《 武 经 总 要 》 中 记 载 了 用 磁 场 磁 化 法 加 工 的 指 南 鱼 ,限 时
高 《_梦__溪__笔__谈_》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文_艺__复__兴__运动的出现准
限 时
高 备了条件。
集 训






返 首 页
11

础 知
北宋时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识 一
(1)北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
课 后
字印刷术。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清单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 印刷术 火药 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战国时人们发明了司南, 北宋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 指南针 的指南针
二、三项天文学成就 1.战国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2.秦汉时已有天体观测的水运浑天仪。 3.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
(4)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5)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6)民俗画: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还有木刻版画、”在先秦时期被国家礼仪所吸收, 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南戏与杂剧:两宋之际,在浙江一带,流行一种戏剧 形式,人们称之为南戏;到了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京剧的形成: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流行于安徽的四 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和北京语言。道光 在位时期形成京剧。
三、对古文献语句大意不明确 【典题剖析】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 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不同点 项目 认识 “理” 实现 “理” 哲学范畴 程朱理学 强调“理”是世 界的本原 主张通过“格物 致知”的方法, 体验“天理”的 存在,最终贯通 明“理”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主张“心即理” 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 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 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 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 知,就能成为圣贤 主观唯心主义

专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成就

专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成就

[针对训练1](2014·新课标Ⅰ·25)唐高祖李渊 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 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 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秦用法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秦国采用商鞅变法,使 国力强大,并最终统一六国;秦朝要吸取分封制造成春秋 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而法家主张中央集权,反 对分封;同秦始皇的个人认识有关,他认为只有实行中央 集权,推行严刑峻法,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2.西汉初期用道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西汉初期,国力 衰落,经济凋敝;刘邦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法家 思想,因而吸取教训,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轻 徭薄赋,休养生息。 3.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政治上的统 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于是迫切要求出现一 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恰 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具 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阴阳 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 ,能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 的哲学思想。
2.儒家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德治” 。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 握“礼” ; 认为“人之性恶”。

高考二轮历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专题解析

高考二轮历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专题解析

高考二轮历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专题解析高考二轮历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专题解析一: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1. 春秋:儒家思想创立孔子的主要思想:――实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①哲学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②政治思想: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③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 战国:儒家思想发展孟子主要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 秦朝:儒学步入低潮(焚书坑儒)①焚书坑儒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②焚书坑儒范围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

③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4. 西汉: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② 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导航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导航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导航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及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

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课标要求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4.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6. 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7. 概述汉字、绘画、京剧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8.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科技交流与传承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科技交流与传承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科技交流与传承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乱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为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 的保卫者。

孔子的以下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保卫者〞的是( )A .“为政以德〞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 .“上好礼那末民莫不敢不敬〞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 荀子也主张“仁义〞, 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

始终贯通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 )A .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 普通人变圣人 3 .?礼记·内那末?曰: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 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A .重视伦理道德标准的训练B . 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C .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D .强调知识,无视道德教育4 .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抵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 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正确理解是( )A .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 .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 .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 .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5.“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根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

所以,一事物必须是符合某种理才干浮现,比 方马生牛,断无此理。

〞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是( )A .“理在事先〞B .“创造本心〞C .“万物皆生于两〞D .“理在气中〞6.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到达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 中养出个端倪来〞, 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

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共73页文档

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共73页文档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 化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理
考点三
宋明理学
概念: 背景: 理 开创者: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 学 “北宋五子” ①周敦颐、邵雍: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 创 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 立 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 ②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严格 五 主张 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是理学中唯物 主义的杰出代表 子 ③程颢和程颐: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 ) 最高范畴“天理”;认为“仁”是“天理”的 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
疑难突破
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1、形成的原因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 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 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 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知识整理
早 期 儒 学
考点一 百家争鸣 生平: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提出“仁”与“礼”学说,主张建立礼 政治 乐文明的社会 主张 仁: 内涵:“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 实现方法: “忠恕” 礼: 内涵:维护 “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实现方法:克己复礼; “正名” 二者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 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知识整理
理学创立(五子) 理学的成熟(朱熹)
理 学 的 发 展 陆 王 心 学
概念: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形成指以陆九渊和王守 仁为代表的理学,属主观唯心主义 生平: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意思是本 陆九渊 心即天理 主张 ②提出“发明本心”,主张在人生日常 处直接体悟理 ③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知识整理
考点一
百家争鸣
孔子
生平: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思想理想主义代表 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孟子 主张 ②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这体现民 早 本主义思想 期 ③伦理观上主张“人性本善” 儒 生平: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现实主义代表 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 学 荀子 之”等唯物论思想。 主张 ②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 民水”的观点; ③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④主张“性恶论”;
疑难突破
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1、形成的原因 (1)在经济上,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 (2)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 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地礼贤下上;“士”们也希 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各思想家的阶级属性 老子、庄子、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 孟子、荀子、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百姓愿望)。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 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基本线索: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 1、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学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儒学——初步发展 3、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发展受挫 4、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5、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理学形成 6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7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彻底动摇
知识整理
考点一
百家争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儒学
老 庄 之 学
生平: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老子 是永恒不变的 学说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并可互相转化 ③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生平:战国时期,著有《庄子》 ①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 庄子 然无为。 主张 ②提出“齐物论”,认为“道”无所不在, 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如此 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
知识整理
理学创立(五子) 理学的成熟(朱熹)
理 学 的 发 展 陆 王 心 学
概念: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形成指以陆九渊和王守 仁为代表的理学,属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生平:明代思想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 王守仁 无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主张 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修养 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③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影响: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疑难突破 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1、形成的原因 2、各思想家的阶级属性 3、意义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 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 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 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 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知识整理
考点二
儒学的兴起
西 汉 初 期 的 黄 老 之 学
背景: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西汉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提倡休养生息政策。 理论来源:早期道家理论是基础,同时又兼采阴阳、 儒、墨、名、法等 各家学说。 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 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 为”的哲学观。 影响: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国力逐渐增强。为汉 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疑难突破
汉与秦对待儒家思想的异同 秦 朝 汉 朝
政策 秦始皇对儒学排斥、打击 汉武帝则尊崇 原因 秦始皇面对刚统一的国家,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不 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建设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 同 影响 秦始皇时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相 同 实质 作用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 文化专制
知识整理
考点二 儒学的兴起 儒 ①民族关系: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巩固 学 ②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 正 定型 统 背景 ③文化: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地 ④个人因素:董仲舒对儒学的成功改造
位 ①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倡 的 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确 立 ②中央:创建太学,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培养政治 ( 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汉 措施 化的标志。 武 ③地方: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 帝 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 ④官员选拔: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知识整理
考点三
宋明理学
理 学 创 立 ( 五 子 )
概念: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将儒家的忠、孝、 节、义提升到“天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 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背景
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 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 调整统治思想。 ④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 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知识整理
理学创立(五子)
生平: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学说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将《大学》、《中庸》与 理 《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注解,成 学 为理学的经典
的 ①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成 地位 ②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 熟 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 朱 熹 )
疑难突破 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二、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实用的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知识整理
考点二
儒学的兴起
原因:秦维护专制政治的需要 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经过:焚书——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建议,焚
知识整理
考点二 背景 措施
儒学的兴起
儒 学 正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统 地 ③唯心主义,带有神学倾向 位 ①积极影响: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 的 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 确 的正统思想 立 ( 影响 ②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 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汉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 武 帝 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 ) 积极意义
知识整理
考点一
百家争鸣
早期儒学 老庄之学
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李悝:《法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生平: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吸收了道 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思想 ②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韩非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为 子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①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 作用 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汉代以后,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 为维护专政政权的工具
——
疑难突破 一、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 展。到封建社会后期,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 制制度的工具。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